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井冈山之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井冈山之行

2013年4月15日至20日,某市某系统干部在红色圣地井冈山成功举办了以学习“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培训班。在井冈山革命历史资源的涵养下,我们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和意志的锤炼,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那艰苦卓绝、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

一、启程,在寻源的期冀中

4月16日,江西干部学员,某市某系统干部“井冈山精神”专题教育培训班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某书记深情序词:“井冈山精神,是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当中各种精神的源头。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来到井冈山,就是来探根寻源,来感受历史的对比和时代的变迁。”江西干部学院院长裴鸿卫也指出,学习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要不断地还原、体验、反思和分享,要回归历史,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红军当年是在怎样险恶的环境中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的党又是怎样依靠群众,孕育壮大了革命队伍,闯出了一条革命新路。

培训班所有学员郑重地戴上红军帽,展开班旗,一支崭新的充满革命斗志的队伍诞生了。在破冰拓展环节中,所有

学员被分为四组,每组代表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的一个团,每个团按照红军的编制,模拟选出团长、党代表。一声声嘹亮的团歌唤起了所有“红军战士”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一身身整齐的红军军服映衬出了一张张英姿勃发的面庞。井冈山敞开了博大的胸怀,学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带着无限的思寻,走进了这座红色历史殿堂,走近了不朽的先驱英烈和峥嵘的革命岁月。

二、穿越,在历史的天空下

井冈山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绿色是山林,红色是历史。江西干部学院充分运用井冈山丰富的革命历史和自然资源为学员们精心安排了专题教学、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课程,震撼、感动、敬仰,始终在学员的胸中激荡和回旋。

在影像的纪录和讲授者的述说中,学员们穿越了时空,与8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直面相对,革命先烈袁文才、王佐的侠肝义胆荡气回肠,他们的孙辈亲临现场讲述过往,在对先人的痛惜缅怀中使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艰辛;革命先辈曾志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革命气概,让所有人为之感动和震撼,面对曾妈妈的心灵遗嘱,那生命熄灭的交待,全场肃穆万分,学员们把止不住的泪水和真情一次次献给曾妈妈,献给那些和她一样追求崇高却甘于平淡的伟大的共产党人。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那头。”这是学员们在井冈山听到的一首最深情最凄婉的红歌,唱这首歌的是一位红军烈士的后代江满凤,当地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谢绝了外界的重金聘请,坚持留在环卫岗位上,“那样可以让更多到井冈山的人听到我的歌声,让井冈山的精神传播得更远。”80多岁的毛秉华老人,40余年义务讲解井冈山革命史,被称为“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他们都是今天的红色井冈人,是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星星之火”。

五百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现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100多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红色资源和自然景观丰饶的井冈山间行走,就如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廊中穿梭,革命斗争风起云涌,英雄人物扑面而来。

苍松挺拔,细雨淅沥,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默哀、鞠躬、敬献花圈。在这里,长眠着15744名烈士,但仍有30000多无名烈士血染青山却不知魂归何处,如今只有一块光洁的汉白玉无字碑,默默悼念着英烈的忠魂。

荆竹山上的雷打石,经历多年风雨仍纹丝不动,凝望着它,眼前不禁浮现出毛泽东当年站在上面宣布工农红军三大纪律的一幕一幕。

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灯光依然明亮。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的建党理论、建军理论、土地革命理论由此破茧而出。室内陈列的架子床、高背椅、木桌和砚台等,学员们睹物思人,坐在桌前,提起笔来,似乎清晰地感受到了当年的毛委员饱含革命信念的远大胸襟。

黄洋界哨口,雄关险隘。当年红军用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垮了敌军的两个团,取得了保卫战大捷。纪念碑下,学员们高声朗诵了毛主席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战火纷飞的硝烟早已散尽,报道敌军宵遁的炮声却犹在耳边回响。

小井红军烈士墓,山泉相伴,英魂永存。“1929年1月29日,国民党反动派将在红军医院养伤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重重包围,最后,用机枪对他们进行扫射……烈士的鲜血把小井村的溪水都染红了。”听着老师的讲解,凝望着毛泽东亲笔题词的“死难烈士万岁”几个镶金大字,学员们的心中充满哀思,大家默默地把采摘来的花朵,轻轻地放在烈士墓的旁边。

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井冈山红军会师的多媒体景观,毛泽东、朱德挑粮上井冈的复原场景,老区群众当年入党誓词的手迹,英勇献身的烈士画像等珍贵文物和图片,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岁月的光辉历程。

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是对当年红军艰苦生活的最真实体验。为了解决红军给养问题,在朱毛亲自带头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如今,昔日的小径在学员们的脚下却变得异常曲折、蜿蜒、高耸。攀爬了这条4.8公里长的小道,如同亲身走过那段风雨如磐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有学员的意志得到了锤炼和升华。

悠悠岁月,杜鹃花开了又落;长长江河,热血故事化作浪花朵朵。在井冈山的所学所闻、所历所感,催人泪下,荡涤胸怀。回想起破冰拓展时老师的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将要离开井冈山,会留下什么?带走什么?现在,我们就这样回答:我们会留下无比的崇敬和无边的遐想,带走这不老青山馈赠给我们的诸多政治营养、精神财富和人生启迪。

三、回归,在事业的呼唤里

黯淡了连天烽火,远去了红米步枪,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依然闪耀。

4月19日,培训班结业仪式隆重举行,所有学员在班旗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发自肺腑地畅谈了学习体会,真切地感受着此番井冈之行是传统教育之行、是心灵洗涤之行、是意志磨练之行,更是信念坚定之行。更可贵的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所有学员精诚合作,完成了一个个学习实践任务,在困难险阻面前,不分年龄性别,不论职级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