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访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访谈分析
一、访谈页面资源利用。
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都有专门的访谈页面,其中新华网和人民网的更新速度较快,话题和访问人物涉及面广,专门设置了访谈主题,制作成为了系列访谈人物,如新华网“解读新时代劳模精神”系列访谈”、“双百”人物时代先锋”,人民网“党委新闻发言人”系列访谈”、“激情燃烧的岁月——国际友人的红色追忆”系列。
如中国网的“官员访谈”“外国大使看中国”、“中国外交官看世界”系列。
访谈的总体制作和策划层次上,人民网以强国论坛为依托,将访谈的开展成为一种长期的、系列化、资源利用的多元化。
人民网除了将访谈制作成为一个专门音视频的访谈页面,并且其连接成为新闻文字页面,图片页面等,最大化的利用了一次访谈所产生的资源。
中新网的视频更新速度上较慢,大多是两会期间。
对于海外的问题反映比较及时。
访谈方式比较自由,不局限于访谈室。
二、关于时长。
访谈视频的长度大多控制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访谈分为高端访谈和人物访谈,在高端访谈中,主要就一个主题主持人和嘉宾进行探讨,这种访谈的时长较长,大多是一个半小时左右。
普通人物访谈是采访、
挖掘嘉宾本身所具有的资源,这种访谈形式较为轻松,时长大多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而每个访谈主持人提问大概在16~20个左右。
(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访谈),少于一个小时的访谈主持人提问则是七到八个。
嘉宾的回答字数少则四五百字,多则八九百字。
如果碰到自身有见解有想法的问题,则会更多。
三、访谈结构。
(1)主持人的提问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或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最后环节或展望未来,或是期望祝福的问题。
(2)访谈的形式灵活,访谈有的是由主持人按照提纲提问,嘉宾回答,或是由主持人做好备案,按照嘉宾的回答随时加入新的提问问题。
还有是嘉宾在线回答网友的提问。
(3)人民网和新华网利用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在访谈中穿插了很多网友提问,网友的提问更生动活泼,也能将高端访谈的氛围调节的更为轻松,也讲很多访谈策划者没有涉及的问题提问出来。
而对于普通的人物访谈,网友提问则和整体的访谈气氛更为融合,将访谈进行的更为完整。
(4)访谈的问题衔接。
访谈将问题衔接起来,是总分结构或是按照事件本身的时间序列进行衔接的。
由浅及深或是提出纲领再分析细节,或是依照时间序列,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问题。
四访谈的内容。
访谈中的技巧:
1访谈中问题的拆分。
一般人物访谈的内容,分为两到三个大块内容,然后根据访谈的大纲,将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拆分,将纲领性的、结构性的问题拆分成一个又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解析。
最出彩的地方不是询问是什么,该如何做,而是将事实抛出,询问被访者的态度和观点。
将问题锁定在抉择和困境上,挖掘人物内心的想法。
同时出了围绕着本访谈的主题,也会相应扩大访问到整个人物的经历或其他重要的内容上去。
高端访谈更关注问题的本身,所提问的问题围绕着访谈主题,问题较为专业。
而职能性人物要注重对于其措施的询问。
在访谈的内容设置上,高端访谈的内容较为专业,访问时间也很长,嘉宾对于问题的阐述会很到位。
这种访谈面向的是知识阶层的观众,访谈围绕本期的访谈主题开展,以此为主,但会涉及其他的专家在行或是网友关心的问题,语言较为专业,专业术语多。
而在人物访谈中,提问的角度不一样,围绕的访谈话题更多的是人物本身,对于人物本身的亮点和人生经历进行挖掘。
例如会问到更多的个人感受,个人的抉择和态度。
权威人物对权威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普通人物专访注重抓着人物内心感受。
2系列访谈中的同与不同。
在系列访谈中,对于同样的
人物系列专访,针对某一个主题,访谈的提纲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注重对于访谈主题的关注,类似的问题设计成为必问环节的,但为了灵活访谈的内容,也加入了针对不同人物的个性问题。
3访谈与时事的结合,对于新媒体的关注。
在如今的访谈中,采访被访谈对象对于当下发生的事件的看
法已经很常见,结合他们研究的领域进行问题的设
计。
如对于房价的关心,对于网络的关注,对于微
博的关注是采访中比较容易被问到的问题。
4访问语言上,尽量口语化,对于专业化的问题,在提问开头最好进行背景的介绍,因为访谈面向的是
观众,而不是与访谈人进行聊天。
注重观众的接受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