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一)测线布置的两条要求
1.测线尽量布置成直线 (1)测线为直线,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 (2)测线为折线时,反映的构造形态畸变,会增 加野外施工、处理、解释的复杂性。
2.测线一般应垂直于构造走向 真实反映构造形态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二)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
1.区域概查(又称大剖面) (1)目的:了解区域性地质构造, 确定含油远景区; (2)线距: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
二、海上施工概况
3.常用震源为空气枪
将压缩空气瞬间 释放于水中,形 成气泡,产生强 烈振动。
空气枪
充气准备激发
激发
二、海上施工概况
单个 气枪 信号
空气枪阵列
阵列 信号
气枪间距10 米,允许范围内 减小气枪间距 每个气枪附近 有水听器,检测 压力和气枪性能
二、海上施工概况 4.常用检波器为水听器
为压力检波器
一、陆地施工概况 (五)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干扰波的分类(根据干扰波出现规律)
(1)规则干扰 有一定的主频和视速度的干扰波
(2)无规则干扰(随机干扰) 没有一定主频、传播方向的干扰波
一、陆地施工概况
单炮记录 频谱
典型单炮记录
面波的频谱
一、陆地施工概况
(2)声波 (a) 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主要特点: ●速度为340m/s; ●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b) 如下情况产生较强声波: ●坑中、浅水池中、河中和干井中爆炸 (c) 防止声波干扰的方法: ●井中爆炸和埋井
二、海上施工概况


含 多 次 波
去 多 次 波



第2节 野外观测系统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1节 野外工作概况 第2节 野外观测系统 第3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第4节 低速带的测定与静校正 第5节 地震组合法 第6节 多次覆盖技术
主讲教师:黄光南
道间距 相邻两道之间的距离
炮间距 炮点移动距离、炮点之间的距离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4)覆盖次数公式(试证明)
道数:N 覆盖次数:n 炮点移动道数:d 激发方式:S
覆盖次数: n = NS/(2d)
×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6)四种地震记录 共炮点(CSP)记录 共接收点(CRP)记录 共中心点(CMP)记录 共炮检距(CO)记录
主讲教师:黄光南
一、陆地施工概况 (一)概述
1.野外工作: 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2.主要内容: 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3.野外工作: 地震队
一、陆地施工概况
(二)试验工作 1.试验原因
地震记录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进行试验选取本工区内最合适的 野外方法、技术和相关参数
2.试验项目的确定
根据工区地质任务、地质构造特征、干扰波情 况、地震地质条件及以往的勘探程度来确定
测线布置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二)一次覆盖(复盖)观测系统
1.覆盖的概念
指对界面的观测,一次覆盖是指对界面进 行了一次观测
S
R
P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2.一次覆盖连续观测系统及图示
O1激发,O1O2接收 t
观测界面段A1 R1 O2激发,O1O2接收
观测界面段A2 R1 O2激发,O2O3接收
观测界面段A2 R2 O3激发,O2O3接收
区域概查得到的大剖面
一、地震测线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置
2.面积普查 (1)目的:在含油远景区,寻找可能的油气储层 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构造; (2)主测线布置:垂直于构造走向,线距小于预 测构造长轴的一半; 联络测线布置:一般垂直于主测线。
“丰 ”字线测线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3.面积详查 (1)目的:查明构造,确定有利含油气区、井位 (2)测线布置:线距2-3公里, 或者直接进行三维地震;
观测界面段A3 R2
O1
O2
O3
O4
O5
A5
A4
A3 A2
R4
A1
R3
O5*
R2 R1
O4*
O3*
O2* O1*
一次覆盖连 续观测系统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观测系统图示方法
综合平面法示意图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3.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1)多次覆盖: 是指对界面上的反射点进行了多次观测
Sn
S2 S1 G1 G2
一、陆地施工概况
(b) 如下情况面波相对较强: ●地表疏松区(沙漠、黄土、淤泥) 强烈吸收有效波能量 ●在疏松层中激发或者药量过大 激发频率降低、面波强 ●爆炸井井较浅时 产生的面波强
(c)压制面波的方法 选择合理激发条件、组合参数
一、陆地施工概况
(3)浅层折射波 主要特点: ●同相轴为直线 ●能量较强 ●频率接近有效波
一、陆地施工概况 (三)生产工作 1.地震测量
把设计中的测线实际布置到工区,在地 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各检波点的位置。 (测量组完成)
一、陆地施工概况 3.地震波的接收
使用地震检波器、电缆线和野外地震仪等设备 ●按测线上的桩号,摆好排列 ,插好检波器 ●排列摆好后,检查线路通畅与否 ●然后通知爆炸组放炮,激发和接收地震波 ●分析单炮记录,记录合格后,可转移到下一排列 继续工作 (放线组、
仪器组、 解释组)
一、陆地施工概况 4.试验工作步骤
(1)确定试验工作项目; (2)确定试验方案; (3)试验; (4)分析总结,确定生产方法和技术。
一、陆地施工概况 2.地震波的激发
(1)我国陆上地震勘探大多使用炸药作为震源, 也有使用可控震源等其它震源 (2)对于炸药震源, ●在激发点位置钻炮井 ●下炸药到井中预定深度 ●引爆激发 (钻井组、爆炸组完成)
一、 地震波的激发
(一)对激发的要求
1.激发产生足够强的地震波能量, 以获得强的反射波;
2.激发产生的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能量、频谱特性上有 明显差异, 有利于记录有效波;
3.激发产生的地震波有较高的分辨率, 以适应精细地震勘探和开发地震的需求;
4.同一工区震源类型、激发参数等应基本一致, 保证记录面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一、陆地施工概况 干扰波的特点-频谱
二、海上施工概况
(一)概述
1. 地 震 仪器在船上, 专用的电缆和检波器
●检波器做成电缆,由 船拖曳,施工时沉放 10米左右深度;
●震源由船拖曳,放在 距船尾30-40米,沉放10 米左右深度。
二、海上施工概况
2.连续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船一边前进,间隔 一定的时间激发和 接收地震波
每放一炮时,所有接收的检波器形成一个排列 采用土坑爆炸 用小排列连续接收几个排列 使各种规则干扰波在记录上能够连续追踪出来为止
一、陆地施工概况 2.直角排列(修改)
查明干扰波的速度和方向
(1)利用速度计算 波的方向
vx
x


波前 1
v
波前 2
直接排列
y
v
vy
vx v / cos
vy v / sin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1节 野外工作概况 第2节 野外观测系统 第3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第4节 低速带的测定与静校正 第5节 地震组合法 第6节 多次覆盖技术
主讲教师:黄光南
第1节 野外工作概况
一、陆地施工概况 二、海上施工概况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1节 野外工作概况 第2节 野外观测系统 第3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第4节 低速带的测定与静校正 第5节 地震组合法 第6节 多次覆盖技术
一、陆地施工概况 2.规则干扰波
(1)面波 地震勘探中的面波通常指伪瑞雷波 (a) 特点 ●衰减特性:随着波远离界面能量迅速衰减; ●质点振动特性:逆进的椭圆(地滚波); ●频率低:几赫兹—30赫兹; ●速度低:一般100m/s—1000m/s; ●能量强:波形振幅能量强; ●频散现象:不同频率成分速度不同, 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扫帚状”
一、陆地施工概况 3.不规则干扰(随机干扰)
无固定主频、传播方向
在记录上表现为杂乱无章 (1)微震 与震源激发无关,风吹草动、水流、人畜走动等; (2)低频和高频背景干扰
疏松介质中激发产生的低频干扰; 浅层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
原始记录
压制工频干扰后的记录
一、陆地施工概况
(7)多次反射波
发生的反射次数大于1次的地震波 。
一、 地震波的激发 (二)炸药震源
●以炸药为主,用雷管引爆; ●激发波的能量强、频率范围较宽; ●我国陆上激发地震波的主要震源。
1.激发方式
(1)井中、坑中和水中激发 (2)井中爆炸的效果最好,优点为: ●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 ●炸药量减少; ●地震波有很宽的振动频谱。
一、陆地施工概况 (四)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 野外工作中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主要目的: 压制干扰波,加强有效波,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
● 为了压制干扰波 首先要了解干扰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干扰波严重区应进行干扰波的调查试验
● 常用的干扰波调查方法 小排列、直角排列 三分量检波器观测 、环境噪声调查
一、陆地施工概况 1.小排列
拖缆
d 水听器 a 塑料隔离段 c 电缆束 b 承受拖动
二、海上施工概况 5.海上定位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定位
二、海上施工概况 (二)特殊干扰波
1.重复冲击
震源在海水中激发所产生的气泡,在静水作用中产生的 胀缩运动(气泡效应),每次胀缩都可视为一个新震源 。
典型重复 冲击记录
一、陆地施工概况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
(1)地震波场是一个矢量场, 采用三分量检波器能够完整地将振动情况记录下 来,易于识别波的类型和波的传播方向 (2)三分量检波器
●XYZ正交型 ●54度正交型
一、陆地施工概况
小排列 干扰波调查记录
一、陆地施工概况
(2)利用时间计算波的方向
相同距离d上的传播时间
tx
d vx
d cos v
vx v / cos vy v / sin
tx
t
y
d vy

d sin v

t y
缺点:不能确定干扰波在三维空间的传播方向和极化特点。
一、陆地施工概况 4.环境噪声调查
(1)不激发地震波时环境噪声调查 单个检波器、检波器组合
(2)激发地震波时环境噪声
一、陆地施工概况
(4)侧面干扰波 在地表起伏大的地区,地震波传播到地表面形
成反射传播到检波器形成侧面干扰波。
一、陆地施工概况
(5)工业电干扰波 50hz正弦干扰波
黄土塬区
山区
一、陆地施工概况
(6)虚反射
R 地面
R 地面
S
界面
(a) 地面产生
S
潜水面 界面
(b) 潜水面产生
●震源产生的地震波首先向上传播, ●遇到地面或者潜水面产生反射, ●然后向下传播到地下界面产生反射。
一、陆地施工概况 3.通常的试验项目
(1)干扰波调查 ●工区干扰波的类型和特征
(2)地质条件的了解 ●低速带特点 ●潜水面位置 ●地震反射界面存在与否 ●反射波的质量 ●速度特点等等
一、陆地施工概况
(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激发岩性 ●激发药量 ●激发方式
(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观测系统 ●组合形式 ●仪器因素
克服方法:选择合适气枪沉放深度或无气泡蒸汽枪震源 。
二、海上施工概况 2.交混回响和鸣震
海水表面和海底是强反射界面,在这两个反射界 面之间会产生强的多次反射波
(1)交混回响: 海底起伏不平时,水层内多 次反射和海底散射相互干涉 形成 。
(2)鸣震:
海底平坦时,水层内多次反 射造成水层共振,形成鸣震。
Gn
共中心点道集示意图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3)一个6次覆盖观测系统 24道接收, 道间距50m, 偏移距1个道间距, 炮间距2个道间距。
观测系统的绘制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5)观测系统中的四种线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2)观测系统一些参数
道数 一炮激发时,同时接收地震记录的道数
偏移距 激发点离开第1道的距离
测线布置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一)引言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 互位置关系。 ●每次观测(激发)时,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 位置保持一定的关系 ●观测系统一般用图来表示。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4.构造细测 (1)目的 配合钻井和油田开发 (2)以三维地震为主, 二维地震测线应加密, 线距缩短到几百米。
第3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一、地震波的激发 二、地震波的接收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1节 野外工作概况 第2节 野外观测系统 第3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第4节 低速带的测定与静校正 第5节 地震组合法 第6节 多次覆盖技术
主讲教师:黄光南
一、地震波的激发
(一)对激发的要求 (二)炸药震源 (三)非炸药震源
S G1 G2 G3 G4 G5 G6 地面
地层分界面
S GS G S G
地面
地层分界面1 地层分界面2 地层分界面3
一、陆地施工概况 4.规则干扰与随机干扰的比较
规则干扰
一定的主频

随机干扰 无
一定的视速度 有 可重复的 面波等
无 地表不均匀性引起的散射等
不可重复的 人为因素干扰等 风吹草动等随机干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