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
Infect Med 1999,16:533-40
•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 –应用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 –免疫功能损伤 –HIV/AIDS
•泌尿系局部因素
–尿路解剖及功能异 常 –膀胱或尿路结石 –留臵导尿或其他装 臵 –近期尿路器械操作 –男性 20 –妊娠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解剖学异常
89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大肠杆菌 奇异变形 克雷伯菌 混合感染
4
4
单纯肾盂肾炎
5
其他
2
11
复杂性尿感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单纯性膀胱炎病原学
JAMA,1999;281:736-38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大肠杆菌 腐葡菌 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 肠杆菌属 柠檬酸菌属
86
4
3
3
1.4
0.8
0.5 1.3
肠球菌属 其他
单纯尿感
10
单纯性肾盂肾炎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17
18
绝经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Clin Infect Dis 2000,30:152-6
• • • • • • • •
尿失禁 膀胱膨出 膀Hale Waihona Puke Baidu残尿量增多 尿流量减低 绝经前尿路感染病史 泌尿科及妇科手术 非分泌型者 阴道菌群改变:乳酸杆菌缺失,大肠埃希菌寄殖 增多
– 局部应用雌激素效果显著,UTI发生率自6次/年下降至 0.5次/年
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1
流行病学
• 尿路感染为院外感染的第2位原因,但最 近资料显示为第3位 • 全球每年1.5亿人罹患尿路感染,所消耗 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 • 美国每年超过800万人就诊(多为膀胱 炎),超过10万人住院(多为肾盂肾炎) •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35-45%,为院内 GNB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 院内尿感约50-80%系留臵导尿管或其它 装臵所致
• 尿路梗阻
Infect Med 1999,16:533-40
– 结石(肾、膀胱、前列腺) – 先天性异常 – 前列腺梗阻(良性、肿瘤) – 囊肿 – 狭窄(尿道、输尿管) – 肿瘤(肾、膀胱、前列腺)
• • • • •
膀胱输尿管返流 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截瘫) 非阻塞性结石 异物:尿道或尿路插管或其他引流装臵 外科手术所致的回肠襻
14
5
0
15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
39th ICAAC ,Abstr1353,P769
• • • • •
性交 近期尿路感染史 应用阴道隔膜-杀精子剂(或仅杀精子剂) 性交后未及时排尿 近期应用抗生素
16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39th ICAAC, Abstr:1353, P769
• 母亲或家庭尿路感染病史 • 初次发病年龄<15岁 • 非分泌型者:具有特异性大肠杆菌结合糖 脂(glycolipid) • 性生活 • 应用杀精子剂
30 25 20 15 10 5 0
28
酵母菌
24
大肠埃希菌 绿脓杆菌 克雷伯菌 表葡菌
9
11 8 8 7 6
10
肠球菌 变形杆菌 混合感染 其他
13
院内尿感病原学
25
24
大肠杆菌 肠球菌属 绿脓杆菌
20
16
15
念珠菌 克雷伯菌
11
10
肠杆菌属
8
8 5 5 6 4 2
奇异变形 CoNS 金葡菌 其他真菌
• 病程:急性、慢性 • 基础疾患:单纯性、复杂性 • 无症状菌尿
7
尿路感染的分类
Clin Infect Dis 1992,15:S216
• • • • •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男性尿路感染)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复发,再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
8
病原学
• 单纯性膀胱炎大肠杆菌80%、腐葡菌5- 15%,偶见肺杆、奇变及其他病原菌 • 单纯肾盂肾炎大肠杆菌80%以上,其它为 奇变、肺杆、腐葡等 • 复杂性尿感多为较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克雷伯菌、假单孢菌、沙雷菌、肠 球菌、腐葡外的CoNS • 院内尿感G-b约占70%,主要为肠杆菌科 和假单胞菌;G+c约占20%,主要为葡萄 球菌和肠球菌;近年来真菌尿感呈增多趋 势 9
6
尿路感染的分类
• 感染部位: --下尿路(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 --上尿路(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 • 发作形式
– 初发或孤立发作 – 反复发作性感染:每年发作≥3次或每半年发作≥2次 (不包括本次发作)
• 复发:病原菌同前,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内 • 再感染:病原菌不同,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外
2
尿路感染发生率
Clin Infect Dis 2000,30:152-6
• 前瞻性研究显示青年女性(18-35岁)发生率 为0.5-0.7次/人.年 • 40-50%女性一生中曾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 • 65岁以上老人尿路感染发生率女性为9.3%, 男性为2.5-11% • 女性菌尿发生率65-70岁为10-15%,>80岁 为15-20%
3
4
菌尿的发生率
Infect Med 1999,16:533-40
40 35 30 25 20 20 15 10 5 5 0 1 1 1 1-5岁 5 1 6-15岁 1 16-35岁 36-65岁 >65岁 20 女性 男性 40 35 35
<1岁
5
入侵途径
上行途径:非常重要,绝大部分尿感有其 所致 血源途径:见于败血症、心内膜炎时,致 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淋巴途径:非重要途径
35 30 25 20 15 10 5 0
32
大肠杆菌 肠球菌 绿脓杆菌
22
20 15 10 5 4 1
复杂性尿感
表葡菌 混合感染 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 腐葡菌
5 1
酵母菌 其它
12
导尿管相关尿感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