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及其光荣的四兵团(图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9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5页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赓手下的将领,如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刘金轩、陈康、刘忠等能力强、 独当一面的中将,查玉升、吴效闵等勇猛机智的少将。还有在抗日战争时牺牲的叶成 焕团长(772 团首任团长) ,解放战争初牺牲的楚大明(20 团团长,10 旅即 386 旅副 旅长)等英雄传奇人物。及 772 团、20 团、25 团、38 团,386 旅、决 1 旅等战斗力 强劲、功勋卓著的部队。
共9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பைடு நூலகம்?uid=1095811611
第4页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央开了小河村会议,并邀请陈赓将军出席,还有一系列的电报表明,当时中央 对于陈赓纵队的使用方向是存在两个方向: 第一,也是最早的,支援陕北作战,这个是在五月。 第二,是南下豫西和陕南,支援刘邓并协助西北作战。这是根据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的新形势作出来的计划。这是进一步的挺进,这个比第一个作战方向无疑要高得 多,但正由于是单独作战,这完全要看执行这个作战的将领的个人统帅能力。如果失 败或不成功,那还不如调往西北,直接支援西北作战。相应的后果在会后毛泽东的电 报也阐明了,就是如果西北失败,胡军主力将调往东线,进一步危及中原。这有可能 使刘邓付出极大牺牲的挺进大别山前功尽弃。这大概也是中央让陈赓将军前往中央参 加会议的目的,看将军的意见,也就是将军是否有这个能力。 从这本书的材料看,陈赓将军主动挺身迎接了这个挑战。 陈赓将军指挥所部 8 万余人,从 8 月 22 日夜和 23 日拂晓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分批 渡河,渡河工具为几十个油包,三根椽子连接着三个油包编成一架大油包。一架大油 包能载运一个班,一挺机枪和一门小炮。如右纵队首批由 18 架大油包载 18 个班,约 2 个连。其它船只也基本是小船,数量为几十只,载运能力与大油包无异。24 日兵团 全部渡河完毕。 8 月 27 日,蒋介石从尾 刘邓的部队中抽调整 3 师、15 师、206 师等部西援,会 同洛阳地区之守军共八个旅的兵力,组成第五兵团,以李铁军统一指挥;以分布在陕 东和灵宝、陕州地区之整 30 师之 27 旅、整 15 师之 135 旅、整 76 师之 75 旅(即新 1 旅) 、整 1 师之 167 旅、整 36 师之 165 旅的 1 个团等部约四个半旅的兵力,组成陕东 兵团。准备东西夹击陈赓兵团。 诚如毛泽东指出: “陈谢出豫西后,胡宗南对陕北的攻势必被破坏。 ” 十月,蒋介石在洛阳集中整三师、二十师等七个旅,在潼关集中了一师、三十八 师等八个旅,准备再度从东西两面夹击陈赓,恢复陇海路的交通。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陈赓将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后,对大别山尾追刘邓主力和 胡宗南两部相应的战略牵制作用完全达到了。并为刘邓、陈粟和陈谢三部逐鹿中原创 造了条件。 最后, “吃刘邓的饭” 这话真正的意思就如乡下人网友所说, , 刘邓大军牺牲极大, 陈赓及其所部的作战便利来自刘邓大军对蒋军主力的牵制。陈赓一向注重对部队的教 育, 所以经常引导所部将领和士兵多从全局考虑问题, 不要只看到自己的成绩。 所以, 陈赓及其兵团,军政素养都很高。其他野战军也愿与陈赓兵团一起作战。
陈赓在延安中央党校
陈赓和林彪的关系
陈赓和林彪的关系,别的待查,目前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进军中南这一阶段。这 距离现在最近,知情人最多,这是没有疑问的,也有陈赓自己写的文章作证,如从头 再来网友所叙述陈赓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林彪掌权后不久陈赓就去世了,陈赓具体怎 么样不知道。李成芳和秦基伟后来进了牛棚,最近本人看了一份文摘旬刊(摘自某个 文史杂志) ,另一个军长周希汉在任海军副司令兼参谋长时,被李作鹏纠出来要整他。 陈赓兵团三个首任军长在林彪掌权期间都挨整,可以看出林彪对其在解放战争时与陈 赓在中南配合时态度。而且,陈赓的家属在文革期间为了防止林彪党羽的抄家而将陈 赓战争期间的文稿藏起来, 都相当说明问题。 后人能对林彪有什么好印象吗?! 所以, 林彪的支持者想把林彪重新立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某些人还采取文革期 间打倒一片来立某人的作法更是激起相当多的对立派。 陈赓与林彪在指挥上有不同意见,抵制算不上拔高。你不要因为你喜欢林彪,就 看不得这些事情,采取整人的方式堵人的嘴来维护自己所谓一贯正确的威信是很可耻 的。观解放战争中央军委对各野战军下达的命令,并不是命令式的,一般都是商量, 迫不得已才下死命令,象林彪在辽沈战役前期的优柔寡断。而有些人胡吹林彪,真正 的无限拔高,竟然否定四野内部罗荣桓、刘亚楼和邓华的重要作用。轻视粟裕大将歼 敌第一的伟绩,惹得在此论坛招来一片反击声,这纯粹是自找。 看来你对“吃刘邓饭”是情有独钟,是否认为“刘邓的饭”非常好吃。刘邓大军 所吃的苦是令人很吃惊的。本人看了一份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损失统计,数字惊 人,二野损失 21 万多人,这些损失不止牺牲,还有失踪等,但四年多(1945—1950
抗战时的陈赓
逐鹿中原
共9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3页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7 年 5 月 24 日,中央军委就已定:调陈赓纵队于 7 月份到陕北作战,以协同 第一野战军进击胡宗南。具体地说,是协助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 但由于 6 月 30 日,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拉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央军委又认为 调陈赓纵队渡黄河向南出击,对支援陕北战场和刘邓大军亦有利。所以,毛泽东在 7 月 4 日,给彭德怀、习仲勋的电报中指出: “又估计到刘邓 12 万人已渡河,向陇海路 前进,如若陈纵队到豫鄂陕边开辟战场,对刘邓亦有帮助。 ”毛泽东在电文中还要求 陈赓纵队及其配属部队, “于 20 天内完成一切政治、军事、经费、干部等项准备,8 月 9 日以前渡黄河。 ” 7 月 19 日,中央军委再次电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王宏 坤、郑位三、李先念、谢富治、韩钧等领导,讲明了这一决定的战略意图。 该书是描绘周副主席讲话中, 再次透露中央军委改变了计划, 陈赓纵队仍调陕北。 但这些语句,明显是作者编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录音机,也许是根据一些材料整理发 挥的,不知有没有会议记录并后来的作者能看到这些。 所以陈赓将军“听”到这里,明确的战略意图,又为什么会改变呢?……陈赓将 军在书里不明白,读者不明白,作者也没有交代明白。唯一只能是,再从周恩来的讲 话里弄懂,可能是陕北的敌情严重了。 会后,毛泽东立即起草了一封致刘邓、陈粟和华北、中原前线领导同志的电报。 电报指出: “陈谢兵团照原计划于八月出潼关、洛阳,切断陇海,调动胡宗南一部增 援,相机歼灭之,以配合陕北之作战。该部亦与太岳、太行保持后方接济。该部是否 远出伏牛、桐柏,依情况决定,有利则远出,不利则缩回河北。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 (已面告陈赓) 。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一部,协 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援,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 加。 ”尔后,在发给以上领导同志的又一封电报中指出: “陈谢出豫西后,胡宗南对陕 北攻势必被破坏。除现已东调 10 师两个旅、79 师一个旅及骑 1 旅外,必再调至少六 七个旅使用于潼关、商洛方面。估计一个月内,胡宗南很难对我举行有力进攻。…… 本人认为,陈赓兵团进军豫西体现了极高的战略眼光,这个跟“吃不吃刘邓饭” 没关系。这段历史,本人一直没搞懂,可能原来光盯在到底是谁提出来此举的。本人 虽最崇拜陈赓将军,但不敢随便就将此功划给陈赓将军。因为,此举不是方面军将领 所不能提出来的,而陈赓将军当时率领不过一个军的兵力,跨战区机动支援西北、大 别山两个方向,对于一直在晋南作战的陈赓将军来说。环境没有给陈赓将军方便,如 刘邓、陈粟当时的位置或他们的参谋长所处的环境——大范围战争局面的思考和拥有 相应的机动作战权利。 实际上,作者也交待较清楚了,就看读者尤其是军史迷怎样理解了。本人是这样 理解的: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战史春秋
陈赓大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陈赓兵团序列
第 13 军 第 37 师(抗战时番号为第 386 旅,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10 旅) 第 109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28 团,抗战时番号为第 772 团) 第 110 团 (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29 团, 抗战时番号第 20 团, 原属冀南军区, 1943 年 9 月奉调太岳军区) 第 111 团(解放战争初的番号为士敏独立团,上党战役后改编为第 21 团,解放 战争时番号第 30 团) 第 38 师(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13 旅) 第 112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7 团,抗战中后期番号为第 17 团,前期为 386 旅补充团) 第 113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8 团,抗战时番号为决 1 纵第 57 团) 第 114 团(1949 年由南阳独立团、宜阳独立团合编) 第 39 师
共9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1页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 115 团(豫西 6 分区第 39 团,原为太岳 4 分区基干 2 团) 第 116 团(豫西 6 分区第 40 团) 第 117 团(豫西 3 分区第 164 团) 第 14 军 第 40 师(抗战时番号为决死 1 纵队、决 1 旅,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11 旅) 第 118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1 团,抗战时番号为第 25 团) 第 119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2 团,抗战时番号为第 38 团) 第 120 团(由叶城、方县游击部队组成) 第 41 师(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22 旅) 第 121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原第 22 旅第 65 团,原为太岳 2 分区警备 5 团) 第 122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原第 22 旅第 66 团,原为太岳 4 分区独立 1、2 团 合编) 第 123 团(原新安独立团) 第 42 师 第 124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11 旅第 33 团,抗战刚结束时的为屯留、襄漳两 个游击大队升级组建) 第 125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22 旅第 64 团,原为太岳 1 分区新编 7 团) 第 126 团(随廖运周起义的第 110 师等部组成) 第 15 军 第 9 纵队 第 25 旅(独立 1 旅) 第 73 团(34 团,昔和独立团) 第 74 团(38 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 10 旅 28 团) 第 75 团(39 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 10 旅 29 团) 第 26 旅(独立 2 旅) 第 76 团(43 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 1 旅 2 团,为晋豫游击支队改编) 第 77 团(45 团,沁和独立团) 第 78 团(48 团,辉县独立团) 第 27 旅 第 79 团(1 分区 36 团,邢台独立团) 第 80 团(4 分区部队) 第 81 团(5 分区部队)
共9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2页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 19 军 第 55 师(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12 旅) 第 163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4 团,抗战时番号为决 2 纵第 6 支队) 第 164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5 团) 第 165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第 17 军第 51 团) 第 57 师 第 169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 36 团,抗战时番号为决 1 纵第 54 团) 第 170 团(解放战争时番号第 17 师第 50 团) 第 171 团(陕南勋白独立团) 第6军 第 17 师(解放战争、抗战时番号皆为新编第 4 旅) 第 49 团(解放战争和抗战的番号皆为第 771 团,抗战初原属第 386 旅,1938 年 5 月属青纵,1940 年 6 月属新编第 4 旅) 第 50 团(解放战争和抗战的番号皆为第 16 团,抗战时属第 386 旅,1943 年 10 月奉调延安) 386 旅,又称第 10 旅;决 1 旅,又称第 11 旅,是陈赓将军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 时期的两只铁拳。其属下的第 772 团、第 20 团、第 25 团和第 38 团是陈赓将军军事 生涯最得意的四大主力团队。 原 386 旅的第 16 团战斗力也极强悍,解放战争是西野头号主力团队,抗战时期 是 386 旅的主力团,在 386 旅编制内打过不少大仗、恶仗,并参加过百团大战,这五 个团应为陈赓将军麾下五大主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