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调研报告
学校是科学传播的首要教育阵地,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馆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鉴于好问和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动手做是技术发明的先声,中国科学技术馆特地为3-12岁的儿童开辟了“儿童科学乐园”展区,让他们在玩耍过程中领略和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另外,在科技馆中,讲解是一项基本的辅助教育手段,通常采用的“我讲你听”的学习方式,针对3-12岁的儿童,需要探索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应加强“启发式讲解”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激励儿童的参与,学习和思考,起到真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和教育儿童的目的。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研究显示科技馆对儿童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科技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科技馆的未来[1]。科技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本调研旨在探索在科技馆中合适儿童的教育方式,以期获得相关的建议和结论。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
调查时间:2017年2月19号
调查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中国科学技术馆
方法:参观学习,总结分析
三、调研过程及感受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距“鸟巢”仅一箭之遥,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2],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是一座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5个主题展厅以及公共空间科普展示[3]。
中国科技馆共分四层,四个展区: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区;二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区;三层的科技与生活展区;四层的挑战与未来展区。
“华夏之光展区”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名族的智慧和创造。
“探索与发现展区”展示了科技的美妙和神奇,以及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我们体会科学探索与发现带来的乐趣,激发了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
“科技与生活展区”展示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传播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们感受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的福祉和恩惠。
“挑战与未来展区”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展现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使我们认识到创新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引导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党和国家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创新是新展厅展品设计的思想与灵魂,大量采用影视技术、光电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展示手段,更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具有高起点,富有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技内涵,使科技馆教育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科普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而在这个展区中,我看到了一套十分现代和科技的现代家居,各种人性化和高科技在设计中处处体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当这样的智能化现代家居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的。挑战与未来展区主要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展现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表达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使公众认识到创新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引导公众对未来科技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结论与建议
(1)展示手段应融启发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鼓励儿童手脑并动、探索创新馆中展品陈列尽量地开放,并且还要动起来表演给儿童看,以便于观众与展品互动,并通过自己动手参与,达到手脑并动,做中学、动中学的境界,从而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展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展品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向观众诠释科学道理,引导观众去观察、去思考。馆中陈列展示可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使观众感受科学技术的亲和力[4]。
另外,最好采用启发式讲解,在观众参观过程中,通过与其交流,根据观众的需求,适时给予辅导和补充,启发观众探索展项的欲望,引发思索。在科技馆中,讲解是一项基本的辅助教育手段,通常采用“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通常讲解内容是根据观众的时间需求进行讲解。科技馆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为“自下而上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在这里观众能够探索出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应大力加强“启发式讲解”,只有这种形式的讲解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激励公众在科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真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5]。
(2)订立博物馆3-12岁儿童不同阶段教育指南
儿童中心地位、认知结构主义、零岁教育与REGGIO教育等主张:儿童具有自然特殊性,需分年龄段执行教育,强调开展0-6周岁早期教育和左右脑开发,实施模式教育。可划分为3-6岁,6-13岁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培养儿童的初步平衡能力,灵活协调能力和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应用多种活动发展儿童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技能活动不可追求数量,科技馆可举办促进发展平衡能力的项目。
针对第二个阶段的儿童,应主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应多鼓励儿童的探索行为,譬如科技馆教育人员宜与儿童共同发现兴趣、新奇的现象与事物,寻找答案,以成人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感染儿童,并提供其探索工具,并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分类,探索解决问题,鼓励做简单的计划与记录,学会分享和交流,例如科技馆鼓励儿童开展各类观察,甚至是连续、比较性观察,在观察后进行简单概括与分类。
参考文献
[1]周婧景,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博士, 复旦大学, 2013.
[2]巨锋, “中国科学技术馆,”知识就是力量, no. 9, pp. 20-20, 2009.
[3]王渝生,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博物馆, no. 1, pp. 126-127, 2005.
[4]王渝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经济世界, no. 2, pp. 38-39,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