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的比较研究

作者:吕宏训赵杰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R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63-01

【摘要】本文对柴胡进行了考证,阐述了柴胡的临床应用,对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三

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鉴别。

【关键词】中药;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也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rri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zc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1]

据学者考证,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6种17变种7变型,其中作为药用的有25种8变种3变型。

一、柴胡本草简考

柴胡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名考》云:“其根类如前胡,老则采则为柴,因名胡柴”。它还有许多别名,如柴草、蒿、茹草、地薰、山菜。直到宋代《本草图经》才易其名为柴胡。《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心腹脾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2]《别录》言“柴胡,除伤寒心下烦热, 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 五脏间游气, 大肠停积”[3]秦汉至唐中叶时期,柴胡药用为北柴胡单一品种。五代以后,随着唐藩古道的兴盛,银(州)柴胡开始流入中原。这一时期,医家、药家均以银(州)柴胡为柴胡上品,银(州)柴胡广泛替代了北柴胡。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关陕江湖间近首皆有之, 以银州者为胜”。明初缪希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银柴胡“柴胡有两种, 一种色白而大者名银柴胡, 专治劳热骨蒸, 色微黑而细者为北柴胡, 用于发表散热。”此时北柴胡和银柴胡并用于临床。

李时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本草纲目》载“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 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 入药亦良, 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 正如蒿根, 强硬不堪使用。”当时,南柴胡已广泛在江、浙等江南地区为医家习用。吴仪洛《本草丛新》“柴胡味薄气升为阳, 主阳气下陷, 能司清气上行”。自明以后,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便都在临床上使用了。

清代赵学敏将银柴胡单独录入《本草纲目拾遗》“俗用柴胡两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

二、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在临床中运用广泛。柴胡配方运用的源考首推张仲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治胸胁苦满, 往来寒热, 腹中痛, 胁下满痛。昔人用柴胡之方不胜枚举,《千金药方》中柴胡配决明子治眼目昏暗,《杨氏家藏方》记柴胡治咳血,柴胡汤加芒硝主治胸胁满痛,此外如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等。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柴胡为君药的方剂有580首,在第五版《方剂学》中有14首方剂用到了柴胡,且其中有6首是作为君药。

三、北柴胡、南柴胡与银柴胡的鉴别

1. 北柴胡

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rri chinense DC.)的根,经拣净杂质,洗净晒干入药,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外表浅棕色或土棕色质较坚硬,不易折断,少弯曲,称“硬柴胡”;根头膨大,多分歧,并多须根,木质部白色或黄白色,如轻扭曲,可见木质部碎裂或条片状,幼细的支根则易于折断,微有香气,味淡。《本草汇言》概括为“北柴胡出于山东诸路,色黑而细密,形短如帚”。又因其唯根入药,且常于秋季采集,故又名“秋胡柴”。

北柴胡和解退热、疏表之功效显著,且以生者为佳,用量宜稍重,多用于外感热病。正如《本草求真》所言“解散宜北柴胡”。朱东生先生亦云“北柴胡解热,至伤寒邪热也”。

2.南柴胡

南柴胡系狭叶胡柴(Bzc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系,拣去杂质,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入药者。主产于我国南方湖北、四川、江苏等地,其中产自四川者名川柴胡。其外表呈黄棕色或红棕色,质较轻软,性脆,易折断,独根疏须,木纤维少或无,气微轻,有油腥气味,味淡,又称“细胡柴”、“软胡柴”。因南柴胡常于清明前后连根带茵采摘,故有“春柴胡”之称。有些地区仅以其根入药,其根呈红棕色,又有称“红胡柴”。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升阳散邪,常用于因郁致热的内伤杂病,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量宜稍轻。《本草汇言》“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此柴胡指南柴胡也。叶天士、陈幼清等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此柴胡亦指南柴胡。因其性升散,所以在临床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 银柴胡

据植物学家考证银柴胡(Stellaria diohotoma L.var larlameoate Bge.)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气微味甘,主产于陕西、内蒙古、宁夏,呈圆柱状,长约15-40 cm、直径约1-2.

5 cm,表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支根痕和扭曲的纵皱纹,有孔状凹陷;从凹陷处折断,可散

出粉沙,可见棕色裂纹,皮薄;木质部可见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编印的《中药材手册》将其正式收载。对于阳虚发热、骨蒸劳热、凉血,银柴胡的功效优于北柴胡和南柴胡。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立减,故三服乃效”。

4.小结

柴胡在我国作为药材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药用仅为北柴胡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银州柴胡和南柴胡。从古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药用柴胡以北柴胡和南柴胡为主,而西南地区则用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三者俱为柴胡,均有疏散外邪、疏肝解郁的功效,但因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不同,故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中要严格加以鉴别,对症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清)顾观光著,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4]雷载权.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274200山东成武县张楼镇卫生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