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五章酶化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逆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与酶的 结合是建立在解离平衡的基础上,可以通 过透析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 根据抑制剂与底物结合的关系可以分为: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Ki的含义
竞争性抑制
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具有相似的结构,抑制剂 与底物相竞争的与酶结合,抑制了酶与底物的结 合,降低了反应的速度,这类抑制剂就是竞争性 抑制剂。
米氏方程的变形
多底物酶促反应
米氏方程仅仅适合于 单底物酶促反应,而 大多数情况下,酶促 反应多为多个底物。 双底物反应机制: 1. 顺序机制 2. 乒乓机制
顺序机制
• 在产物释放前,各种底物必须与酶结合, 形成过渡性的酶和各种底物的多元复合物。 ① 有序顺序机制:两种底物与酶结合的先后 顺序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第一底物、第 二底物。 ② 随机顺序机制:底物和酶结合的顺序是随 机的,产物释放也是随机的。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反应温度:在 一定的温度下表现 出酶的最大活力, 即拥有最大反应速 度的温度就是最适 温度。 温度系数:在达到 最适温度前,反应 温度每提高10度, 其反应速度所增加 的倍数就是温度系 数。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① ② ③ 凡是能够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就是激活剂。 根据激活剂的分子大小可分为3类: 无机离子 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 酶原的激活
米氏方程推导的前提
① 假定测定的速度为初速度,这时产物生成 很少,逆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② 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即E全部生成ES 复合物; ③ 假定在测定初速度的时候,底物浓度不断 下降,产物一开始上升,而且之后在相当 长时间内保持恒定,这时的ES生成和消 失速度相等,达到恒态。
米氏方程的含义
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
1. 酶催化反应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仅仅涉及到电 子的转移,速率在108S-1 ,一类是涉及到电子 和质子或者其他基团的转移,速率在103S-1 , 大多数属于后一类; 2. 酶的催化作用是由氨基酸侧链上的功能基团和 辅酶为媒介的; 3. 酶催化反应最适pH值范围常常比较小; 4. 与底物相比较,酶分子很大,而活性中心通常 只比底物稍大一点; 5. 酶除了具有进行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性基团外, 还有别的特性,使反应更有利。
Km值的作用
• 可以鉴定酶,Km值是酶对特定底物的特征常数。 给定温度、离子强度、pH值,特定的底物和酶都 有固定的Km值; • Km值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当酶可 以作用于几个底物的时候,Km值最小的底物即 为该酶的天然底物; • 已知某酶的Km值,可以估计某一底物浓度时V相 对于Vmax的百分率; • Km值可以帮助判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可逆反应的2个方向Km值是不一样的。
酶活性中心的特点
• 酶的活性部位在酶分子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通 常只有1~2%; • 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由酶的一级结构 决定,且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形成; • 酶的活性中心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完全互补的, 而是在底物与酶结合的过程中互相发生变化而互 补的; • 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 在此裂缝内底物的有效浓度可以达到很高; • 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结合到酶上; • 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者是可运动性。
酶的活性中心
• 我们把酶分子上,直接与底物结合并起到化学催 化作用的部位叫做酶的活性中心或者活性部位。 • 底物大小和形状与活性中心不同时不能结合,结 合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力存在 • 酶的活性中心分为两个部分:结合部位和催化部 位。 • 酶的活性中心的基团也叫做酶的必须基团,它只 占酶分子的很小的一部分。 • 酶活性中心的特点
乒乓机制
• 在各种底物与酶全部 结合之前,就有一种 或者多种产物释放, 即各底物与酶不可能 同时结合形成复合物。
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前提:当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足够大的时候, 如果增加酶的浓度,那么,反应速度将跟酶的 浓度成正比。 如果酶的浓度相对于底物而言是高酶浓度的话, 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不再符合米氏方程。
竞争性抑制
• 用双倒数法作图可以得到, 在有抑制剂和酶没有抑制 剂的时候,最大反应速度 是没有变化的,而Km值发 生了变化。 • 特点:Vmax不变,Km值 变大。 • 没有ESI的复合物存在。 • 高浓度的底物可以逆转竞 争性抑制剂的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
有些抑制剂与酶结合后,还能够与底物结合,而 结合了底物的酶也可以与抑制剂结合,这样的抑 制剂就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酶的催化特性
① 与其他催化剂一样,具有量少、效率高的 特点; ② 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的催化效率高; ③ 酶容易失活,反应条件温和; ④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⑤ 酶的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和控制; ⑥ 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系
酶的化学本质
1. 除了核酶以外,其他的酶都是蛋白质; 2. 证明酶是蛋白质的主要依据: ① 酶经过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酶可以被 蛋白酶水解失活; ② 凡是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让酶变性; ③ 酶是两性电解质; ④ 酶具有胶体性质; ⑤ 酶具有蛋白质所有的呈色反应。
酶实现高效催化的原因
1. 2. 3. 4. 5. 6. 7. 酶的逼近和定位功能 酶使底物产生形变和电子张力 共价催化作用 酸碱催化作用 金属离子催化 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 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酶专一性原理
1. 模板或锁与钥匙学说 2. 诱导契合学说
模板或锁与钥匙学说
• 1890年-1894年,Fisher提出“锁与钥匙学 说”,即酶和底物如同锁与钥匙一样具有 结构上的互补性。 • 底物分子上发生反应的部位专一性的契入 酶的活性中心部位,二者具有紧密互补的 关系。很好地解释了酶的立体异构专一性。
①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定量关系,当 Km>>[s]时,分母中的[s]可以忽略,即 V=Vmax· [s]/Km。反应为一级反应; ② 当Km<<[s]时,V=Vmax; ③ 反应处于中间时,为混合级反应。
米氏方程中参数的含义
① Km值:米氏常数,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 度的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ol/L。Km值 的作用 ② Vmax:最大反应速度,当[s]>>[Et]时, Vmax=K0[Et],当外界条件不变时,酶浓度也 不变时,酶对特异底物的Vmax不变。 ③ K0:每分子酶催化反应的次数,单位为s-1, 称为酶的转化率。
酶的化学组成
根据酶的化学组成分类:简单蛋白质的酶 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注意辅酶和辅基的区 别。 根据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特点分为三类:单 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第二节
1. 酶的命名法 2. 酶的分类 3. 酶的编号
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的命名法
1. 习惯命名法:没有系统性,是沿用以前的 习惯,根据作用的底物命名、根据催化的 化学反应性质命名、结合前两者命名、加 上酶的来源命名。 2. 国际命名法:系统名称应当明确写清楚酶 的底物以及催化反应的性质。
酶促反应动力学
• 酶促反应动力学就是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 基础上,研究酶促反 应速度及影响这个速 度的因素的科学。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 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 2. 米氏方程的推导 3. 米氏方程中参数的含 义 4. 米氏方程的变形 5. 多底物酶促反应
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
• 当底物浓度较低,表 现为一级反应; • 当底物浓度增大,表 现为混合级反应; • 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大, 表现为零级反应; • 理解方法
Ki的含义
• 抑制常数,是EI或者 ESI解离出I的解离常 数,倒数可代表酶或 者ES对I的亲和力。 • 可以通过倒数作图法 测定抑制常数。
第五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二.中间产物学说 三.酶的活性中心 四.酶专一性原理 五.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 六.酶实现高效催化的原因 七.酶的作用机理举例
酶的分类
① 氧化还原酶类:琥珀酸脱氢酶、多酚氧化 酶; ② 转移酶类:转氨酶、乙酰胆碱酯酶; ③ 水解酶类:蛋白酶、淀粉酶; ④ 裂解酶类:水化酶、脱氨酶; ⑤ 异构酶类:葡萄糖异构酶等; ⑥ 合成酶类:天冬氨酸酶。
酶的编号
• 乳酸脱氢酶(EC 1.1.1.27),编号 的含义,P92。
第三节
pH对酶促反应速度wk.baidu.com影响
最适pH值:在一定pH值下,酶促反应具有最大 反应速度,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数值时,反应速 度都将下降,这个数值就是最适pH值。 pH值影响酶促反应的原因: ① 过酸或者过碱会影响酶分子的构象,甚至使酶 失活; ② pH的改变将影响酶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解离, 从而影响酶的活力。 ③ 影响底物的解离。 ④ 影响酶底复合物的解离状态。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是能够引起酶活力下降,但不引起酶蛋 白变性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而这些引起 酶变化的物质就是抑制剂。 抑制剂的类型:可逆抑制剂、不可逆抑制 剂。 不可逆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
• 通常与酶蛋白中的某些基团以牢固的共价 键结合,使酶失活,而且一旦结合,不能 用普通的物理方法解除。 • 不可逆抑制剂的最终抑制水平与抑制剂和 酶的相对含量有关系,而与抑制剂的浓度 无关。 • 可以分为非专一性和专一性两种。
非竞争性抑制
• 用双倒数作图可以 看出,非竞争性抑 制剂存在的时候 Vmax会变小,Km 则不发生变化。 • 高浓度的底物不能 逆转非竞争性抑制 剂的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
•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 才能与抑制剂结合, 形成ESI复合物。 • 用倒数作图可以得出, 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时, Vmax会变小, Km也变小。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酶化学
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特征 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的专一性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的作用机理 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制剂 酶工程与小结
第一节
1. 2. 3. 4.
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特征
概念 酶的催化特性 酶的化学本质 酶的化学组成
概
念
• 酶是活细胞分泌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 质。 • 1930-1936年,Northrop、1926年 Summer分别发现了酶是蛋白质的化学本 质,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特殊的酶—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酸。
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1. 酶的专一性:指酶对底物的结合能力的大 小。 2. 酶的高效性:指酶的催化反应速度的快慢。 3. 酶只有具有蛋白质的一般结构,才能够具 有催化活性。
中间产物学说
酶E在催化反应的时候,首先和底物S结合 形成ES复合物,再由这个不稳定的中间产 物分解,释放出产物P和原来的酶E。 由于E与S结合,所以改变了底物的结构, 降低了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所以加快了反 应的速度。 有实验证据表明ES复合物是存在的。
理解方法
• 理解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的假说很多,比较合 理的是中间产物说,也叫中间络合物学说。
• 如果只考虑初速度,不考虑逆反应,而且只有 一个中间产物,那么经过推导后就可以得到米 氏方程:V=Vmax[s]/Km+[s]
米氏方程的推导
米氏方程推导的前提 米氏方程的推导 米氏方程的含义
诱导契合学说
• 1964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学说,当 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蛋白受到底 物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底物结合的变 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相契合,进行 反应。 •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1. 酶具有原来的形状,它不一定一开始时就是底 物的模板; 2. 底物能够诱导酶的形状发生一定的变化; 3. 当酶的形状发生变化的以后,就能使其中的基 团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排列; 4. 在酶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的这种构象变化是 可逆的,当它与底物结合时被诱导生成一种新 构象,而当反应结束并且产物从酶分子表面脱 落下来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构象。
酶化学结构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 一性(键专一性、基 团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 光异构专一性、几何 异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