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_柴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28卷 第2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职教育收稿日期:2013-01-20
作者简介:柴 蓓(1981-),女,河南郑州人,讲师,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方向研究。
课题项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郑州旅游职业学院2012年院级课题项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两种环境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互相扶持,其中作为校方,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后勤管理体系并列共存。
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无明显的交叉,学生在工学结合时具体工作安排实际上还是系部教师和辅导员负责,但没有明确的部门设置、专人配比和资金支持。
这种教学管理体系是以教学为中心任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生产和科研机构与教学并无直接联系,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大多是为晋升职称的需要。
由于教师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又加之没有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约束和激励,教师难以顾及与合作企业的联络以及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的教育管理等环节。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功能单一,彼此之间协调性弱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由学生处负责,后勤管理工作由宿管处和行政部门负责,各系部只能根据院级各部门的各项指示安排具体的工作。
各管理部门分项管理、功能单一,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任务的普教学校中,这种管理模式足以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但在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工学结合必将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学生势必会出现经常性地在学校与市场、企业间交替学习的情况,而且实习锻炼的情况多种多样,由短期的见习活动到工学交替到顶岗实习,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所需学生的人数和素质也会发生着变化,这就必须将各部门协调起来,变得功能更加强大。
(二)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意识薄弱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有对应的课程开发,强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企业生产技术、岗位任务、职业能力都是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而对这些情况最熟悉的人就是企业的实践专家。
但现实也存在很多困境。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大都还是由学校、教师自行开发,企业专家参与意识薄弱。
(三)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难以培养
解决工学结合多种矛盾的关键人物就是“双师型”教师,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十六号”文件中我们就能发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地位与日俱增。
可现实情况是高职
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大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或者从其他高校调入。
为了解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师资困境,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了“请进来”和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可是这两者数量远远不足,而且由于管理制度的问题,他们很难长时间、专注地为学校解决工学结合当中出现的矛盾。
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方案就是培养自己的优秀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学校就必须与企业有长期、稳定、有长远规划的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还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教学体系配合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工作进行锻炼,这种合作关系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正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难以突破的瓶颈。
(四)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评价工作不全面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人员、时间、地点的分散性,教师又要承担在校生的日常教学工作,所以一线教师参与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评价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委托企业进行学生管理。
三、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指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且促进这一模式更好地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部门协同管理组织结构在未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各部门单独作业,没有交叉、沟通、人性化管理的传统理念,必须自上而下设置一套适应工学结合的多部门协同管理组织结构。
(二)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开发体系
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体系,主体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加入更重要的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他们的意见和导向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行业的现状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再而经过教育工作者的提炼、萃取,才能开发成为全新的课程体系。
真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体系应该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而不是某一、两门专业课程的改革,这个课程开发体系若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完美融合,那么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来自于真实或超仿真的实践环境,并由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构建成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
那么课程体系的开发就必须在前期的专业调研、实地观察,后期的多次研讨以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订,自始至终必须保证教师和企业人员全程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的前提就是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探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柴 蓓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9)
摘 要:为了培养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在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尝试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文章从高职院校的管理组织结构、课程开发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探索开放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展开探索性分析,希望最终能达到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080-01
(下转第82页)
2013年第28卷 第2期
黄志锋:现代服务业学校体适能课程设置探究
能课程的设置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六、结论
1.体育教学中采用体适能课程,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从职业特征来看,从事任何职业必须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通过研究证明职业技能与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关联性。
有的职业对上肢灵活性要求较高;有的职业对上下肢力量要求较高;有的职业对耐力素质要求较高。
这些要求的差异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针对性选择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锻炼,以此促进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基础性体育教学为各专业通用,属于共性教育,而体适能课程教学针对专业、工作特点设置,属于个性教育。
这两者之间属性的不同使得体适能课程教学对基础性体育教学起到进一步补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功能。
2.体适能课程利于学生发展
根据不同职业特点,传授不同的体育知识,培养与职业相适应的运动技能和针对性提高身体素质。
职业学校毕业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过早的进行职业训练会对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影响,造成发展的不平衡。
为矫正和预防因劳动中长时间固定姿势、单一动作造成的身体局部疲劳或畸形发育,根据职业特点,体育教学选用一些交替与对应性补偿锻炼,有利于学生正常发育。
体适能课程教学既有保护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又有预防减少职业性身体受损伤的功能。
3.职业类学校应该形成一套专门的课程体系
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接触→了解→兴趣→掌握→爱好→习惯”。
只有对课程感兴趣,热爱体育,才会投入高涨的热情并持之以恒。
体育体适能课程教学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学生在上课期间,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以后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终身从事锻炼,也可以依据职业的转变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使学生掌握预防职业病的工间操、保健操的编制方法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所以,现代服务类职业学校应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基于职业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J].中国成人教
育,2006(03).
[2]陈亚平.试论政法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作用和地位[J].湖南
教育学院学报,2001(06).
[3]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
刊,2008(07).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chool physical fitness curriculum inquiry
Huang Zhi-feng
( Dalian Staff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33, China)
Abstract: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a broad connotation, category numerous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occupation category. WTO servic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defined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9 major categories, namely: business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services, education services, environmental services, financial services,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 and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entertainment, culture and sport servic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occupation on physical demand characteristic each are not identical, this research is set through a targe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meet the purpose of physical demand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school [责任编辑:龚雅玲]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与之合作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寻找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目标,使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利,实现共赢。
(四)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促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好地实施的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和控制体系、教学效果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那么在考核、评价的形式上,必须改变以往统一的期末考试、通过一次性的卷面成绩决定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水平的做法,改为由企业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设计能够展现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客观有效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开放式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学习的地点不仅是在校内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等传统环境,而是转向校内、外一体化,学习时间按照企业工作时间来安排,学习的空间更加开拓。
因此,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在管理上更新理念,实施开放式学生管理体系。
开放式学生管理体系实施起来必然会有很多的阻力和困难,首先学校应争取政府和行业在政策上的支持,获得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认可,其次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的办学机制体制,整合学校各部门管理力量,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再而在各系部根据具体专业情况的不同,设计相适应的工学结合不同模式,分别组建由系领导、校企双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的不同类型的管理小组,完成各自的操作职责,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式学生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云志,何玉.工学结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及发
展方[J],2009(01).
[2]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
[J].黑龙江高教研,2012(03).
[3]熊瑛,周芹.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研[J].长沙
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Analysi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ork-study combin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Chai Bei
(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Zhengzhou Henan, 45000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of high skil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under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must reform the origin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try new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 double division type "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xploring the open style stud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exploratory analysis, hope to eventually reach the society, enterpris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multi-win-win situation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龚雅玲](上接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