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岩浆流体的作用,有时有夕卡岩等交代岩石伴生。
二、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基本名称
1、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新岩石,其矿物组合主要取决 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些 情况下还受变质作用方式的制约。如果变质作用过程 中原岩的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那么在相同的变质 条件下,岩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受原岩化学成分的控制; 而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原岩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则 受变质作用条件的控制。
(4)钙质变质岩
代 表 性 矿 物 组 合 为 图 21-6 中 的 组 合 ④ : Cc+Tr+Ep+Q±Ab±Bi。这是个变质的不纯灰岩和变 质泥灰岩组合。若原岩为不纯灰岩,则以Cc为主,为 Ep-Tr大理岩;若原岩为泥灰岩,则以钙硅酸盐矿物为 主,为Cc-Ep-Tr角岩。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带见有 Tr 大 理 岩 , 原 岩 为 硅 质 白 云 质 灰 岩 , 用 SiO2-CaOMgO图解可很好地表示它们的共生关系。
➢ 接触变质岩的结构还受原岩化学成分的制约。如泥质 岩石,浅变质时新生矿物雏晶成斑点状分布;变质较 深时形成变斑晶,具斑状变晶结构。长英质变质岩一 般具角岩结构,变质火山岩中常见变余斑状结构。
接触变质岩的特征矿物主要是一些高温低压条件下常 见的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透长石、夕 线石、黑云母等。堇青石以铁含量高为特征。
接触变质岩一般呈块状构造,不显定向性。如果变质 时有局部应力存在、或者区域变质作用叠加了接触变 质作用时也可形成片状构造。重结晶微弱时常见变余 结构;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较强时典型的结构 是斑状变晶结构、角岩结构或花岗变晶结构。Baidu Nhomakorabea着重 结晶程度的提高,粒度从细粒到粗粒,结构从斑状变 晶结构到等粒状变晶结构。最常见的是角岩结构。
(1)泥质变质岩
该相泥质变质岩结晶程度差,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 理构造明显,新生矿物在岩石中多呈肉眼可见的斑点 状或瘤状聚集,称为斑点板岩、瘤状板岩。斑点通常 为新生矿物雏晶聚集体,而瘤则为新生矿物细小颗粒 集合体。新生矿物组合反映原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 富铝泥质变质岩(原岩成分以高岭石、蒙脱石为主) 矿物组合以出现富铝矿物而无钾长石为特点,典型矿 物组合为图21-6中的组合①:Q+Ab+And+Ms+Bi+Ch。 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带(Bi-And带)富铝泥质变质 岩中出现硬绿泥石。
Ⅰ、命名原则:以组构特征确立基本名称,再结合矿物 组合进一步命名。
Ⅱ、接触变质岩的基本名称及其特征
斑点板岩 岩石具板状、斑点状构造,重结晶作用微弱, 总体为隐晶质、致密状,保留较多的残余组构,如变 余层理、变余泥质结构等。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 石、黑云母、红柱石、堇青石等的雏晶以及铁质、磷 质等粉末呈斑点状分布,有时斑点聚集成椭圆状或圆 状集合体,形态似瘤状,可称为瘤状板岩。
(3)基性变质岩
典型岩石为钠长-绿帘角岩。具有图21-6中的矿物组合 ③:Ab+Ep+Act+Ch+Bi+Q。这是该相的标志性临界 矿物组合,因而以该岩石作为相名称。原岩可能是辉 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或铁质白 云质泥灰岩,区分标志有:变余结构构造、地质产状、 岩石组合及化学特征。变余结构构造明显时,可称为 “变质××岩”,如变质辉绿岩。
接触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因 此根据等化学系列,先按照原岩化学成分的不同将接 触变质岩分为五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中再按变质程 度(变质相)的不同及岩石所具有的特点划分具体类 型。
(1)泥质变质岩
(2)长英质变质岩
(3)钙质变质岩
(4)基性变质岩
(5)镁质变质岩
2、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及基本名称
➢ 富钾泥质变质岩(原岩成分以水云母为主)矿物组合 以有钾长石(微斜长石)、无富铝贫钾矿物为特点, 典 型 矿 物 组 合 为 图 21-6 中 的 组 合 ② : Q+Ab+Mi+Ms+Bi。
(2)长英质变质岩
主要有变质砂岩、变质砾岩、变质流纹岩、变质流纹 质凝灰岩等,可用变余结构构造区分之。也可出现长 英质角岩。典型矿物组合为图21-6中的组合②,与富 钾泥质变质岩矿物组合相同。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 带见有变质砂岩、变质砾岩。
角岩 肉眼观察一般为致密均匀的块状构造。典型的角 岩中甚至连云母也不定向,但有时可见变余的成分层 理,由于变质矿物的带状分布,这种变余层理可能变 得更加明显。岩石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角岩结 构或花岗变晶结构。角岩的原岩类型较多,可按原岩、 矿物组合或按变斑晶矿物进一步命名,如泥质角岩、 长英质角岩、钙硅酸盐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等。 角岩以前也称角(页)岩。
接触片岩或接触片麻岩 矿物组合与角岩相似,但有明 显的定向性,即具片状构造或片麻状构造。进一步命 名按“特征变质矿物+基本名称”,“接触”二字可 省略,如红柱石(接触)片岩、夕线石(接触)片岩 等。
三、接触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钠长-绿帘角岩相(AEH)
该相是低级接触变质相,分布于接触变质晕的最外圈, 与未变质岩石逐渐过渡。该相岩石以具低压低温矿物 组合(图21-6)和明显的变余组构为特征。主要岩石 类型包括泥质、长英质、钙质和基性等4大类,镁质变 质岩罕见。
第六章 接触变质岩和气-液变质 岩
第一节 接触变质岩
一、接触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岩浆岩体的围岩在岩浆活动带来的热的影响下,通过 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 结构构造的岩石称为接触(热)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的许多特点都 与其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密切相关。
接触变质岩产于岩体周 围的接触变质带上,分 布宽度变化很大:几毫 米~几米~几公里。空 间上常呈接触变质晕分 布,自侵入体边缘向外 (围岩内)变质程度逐 渐降低,发育完整的接 触变质带,呈同心圈状 分布。接触变质带外圈 逐渐过渡为未变质的原 岩。
由于导致接触变质作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而 接触变质晕中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逐渐 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常发 育完整的接触变质带。一个完整的接触变质相系列常 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AEH)、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HH)、辉石角岩相(PH)等3个变质相,有时发 育高热变质独特的透长石相(S)。
二、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及基本名称
1、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新岩石,其矿物组合主要取决 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些 情况下还受变质作用方式的制约。如果变质作用过程 中原岩的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那么在相同的变质 条件下,岩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受原岩化学成分的控制; 而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原岩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则 受变质作用条件的控制。
(4)钙质变质岩
代 表 性 矿 物 组 合 为 图 21-6 中 的 组 合 ④ : Cc+Tr+Ep+Q±Ab±Bi。这是个变质的不纯灰岩和变 质泥灰岩组合。若原岩为不纯灰岩,则以Cc为主,为 Ep-Tr大理岩;若原岩为泥灰岩,则以钙硅酸盐矿物为 主,为Cc-Ep-Tr角岩。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带见有 Tr 大 理 岩 , 原 岩 为 硅 质 白 云 质 灰 岩 , 用 SiO2-CaOMgO图解可很好地表示它们的共生关系。
➢ 接触变质岩的结构还受原岩化学成分的制约。如泥质 岩石,浅变质时新生矿物雏晶成斑点状分布;变质较 深时形成变斑晶,具斑状变晶结构。长英质变质岩一 般具角岩结构,变质火山岩中常见变余斑状结构。
接触变质岩的特征矿物主要是一些高温低压条件下常 见的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透长石、夕 线石、黑云母等。堇青石以铁含量高为特征。
接触变质岩一般呈块状构造,不显定向性。如果变质 时有局部应力存在、或者区域变质作用叠加了接触变 质作用时也可形成片状构造。重结晶微弱时常见变余 结构;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较强时典型的结构 是斑状变晶结构、角岩结构或花岗变晶结构。Baidu Nhomakorabea着重 结晶程度的提高,粒度从细粒到粗粒,结构从斑状变 晶结构到等粒状变晶结构。最常见的是角岩结构。
(1)泥质变质岩
该相泥质变质岩结晶程度差,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 理构造明显,新生矿物在岩石中多呈肉眼可见的斑点 状或瘤状聚集,称为斑点板岩、瘤状板岩。斑点通常 为新生矿物雏晶聚集体,而瘤则为新生矿物细小颗粒 集合体。新生矿物组合反映原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 富铝泥质变质岩(原岩成分以高岭石、蒙脱石为主) 矿物组合以出现富铝矿物而无钾长石为特点,典型矿 物组合为图21-6中的组合①:Q+Ab+And+Ms+Bi+Ch。 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带(Bi-And带)富铝泥质变质 岩中出现硬绿泥石。
Ⅰ、命名原则:以组构特征确立基本名称,再结合矿物 组合进一步命名。
Ⅱ、接触变质岩的基本名称及其特征
斑点板岩 岩石具板状、斑点状构造,重结晶作用微弱, 总体为隐晶质、致密状,保留较多的残余组构,如变 余层理、变余泥质结构等。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 石、黑云母、红柱石、堇青石等的雏晶以及铁质、磷 质等粉末呈斑点状分布,有时斑点聚集成椭圆状或圆 状集合体,形态似瘤状,可称为瘤状板岩。
(3)基性变质岩
典型岩石为钠长-绿帘角岩。具有图21-6中的矿物组合 ③:Ab+Ep+Act+Ch+Bi+Q。这是该相的标志性临界 矿物组合,因而以该岩石作为相名称。原岩可能是辉 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或铁质白 云质泥灰岩,区分标志有:变余结构构造、地质产状、 岩石组合及化学特征。变余结构构造明显时,可称为 “变质××岩”,如变质辉绿岩。
接触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因 此根据等化学系列,先按照原岩化学成分的不同将接 触变质岩分为五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中再按变质程 度(变质相)的不同及岩石所具有的特点划分具体类 型。
(1)泥质变质岩
(2)长英质变质岩
(3)钙质变质岩
(4)基性变质岩
(5)镁质变质岩
2、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及基本名称
➢ 富钾泥质变质岩(原岩成分以水云母为主)矿物组合 以有钾长石(微斜长石)、无富铝贫钾矿物为特点, 典 型 矿 物 组 合 为 图 21-6 中 的 组 合 ② : Q+Ab+Mi+Ms+Bi。
(2)长英质变质岩
主要有变质砂岩、变质砾岩、变质流纹岩、变质流纹 质凝灰岩等,可用变余结构构造区分之。也可出现长 英质角岩。典型矿物组合为图21-6中的组合②,与富 钾泥质变质岩矿物组合相同。在周口店接触变质晕外 带见有变质砂岩、变质砾岩。
角岩 肉眼观察一般为致密均匀的块状构造。典型的角 岩中甚至连云母也不定向,但有时可见变余的成分层 理,由于变质矿物的带状分布,这种变余层理可能变 得更加明显。岩石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角岩结 构或花岗变晶结构。角岩的原岩类型较多,可按原岩、 矿物组合或按变斑晶矿物进一步命名,如泥质角岩、 长英质角岩、钙硅酸盐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等。 角岩以前也称角(页)岩。
接触片岩或接触片麻岩 矿物组合与角岩相似,但有明 显的定向性,即具片状构造或片麻状构造。进一步命 名按“特征变质矿物+基本名称”,“接触”二字可 省略,如红柱石(接触)片岩、夕线石(接触)片岩 等。
三、接触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钠长-绿帘角岩相(AEH)
该相是低级接触变质相,分布于接触变质晕的最外圈, 与未变质岩石逐渐过渡。该相岩石以具低压低温矿物 组合(图21-6)和明显的变余组构为特征。主要岩石 类型包括泥质、长英质、钙质和基性等4大类,镁质变 质岩罕见。
第六章 接触变质岩和气-液变质 岩
第一节 接触变质岩
一、接触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岩浆岩体的围岩在岩浆活动带来的热的影响下,通过 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 结构构造的岩石称为接触(热)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的许多特点都 与其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密切相关。
接触变质岩产于岩体周 围的接触变质带上,分 布宽度变化很大:几毫 米~几米~几公里。空 间上常呈接触变质晕分 布,自侵入体边缘向外 (围岩内)变质程度逐 渐降低,发育完整的接 触变质带,呈同心圈状 分布。接触变质带外圈 逐渐过渡为未变质的原 岩。
由于导致接触变质作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而 接触变质晕中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逐渐 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常发 育完整的接触变质带。一个完整的接触变质相系列常 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AEH)、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HH)、辉石角岩相(PH)等3个变质相,有时发 育高热变质独特的透长石相(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