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切削机床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中型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制专业
机械加工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中型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
二、设计参数:
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320mm
主电机功率:4KW
主轴最高转速:1500r/min
主轴最低转速:33.5r/min
三、设计要求
1、主轴变速箱传动设计及计算
2、主轴变速箱结构设计
3、绘制主轴变速箱装配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时间
开始:2012年01月02日
结束:2012年01月13日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传动设计
1.1电机的选择
1.2运动参数
1.3拟定结构式
1.3.1 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1.3.2确定变速组扩大顺序
1.4拟定转速图验算传动组变速范围
1.5确定齿轮齿数
1.6确定带轮直径
1.6.1确定计算功率Pca
1 .6.2选择V带类型
1.6.3确定带轮直径基准并验算带速V
1.7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1.8绘制传动系统图
二、估算主要传动件,确定其结构尺寸
2.1确定传动件计算转速
2.1.1主轴计算转速
2.1.2各传动轴计算转速
2.1.3各齿轮计算转速
2.2初估轴直径
2.2.1确定主轴支承轴颈直径
2.2.2初估传动轴直径
2.3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2.4片式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及计算
d
2.4.1决定外摩擦片的内径
2.4.2选择摩擦片尺寸
2.4.3计算摩擦面对数Z
2.4.4计算摩擦片片数
2.4.5计算轴向压力Q
2.5V带的选择及计算
a
2.5.1初定中心距
L
2.5.2确定V带计算长度L及内周长
N
2.5.3验算V带的挠曲次数
2.5.4确定中心距a
α
2.5.5验算小带轮包角
1
P
2.5.6计算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
r
2.5.7计算V带的根数
三、结构设计
3.1带轮的设计
3.2主轴换向机构的设计
3.3制动机构的设计
3.4齿轮块的设计
3.5轴承的选择
3.6主轴组件的设计
3.6.1各部分尺寸的选择
3.6.1.1主轴通孔直径
3.6.1.2轴颈直径
3.6.1.3前锥孔尺寸
3.6.1.4头部尺寸的选择
3.6.1.5支承跨距及悬伸长度
3.6.2主轴轴承的选择
3.7润滑系统的设计
3.8密封装置的设计
四、传动件的验算
4.1传动轴的验算
4.2键的验算
4.2.1花键的验算
4.2.2平键的验算
4.3齿轮模数的验算
4.4轴承寿命的验算
五、设计小结
六、参考文献
一、传动设计
1.1电机的选择
(1)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320mm (2)主电机功率:4KW (3)主轴最高转速:1500r/min
参考《机床主轴变速箱设计指导》(以下简称《设计指导》)P16选择Y112M-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1.2运动参数
变速范围 Rn=
m in
m ax v v =1500/33.5=44.8=1
-Z ϕ
对于中型车床,ϕ=1.26或ϕ=1.41 此处取ϕ=1.41 得转速级数Z=12。

查《设计指导》P6标准数列表得转速系列为:33.5、47.5、67、95、132、190、265、375、530、750、1060、1500。

1.3拟定结构式
1.3.1 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实现12级主轴转速变化的传动系统可以写成多种传动副组合: 12=3×4 12=4×3
12=3×2×2 12=2×3×2 12=2×2×3
在上列两行方案中,第一行的方案有时可以节省一根传动轴,缺点是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

如用一个四联滑移齿轮,则会增加轴向尺寸;如果用两个双联滑移齿轮,操纵机构必须互锁以防止两个双联滑移齿轮同时啮合,所以少用。

根据传动副数目分配应“前多后少”的原则,方案12=3×2×2是可取的。

但是,由于主轴换向采用双向离合器结构,致使Ⅰ轴尺寸加大,此方案也不宜采用,而应选用方案12=2×3×2。

1.3.2确定变速组扩大顺序
12=2×3×2的传动副组合,其传动组的扩大顺序又可以有以下6种形式: A 、12=21×32×26 B 、12=21×34×22
C 、12 =23×31×26
D 、12=26×31×23
E 、12=22×34×21
F 、12=26×32×21
根据级比指数要“前疏后密”的原则,应选用方案A 。

然而,然而,对于所设计的机构,将会出现两个问题:

ⅠⅠⅡ
ⅠⅡ
① 第一变速组采用降速传动(图a )时,由于摩擦离合器径向结构尺寸限制,在结构上要求有一齿轮的齿根圆大于离合器的直径,使得Ⅰ轴上的齿轮直径不能太小,Ⅱ轴上的齿轮则会成倍增大。

这样,不仅使Ⅰ-Ⅱ轴间中心距加大,而且Ⅱ-Ⅲ轴间的中心距也会加大,从而使整个传动系统结构尺寸增大。

这种传动不宜采用。

② 如果第一变速组采用升速传动(图b ),则Ⅰ轴至主轴间的降速传动只能由后两个变速组承担。

为了避免出现降速比小于允许的极限值,常常需要增加一个定比降速传动组,使系统结构复杂。

这种传动也不是理想的。

如果采用方案C 、12 =23×31×26(图c ) 则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其结构网如下图所示:
1.4拟定转速图及验算传动组变速范围
第二扩大组的变速范围R2=6
ϕ=8,符合设计原则要求,方案可用。

由第二扩大组的变速范围R2=6ϕ=8= 可知第二扩大组两个传动副的传动必
max R
然是传动比的极限值。

所以转速图拟定如下:
1.5确定齿轮齿数
查《金属切削机床》表8-1各种传动比的适用齿数求出各传动组齿轮齿数如下表:
传动过程中,会采用三联滑移齿轮,为避免齿轮滑移中的干涉,三联滑移齿轮中最大和次大齿轮之间的齿数差应大于4。

所选齿轮的齿数符合设计要求。

1.6确定带轮直径
1.6.1确定计算功率Pca
K=1.1故
由《机械设计》表8-7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A
K P=1.1×4=4.4KW
Pca =
A
1.6.2选择V带类型
n的值由《机械设计》图8-11选择A型带。

据Pca、
E
1.6.3确定带轮直径基准并验算带速V
由《机械设计》表8-6、表8-8,取小带轮基准直径1d =118mm 。

验算带速V V =π1d E n /(60×1000)=π×118×1440/(60×1000)=8.897m/s 因为5m/s <V <30m/s,所以带轮合适。

定大带轮直径2d
2d =i 1d (1-ε)=(1440/750)×118×(1-0.02)=222.03mm ε――带的滑动系数,一般取0.02 据《机械设计》表8-8,取基准直径2d =224mm 。

1.7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主轴各级实际转速值用下式计算: n = n E (1-ε)
2
1
d d u 1 u 2 u 3 式中 u 1 u 2 u 3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变速组齿轮传动比; n E 为电机的满载转速 ;ε取0.02。

转速误差用主轴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相对误差的绝对值表示:
△ n = | ''
n
n n |≤10(Φ-1)%10×(1.41-1)%=4.1%
其中'
n 主轴理想转速
把数据依次代入公式得出下表
转速误差满足要求,数据可用。

1.8绘制传动系统图
二、估算主要传动件,确定其结构尺寸
2.1确定传动件计算转速
2.1.1主轴计算转速
主轴计算转速是第一个三分之一转速范围内的最高一级转速,即
n j = n min
1
3
-
Z
ϕ=93.9r/min 即n4=95r/min;
2.1.2各传动轴计算转速
轴Ⅲ可从主轴为95r/min按18/72的传动副找上去,似应为375r/min。

但是由于轴Ⅲ上的最低转速132r/min经传动组c可使主轴得到33.5r/min和265r/min两种转速。

265r/min要传递全部功率,所以轴Ⅲ的计算转速应为132r/min。

轴Ⅱ的计算转速可按传动副b推上去,得375r/min。

轴Ⅰ的计算转速为750r/min。

各轴的计算转速列表如下
2.1.3各齿轮计算转速
2.2初估轴直径
2.2.1确定主轴支承轴颈直径
据电机的功率参考《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指南》(以下简称《设计指南》)表4.2-3,取主轴前轴颈直径D 1 = 80mm ,后轴颈直径D 2 = (0.7~0.9)D 1,取D 2 = 60 mm 。

2.2.2初估传动轴直径
按扭转刚度初步计算传动轴直径
d = 4
]
[91
ϕj n N
式中d —— 传动轴危险截面处直径;
N —— 该轴传递功率(KW ); N=d N η;
η——从电机到该传动轴间传动件的传动效率(不计轴承上的效率),对估算传动轴
直径影响不大可忽略;
j n ——该轴计算转速(r/min );
[ϕ]—— 该轴每米长度允许扭转角 据《设计指导》P32这些轴取[ϕ]=1deg/m 。

根据传动系统图上的传动件布置情况初步估计各轴长度如下表
对Ⅰ轴
d = 4
]
[91
ϕj n N
=4
1
1000
6407504
96.091
⨯⨯⨯=28mm
对Ⅱ轴
d = 4
]
[91
ϕj n N
=4
1
1000
60037597
.096.0491
⨯⨯⨯⨯=35mm
对Ⅲ轴
d = 4
]
[91
ϕj n N
=4
1
1000
74013297
.097.096.0491
⨯⨯⨯⨯⨯=40mm
考虑到轴是花键轴所以轴直径作为花键轴小径,据《设计指南》附表2.3-1取d 1=28mm ,花键规格N ×d ×D ×B(键数×小径×大径×键宽)=8×32×28×7;d 2=35mm ,花键规格N ×d ×D ×B(键数×小径×大径×键宽)=8×40×35×10;d 3=40mm ,花键规格N ×d ×D ×B(键数×小径×大径×键宽)=8×45×40×12。

综上对传动轴直径估算结果如下
2.3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参考《设计指导》P36中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公式初定齿轮的模数 按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
m w ≥ 32
3
Z
n N
j mm
按齿面点蚀的估算
A ≥ 370
3
j
n N
mm
m j =
*
2i
i z z A
+ 式中 N —— 该轴传递功率(KW ); N=d N η;
η——从电机到该传动轴间传动件的传动效率(不计轴承上的效率); j n ——大齿轮的计算转速(r/min ); Z —— 所算齿轮的齿数;
A ——齿轮中心距
同一变速组中的齿轮取同一模数,按工作负荷最重(通常是齿数最小)的齿轮进行计算,然后取标准模数值作为该变速组齿轮的模数。

据《设计指导》P32取每两传动轴间传动件的传动效率η=0.97 传动组a 中
按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
m w ≥ 32
3
Z
n N
j mm = 32
3
24
75096
.04⨯⨯=1.91mm
按齿面点蚀的估算
A ≥ 370
3
j
n N
mm =3703
375
96
.04⨯=80.35mm
m j =
*
1
12z z A + mm =7235.802⨯ =2.23mm 取标准模数m =2.5mm 传动组b 中
按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
m w ≥ 32
3
Z
n N
j mm = 32
3
19
37597
.096.04⨯⨯⨯=2.58 mm
按齿面点蚀的估算
A ≥ 370 3
j
n N
mm =3703
132
97
.096.04⨯⨯=112.6mm
m j =
*
3
32z z A + mm =726.1122⨯ =3.13mm 取标准模数m =4mm 传动组c 中
按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
m w ≥ 32
3
Z
n N
j mm = 32
3
18
37597
.097.096.04⨯⨯⨯⨯=2.60mm
按齿面点蚀的估算
A ≥ 370
3
j
n N
mm =3703
95
97
.097.096.04⨯⨯⨯=124.43mm
m j =
*
6
62z z A + mm =9043.1242⨯ =2.77mm 取标准模数m =3mm
2.4片式摩擦离合器的选择及计算
2.4.1决定外摩擦片的内径0d
结构为轴装式,则外摩擦片的内径0d 比安装轴的轴径D 大2~6 mm 有 0d =D+(2~6)=36+(2~6) =38~42mm 取0d =42mm 2.4.2选择摩擦片尺寸
参考《设计指导》P41表摩擦片尺寸及花键规格自行设计摩擦片的尺寸如图所示
2.4.3计算摩擦面对数Z
z K Z KvKm
d p f MnK )D (101230
3
3
-⨯=
][π/
式中Mn ――额定动扭矩;Mn =9550
ηj n N =9550×96.0750
4⨯=48.90N ·m K =1.3~1.5;取 K =1.3;
f ——摩擦片间的摩擦系数;查《设计指导》表12 f =0.6(摩擦片材料10钢,油
内摩擦片
外摩擦片
厚度 1.5
润)
[P]——摩擦片基本许用比压;查《设计指导》表12 [P]=1.0MPa (摩擦片材料10钢,油润);
D ——摩擦片内片外径 mm ;
0d ――外摩擦片的内径mm ;
V K ——速度修正系数;
根据平均圆周速度(1.62m/s )查《设计指导》表13近似取为1.3;
m K ——结合次数修正系数;查《设计指导》表13取为0.84;
z K ――接合面修正系数;
把数据代入公式得z K Z =10.8 查《设计指导》表13取Z =14 2.4.4计算摩擦片片数
摩擦片总片数(Z +1)=15片 2.4.5计算轴向压力Q Q =
)(402
02d D -π[p ]Kv =)4290(40
22-π×0.8×1.2 =478N
2.5V 带的选择及计算
2.5.1初定中心距0a
由前面部分V 带轮直径的选择结合公式有
0a =(0.6~2)(1d +2d )
=(0.6~2)×(118+224) =205.2~684 mm 取0a =500 mm
2.5.2确定V 带计算长度L 及内周长N L
0L =20a +0
212214)()(2a d d d d -++π
=2×500+500
4)118224()224118(22
⨯-++π
=1542.8 mm
据《设计指导》P30表计算长度取L =1625 mm ,内周长N L =1600 mm 。

2.5.3验算V 带的挠曲次数
μ=
L
mv
1000≤40次/s 式中m ――带轮个数;
把数据代入上式得μ=10.95≤40次/s ,数据可用。

2.5.4确定中心距a a =0a +
20L L -=500+2
8
.15421625-=541.1 mm 取a =542 mm 2.5.5验算小带轮包角1α 1α≈o
180-o a
d d 3.571
2⨯- =o
180-
o 3.57542
118
224⨯-
=o
8.168≥o
120 满足要求。

2.5.6计算单根V 带的额定功率r P
由1d =118min 和1n =1440r/min,查《机械设计》表8-4a 得0P =1.76KW ;
据1n =1440r/min 和i =2.23和A 型带,查《机械设计》表8-4b 得△0P =0.17KW ; 查《机械设计》表8-5得αK =0.98;
查《机械设计》表8-2得 《机械设计》表8-5得L K =0.99; 有 r P =(0P +△0P )αK L K =(1.76+0.17)×0.98×0.99 =1.87 2.5.7计算V 带的根数
Z =ca P /r P =4.4/1.87=2.35[ 取Z =3根
三、结构设计
3.1带轮的设计
根据V 带计算,选用3根A 型V 带。

由于Ⅰ轴安装摩擦离合器及传动齿轮,为了改善它们的工作条件,保证加工精度,采用卸荷式带轮结构输入。

如图所示,带轮支承在轴承外圆上,而两轴承装在与箱体固定的法兰盘上,扭矩从端头花键传入。

3.2主轴换向机构的设计
主轴换向比较频繁,才用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

这种离合器由内摩擦片、外摩擦片、滑动套筒、螺母、钢球和空套齿轮等组成。

离合器左右两部门结构是相同的。

左离合器传动主轴正转,用于切削加工。

需要传递的转矩较大,片数较多。

右离合器用来传动主轴反转,主要用于退回,片数较少。

这种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内摩擦片的花键孔装在轴Ⅰ的花键上,随轴旋转。

外摩擦片的孔为圆孔,直径略大于花键外径。

外圆上有4个凸起,嵌在空套齿轮的缺口之中。

内外摩擦片相间安装。

移动套筒4时,钢球沿斜面向中心移动并使滑块3、螺母1向左移动,将内片与外片相互压紧。

轴Ⅰ的转矩便通过摩擦片间的摩擦力矩传递给齿轮,
使主轴正传。

同理,当滑块7、螺母8向右时,使主轴反转。

处于中间位置时,左、右离合器都脱开,轴Ⅱ以后的各轴停转。

摩擦片的间隙可通过放松销6和螺母8来进行调整。

摩擦片的轴向定位是由两个带花键孔的圆盘实现。

其中一个圆盘装在花键上,另一个装在花键轴的一个环形沟槽里,并转过一个花键齿,和轴上的花键对正,然后用螺钉把错开的两个圆盘连接起来。

结构如下图所示
8
76543213.3制动机构的设计
根据制动器的设计原理,将其安装在靠近主轴的较高转速的轴Ⅲ,在离合器脱开时制动主轴,以缩短辅助时间。

此次设计采用带式制动器。

该制动器制动盘是一个钢制圆盘,与轴用花键联接,周边围着制动带。

制动带是一条刚带,内侧有一层酚醛石棉以增加摩擦。

制动带的一端与杠杆连接。

另一端与箱体连接。

为了操纵方便并保证离合器与制动器的联锁运动,采用一个操纵手柄控制。

当离合器脱开时,齿条处于中间位置,将制动带拉紧。

齿条轴凸起的左、右边都是凹槽。

左、右离合器中任一个结合时,杠杆都按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制动带放松。

3.4齿轮块的设计
机床的变速系统采用了滑移齿轮变速机构。

根据各传动轴的工作特点,基本组(传动组b)滑移齿轮采用平键联接装配式齿轮,固定齿轮用独立式;第一扩大组(传动组a)的滑移齿轮采用了整体式滑移齿轮;第二扩大组(传动组c)传动转矩较大用平键联接装配式齿轮,此时平键传递转矩,弹性挡圈轴向固定,简单、工艺性好、结构方便。

所有滑移齿轮与传动轴间均采用花键联接。

从工艺角度考虑,其他固定齿轮(主轴上的齿轮除外)也采用花键联接。

由于主轴直径较大,为了降低加工成本而采用了单键联接。

由各轴的圆周速度参考《设计指导》P53,Ⅰ~Ⅲ轴间传动齿轮精度为8-7-7Dc,Ⅲ~Ⅳ轴间齿轮精度为7-6-6 Dc。

齿轮材料为45钢,采用整体淬火处理。

根据前面初估的模数计算齿轮直径由于Ⅱ轴基本组的大齿轮会和离合器相干涉(相碰),因而对第一扩大组的齿轮模数进行调整,调为m=4mm,并取为统一模数。

各齿轮参数如下表
3.5轴承的选择
为了方便安装,Ⅰ轴上传动件的外径均小于箱体左侧支承孔直径,均采用深沟球轴承。

为了便于装配和轴承间隙调整,Ⅱ、Ⅲ轴均采用圆锥滚子轴承。

滚动轴承均采用E级精度。

3.6主轴组件的设计
3.6.1各部分尺寸的选择
3.6.1.1主轴通孔直径
参考《设计指导》P5,取主轴通孔直径d=37mm。

3.6.1.2轴颈直径
据前面的估算主轴前轴颈直径D1 = 80mm,后轴颈直径D2 =60mm。

3.6.1.3前锥孔尺寸
据车床最大回转直径320mm,参考《设计指导》P61表莫氏锥度号选5;其标准莫氏锥度尺寸如下
3.6.1.4头部尺寸的选择
采用短圆锥式的头部结构,悬伸短,刚度好。

参考《设计指导》P63的图及P64表的主轴头部尺寸如下图所示
3.6.1.5支承跨距及悬伸长度
为了提高刚度,应尽量缩短主轴的悬伸长度a,适当选择支承跨距L。

取L/a=3.24,由头部尺寸取a=100mm则L=324mm。

3.6.2主轴轴承的选择
为提高刚度,主轴采用三支承,前支承和中支承为主要支承,后支承为辅助支承。


是因为主轴上的传动齿轮集中在前部;容易满足主轴的最佳跨距要求;箱体上前、中支承的同轴度加工容易保证,尺寸公差也易控制。

前轴承选用一个型号为32316的圆锥滚子轴承,中轴承选一个用型号为30214的圆锥滚子轴承,后轴承选用一个型号为6312深沟球轴承。

前轴承D 级精度,中轴承E 级精度,后轴承E 级精度。

前轴承内圈配合为k5,外圈配合为M6;中轴承内圈配合为js5,外圈配合为K6;后轴承内圈配合为js6,外圈配合为H7。

3.7润滑系统的设计
主轴箱内采用飞溅式润滑,油面高度为65mm 左右,甩油环浸油深度为10mm 左右。

润滑油型号为:IIJ30。

卸荷皮带轮轴承采用脂润滑方式。

润滑脂型号为:钙质润滑脂。

3.8密封装置的设计
Ⅰ轴轴颈较小,线速度较低,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采用皮碗式接触密封。

而主轴直径大、线速度较高,则采用了非接触式密封。

卸荷皮带轮的润滑采用毛毡式密封,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

详见展开图。

四、传动件的验算
4.1传动轴的验算
Ⅰ轴的刚度较低,故而在此处进行验算。

其受力简化如下图所示
2T =1T =9.55×6
10n
N =9.55×6
10×75096.04 =48896 N ·mm
齿轮受到的径向力 r F =22T tan α/1d =2×48896×tan o
20/96=370.8 N
对于传动轴Ⅰ主要验算轴上装齿轮和轴承处的挠度y 和倾角θ。

Ⅰ轴上有一段为花键轴,但长度在轴上的比例不大,全轴按圆轴算。

Ⅰ轴平均直径求的d =28mm ,则
截面惯性矩I =64
4d π=64284⨯π=30171.94
mm
按《设计指导》P34有关公式计算 对B 点 y =r F 2
2
b a /3EI l
=488
9.30171101.231683208.37082
2⨯⨯⨯⨯⨯⨯ =1.16×4
10
-mm
查《设计指导》P33表
对一般传动轴许用挠度[Y]=(0.0003~0.0005)l =(0.0003~0.0005)×448=0.1464~0.244 mm ;
对装有齿轮的轴许用挠度[Y]=(0.01~0.03)m =(0.01~0.03)×4=0.04~0.12 mm ; 满足要求。

B θ=
EIl
Fab
3)
(a b - = 488
9.30171101.233201681683208.3708⨯⨯⨯⨯⨯⨯⨯)-(
=-3.27×7
10-rad
查《设计指导》P33表许用[θ]=0.001rad 满足要求。

对A 点 A θ=
EIl
b a Fab 6)
2(+
=488
9.30171101.2616823201683208.3708
⨯⨯⨯⨯⨯+⨯⨯⨯)( =7.05×7
10-rad
对C 点 A θ=-
EIl
a b Fab 6)
2(+
=488
9.30171101.2632021681683208.3708
⨯⨯⨯⨯⨯+⨯⨯⨯)( =8.68×7
10-rad
查《设计指导》P33表许用[θ]=0.001rad 满足要求。

综上,Ⅰ轴的刚度满足要求。

4.2键的验算
4.2.1花键的验算
花键键侧工作表面的挤压应力为 ϕ
σ
lz d D T jy
)(822max
-=
≤[jy σ]
式中:jy σ――计算挤压应力;Mp
m ax T ——花键传递的最大扭矩;N ·m m
m ax T =j
n N
61055.9⨯,N ――该轴传递的最大功率,j n ――该轴的计算转速;
D 、d —— 花键的外径和内径;mm z —— 花键的齿数; l ――工作长度;mm
ϕ —— 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ϕ=0.7~0.8;取ϕ=0.75
[jy σ]――许用挤压应力,查《机械设计》表6-3,[jy σ]=100~140Mp ,
取[jy σ]=130 Mp ;
对Ⅰ轴花键
m ax T =750
96
.041055.96⨯⨯⨯=48896 N ·m m
对Ⅰ轴装离合器处花键
D =36mm d =32 mm z =6 l =18 mm 则
75
.0618)2832(48896822⨯⨯⨯-⨯=
jy σ
=20.1Mp ≤[jy σ] 满足要求。

对Ⅰ轴装带轮处花键
D =30mm d =26mm z =6 l =40 mm 则 75
.0640)2630(48896
822⨯⨯⨯-⨯=
jy σ
=9.7Mp ≤[jy σ] 满足要求。

所以Ⅰ轴花键满足要求。

对Ⅱ轴花键
m ax T =375
97
.096.041055.96⨯⨯⨯⨯=94858 N ·m m
D =40mm d =35mm z =6 l =70 mm 则
75
.0670)3540(94858
822⨯⨯⨯-⨯=
jy σ
=6.4Mp ≤[jy σ] 满足要求。

对Ⅲ轴花键
m ax T =132
98
.097.096.041055.96⨯⨯⨯⨯⨯=264094 N ·m m
D =45mm d =40mm z =6 l =110mm 则
75
.06110)4045(264094
822⨯⨯⨯-⨯=
jy σ
=10.0Mp ≤[jy σ] 满足要求。

4.2.2平键的验算 普通平键的强度条件
p σ=kld
T 3
102 ⨯≤[p σ]
式中:p σ――计算挤压应力;Mp
T ——传递的转矩;N ·m
k —— 键与轮毂槽的接触高度,k =0.5h ,此处h 为键的高度;mm l —— 键的工作长度;mm d ――轴的直径;mm
[p σ]――键、轴、轮毂三者中最弱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查《机械设计》表6-2,此
处键、轴、轮毂三者材料都是钢[p σ]=100~120M Mp ,取[p σ]=110 Mp ;
对Ⅱ轴三联齿轮出A 型平键b ⨯h=16⨯10 , L=56
T =48.896 N ·m k =0.5h =0.5×10=5 mm l =L-b=40 mm d =53 mm 则
p σ=53
40510896.482 3
⨯⨯⨯⨯
=9.2 Mp ≤[p σ] 满足要求。

对Ⅲ轴三联齿轮出A 型平键b ⨯h=18⨯11 , L=63
T =94.858 N ·m k =0.5h =0.5×11=5.5mm l =45mm d =63mm 则
p σ=63
455.510858.942 3
⨯⨯⨯⨯
=12.2 Mp ≤[p σ] 满足要求。

对Ⅳ轴三联齿轮出A 型平键
T =5
.3398
.097.096.041055.93⨯⨯⨯⨯⨯=1040 N ·m k =0.5h =0.5×14=7mm
l =68mm d =75 mm , b ⨯h=22⨯14,L=80mm, 则
p σ=75
6871010402 3
⨯⨯⨯⨯
=58.3Mp ≤[p σ] 满足要求。

4.3齿轮模数的验算
按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轮模数m j
m j = 163003
221][)1(j
j m s b c d n i z N
K K K K i σϕ⋅⋅⋅±mm
式中:N —— 传递的额定功率KW ; j n —— 计算转速(小齿轮);r/min m ϕ —— 齿宽系数; z 1 —— 计算齿轮齿数;
i —— 大齿轮与小齿轮齿数之比,“+”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此
处为外啮合,故取“+”;
s K —— 寿命系数: s K = K T K n K N K q
K T —— 工作期限系数: K T =
m
c T
n 0
60⋅ T ——预定的齿轮工作期限,对中型机床 T = 15000~20000h ; n —— 齿轮的最低转速;r/min
c 0 —— 基准循环次数,查《设计指导》表3; m —— 疲劳曲线指数,查《设计指导》表3; K n —— 转速变化系数,查《设计指导》表4; K N —— 功率利用系数,查《设计指导》表5; K q —— 材料强化系数,查《设计指导》表6;
K c —— 工作状况系数,中等冲击主运动,K c = 1.2~1.6; K d —— 动载荷系数,查《设计指导》表8; K b ——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查《设计指导》表9; ][j σ—— 许用接触应力,查《设计指导》表11;Mp 齿轮按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轮模数m w
m w = 2753
1][Y
n z N
K K K K j w m s b c d σϕ⋅⋅⋅
其中 Y —— 齿形系数由《设计指导》表10查得;
][w σ —— 许用弯曲应力,查《设计指导》表11;Mp
验算结果如下表
按接触疲劳强度验算算齿轮模数
齿轮按弯曲疲劳强度验算齿轮模数
综上,估算的模数值可用。

4.4轴承寿命的验算
L h =500ε)(
P
K K K K Cf l H H A n
n p ≥[T]
式中,L h —— 额定寿命;h
C —— 滚动轴承的额定动负荷;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五章第
三节常用滚动轴承部分;N
n f —— 速度系数, n f =
ε
j
n 3100
; A K —— 使用系数;查《设计指南》表2.4-19;
ε—— 寿命系数,对于球轴承:ε= 3 ;对于滚子轴承:ε=10/3; p
H K ――功率利用系数;查《设计指南》表2.4-20;
n
H K ―― 转速变化系数;查《设计指南》表2.4-21;
l K —— 齿轮轮换工作系数,查《设计指南》表2.4-27;
P —— 当量动载荷N ;
T ——滚动轴承许用使用寿命,一般取10000~15000h ; 对Ⅰ轴的6406轴承受力如下图
1r F =
488320r F =488
9
..370320⨯=243N 2r F =
488
168r F =4889
.370168⨯=127N
附加轴向力 1S =0.21r F =48.6N 1S =0.22r F =25.4N 轴向载荷 1a F =1S =48.6N 2a F =1S =25.4N
1a F /1r F =0.2
查《机械设计》表13-5 X =1 Y =0 查《机械设计》表13-6 p f =1.5 得 1P =p f (X 1r F +Y 1a F ) =1.5×243
=364.5N 同理得 2P =190.5N
按1P 计算 查表及计算有 C =47500N n f =0.375 A K =1.1 p
H K =0.80 ε=3
n
H K =0.97 l K =0.85 代入公式得
L h =151641828h ≥[T] 满足要求 对Ⅱ轴的30208轴承受力如下图
通过分析计算有 01r F =588.7N 02r F =1487.2N 且两者相互垂直 11r F =
443)142443(01r F -=400N 12r F =443
16402
r F =550.6N
则 1r F =2
12211r r F F +=680.6N ,同理 2r F =955.4N
附加轴向力 1S =0.41r F =272.2N 1S =0.42r F =382.2N
轴向载荷 1a F =1S =272.2N ,2a F =1S =382.2N
1a F /1r F =0.4
查《机械设计》表13-5 X =1 Y =0 查《机械设计》表13-6 p f =1.5 得 1P =p f (X 1r F +Y 1a F ) =1.5×680.6 =1020.9N 同理得 2P =1433.1N
按2P 计算 查表及计算有 C =63000N n f =0.5098 A K =1.1 p
H K =0.80
ε=10/3 n
H K =0.97 l K =0.85 代入公式得
L h =78259622h ≥[T] 满足要求
同理对Ⅲ轴的30208轴承满足要求。

对主轴轴承当主(垂直)切削力z F 与齿轮传递的力01r F 在同一平面内且同向时主轴前轴承受力最大,如下图所示,显然验算主轴的轴承寿命只验算前轴承的32316型轴承。

由 10801r F +424 z F =324 2r F 得
2r F =4632.9N
附加轴向力 1S =0.42r F =1853.16N =2a F
对32316型轴承C =388000N e =0.35 Y=1
查《机械设计》表13-5 X =0.4 Y =1
查《机械设计》表13-6 p f =1.5
得 2P =p f (X 2r F +Y 2a F )
=1.5×(0.4×4632.9+1853.16)
=5559.48N
查表及计算有 n f =0.769 A K =1.1 p H K =0.80
ε=10/3 n H K =0.97 l K =0.85 代入公式得
L h =879306355h ≥[T] 满足要求
综上验算完毕设计满足要求。

五、设计小结
这次机械加工设备课程设计是对车床主轴变速箱进行设计,是我们第一次较全面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次练习,使得我们对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原来看来比较抽象的内容实现了具体化,初步掊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了有关方面的知识。

通过制订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各种参数,以及针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向老师请教等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在本学科方面的兴趣及实际动手能力,对将来我们在此方面的发展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对所学知识运用的一次尝试,是我们在金属切削机床知识学习方面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独立完成了自己的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设计,弄懂了一些以前书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对以前所学知识的进行了巩固。

在设计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使自己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一次良好的训练。

六、参考文献
1.《机床主轴变速箱设计指导》曹金榜张玉峰等编
2.《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指南》李洪主编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9.3
3.《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4.《机床设计手册》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12
5.《金属切削机床》戴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6.《机械设计》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7.《机械制图》王兰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8.《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9.《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周元康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
10.《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11.《机床设计图册》上海纺织工学院编197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