全国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甲金属的质量为3kg 、密度为ρ1,乙金属的质量为4kg 、密度为ρ2,如果把这两种金属合成一合金球(忽略体积变化),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为 A .(3ρ1+4ρ2)/7 B .7ρ1ρ2/(3ρ1+4ρ2) C .7ρ1ρ2/(4ρ1+3ρ2) D .(4ρ1+3ρ2)/7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m

V

ρ=

可得,甲、乙金属的体积: 1

1

1

3kg

m V ρρ==甲, 2

22

4kg

m V ρρ=

=

乙,

则合金球的体积:

1

2

3kg

4kg

V V V ρρ=+=

+

甲乙合,

合金球的质量:

3kg 4kg 7kg m =+=合,

则合金球的密度:

121212

77kg

3kg 4kg 43m V ρρρρρρρ=

==

++合合;

故选C 。

2.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选择项中能测金属块密度的,必须能测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

A 、刻度尺能测金属块的体积,但不能测出它的质量或重力,不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B 、天平能测金属块质量,量筒水细线能测体积,故能测金属块密度.

C 、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

度.

D 、天平砝码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3.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则一个体格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 .50mm 3 B .50cm 3

C .50dm 3

D .50m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得m V ρ=,知道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便可求出学生的体积。 【详解】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又

331.010kg/m ρρ≈=?人水,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得 3333

50kg

0.05m 50dm 1.010kg/m

m

V ρ

=

=

==?; 故选C 。

4.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 .4∶1 B .2∶1

C .1∶2

D .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知道两物体的质量相同,和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m

V

ρ=求解。 【详解】

质量相同,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根据m

V

ρ=

可得,密度之比为

111 122 m v m v m m v v ρρ==?=?=甲

甲甲甲乙乙乙

乙甲乙

故选C 。 【点睛】

重点是密度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5.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 3,乙物质的密度为5 g/cm 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的密度为3 g/cm 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A .2∶5 B .5∶2

C .4∶5

D .5∶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两者的体积,利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表示出混合后的密度,可以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详解】

设甲、乙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则混合后的总质量

m m m =+甲乙

混合后的总体积

m m V V V ρρ=+=

+

甲乙甲

甲乙混合后的密度

3

33

3g/cm 2g/cm 5g/cm m m m m m m m m m m m V V V ρρρ+++=

===

=++

+

甲乙甲乙

甲乙

甲甲乙乙甲乙

甲乙

由此可得

4=5

m m 甲乙。 故选C 。

6.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 .天平、量筒、烧杯 B .天平、烧杯、刻度尺 C .烧杯、小木块、刻度尺 D .量筒、烧杯、刻度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 2;算出液体的质量m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结论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象可知,两物质体积V相同时,m甲<m乙,由密度公式ρ=m

V

可知:ρ甲<ρ乙,

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V甲=V乙时,m甲<m乙,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m甲=m乙时,V甲>V乙,故D错误;

8.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dm

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1.1m/s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98℃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略为2.5cm 左右.故A 不符合实际;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km/h 1.1m/s ≈左右.故B 符合实际;

C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能够超过400℃.故C 不符合实际;

D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两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300g 左右.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9.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雪的密度大于331.010kg/m ? B .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5kg

C .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德州市外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

D .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nm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

A .水的密度是1.0×l03kg/m 3,冰的密度是0.9×l03kg/m 3,雪是固态的水,密度小于水,故A 不符合实际;

B .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 左右,初二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平均质量在55kg ,故B 符合实际;

C .正常情况下,城市内环的设计速度不会超过

1

120km/h 120m/s 33m/s 3.6

=?

≈ 故C 不符合实际;

D .一般纸张的厚度约在75μm ,合75000nm ,试题纸的厚度比2nm 大得多,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点睛】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0.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从国家发改委官方获悉,自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0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据此估测0号柴油的密度约为(不考虑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 A .0.75×103 g/cm 3 B .0.85×103 g/cm 3 C .0.75×103kg/m 3 D .0.85×103 kg/m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数据得到下调1元对应的质量1m ,再根据数据求解升高1元对应的体积1V ,最后得到密度。 【详解】

由0号柴油每吨降低975元,可算出降低1元对应的质量1m ,则

11000kg

1.03kg 975

m =

≈ 也就是1.03kg 的0号柴油下调价格是1元,由0号柴油每升降低0.83元,可算出下调1元对应的体积1V ,则

3311L

1.20L 1.2010m 0.83

V -=

≈=? 也就是331.2010m -?的0号柴油下调价格是1元。 所以,0号柴油的密度

33331.03kg 10kg m 1.2010m

m V ρ-=

=≈0.85?? 故选D 。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到油价下调一元对应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密度。

11.已知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分别用铝和铜做一个实心球,下面情况不可能的是 A .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的小 B .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的大

C .铝球的体积大于铜球的体积,但铝球比铜球轻

D .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

但铝球比铜球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当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和G mg =可知,铝球的质量小于铜球的质量,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当铝球的体积远大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和=G mg 可知,实心铝球的质量可能大于铜球的质量,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铝球的体积大于铜球的体积时,因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根据=m V ρ可知,铝球可能比铜球轻,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可知,铜球的质量大于铝球的质量,故D 不正确,符合题意。

12.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 和b 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容器盛的是乙液体,b 容器盛的是甲液体

B .木块在a 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 .a 、b 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 .a 、b 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体积V 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根据m

V

ρ=

可知 ρρ甲乙>

相同木块在a 、b 中都处于漂浮 ,则所受浮力

a b F F G ==浮浮木

根据F gV ρ=浮液排可得

a b a b gV gV ρρ=排排

由图可知

a b V V <排排

所以

a b ρρ>

所以,由此可知,a 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 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故A 不正确; B .因为

a b F F =浮浮

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a b G G =排排

a b m m =排排

故B 不正确;

C .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且

a b ρρ>

根据p gh ρ=液,a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故C 不正确;

D .木块在a 、b 两容器中都处于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a a F F =下浮 a

b F F =下浮

a b =F F 下下

由于两个木块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F

p S

=

可知 a b p p =下下

故D 正确。 故选D 。

13.如图甲所示,左上方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注入液体直至图乙所示状态。下列表示液面上升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液面上升的速度v 随液面到容器底部高度h 的关系、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 随液体的体积V 变化的关系、液体的密度ρ随液体的体积V 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m相等,则相同时间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m

V m

h

S S S

ρ

ρ

===

容容容

则液面上升的速度v不随时间t和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C.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m相等,则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m m

=+

△m t?

可知,m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故C正确;

D.因液体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液体密度不随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14.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两种液体混合,那么求混合液体的密度,我们应该用混合液体的质量除以混合液体的体积去进行计算;但是题目中告诉的是“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比较抽象,通过建构模型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本题采用对比模型法。

【详解】

模型1即为甲杯:由于ρ1<ρ2,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ρ1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ρ2的液体,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 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

对模型1密度ρ1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2中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体积相同,ρ1<ρ2)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故AC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 故选B 。

15.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11号”于10月17日发射成功,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曾设计了一个50kg 的钢制零件,经安装测试后发现飞船总质量超出了10.4kg 。为了减轻质量,设计师在其中掺入定质量的铝(ρ钢=7.9g/cm 3,ρ铝=2.7g/cm 3),为保证不超重,则掺入铝的质量至少为( ) A .39.6kg B .5.4kg

C .44.6kg

D .34.2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钢制零件的质量以及钢的密度得到零件的体积,钢制零件超处质量限制,可得到零件的最大体积,在零件中掺入铝,掺入铝后体积不变,利用体积不变列等式求解。 【详解】

由题知:钢制零件的质量为50kg ,已知钢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m

V

ρ=得到零件的体积为:

33

50kg

=

7.910kg/m m V ρ=

?钢

①,

安装测试后发现飞船总质量超出了10.4kg ,则可知此零件的最大质量为:

50kg 10.4kg 39.6kg m =-=,

假设掺入铝的质量为m 铝,零件中钢的质量为39.6k g m -铝,则零件的体积为:

39.6kg m m m V ρρρ-+

=

=铝

联立①②解得掺入铝的质量为5.4kg 。故AC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

1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1

2

,则钢瓶内剩余的氧气( ) A .质量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B .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C .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D .质量、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1

2

,指的是用去了质量的一半,钢瓶的体积不变,氧气会充满整个钢瓶,氧气的体积还是不变,根据m

V

ρ=可知,密度也减小一半,即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故选B 。

17.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 。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 ,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 ) A .1:4 B .1:30

C .1:12

D .1:3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木模的体积为

1

1

1.8kg

=

m V ρρ=

由题意知,一个工件的质量为

648kg

=21.6kg 30m =

工件的体积为

2

2

21.6kg

=

m

V ρρ=

由题意可知,工件的体积和木模的体积相同,则

1

2

1.8kg

21.6kg

=

ρρ

则密度之比

12 1.8kg 1==21.6kg 12

ρρ 故选C 。

18.小明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 与液体体积V 的关系图像(如图),则容器质量及甲、乙两种液体密度之比( )

A .40g 2:3

B .40g 3:2

C .60g 2:3

D .60g 3:2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液体的体积是0时,总质量是40g ,这说明了容器质量是40g ;当甲液体的体积是40cm 3时,总质量是100g ,那么甲液体的质量是

100g -40g 60g m ==甲

当乙液体的体积是60cm 3时,总质量是100g ,乙液体的质量也是

100g -40g 60g m ==乙

那么甲、乙两种液体密度之比是

3360g 60g 3240cm 60cm

m m V V ρρ=

==甲乙甲乙甲乙:::: 故选B 。

19.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张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并根据数据绘出了m -V 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0cm 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B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 3

C .该液体密度为2g/cm 3

D .量筒质量为40g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液体体积是60cm 3时,这个总质量是80g ,当液体体积是20 cm 3时,这个总质量是40g ,可知道该液体密度是

333

80g -40g

1g/cm 60cm -20cm

ρ=

= 所以60cm 3的该液体质量是

331g/cm 60cm 60g m V ρ==?=

从图中还可知道,60cm 3的该液体,对应的总质量是80g ,那么该量筒质量是

-80g -60g 20g m m m ===总量筒

故选A 。

20.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满密度分别为ρ1、ρ2不相混合的两种液体(ρ1≠ρ2)。甲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乙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比较甲、乙两杯中的液体总质量得( ) A .m 甲m 乙 C .m 甲=m 乙 D .缺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甲杯中密度大的液体占总体积的一半,而乙杯中两液体质量相等,则密度大的液体其体积小,小于总体积的一半,即甲杯中密度大的液体多一些,故甲杯里液体总质量较大。故ACD 都不正确,B 正确。 故选B 。

【点睛】

两种液体等质量放入时,密度较大的液体体积要比等体积放入时的体积小,根据这个特点也能很快的确定答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