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个别化学习是二期课改中新颖的一种个体学习形式,它是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练习、自己表达,获得经验的一种学习形式。而低结构材料,简单、直白、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等特点,正可以激发幼儿不断探究、实现多种玩法、提供操作和想象空间的可能。我们通过多次实践与反思,就低结构材料如何在个别化学习中充分运用进行了一些研究,找到了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学习中的一些特殊价值。在充分运用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低结构材料让幼儿个别化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材料投放更为丰富多样,充分体现游戏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等特点,真正体现了个别化学习是幼儿自己活动的特性。
【关键词】
低结构个别化学习
【正文】
说到低结构的材料,我们就要从何谓低结构说起。低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很复杂的结构,很简单,很直白,但可操作性非常强,可变性大,功能也很多样化,能激发孩子不断探究的兴趣,可以实现多种玩法,具有一定操作的生命力,可以长久地提供给孩子操作和想象的空间等等与之相关的幼儿活动的材料。那么,个别化学习呢我觉得,在幼儿园里的个别化,更是通过一种“个别化学习”的方式,教师从孩子的兴趣需求、发展目标出发,创设的一种主动、自主的学习环境,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发展,充分凸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提供的一种学习手段或方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式,让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显得重要。近来,我们也对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活动中的运用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其结果现在从几方面和大家做一分享。
一、低结构材料来源生活。
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会生活的,一定也是会学习的。在为孩子积极创设环境、提供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要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而苦恼。然而,通过实践,我们更觉得有时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材料。我们知道,孩子们的社会阅历,分析判断,观察了解等能力还不够,因此他们总爱问“为什么”低结构正好为他们创设了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时机。比如:孩子在自然角里,对乌龟发生兴趣,那么“乌龟”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素材,让孩子去观察。在观察孩子与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发的让乌龟比赛,设计跑道、制定规则等等,了解乌龟的习性……又如:吴佳瑛老师说过的“麻将牌”,通过老师对麻将智慧的删选,提供适合孩子游戏的麻将,让孩子进行翻拍、排序、比大小以及按孩子自己游戏方式进行的各种游戏……从中大大激发了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在与麻将牌的交流活动中获得更多数概念的知识、合作游戏的方法等麻将牌之外的发展价值。孩子们在感受、体验生活的同时,通过动脑、动手、动嘴等形式得到更多有益的发展。
二、赋予低结构材料的游戏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低结构材料赋予游戏性,可以调动孩子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再是操作者而是活动的主人真正体现孩子主体的地位。比如:救救小动物(垒高)的活动。起先只提供可乐瓶,可孩子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兴趣开始下滑。于是在环境中,我们创设了一个有小动物在高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救小动物的方式进行垒高。这样,孩子们有了目标,又赋予情景,他们的游戏兴趣也就越高,也更有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积极性。又如:我们将以往程序性的活动转化成游戏性的活动。在树叶翻翻乐的活动中,从原来固定的2人翻记忆牌的形式,拓展活动的游戏性,给孩子扩大材料使用的空间,让原本翻牌的材料发挥更多游戏的价值。过程中,孩子们将记忆牌放在教室原来的空格子里,通过投骰子,改变活动方式,他们在游戏的进程中,不仅得到找相同树叶的练习,更多的还对游戏本身进行了创意性的改变,比如,通过投骰子,看骰子上点子数或数字或简单的数字暗示标志,找相应的叶子数量进行比赛,又如,自己制作骰子,在骰子上制作叶子的的图案,进行2个维度的练习等等。他们将活动变成游戏的过程,既增加了他们对活动的情趣性,更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赋予低结构材料的的游戏性,引导孩子带着情景活动,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需要,更让孩子们在愉悦中学会合作、会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体验成功,使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低结构材料的延续性。
材料在活动中的延续性并不少见,但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运用,其延续性的特点十分明显。从主题到非主题的互相转换、从前一主题到下一个主题的延续等等,其作用无处不在。比如:在“垒高”活动中,原本一个非主题性的游戏,在进入主题《周围的人》时,老师将其与主题人物建筑工人巧妙结合,配合一些构建的图片,让孩子们扮演者建筑工人在区域中进行“造房子”的游戏。再如:在“你说我做”、“方位游戏”的活动中,它们的活动方式、活动目的没有变,只是将一些活动内容根据主题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其都
起到了其曲同工的作用。“你说我做”可以将原来《周围的人》中的人物换成《交通工具》里的各种交通工具,让孩子们在之前练习语言的表达和找序列的活动中,继续达到让更多人可以练习的目的。“方位游戏”也是如此,之前动物类的主题转变成《周围的人》中的“环保小卫士”。这些材料的再次运用,发挥其延续性的价值,就在于活动目的的本身还具有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它的延续既可以弥补个别化学习中内容转变快,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没有练习机会的弊端,也同样能将材料本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让一些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优质元素得以发扬光大。
四、低结构材料也有层次性。
说到材料的层次性,通常我们会考虑的是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认为同一个活动区域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这样的层次去考虑。而从低结构材料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它更是一种从单一的活动层面到放射性活动层面的一种考虑。低结构材料所体现出来的层次性,让我们看到的层次性更多是来源孩子的创造,他们的思维轨迹,而不是教师对材料的精心加工与设计。比如:就提供一些方形的积木,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进行随意的搭建。孩子们在经过对材料的熟悉后,从先有的围城墙的简单游戏,到之后将方形积木进行有序、有规律的搭建等等,构建过程中一种方位、对方形积木横竖摆放的熟知、到之后将方形积木进行有序有规律的摆放到建构出一些极具创意性的造型等等,其间,就一种方形的低结构材料让孩子所发挥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孩子的思考、创意正附于在材料中,让材料不时不断地体现出其丰满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价值。也许,这也就是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特殊魅力所在。
五、低结构材料运用的适时性。
在我们实践操作中,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从低结构开始的,在投放材料时,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材料的投放一定要依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可能是一个从高结构到低结构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从低结构到高结构的过程。比如:在主题《交通工具》中,有一个制作车、轮船的活动。教师在活动区域提供的是一些牙膏盒和手工纸、笔、剪刀等物品。孩子们喜欢进行这样的操作,也熟悉车、轮船的造型,应该说这个活动能满足孩子活动需求。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的是孩子无法制作出车、轮船,他们在制作中出现了困难。也就是说,由于老师没注意到孩子在制作经验上的最近发展区,在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中出现了问题,于是从高结构入手,提供一些成品供孩子欣赏、临摹,或提供一些半成品的轮子等,让孩子们在制作中积累制作的经验,得到成功的体验。之后,再从高结构中慢慢转化为低结构,让孩子在原有的活动中出现创意性的作品,这样就更显得合理,也便于孩子有效的发展。类似这样的活动,应该说在我们的日常操作中十分普遍,教师只要用心去观察孩子,用心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那么,高低结构材料的运用就能适时有效地为孩子的发展起到最佳的境地。
六、低结构材料运用的适切性。
个别化活动中我们都知道在材料的提供时要丰富多样、层次性要多,这样能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我们对低结构材料的实践中,我们更多的认识是,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有时数量、种类不一定越多越好。在主题《交通工具》中,有一个“火车运输忙”的活动,教师创设了一个火车多节相等大小车厢的场景,并提供了圆形的饮料罐、扁方形的饼干盒、厚方形的饮料盒等,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使车厢放满,并记录,看谁的车厢运输的物品最多。这个活动,老师在提供各种形状的罐子和盒子时,没有给孩子更多不同的形状,而是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在种类上给孩子控制,让他们在3-4样的物品中进行比较,这样既方便孩子能比较出结果,也不会因为种类的繁多而干扰孩子的学习。其次,在数量上,老师做了有心人,给孩子每个品种的数量是经过试验的,不是随意的投放,如果数量过多,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就会接踵而来,在孩子的游戏中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因此,在我们个别化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有其特有的适切性,我们在实践中要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思维的轨迹,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预估能力,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低结构材料投放时的适切性,切实有效地提高个别化活动的质量。
以上是我们在个别化活动实践中对低结构材料运用中的一些感悟与认识,它告诫我们低结构材料不等同于废旧材料,它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水平,在创设一个个别化的、低结构的、过程性的活动中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要遵循的最主要的本质就是它的探究性和引导性。我们只有把握对低结构材料运用的原则,就能在个别化活动中让孩子获得主动而有价值的发展。在个别化活动中,我们倡议让低结构成为主流,让孩子在自我选择、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练习、自我表达中成长,教师多一点民主、多一点欣赏、多一点赞扬,真正让孩子在自主教育的阳光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