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文档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文档2篇

Thinking documen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 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 industry in our dist rict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文档

2、篇章2:我区经济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文档

篇章1: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文档

一、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发展变迁和优势

(一)铜仁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

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由于历史原因,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50年代初,茶

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我区利用

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地区武陵山茶场。进入21世纪,地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

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集团、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叶产业焕发出活力。

(二)铜仁地区茶叶发展优势

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铜仁是

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全区宜

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宜茶地有120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面积20万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6-17.5℃,≥10℃的日数,积温在4000-5700℃,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是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日照为1067-1497

小时,日照率25-33%;光照中漫射光多。全区现有各种类型

的茶树品种资源120余种,是省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份之一。优势二:区内茶叶内在品质独特。根据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我区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分别为43.5%、3.5%、29.9%。丰富的内含物质使我区

茶叶具有香度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的独特品质。优势三:开园时间较早、采摘期长。低纬度形成的亚热带气候使我区茶园的开园时间处于四川和江浙两者之间。区内茶叶采摘期可达7个月。春季名茶采摘期40-50天,比江浙多30天以上。茶园封园时间一般在10月初。较长的采摘期为发展茶产

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优势四: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我区农村劳动力价格平均15-20元/天,茶产业中劳动力工资占茶叶生产

成本的40%-50%。优势五:铜仁地区是全省煤电资源最丰富的

地区,区内有国家级三大发电资源:思林电站、沙砣电站、枸

皮滩电站,煤炭价格300-400元/吨,用电价格0.5元/度;同江浙相比,大宗茶可降低电耗0.3元/斤、煤耗0.5-0.6元/斤。

二、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现状

2.1 茶园基地规模

2.1.1 绿茶全区共有绿茶面积8.88万亩,XX年生

产干茶2153吨。其中,石阡县3.93万亩,印江县1.35万亩,松桃县1.32万亩,沿河县0.80万亩,德江县0.56万亩,思

南县0.41万亩,江口县0.25万亩,铜仁市0.18万亩,玉屏

县0.08万亩。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四县成为我区茶叶生

产重点县,总面积达7.4万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83.3%。

全区茶园80年代以前种植2.34万亩,XX年以前种植2.77万亩,XX年以后种植3.77万亩。全区投产茶园5.15万亩,其

中低产茶园2.96万亩,占投产茶园57.6%。茶树品种以福鼎

大白茶、石阡苔茶为主,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6.27万亩,占

全区茶园面积的70%;石阡苔茶1.84万亩,占全区茶园面积

的21%。全区茶园权属为公有制企业的2.01万亩,占22%;为非公有制企业的1.11万亩,占13%;为农户种植的5.76万亩,占65%。

2.1.2 苦丁茶全区苦丁茶园1.34万亩,XX生产苦丁茶330吨。苦丁茶主要分布在五个县,印江县0.59万亩、石

阡县0.54万亩、沿河县0.11万亩、思南0.08万亩、德江

0.02万亩。除1200亩为XX年以前种植,其余的均为XX年以

后种植。权属为非公有制企业的1150亩,其余的为农户所有。区内苦丁茶品种为木樨科女贞属、常绿叶型灌木、蜡子树种和小蜡子树种。

2.1.3 茶叶加工

全区目前有茶叶加工企业49 家,从事茶叶加工人数

2275 人,拥有加工设备4574台(套),年加工能力达6867吨,加工产品主要有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珠茶和苦丁茶。其中绿茶加工企业45 家,加工人数2190人,拥有加工设备

4516台(套),年加工能力达6546 吨,加工产品主要有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珠茶。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四个茶叶重点县的绿茶加工厂39家,占全区茶叶加工厂的87 %。外商经

营管理的绿茶加工厂有20家,占全区的44%。招商引进的铜

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始在铜仁生产加工珠茶,填补我区珠茶加工的空白,对全区的茶叶生产有着较大促进作用。珠茶生产与全区名优茶生产有较强的互补性,珠茶加工在4月底开始,名优茶生产已基本结束,通过机采茶青,有利于提高茶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