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摘要钢琴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学科,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高师钢琴教学不是追求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高、精、深的精英式发展,而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决定了高师钢琴在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拓展、教材分类定级、钢琴伴奏实践等方面都有别于其它学科。
只有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才能探索出体现高师钢琴教学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改革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钢琴专业”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从欧洲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中“拿来”并仿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钢琴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
它综合了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钢琴基础知识与钢琴演奏技能,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声音乐思维与音乐表现力,最终运用到钢琴伴奏能力培养中,去体现音乐教育的培养规格。
高师钢琴不是追求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高、精、深的精英式发展,而是培养其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均衡发展的能力。
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特点的不同。
自1980年第一次全国高师钢琴教学大纲研讨会以来,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个春秋。
在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钢琴课在高师音乐专业中的地位是其它学科
所不能替代的。
在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拓展、教材分类定级、钢琴伴奏实践等方面探索一种创新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
一课程结构的优化
所谓“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在社会需要、培养目标、学生成长的整个系统中检验课程设置,以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取得最佳效益。
传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在课程的设置上所包含的范围不足,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单线条的、片面的追求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强调专业的纵深发展,而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整体范围的知识中分离出来,忽视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
对钢琴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认识不足,会造成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需全面发展,不要求其深,而应求其正,优化核心课程,建立少而精,容量大,实用性强的主干课。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学习高师钢琴理论知识对学生学习钢琴的能力,思维方式、思维广度、深度以及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质都有很大益处。
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分析、探索知识;而丰富的艺术实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提升自己技术、感染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渠道。
通过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实践演出,对于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模式的拓展
1 以个别课为基本的教学形式: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
前的程度参差不齐,往往在教学进度上产生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程度来确定学生上课的类型,选取程度高、演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
“一对一”教学是沿袭西欧国家音乐院校的钢琴授课模式,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乐曲进行不同的感情、技巧处理,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形式在发挥学生个性和演奏才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 以小组课为拓展的教学类型:即以三或十人一组的授课方式。
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巴拉基列夫曾说过:“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并主动研究它的逻辑发展规律”。
小组授课可以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传授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钢琴演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钢琴弹奏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弹奏一些齐奏、合奏、四首连弹等曲目,通过相互之间的横向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可以相互观摩、共同促进和提高。
3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引入中国已有近20年的时间,它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基础钢琴课的一种新的思路。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采用数码钢琴、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进行钢琴集体课互动式教学。
数码钢琴是一座现代化的电脑音乐多媒体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台监听、指导学生的演奏。
学生也可以戴上耳机进行弹奏练习,互不干扰。
数码钢琴课上可以用语言讲解或幻灯片展示等丰富教学。
也可以在合奏、重奏中体现五光十色的神奇音色。
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应诗真先生在《钢琴教学法》一书中也认为“集体课适用于在课堂上教授一些基础的东西,一些具有共同规律的知识,这种方式虽然难以因人而异,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通过比较,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缓解师生比例不足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集体教学形式具有群体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 研究课:研究课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目标或课题,根据需要采用几位教师对一位学生授课的形式,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解决研究课题。
研究课有时就像医生会诊,大家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找出症结所在,进而对症下药。
三教材分类定级体系
高师钢琴教材的选择,应立足于师范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钢琴教材体系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结果。
钢琴是技术性很强的乐器,从它产生至今,已发展形成一套科学的弹奏和训练方法,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材。
高师学生由于入校时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以钢琴基本的弹奏能力、应用能力、教学法的结合为特点,既要有纵向的深度,有钢琴的文化精华,丰富多彩的内容,又要有多方面结合的简洁实用性,从而真正做到教材于基本技术、教学法
等内容的多线条交叉结合。
充分考虑教材各部分知识点的比例关系、基础训练内容所占的比例、应用训练内容所占的比例、各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内容所占的比例、中外作品内容所占的比例、浏览曲内容所占的比例等。
在教材知识点地选择上应拓宽其广度,将伴奏技能训练与钢琴弹奏技术训练同步进行,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选编的曲目按技术类型和难易程度,依次编排“教材分类定级一览表”,归类并划分为固定的等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教学。
学生明确自己在整个钢琴学习过程中所处的水平与位置,明确自己已有的成绩和努力的方向,从而避免了盲目拔高、片面追求数量等现象。
“教材分类定级一览表”,能使低程度的学生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使中高程度的学生明确方向,全面发展。
要对各等级曲目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快慢,就能清晰地反映出来。
四重视钢琴伴奏实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新的高等教育格局的建立,我们应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钢琴伴奏在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质以及在综合与衔接音乐专业诸门课程中的作用,增加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音乐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与能力。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钢琴弹奏能力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的钢琴伴奏,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把钢琴作为一件得心
应手的教学工具。
其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已被广大教师与学生认同。
与钢琴伴奏息息相关的实践有以下几种:
1 舞蹈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带给舞蹈者的信息是直接的,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训练效果与理解舞蹈语言的能力。
舞蹈钢琴伴奏者,根据舞蹈训练的内容和特点来选择与之相符的弹奏方式,以钢琴的旋律、节奏、速度等手段,弹奏出与舞蹈动作相吻合、体现舞蹈动作特有韵律的伴奏音乐,启发舞蹈者用肢体语言把情感、意韵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进而使他们按照伴奏音乐的提示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的训练,为舞蹈带来新的内涵。
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舞蹈钢琴伴奏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声乐钢琴伴奏
人们常用“红花还需绿叶扶”来比喻钢琴伴奏对声乐艺术的烘托陪衬作用。
声乐钢琴伴奏虽以“伴”为主,但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声乐钢琴伴奏无论在作品的前奏、演唱过程中,还是间隙、结束时都起着强化主题、渲染气氛、升华情感、转折补充等重要作用,紧密配合着歌曲的进行,并随着歌曲的陈述,完善了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由于声乐带有歌词、演唱变化细腻、现场发挥灵活,所以要求钢琴伴奏能密切配合好歌词,并具备即兴移调的能力,控制音量、和声和低音的进行、指触的方法以及音色也力求与演唱者相融;速度及节奏应使演唱者既从容又自
如地发挥水平,并保持音乐的流畅性。
做到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随波逐流”。
为声乐演唱者进行钢琴伴奏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力和现场驾驭能力,是钢琴教学实践的延伸。
3 视唱练耳与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与视唱作品之间是互相依托的关系。
在视唱教学中,通常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加入钢琴伴奏的视唱练耳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织体、和声的色彩及走向等感知能力的培养,衬托出视唱中的旋律特点,增强旋律的感染力并起到一定的美化功能。
视唱离不开伴奏,钢琴伴奏是视唱的主要伴奏形式之一。
钢琴伴奏在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和内在意境的同时,正确处理和表现视唱作品的内涵,为视唱提供音乐烘托、丰富音乐作品氛围。
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多方位的为学生提供钢琴演奏实践,可以达到提高钢琴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钢琴艺术实践
1 钢琴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艺术实践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法》中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师的艺术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高质量的实践能够检验和拓宽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地结合,强化和提高专业水平。
2 钢琴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艺术实践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当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利用课堂所学来指导其完成时,学生就会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同时,艺术实践教学大多不会只要求运用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艺术实践还有助于学生打破各门专业课程的界限,整合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艺术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它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张扬个性,不断的了解自我,挑战自我和完善自我,在实践过程中,音乐艺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深刻地思考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是一项牵涉较宽的系统工程。
它对提高钢琴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有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钢琴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拓展教学新思路,才能探索出体现高师钢琴教学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
注: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项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波兰]约瑟夫·霍夫曼,李素心译:《论钢琴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
[3] 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
[4] 张震涛:《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学杂志社,2006年版。
[5] 李琳:《钢琴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 罗钢芹:《影响高师即兴伴奏课的几个因素》,《剧作家》,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