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2013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蛋白:三个亚基αβγ 已经发现的G蛋白:19种 与AC有关的G蛋白:Gs,Gi;与PLC有关的Gp 以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含氮激素的信号传导途径有:
A:AC-CAMP-PKA途径
B:PLC-IP3/DG-CaM/PKC途径 C:GC-CGMP-PKG途径
A:AC-CAMP-PKA途径
偶联G-蛋白受体+含氮激素(胰高血糖素,ADR,
第十一章 内分泌
胸腺
内分泌系统组成
内分泌腺(器官) 组 内分泌组织(胰岛、睾丸间质细胞等) 成 内分泌细胞(分散在其它器官内)
产物
激素
作用
血液循环
靶器官 靶细胞
功能
调节生长发育和代谢 维持内环境稳定 影响行为 控制生殖
第一节、概述
内分泌腺
散在各器官的内分泌细胞
(1)主要内分泌腺
是由无导管腺组成的固有内分泌器官构成。 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 它们的体积都较小,但其分泌物(激素)对 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发挥 重要的调节作用。
〔3〕固醇激素
〔4〕脂肪酸衍生物 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 1,25-羟维生素D3 前列腺素
(五)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激素传递信息至靶细胞,只对靶细胞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起 加强或减弱作用。
(2)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指激素选择地作用于靶细胞的特性,与靶细胞有相应的激素受 体有关。 (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激素在血中浓度都很低,它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 酶促逐级放大作用,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下丘脑-脑垂体-性腺功能轴
(一)地位或分级
甲状腺:T3,T4,降钙 下丘脑 脑垂体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
9肽 腺垂体 GH,PRL,TSH,MS H,ACTH,FSH,LH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H
盐皮质H:醛固酮,
性H
2肽
脑垂体: ADH,OXT
髓质:NE、Adr
性腺:雌、雄H、孕H
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 Gp蛋白激活→GTP→GDP ↓ 膜磷脂酶C(PLC)激活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三磷酸肌醇(IP3) +甘油二酯(DG) IP3:动员内质网中Ca2+释放-CaM依赖性PK激活 - C内蛋白质磷酸化-完成信号传递目的
DG:激活蛋白激酶C(PKC)-→C内蛋白质磷酸化
C:GC-CGMP-PKG途径
过程调节
(2)激素作用的机制:
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激素 ( 第一信使 ) 与靶细胞膜受体( G 蛋白耦联受体和 酶耦联受体)结合→通过膜中G蛋白→激活膜内酶→催化 第二信使出现→使蛋白激酶生成→促进泡浆中蛋白质磷 酸化→调节靶细胞的原有生物学作用。 第二信使:cAMP、cGMP、IP3、DG、Ca2+等。
(二)功能
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
(三)激素概念与作用方式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 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靶器官,靶组 织,靶细胞),调节特定的细胞的生 长、发育等功能。 1.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能活性物 质,是细胞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 媒介。
2.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自分泌 4)神经分泌
CRH,TSH,LH,GHRH,VP) ↓ 腺苷酸环化酶(AC)与Gs,Gi耦联→AC激活或抑制 ↓
↓↑ ATP-----→CAMP
↓ 蛋白激酶A激活或抑制 C内蛋白质磷酸化 ↓ 完成信号传递目的。
B:PLC-IP3/DG-CaM/PKC途径
偶联G-蛋白受体+含氮激素(OXT,PRL,VP,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GH:生长素 PRL:催乳素 TSH:促甲状素 MSH:促黑素 ACTH:促肾上腺皮质素 FSH:卵泡刺激素(精子生成素) LH:黄体生成素(间质细胞刺激素) ADH:抗利尿激素,加压素,血管升压素 OXT:催产素 NE:去甲肾上腺素 Adr:肾上腺素 T3:三碘甲腺原氨酸 T4:四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 PTH:甲状旁腺素 CT:降钙素
配体:如:心房钠尿肽,一氧化氮 GC:作鸟苷酸环化酶受体或效应器酶: 作用:①配体+受体―(G蛋白介导)―鸟苷酸环化酶(GC)激活, 使胞质内GTP变CGMP—激活蛋白激酶G(PKG) ②配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GC激活,使胞质内GTP变 CGMP—激活蛋白激酶G(PKG) ---使蛋白质磷酸化 ---引起C内生物学效应, 由此实现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能蛋白质 , 是细胞接受信息的装置。
1. 受体的分类(按分布部位分)
1) 细胞膜受体: 例如: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2) 细胞内受体:
胞浆受体:可溶性特殊蛋白质与激素结合形成 胞浆激素受体复合物,使激素转移入核内发挥作用。 3)核受体: 与激素结合, 对细胞核内转录
(四)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成分分: 〔1〕含氮激素(含氮激素不宜口服 )
1.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腺垂体激素
2.肽类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
降钙素,胃肠激素
3.胺类激素:NE,Adr,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 (可以口服 )
Biblioteka Baidu
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2)酶耦联受体 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配体:胰岛素,GH,促红细胞生成素, 某些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作用:受体与相应化学信号结合时,可直接激活蛋白 激酶,并引起受体自身的酪氨酸磷酸化及胞内蛋白质 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由此实现细胞外信号对细胞 功能的调节。
G蛋白是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的耦联调节蛋白;
IP3、DG增加胞浆Ca2+浓度,Ca2+与钙调蛋白结合而调节 靶细胞的功能活动。
第二信使有: cAMP IP3 DG cGMP Ca2+
G蛋白在信息 传递中作用
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受体的结构; 亲和力及受体数量的增减;
1)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含氮激素的信号传导途径
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调节时,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激素作用的方向、性质一致,使其作用相互加强)或拮抗作 用(两种激素的作用相反或相互对抗)和允许作用(某激素发 挥生理效应时,必须有另一激素的参与)。
(六)激素作用的机制
(1) 激素的受体 Receptor
指靶细胞上能识别并专一性结合 某种激素 , 继而引起生物效应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