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方言-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Cullinan, B. E., Jagger, A. M., & Strickland, D. S. Lan- guage expansion for BLACK Children in the primary grades: A re- search report[A]. In Young Children[C], 1974, 24:98- 112. [2] Green, Lisa J. African American English: a Linguistic In- troduction [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人类语言存在多样性, 但决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每种 语言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不是什么智力低下, 语言学习 能 力 差 而 胡 乱 凑 合 的 产 物 。AAVE有 着 自 身 的 历 史 和 规 则 体 系, 其存在是合理的, 应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广大教育工作 者, 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应当理智、公正地对待语言差异。
关键词: 佛教石窟 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
佛教寺院, 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 伴随着佛教的传 播也应运而生, 保存至今的佛教遗百度文库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 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 中, 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 令人刮目相看。中 国石窟遗迹, 地域分布之广, 保存数量之多, 绵延时间之长, 在 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从西北边疆的新疆到黄河流域, 从长城 内外到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 都有规模不小的石窟。其中规模 较大的石窟群, 已有30多个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号 称中国石窟之冠的敦煌莫高窟, 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佛教石窟的在古代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4] Major, Clarence, and Geneva Smitherman. Juba to Jive: a Dictionary of African- American Slang [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5] Taylor, H. Standard English, Black English, and Bidi- alectalism: A Controversy[M]. NewYork: Peter Lang, 1989.
周刊 2008年第6期 ○ 文学语言学研究
从语言迁移角度看口音
— ——一项桂林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实证研究 翟康
(广西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 本文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 以对桂林方言和英语 语音的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比桂林方言和英语发音, 考察口音 是否就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体现的实验假设。以便为 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石窟艺术并非佛教所独有, 佛教石窟艺术也并非中国所 独有, 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谱写着整个佛教艺术史中最壮阔 辉煌的一页, 这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古代艺术财富之一, 是 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敦煌, 云冈, 龙门等大批的石窟 艺术气魄宏大, 灿烂辉煌, 堪称世界艺术之伟观, 可与埃及金 字塔媲美。“截止到2001年1月,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 石 窟 建 筑 已 有3处 : 1987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莫 高 窟 , 1999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大 足 石 刻 和 2000 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龙 门 石 窟 。”[ 2] 佛 教 石 窟 作 为 一 种 宗 教 建 筑 是 开展宗教旅游的物质基础, 是宗教旅游的载体, 中国的佛教石 窟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
三 、实 验 分 析 1.分 析 英 文 录 音 总 结 出 的 语 音 错 误 桂林方言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 二者在语音方面相差很 大。长期受桂林方言习惯的影响, 学生对重读、连读、节奏等语 音知识所知甚少, 发音不准、语调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主要 表现为: ( 1) 音 素 清 浊 、长 短 不 分 。 如 把/b/、/d/、/g/ 发 成/p/、/t/、/k/; 用 桂 林 方 言 中 接 近 的 音 去 替 换 英 语 语 音 , 如 用 “缺 ”顶 替/tr/, 用“绝”顶替/dr/。另外, 将/i:/ 和/i/, /u:/和/u/ 混淆起来。 ( 2) 增音、减音现象严重。如把but /b t/读成/b t /; 而trouble /tr bl/ 中的/ l / 辅音则省去不读, /tr bl/ 被读成/tr b/ 的音。 ( 3) 重 音 位 置 不 明 。 如 把 interesting /′intristi!/ 读 成/in′ tristi!/。 ( 4) 节奏把握 不 准 。 以 “断 奏 音 ”的 方 式 一 个 一 个 音 节 读 出, 且各个音节的长短一般区别不大, 语句的长短基本上是按 音节数计算的, 属以音节计时。习惯于把每个音节的力度平均 分配, 元音强弱不分, 长度趋同。 ( 5) 某些基本音的错误。如light 和night 不分。 ( 6) 语调平淡生硬。升调、降调、平调互相混乱, 所读的英 语几乎都是同一个调子。 2.对照桂 林 方 言 与 英 语 录 音 和 各 自 语 音 系 统 特 点 作 出 的 错误分析 ( 1) 音素清浊、长 短 不 分 。 两 种 语 音 的 音 位 系 统 不 同 , 英 语里有严格的清浊音素对应, 桂林方言里则没有, 这就造成 学生对英语清浊音发音、辨音的困难。所以把/b/、/d/、/g/ 发成/ p/、/t/、/k/;汉语中“缺”接近/tr/, 所以用“缺”顶替/tr/, 另 外 , 由 于 桂林方言中没有长短音之分, 所以发音时总是无意识地将/i:/ 和/i/ /u:/和/u/ 混淆起来。 ( 2) 增音、减音现象严重。由于两种语言音位系统的差 异, 桂林方言一般不以辅音结尾( 鼻音m , n 除外) , 且无辅音 连缀现象, 而英语则无此规律。因此, 在读英语时就常常出现 增 元 音 、减 辅 音 的 现 象 。如 在 读 闭 音 节 的 单 词 时 习 惯 在 结 尾 的 辅音后或在辅音连缀中加进一个元音, 而trouble /tr bl/ 中的/ l / 辅音则省去不读, /tr bl/ 被读成/tr b/。 ( 3) 重音位置不明。重音读不准在英语学习中是很普遍的 问 题 。桂 林 方 言 的 双 音 节 词 、多 音 节 词 的 重 音 大 多 落 在 最 后 一 个音节上, 英语则不然。受母语的影响, 他们常常按照桂林方 言的重音习惯来读 英 语 单 词 。 如 把interesting /′intristi!/ 读 成/ in′tristi!/。此外, 许多学生不了解英语的重音具有标明词类或
在旅游业日渐繁荣的今天, 宗教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中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 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作 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具有巨大的旅游 魅力和开发价值。
“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 我们简称为石窟。”[1]许多 石窟寺洞窟密集, 故常有千佛洞之称, 由于它们在石刻, 塑像, 壁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 在世界雕塑, 绘画史上具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 所以从古建筑中分出来独成一类。佛教石窟源于 印度, 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 盛行于5—8世纪, 最晚的可 到 16世 纪 。佛 教 石 窟 艺 术 自 汉 魏 传 入 我 国 新 疆 地 区 至 于 元 明 , 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中, 北魏 和盛唐是两个高潮, 构成了中国石窟前后400年持续开凿的鼎 盛时期。
关键词: 语言迁移 负迁移
一 、语 言 迁 移 的 基 本 理 论 及 其 概 念 。 语言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外语教 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今天, 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 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语言迁移 的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 他 的 著 作 《跨 文 化 语 言 学》(LinguisticsAcross Cultures) (1957) 中提出来的, 这一著作在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影响。Lado认为, 在第 二语言习得中, 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经常将母语 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 习得中去。Lado (1957) 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 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 即“差异=难度”。差异越大, 难度 就越大。也就是说, 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 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 难 和 学 生 的 错 误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主 要 障 碍 来 自 第 一 语 言 (母 语) 的干扰。因此, 教师如果把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体系进行 比较, 以预测两种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 在外语 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决定外语课程和教材中哪些项目 应进行特殊处理, 并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 从而 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 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克 服母语的干扰并尽力形成新的习惯。 二 、研 究 方 法 发音人员: 邀 请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中 学30名 会 说 桂 林话的学生( 2007年桂林市中考英语16个男生中 6个 得A、4个 得B、6个得C, 14个女生中 6个得A、4个得B、4个得C) 请他们分 别朗读一段中英文短文。( 用桂林话朗读中文, 短文包括每种 语言基本的语音成分) 实验语料: 一段包括所有桂林方言语音成分的短文和一 段包括所有英语语音成分的短文。实验设备: 数码相机录音。 实验比较: 先分析英文录音总结出语音错误, 带着这些错 误去听各自桂林方言录音, 考察这些错误是否由桂林方言引 起, 以验证口音是否就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体现的实 验假设。
功能的作用, 如import 作名词时重音在第一个音节, 作动词时 重音却在第二个音节上。
( 4) 节奏把握不准。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母语产生的负迁 移在节奏上表现得最明显, 也最顽固。英语被认为是“以重音 记 时 ”的 语 言 。每 一 句 话 都 有 节 奏 。且 节 奏 的 基 本 倾 向 表 现 为 各个重音节之间的时距大体上相等。而桂林方言的节奏是以 “断 奏 音 ”的 方 式 一 个 一 个 音 节 连 续 出 现 , 且 各 个 音 节 的 长 短 一 般 区 别 不 大 , 语 句 的 长 短 基 本 上 是 按 音 节 数 计 算 的 , 属 “以 音节计时”的语言。受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学生对节奏把 握不准, 习惯于把每个音节的力度平均分配, 元音强弱不分, 长度趋同, 所以很难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
[6] 孔令翠.从奥克兰决定看黑人英语[J]. 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 2002, 11.
[7] 王 瑜 生.黑 人 英 语 语 汇 特 点 诌 议[J].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 1999, 5.
149
○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6期
周刊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旅游开发价值
李宁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抚顺 110036)
[3] Leaverton, L. Dialectal Readers: Rationale, Use and Val- ue [A]. In J. L. Laffey & R. Shuy (Eds.), Language Differences: Do They Interfere? [C], 1973. 114- 126.
摘 要: 佛教寺院, 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 伴随着 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 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 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 佛教遗迹中, 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 令人刮目 相看。中国石窟遗迹, 地域分布之广, 保存数量之多, 绵延时间 之长, 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作 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具有巨大的旅游 魅力和开发价值。
人类语言存在多样性, 但决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每种 语言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不是什么智力低下, 语言学习 能 力 差 而 胡 乱 凑 合 的 产 物 。AAVE有 着 自 身 的 历 史 和 规 则 体 系, 其存在是合理的, 应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广大教育工作 者, 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应当理智、公正地对待语言差异。
关键词: 佛教石窟 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
佛教寺院, 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 伴随着佛教的传 播也应运而生, 保存至今的佛教遗百度文库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 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 中, 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 令人刮目相看。中 国石窟遗迹, 地域分布之广, 保存数量之多, 绵延时间之长, 在 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从西北边疆的新疆到黄河流域, 从长城 内外到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 都有规模不小的石窟。其中规模 较大的石窟群, 已有30多个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号 称中国石窟之冠的敦煌莫高窟, 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佛教石窟的在古代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4] Major, Clarence, and Geneva Smitherman. Juba to Jive: a Dictionary of African- American Slang [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5] Taylor, H. Standard English, Black English, and Bidi- alectalism: A Controversy[M]. NewYork: Peter Lang, 1989.
周刊 2008年第6期 ○ 文学语言学研究
从语言迁移角度看口音
— ——一项桂林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实证研究 翟康
(广西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 本文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 以对桂林方言和英语 语音的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比桂林方言和英语发音, 考察口音 是否就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体现的实验假设。以便为 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石窟艺术并非佛教所独有, 佛教石窟艺术也并非中国所 独有, 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谱写着整个佛教艺术史中最壮阔 辉煌的一页, 这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古代艺术财富之一, 是 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敦煌, 云冈, 龙门等大批的石窟 艺术气魄宏大, 灿烂辉煌, 堪称世界艺术之伟观, 可与埃及金 字塔媲美。“截止到2001年1月,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 石 窟 建 筑 已 有3处 : 1987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莫 高 窟 , 1999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大 足 石 刻 和 2000 年 被 批 准 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龙 门 石 窟 。”[ 2] 佛 教 石 窟 作 为 一 种 宗 教 建 筑 是 开展宗教旅游的物质基础, 是宗教旅游的载体, 中国的佛教石 窟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
三 、实 验 分 析 1.分 析 英 文 录 音 总 结 出 的 语 音 错 误 桂林方言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 二者在语音方面相差很 大。长期受桂林方言习惯的影响, 学生对重读、连读、节奏等语 音知识所知甚少, 发音不准、语调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主要 表现为: ( 1) 音 素 清 浊 、长 短 不 分 。 如 把/b/、/d/、/g/ 发 成/p/、/t/、/k/; 用 桂 林 方 言 中 接 近 的 音 去 替 换 英 语 语 音 , 如 用 “缺 ”顶 替/tr/, 用“绝”顶替/dr/。另外, 将/i:/ 和/i/, /u:/和/u/ 混淆起来。 ( 2) 增音、减音现象严重。如把but /b t/读成/b t /; 而trouble /tr bl/ 中的/ l / 辅音则省去不读, /tr bl/ 被读成/tr b/ 的音。 ( 3) 重 音 位 置 不 明 。 如 把 interesting /′intristi!/ 读 成/in′ tristi!/。 ( 4) 节奏把握 不 准 。 以 “断 奏 音 ”的 方 式 一 个 一 个 音 节 读 出, 且各个音节的长短一般区别不大, 语句的长短基本上是按 音节数计算的, 属以音节计时。习惯于把每个音节的力度平均 分配, 元音强弱不分, 长度趋同。 ( 5) 某些基本音的错误。如light 和night 不分。 ( 6) 语调平淡生硬。升调、降调、平调互相混乱, 所读的英 语几乎都是同一个调子。 2.对照桂 林 方 言 与 英 语 录 音 和 各 自 语 音 系 统 特 点 作 出 的 错误分析 ( 1) 音素清浊、长 短 不 分 。 两 种 语 音 的 音 位 系 统 不 同 , 英 语里有严格的清浊音素对应, 桂林方言里则没有, 这就造成 学生对英语清浊音发音、辨音的困难。所以把/b/、/d/、/g/ 发成/ p/、/t/、/k/;汉语中“缺”接近/tr/, 所以用“缺”顶替/tr/, 另 外 , 由 于 桂林方言中没有长短音之分, 所以发音时总是无意识地将/i:/ 和/i/ /u:/和/u/ 混淆起来。 ( 2) 增音、减音现象严重。由于两种语言音位系统的差 异, 桂林方言一般不以辅音结尾( 鼻音m , n 除外) , 且无辅音 连缀现象, 而英语则无此规律。因此, 在读英语时就常常出现 增 元 音 、减 辅 音 的 现 象 。如 在 读 闭 音 节 的 单 词 时 习 惯 在 结 尾 的 辅音后或在辅音连缀中加进一个元音, 而trouble /tr bl/ 中的/ l / 辅音则省去不读, /tr bl/ 被读成/tr b/。 ( 3) 重音位置不明。重音读不准在英语学习中是很普遍的 问 题 。桂 林 方 言 的 双 音 节 词 、多 音 节 词 的 重 音 大 多 落 在 最 后 一 个音节上, 英语则不然。受母语的影响, 他们常常按照桂林方 言的重音习惯来读 英 语 单 词 。 如 把interesting /′intristi!/ 读 成/ in′tristi!/。此外, 许多学生不了解英语的重音具有标明词类或
在旅游业日渐繁荣的今天, 宗教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中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 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作 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具有巨大的旅游 魅力和开发价值。
“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 我们简称为石窟。”[1]许多 石窟寺洞窟密集, 故常有千佛洞之称, 由于它们在石刻, 塑像, 壁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 在世界雕塑, 绘画史上具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 所以从古建筑中分出来独成一类。佛教石窟源于 印度, 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 盛行于5—8世纪, 最晚的可 到 16世 纪 。佛 教 石 窟 艺 术 自 汉 魏 传 入 我 国 新 疆 地 区 至 于 元 明 , 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中, 北魏 和盛唐是两个高潮, 构成了中国石窟前后400年持续开凿的鼎 盛时期。
关键词: 语言迁移 负迁移
一 、语 言 迁 移 的 基 本 理 论 及 其 概 念 。 语言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外语教 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今天, 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 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语言迁移 的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 他 的 著 作 《跨 文 化 语 言 学》(LinguisticsAcross Cultures) (1957) 中提出来的, 这一著作在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影响。Lado认为, 在第 二语言习得中, 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经常将母语 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 习得中去。Lado (1957) 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 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 即“差异=难度”。差异越大, 难度 就越大。也就是说, 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 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 难 和 学 生 的 错 误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主 要 障 碍 来 自 第 一 语 言 (母 语) 的干扰。因此, 教师如果把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体系进行 比较, 以预测两种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 在外语 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决定外语课程和教材中哪些项目 应进行特殊处理, 并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 从而 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 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克 服母语的干扰并尽力形成新的习惯。 二 、研 究 方 法 发音人员: 邀 请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中 学30名 会 说 桂 林话的学生( 2007年桂林市中考英语16个男生中 6个 得A、4个 得B、6个得C, 14个女生中 6个得A、4个得B、4个得C) 请他们分 别朗读一段中英文短文。( 用桂林话朗读中文, 短文包括每种 语言基本的语音成分) 实验语料: 一段包括所有桂林方言语音成分的短文和一 段包括所有英语语音成分的短文。实验设备: 数码相机录音。 实验比较: 先分析英文录音总结出语音错误, 带着这些错 误去听各自桂林方言录音, 考察这些错误是否由桂林方言引 起, 以验证口音是否就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层面上体现的实 验假设。
功能的作用, 如import 作名词时重音在第一个音节, 作动词时 重音却在第二个音节上。
( 4) 节奏把握不准。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母语产生的负迁 移在节奏上表现得最明显, 也最顽固。英语被认为是“以重音 记 时 ”的 语 言 。每 一 句 话 都 有 节 奏 。且 节 奏 的 基 本 倾 向 表 现 为 各个重音节之间的时距大体上相等。而桂林方言的节奏是以 “断 奏 音 ”的 方 式 一 个 一 个 音 节 连 续 出 现 , 且 各 个 音 节 的 长 短 一 般 区 别 不 大 , 语 句 的 长 短 基 本 上 是 按 音 节 数 计 算 的 , 属 “以 音节计时”的语言。受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学生对节奏把 握不准, 习惯于把每个音节的力度平均分配, 元音强弱不分, 长度趋同, 所以很难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
[6] 孔令翠.从奥克兰决定看黑人英语[J]. 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 2002, 11.
[7] 王 瑜 生.黑 人 英 语 语 汇 特 点 诌 议[J].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 1999, 5.
149
○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6期
周刊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旅游开发价值
李宁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抚顺 110036)
[3] Leaverton, L. Dialectal Readers: Rationale, Use and Val- ue [A]. In J. L. Laffey & R. Shuy (Eds.), Language Differences: Do They Interfere? [C], 1973. 114- 126.
摘 要: 佛教寺院, 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 伴随着 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 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 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 佛教遗迹中, 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 令人刮目 相看。中国石窟遗迹, 地域分布之广, 保存数量之多, 绵延时间 之长, 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作 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具有巨大的旅游 魅力和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