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水紫陶造型研究 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建水紫陶造型研究
调查报告
成员:李谨汝祁军董桂梅李维指导教师:聂磊明副教授
2015年5月
目录
第一章·····························1页1.1、研究背景··························1页1.2、研究目的··························1页1.3、研究意义··························1页1.4、研究内容与调查研究方案···················2页1.5、研究进度安排及人员分配···················3页第二章建水紫陶传统造型分析···················4页2.1、清末明初的紫陶器型·····················5页2.2、建国初期的紫陶器型·····················5页2.3、20世纪80年代的紫陶器型··················5页2.4、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他的器型················5页第三章建水紫陶工艺研究·····················5页3.1 建水紫陶材料························5页3.2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5页3.2 建水紫陶的工艺特点对造型的影响···············5页第四章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的比较················6页4.1 宜兴紫砂陶的介绍······················6页4.2 宜兴紫砂陶成型工艺·····················6页4.3 宜兴紫砂陶艺术特色·····················7页4.4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的不同之处················8页总结······························8页
第一章
1.1 研究背景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余年,源渊却十分久远,在缓慢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封闭、传统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建水紫陶造型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但是优点有时候也是一种弊端,建水紫陶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信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现在很少有人关注本土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传统的技艺、知识的学习缺乏后续的“接班人”,老辈人掌握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很难继续按传统方式传承下来,在材料、工艺、造型和营销等方面缺乏创新,很多家作坊除了印戳,无法辨识是哪一家的产品。

研究建水紫陶的传统造型及其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传承紫陶文化。

1.2 研究目的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形制多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四大名陶”中,其造型和装饰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代表性,在它的造型中,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文化习俗、审美观含等情况。

由于目前对建水紫陶造型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的较全面分析和研究,可以增进对建水紫陶发展状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紫陶的造型艺术。

通过正确方法与技术路线分析、采样、观察、实验,从考察,网络等各个渠道入手,找出影响传统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的因素及了解紫陶文化传承。

1.3 研究意义
(1)对紫陶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其造型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
(2)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建水陶瓷制作工艺,吸取大量现代艺术之精髓,将美学和中国文化等元素融入到陶器的设计的过程中,使得建水紫陶艺术品能够丰富现代文化的需求,使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品得以创新和发展
(3)宣传建水紫陶,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它
(4)提出建水陶器的传承的理念,丰富陶器艺术的研究内容。

1.4 调查研究方案
文献研究法:查阅建水紫陶相关的历史资料、学术文论、官方数据;查阅国内陶瓷产业(如宜兴紫砂)在产品造型的相关文论和数据。

调查研究法:随机选择10家建水紫陶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各企业的紫陶造型艺术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比较研究法:将建水紫陶在产品造型中与宜兴紫砂进行比较。

1.5 研究进度安排及人员分配
1.2015年6月-10月,文献研究,形成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案。

2.2015年10月-12月,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数据的采集。

3.2016年1月-3月,数据分析、比较研究,初步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4.2016年3月-4月,完善调查报告并撰写论文。

5.2016年5月,整理图文资料,完善论文。

调查研究人员安排
成员主要任务
李谨汝资料分析、整理、完成调查报告
祁军实地调查询问、拍摄照片、整理数据、手绘
李维收集相关实物资料、拍摄照片以及整理
董桂梅协助小组成员、手绘
第二章建水紫陶传统造型分析
按照原计划进度的话,我们计划调查50家企业来了解紫陶的传统器型,但是由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紫陶造型大同小异,造型基本雷同。

特别是以紫陶壶为例,紫陶壶本身的传统器型不多,大多是模仿古壶或借鉴紫砂壶及其他陶瓷的器型。

每一个作坊的紫陶产品仅仅部分装饰纹样有区别外,除了印戳,无法辨识是哪一家的产品。

所以我们只调查了十家紫陶作坊。

通过调查相关的资料文献及我们实地考察,我们将传统建水紫陶器型按照不同
的历史时期做了一下的划分:
1、清末明初的紫陶器型。

这一时期的紫陶器型主要以烟斗为主,其次是“杨林锅”,也就是人们常说起的汽锅。

文献记载建水紫陶的产生开始于清代道光年间。

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应时代的需求,人们就开始制作烟斗。

由于当时人们习惯躺着抽烟。

所以,烟斗的设计的全封闭式的圆形或多边形,它的背面有个小洞,我们可以把烟管插在烟斗上,这样演的粉末才不容易漏出来。

当时这种烟斗主要是为一些文人和有钱人所青睐,他们在抽吸烟土的时候更有一种把玩的心态在其中。

烟斗光滑细腻,有着极舒适的触摸感,加上造型的讲究。

不大的体积却有着清晰的圆、方、线、面极为讲究的造型关系。

在烟斗小小的表面,又刻有山水花鸟或书法表现既精致又优雅。

除了陶质烟斗之外,清朝光绪年间还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它是运用咖啡壶用热气煮咖啡的原理,模仿铜炊锅的样子制作而成,从底部向上引出一个开口的管到锅膛内的炊具,使用时蒸汽通过喇叭管进入锅膛熏蒸食物。

建水的汽锅最开始的时候产生于明代,清朝中期以后经过改良,一直延续至今。

如下图
2、建国初期的紫陶器型。

1953年在北京举办新中国成立后规格最高的民间艺术盛会——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

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内陈列的4只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产品,建水的花缸工艺精湛,十分典雅,但是由于体积巨大,烧制困难,所以比较罕见。

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出国访问,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礼物赠送外国朋友。

残贴博古瓶、新玉壶春瓶就被选送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参展。

博古瓶分为博古瓶和高颈博古瓶两种,它的器型肩部比较丰满,瓶颈比较短,腹部收缩。

成倒三角。

而玉壶春瓶就不同了,他的瓶体修长,敞口,颈部比较细,腹部是鼓起来的,有变
化的弧线构成柔美和均匀的体态,造型十分优美。

3、 20世纪80年代的紫陶器型。

由于体制限制、生产方式脱离市场发展、人才缺失、人们只求量而不求质等原因,造成了紫陶产品单一。

所以建水紫陶的器型可没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那么繁多,以前的器型多以生活器皿为主,当然都属实用型。

都是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大一些的有花盆,花瓶,茶罐,淹菜罐,泡菜坛子等.
4.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他的器型。

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成果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紫陶与书画的联系又开始受到关注。

随着普洱茶的兴盛,茶具可谓风靡一时。

建水紫陶中它的造型非常丰富,最常见壶型有翘梁扁壶、如意壶、仿古直壶、提梁壶、橄榄残帖壶、六方壶。

高执文人壶。

除了上述的器型之外,在我们实地调查中看到不同器型:
陶罐:它是陶器中数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品种,建水产的紫陶罐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杯子:建水紫陶的杯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小碗杯型,还有一种直筒杯
花瓶:虽然我们建国初期具体介绍了博古瓶和玉壶春瓶,但是除了这两个之外,建水花瓶还有直口瓶、梅瓶、双耳兽瓶等。

文具:墨盒、笔洗、笔筒、砚台等
第三章建水紫陶工艺研究
3.1 建水紫陶材料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境内。

传统制泥方法是:将不同的制陶粘土分别捣成粉末,筛弃粗砂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缸底,便用勺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

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是的泥料已经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

由于泥料的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一般不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也不宜于制作大型器件,也因为此特性,也成就了建水紫陶可以在器物表面做细微雕刻填泥和无釉磨光的特殊工艺。

建水紫陶的坯土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元素的红色粘土,填色的泥料则是含硅的白色粘土,一些灰绿的、浅绛的、橙黄的天然彩泥被奇妙的敷上了紫色的陶坯,这种人为的创新和发挥,极大地彰显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

“残贴”便是将在陶坯上施泥为彩的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3.2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由于建水泥料的特殊,所以紫陶的制作工艺是建水特有的。

1.镇浆制泥;
2.手工拉坯;
3.在湿坯上进行刻画;
4.进行雕刻填泥;
5.高温烧制;
6.进行无釉磨光。

3.2 建水紫陶的工艺特点对造型的影响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建水紫陶技术、工艺上的特点也成为制约紫陶造型多样化的原因。

建水紫陶的泥料无砂,太细腻,所以不适合采用注浆的方式成型,注浆时候泥料中水分含量较多,在注浆到成型的这一段时间内,泥料中的化学元素沉淀到底部,分布不均衡,这样使紫陶在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发生断裂。

不能用注浆成型的方式,制约了其他造型的产生。

揉泥的工序。

在拉坯的时候没有将泥料中的气泡完全排出来,气泡留存于套体中。

紫陶在烧制时整个体积会缩小,但是气泡的体积不会改变,成品容易断裂、报废。

无釉磨光工艺。

磨光工艺所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余工艺时间的总和,转轮上磨光比较其他方式的磨光要快很多方便,所以紫陶一般不生产其形状的器型。

第四章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的比较
4.1 宜兴紫砂陶概述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

它产生宋元,成熟于明代。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

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陶土工,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工艺。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紫砂壶的特点是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其具备了宜兴紫砂陶制作的严格的工艺要求。

朱砂泥的细腻柔滑犹如少女的肌肤,调砂泥表面沙子粒子若隐若现观似梨皮。

这种独特的泥质是任何一种陶土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给紫砂壶注入了灵性。

4.2 宜兴紫砂陶成型工艺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采用纯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

此法曾广泛的运用于宜兴历代的紫砂陶器型的制作。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还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

其中手工成型时传统的制作方法。

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和坯见表面的精加工,这是宜兴历代艺人根据紫砂泥料特殊分子结构和各式产品造型要求所创造的。

4.3 艺术特色
紫砂陶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为原料,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或镶接与雕塑结合,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

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又分圆器和方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

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

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
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在紫砂茗壶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都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不同的造型,艺术风尚及发展趋势。

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

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

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

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

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

紫砂泥的特点:
1. 可塑性好;
2. 干燥收缩率小;
3. 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 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他就会发黯然之光。

宜兴紫砂为泥片成型,圆器打身筒,方器鑲身筒,筋纹器型亦可搪身筒制作。

紫砂壶造型采用纯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例如制壶时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

烧成时,无需里外施釉。

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

其他型方法多为手拉坯成型,注浆成型或者较为原始的泥条盘筑成型等。

4.4 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制作不同之处
成型方式:建水紫陶,拉坯成型、泥片筑成。

宜兴陶的成型方式泥片成型、手工、注浆、施坯和印坯成型。

烧制温度:建水紫陶是一种高温泥陶,其烧成温度在1150℃至1250℃之间。

度以上宜兴陶,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

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刻画手法:建水紫陶,先画再刻再填泥宜兴陶,单纯的画或者雕刻,无填泥的过程。

总结
紫陶的造型,除了形体之外,还融人了陶艺者的精神。

所以要求艺术家要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一定的文化修养,将自然中的万物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将造型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通过研究建水紫陶历史、发展、造型及其装饰艺术,建水紫陶给人以独特的感受,特别是在你触摸紫陶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从紫陶身上传来深深地文化气息。

随着人们的物质基础越来越丰富,伴随而来就是精神消费的增加,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品质需求也是越来越高。

建水紫陶的工艺散发出无穷的美丽,让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文化精神的力量。

经调查研究,建水紫陶在造型与装饰纹样上,在艺术的风格上,在表现方式和手段上,总体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建水紫陶的整体风格特色可以用素雅端庄、圆满完整、象征寓意、内敛含蓄,精巧而又不失朴实本质来进行描述,传统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大多为中国的诗词书法、山水人物花鸟绘画形式,这与当时人们尊重文化、崇尚艺术的民族心理和审美观念和喜好是分不开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人们的期望和需求的,所以我们要从现代人的艺术价值观念和审美爱好等方面作更多更深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才能从艺术表现这方面改进目前建水紫陶。

所以我们应该在现有的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1.建水紫陶的装饰应该体现云南地域和民族的特征,因为云南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地域,民族元素十分丰富,同属于一个地方,可以将其他民族的民族元素与紫陶相结合。

把紫陶做成云南的品牌而不是仅限于建水。

为了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也可以将自然或者是现代生活的一些新的元素加入。

2.由于现代生活人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也逐渐的提高。

许多人对装饰设计整体艺术的要求更高,尤其注重对艺术的欣赏。

由此特别强调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等的协调,强调各种物料组合产生的整体之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使紫陶在造型、装饰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追求个性化,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这一特点,可以运用模型设计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生设计学。

10
2015-2016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调查报告
3.在造型上建水紫陶可以借鉴铜器、锡器、金器、银器、玉器等造型。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