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美是什么?
性感或感性的东西非理性的判断美是偏向的哲学
对于美的观点,因人而异,也包括伦理道德
二、美学研究对象
对象:美(美感)和艺术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一般规律和本质的探讨
1、方法论原则:对美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的探讨
2、具体方法: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科学实证
四、学习美学的内容:
美学理论:1、美论(本质、根源、特征)2、美感论3、美的形态
美学史和门类美学
中国的美学掌握:儒家道家
第一章美的本质
1、1705年,鲍姆嘉通提出美学,美学是感性的科学。
2、康德提出:知(科学)情(美学)意(伦理道德)
西方美学史
一、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成,只在于整体与部分的比例配合上的平衡、对称、
变化整齐。
1、毕达哥拉斯学派
观点:美是和谐和比例的(维纳斯塑像)
例:①数学原理:黄金分割法,圆形。②音乐声和谐。③造型艺术。
2、柏拉图
《对话集》《大希庇阿斯》
三个世界:理式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P4—5)
柏拉图第一次看到美的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二、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即完善(神学美学)
他们认为每一类事物各有一个“原理”,而这个“原理”是上帝在创造世间
事物时,所悬的一种目的。一件事物的形状结构或模样而完整无缺,那就算达到它的内在目的。
▲人名:奥古斯、托马斯·阿奎那
美在客体、美在形式、美的主体、美在主客体之间、美在实践(劳动)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即快感、美即愉快
从客体转到主体的生理学、心理学分析。休谟、博克
(一)德国古典美学
1、康德:“美是无目的(不设计概念、利益)和合目的(无意识进行审
美对象契合审美结构)形式”
2、黑格尔:“美是理念(道德、宇宙的大法原则)的感性显现”
体现着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勇敢要结合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的形象来体
现。
四、“美是生活”(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摹仿说他说有一句话:“艺术美低于生活美”
老师观点:这句话是错的,生活是有美,但美是分散的,而艺术美是生活的
集中,典型化。
五、马克思,劳动(实践)美学论
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审美的诱因:
中国古典美学(儒道美学)
文心雕龙、巫术、图腾、不穿衣服→穿衣服
一、儒家美学——君子之美
孔子以仁为“美”,主张“美善统一”,强调艺术社会效益,建立以“仁”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他(他们)的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成了礼仪之邦。
1、孔“仁”之学
他把“仁”当成最高的政治原则和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成仁/温、良、恭、俭、让……
2、孔“礼”之学
以“仁”释“礼”仁礼联系在一起(恢复周礼—典章制度、规矩、仪节等)
“发乎礼,止乎礼”孝,孝悌“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思想
3、孔“乐”之学
“兴于诗,去于礼,成于乐”
道德与艺术的统一:子谓《韶》:“尽善美,又尽美也。”
“致中和”达到和谐——《中庸》
4、孔子的艺术审美标准
①美善合一(内容与形式统一)
②强调社会艺术功用
例:a: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火,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诗(兴、观、群、怨)
二、儒家思想和美学的影响
比德梅兰
爱国思想
“和为美”,中庸思想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
【儒道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与稳定,追求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人道顺应天道、顺应大道即为美,自由即为美,反对美与善的统一。】
三、道家思想
创始人:老子、庄子称老庄思想
《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
㈠“道”的内容
命名:“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不误,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①是天地万物的本源②自然无为③无形而实在
④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其核心是自然无为
㈡道家美学
1、起风脱俗,绝礼去仁——否定了传统的礼乐,脱离政治和社会生长,认为政治渺小,艺术永恒,主张返璞归真。庄子的《胠(qu)筐》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始玄同。”
2、崇尚自然,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美学命题
自然:指率性任性的自然人身或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3、养生主:《庖丁解牛》
顺应自然(客观规律)
“道”的哲理:相互转化,矛盾对立。例:“白马非马”
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小爱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个体价值)《逍遥游》‘自然万物。人有所待’(凭借,依靠)㈢道家美学影响
①在魏晋发展为玄学
②影响晋朝山水诗,开了“重神不重形”的先河,使后来出现“神”说,
“气韵”说。
③影响意境说
(“无与有”哲理,深奥晦涩)
美感
朱光潜认为“美感”的两个含义:①审美能力②审美情感
P48审美感受(20世纪以前)
审美经验(20世纪以后)(指个体感受、体验、创造美的经验)
一、审美的定义(P48)
二、美感的生理,心理构成(P75~)
1、美感生理表现
(喜怒哀乐……表现)感觉系统和大脑
2、心理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构成美感的四要素)
①感知: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②想象:相似想象,接近联想,对比……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
③情感:情绪和心境是基本表现形态,立普斯“移情说”:人格化的对象
④理解:理性间接,渗透理性
三、美感的基本特征(P67)
1、感性直观性
2、情感性(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有情感的伴随)
3、非理性(指无意识,非逻辑性,反常性,柏拉图“迷情说”的特征非常突出)
4、超越性(超功利性,起着陶冶、教育人的心灵;“美是自由的象征”)
四、美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1、美感的共同性(美的存在形态)
自然美(P92)
社会美(P98)(人性、人情、伦理等方面)
艺术美(P103)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人体美
2、美感的差异性
①个体差异:(天赋)后天因素
②民族差异:历史沉淀(比德)象征物
中国:“玉”比喻君子成仁,象征仁、智、勇、诚、义,坚硬不屈,坚强的品德。
西方:戴“十”字架,象征为人类受苦受难,普度众生。
蛇:西方:淫欲,邪恶
东方:(日本)图腾物,(中国)智慧
③时代性,阶级性,勤俭美,朴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