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南安山水库工程勘察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作依据及目标
1.1工作依据
(1)合同:贵州省石阡县人民政府(甲方)与我公司(乙方)签订的的《贵州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勘察设计合同》。
(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等并参考其它相关规程规范。
(3)前期阶段勘察资料、查勘报告、专业任务书等。
1.2目标
(1)质量目标: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技术成果质量优良,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满意。
(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工作过程中活动、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无重大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不发生相关方重大投诉,相关方满意率90%以上。
1.3勘察阶段
根据合同要求,贵州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工程勘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勘察。
2工程概况及工作条件
南安山水库位于石阡县东南五德镇的五德河上游,主要功能是为有效解决石阡县东南部的五德镇居民生活、生产发展用水问题,同时也作为五德镇后备水源。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35m,相应库容216万m3,死水位812.00m,死库容7.2万m3。设计洪水位836.12m,校核洪水位836.47m。有效库容(调节库容)175万m3,年可供水量315万m3。
本枢纽工程按库容确定规模属小(1)型工程,工程等别为三等。
南安山水库位于五德镇东面的岩底下沟谷内,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右岸的一级支流石阡河支流五德河上游。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库淹没条件,坝址位于南山寨子下游狭窄河段,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4km2。水库两岸无低邻谷存在,无低邻谷渗漏问题;NNE 向断层从左岸分水岭外围的五德镇通过,离盆库最近约0.8km。库盆未受较大断层破坏,岩层为单斜构造,总体倾向NW(左岸偏下游),倾角15°左右。岸坡岩层缓倾,整体稳定性较好;基岩岩质较软,风化深度较大,适当处理可以建坝。
工作区位于山区,山高坡陡,植被茂密,覆盖严重,工作条件较差。坝址区有土石路与外界相连,交通条件一般。
3 基本地质条件
贵州省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工程区地处黔东南高原中低山峡谷地带,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一般海拔高程780~1100m之间,区内最高点上南山高程1100m,最低点坝址下游高程800m,相对高差200~300m,属低中山地貌。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黔东台隆(Ⅰ
1)石阡断块区(I
1
B2) 。区内
出露的地层岩性包括下元古界板溪群(Pt)、中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组(Z)、下古生界寒武系高台组、娄关山群(∈2-3)、下奥陶系桐梓组、湄潭组(O
1
)和第四系(Q),主要岩性有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碎屑灰岩、钙泥质页岩及砂质页岩等。
测区无地震活动记载,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0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根据测区1/20万地质资料以及对各构造形迹的勘察和历史调查等进行综合分析:该区无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存在,说明该区地壳运动属上升的相对稳定时期。经调查沿区域断层分布的第四系沉积物中,无断层活动迹象,区域构造稳定。
贵州省勘测院于2007年月完成了该水库的流域规划工作,外业工作主要为地质调查,基础资料较少,利用程度低。
4工作重点和难点
根据查勘和分析前期规划阶段成果,本阶段勘察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工作重点开展:
(1)库区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是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淹没、浸没等问题做出评价,预测蓄水后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及可能引起的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2)坝址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是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分布状况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河床覆盖层厚度、分布、物质组成、地层结构、物理力学性状对坝基的影响;两坝肩岩体风化卸荷厚度、渗透性及稳定性。导流洞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洞身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3)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详查。对其质量、储量、交通开采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沟通协调难度较大。
(2)工作区植被覆盖较好,野外地质工作难度大。
(3)合同工期时间短,基础资料不全,工作期间正是当地雨季,气候因素对外业进度影响较大,因而使得工期非常紧张。
5工作目的和任务
5.1 区域及水库区地质勘察
(1)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域主要构造,重点是近坝库区断层对工程区的影响,结合历史地震及断层活动性等资料,对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
(2)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淹没、浸没等问题做出评价,预测蓄水后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及可能引起的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5.2 坝址区工程地质勘察
(1)查明坝址区的地层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缓倾角结构面、节理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充填胶结等特征,分析各类结构面的组合对坝基、边坡岩体稳定和渗漏的影响;
(2)查明岩体的风化带和卸荷带的厚度及其性状,并进行风化带划分;
(3)查明坝址区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松散堆积体、倾倒体、滑坡体的分布,评价其稳定性及对工程的影响;
(4)查明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渗透性、相对隔水层埋深、厚度和连续性,提
出防渗处理的建议;查明地下补、径、排关系、河水和地下水的腐蚀性;
(5)查明导流洞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条件;
(6)进行必要的的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提出各类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5.3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1)查明料场区岩、土层的结构及空间分布;
(2)查明剥离层、无用层厚度及方量;
(3)对有用层的储量、质量、开采及运输条件做出评价。
6工作技术方法和手段
根据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借鉴已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试验等勘察手段,采取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查明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具体工作方法和手段如下:
6.1区域地质与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1)进行工程区及外围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核,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与规律。广泛收集区域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地应力场、地震地质成果、地震活动性、航卫片解译资料等。
(2)初步评价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安全性。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区域地质与地震的调查复核成果,初步确定库坝区的地震动参数。
6.2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
(1)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并辅以坑、槽探,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影响建库和水库安全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崩塌、坍岸、泥石流等的分布范围或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并做出评价,采用1:5000地形图作底图,进行水库区工程地质测绘,绘制1:5000库区工程地质综合平面图与相应剖面图。
(2)进行水库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测绘与勘察,对可能的移民安置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进行勘察,并分析其有无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