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_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张皓(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康体鹏(合肥一中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本文从城乡关系的视角,剖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现代化的意义。城市化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农民的数量,扩大了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提高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现代化。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relations'angle of view,analyzed the urbanization to the countryside modernization significance.The city changed into the farmer to provide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y,reduced farmer's quantity, expanded farmer's average per person cultivated area,enhanced the farmers'income,advanc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village life modernization.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工城市农村

key words:Urbanized countryside modernization peasant laborer city countryside

作者简介:张皓,1985年生,女,安徽省枞阳县;康体鹏,1977年生,男,安徽省宿州市人,合肥一中地理组教师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11-0147-01

农村是农业人口的集中区,城市是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多。一方面现代工业通过武装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进城谋生。城市人口的集中为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改善了工商业发展的环境,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传统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都和城市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农村现代化并非要农民过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村生活现代化两方面。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包括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善,前提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异常迅猛。据统计,198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3.6%,而到去年年底已增加到约45%,平均每年城市人口比率提高约一个百分点。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今年6月份,笔者通过对安徽宿州墉桥区某村的简单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村家庭都住上了两层小洋楼,几乎所有家庭在大部分农活中都用上了农业机械;而这个村庄在5年前基本上没有楼房,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力、畜力,只有少量的小型机械。在短短的5年中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村民外出打工,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深刻地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但是这些农民又很特殊,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城市里,一年12个月,真正在家里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可以说,他们是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这些“农民”本应该成为城市的正式一员,但户籍、教育、社保等各种原因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这对他们很不公平。城市需要他们却不能敞开接纳他们。其实,一个城市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只有包容才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加速城市化,敞开吸纳农民工进城,不仅能满足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提高城市的消费水平。试想,2亿多农民工每年打工收入超过2万亿元。如果这些钱不是回到农村消费,而是留在城市消费,那对繁荣城市经济的意义有多大!每年2亿多农民工候鸟式的人口流动,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浪费了几亿农民工的宝贵时间。这些没能在城市中扎根的流动人口,还给城市管理、农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人会说,打工者都落户留在了城市,那农村不是更贫困了吗?——

—其实不然。部分农村人进城,留在农村的,人均占有的土地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提高了。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是农村现代化最重要的前提。调查中,一位农民朋友告诉笔者:“如果人均耕地能够达到10亩,那么单是种田的收入就很可观。”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按小麦亩产800斤,玉米900斤计算,一亩田一年的种粮年收入约1500元,扣除生产成本500元后,净收入1000元左右。按人均10亩田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1万元,一个三口之家的收入就有3万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农村应该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

活了。当然,按照中国的耕地面积约20亿亩计算,农民人口需要降低到2亿人,才能达到人均10亩田的数量。如果根据发达国家农民数量不到农村人口一半的情况来推算,人均10亩田要求我国的城市化率至少达到70%以上。(注:按未来我国人口约14亿计算)有人说,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很多了,大城市已不堪重负,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再扩大了。其实,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的城市人口比例还很低,大城市的规模也不算大,特大城市的比例就更低。只有五六千万人的英国、法国和韩国,首都人口就有1000万。这些国家的人口仅相当于我国中等省份的人口,如果我们的省会城市人口都达到1000万的规模,那么我国还要成长出至少30个左右的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可用来吸纳农村人进城。至于说各种城市问题,那是城市管理水平不到位的结果。到过香港的人都会感觉,那里人口密度比内地城市大,但是交通井然有序,这就是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城市大不是坏事,只要管理水平跟上了,就不会出现交通、住房、环境等问题;相反,大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中小城市,这对资源短缺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中也能够发现,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是同步进行的。东亚地区的日本也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国情和中国相似。二战后是日本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195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约38%,而到2002年增加到约79%。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也不断缩小。例如,20世纪50年代,城市工薪阶层户均收入约为农民户均收入的1.5倍,到20世纪90年代,城乡户均收入水平已基本相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日本农业人口日益减少,人均耕地面积扩大,农村收入水平也同步提高。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使用,农业商品率也不断提高,这又推动了日本农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综上所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它对农村现代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格局,使大批农村人走入城市。这一方面减轻了农村的人地压力,提高了人均耕地面积;另一面也使得农民成为相对稀缺的劳动力资源,农业劳动变得更有价值(正如农民工减少,工资水平会提高一样)——

—这必然会带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农民只有富裕了,才肯花钱雇佣机器从事机械化生产,把自己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间解放出来,农民才有时间学习农业知识、农业科技,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民只有富裕了,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才能根本改善,农民的精神追求也才能更加丰富,从而实现农村生活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费孝通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04

[2]《日韩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借鉴》李林杰石建涛《日本问

题研究》2008-12-20期刊

[3]《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农业与农村的发展》高强《世界农

业》2002-07-20期刊

[4]《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01

和谐社会社会14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