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检测与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291-2000)
计算机网络检测与评估
2000-07-06 发布 2000-10-01 实施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定义 (2)
4 分类 (2)
5 一般规定 (2)
6 网络检测 (3)
7 不合格判定 (6)
附录A(提示的附录)网络性能检测报告 (7)
附录B(标准的附录)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指南 (8)
前言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网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需对其进行检测评估。当前还没有计算机网络检测评估方面的国家标准。因此,制定出既反映该领域国际标准的最新发展,又符合我省计算机网络具体应用情况的检测评估标准,规范山东省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工程质量和水平,十分必要。
鉴于目前山东省内的计算机网络以以太网为主,所以本标准主要是针对以太网制定的。如果不特别指明,本标准中所指网络为以太网。
本标准主要面向网络模型的下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而编制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测试应参照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执行,不包括在本标准范围内。
本标准力求使对计算机网络的检测评估达到全面、合理和可操作。
本标准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计算中心与山东省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联合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山东省计算中心:王英龙、王连海、李德鹏、顾卫东、杨子江
山东省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钱恒、刘健、韩东
山东省地方标准
计算机网络检测与评估 DB37/T291-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络检测评估定义、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检测、计算机网络性能基准测试、实时状态统计检测、检测不合格判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以太网的性能检测与评估。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37/T267-1999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和验收
ISO/IEC 8802-3 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 主机:一台能够使用网络互连协议进行通讯的计算机,其中包括路由器。
3.2 路径:一组< h0, l1, h1, ..., ln, hn >(n>0)组成的序列。hi(0≤i≤n)是主机,li(0≤i≤n)是在hi-1和hi间的链接。h1...hn-1被称为路径的节点;h0、hn是路径的端点。路径是一个单向概念。3.3 碰撞域:是单个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网络,如果在同一碰撞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在同一时间发送数据,将产生一个碰撞。碰撞域又命名为网段。
4 分类
4.1 10M以太网:网络的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包括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 等网络类型。
4.2 100M以太网:网络的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包括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4等类型网络。
山东省技术监督局2000-07-06 批准 2000-10-01 实施
4.3 千兆以太网:网络的最高传输速率不低于1Gbps。包括1000 BASE-LX、1000 BASE-SX、 1000 BASE-CX、1000 BASE-T等类型的网络。
5 一般规定
5.1以太网计算机网络应符合ISO/IEC 8802-3规定。
5.2 网络中各网段的负载应该均衡。
6 网络检测
6.1 布线测试
布线测试应依据DB37/T267进行。
6.2 连通性测试
连通性测试是必检的项目。在实际测试前,首先按照6.2.3进行测试路径的选样,然后按照6.2.4选取测试数据包类型;在实际测试中,根据所测网络的实际情况,按照6.2.4的要求测试相应的度量。6.2.1 瞬间单向连通性
6.2.1.1 度量参数
Src:源主机的网络地址
Dst: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
T:某个时刻
P:数据包的类型
6.2.1.2 定义
如果一个P类型的数据包在时刻T从Src到达Dst,那么,Src在时刻T时,具有到Dst 的“P 类型瞬间单向连通性”。
6.2.2双向暂时连通性
6.2.2.1度量参数
Src:源主机的网络地址
Dst: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
T:某个时刻
dT:一段时间
P1:发送数据包的类型
P2:返回数据包的类型
6.2.2.2 定义
如果存在时刻T1和时刻T2和时间间隔dT1,dT2,使得
a) T1, T1+dT1, T2, T2+dT2 都在 [T, T+dT]区间内;
b) T1+dT1
c) 在时刻T1,Src有到Dst的P1类型瞬间连通性;
d) 在时刻T2,Dst 有到Src的P2类型瞬间连通性;
其中, dT1是Src在时刻T1发送的P1类型数据包到达Dst的间隔时间;dT2是Dst在时间T2发送的P2类型数据包到达Src的间隔时间。
成立,那么,地址Src有到Dst的“P1P2类型双向暂时连通性”。
6.2.3 测试路径的选样原则
在路径选取时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