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意义及修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及修方法

[摘要]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是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概述了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生态复垦技术,指出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以新技术为指导,并引入景观学和景观

建筑学等新思想,将传统复垦技术与生态工程复垦相结合,才能实

现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金面发展。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

1 前言

土地复垦主要是将废弃的土地通过复垦技术进行恢复重建,使

其仍可作为农业、工业及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发展历程是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性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

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各类被破坏的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全社

会的高度重视,并取得较大进展:人们的复垦观念增强,认识提高,另外复垦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2 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问题己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运用综合手段加强了土地管理,并有计划地开发荒地,以缓解人地矛盾。但是,另一方面,在各项生产建设中,大量土地遭到破坏。据1990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公布:我国每年因生产建设而破坏的土地达2~2.67万公顷。并预测,到2050年,全国因生产建设而人为破坏的土地将达到400万公顷。这

些被破坏的土地,不但使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而且使环境恶化。矿区是土地资源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采矿活动一方面使许多农用地和林地被占用,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如植被剥离、水土流失、河道堵塞、泥石流、土地沙化等,致使大量被开采过的矿区土地很难被再利用。此外,由于占用了耕地,还会引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安置等社会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搞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其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工农关系,保障城市居民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可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3 矿区土地修复方法

3.1 疏干法

该方法应用于潜水位不太高,地表下沉不大,且正常的排水措施和地表整修工程能保证土地的恢复利用,应用条件局限性大。

3.2 挖深垫浅法

用挖掘机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利用目标。

3.3 充填复垦

焦作、平顶山和义马等煤业集团,大多采用以粉煤灰或煤矸石等为填充物的充填复垦模式。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3.4 直接利用法

对于大面积的塌陷地,特别是在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体,以及未稳定塌陷地或暂难复垦的塌陷地,常根据塌陷地的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水生作物等。

3.5 生态工程复垦

生态工程复垦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它不仅包括各种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优选,也包括农业立体种植、养殖、食物链结构,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等生态工程技术的选择

3.5.1 生态农业复垦技术

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通过合理调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此项复垦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明显。

3.5.2 生物复垦技术

指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的有机肥力和生物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

3.5.3 微生物复垦技术

指利用微生物活化剂或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混合剂,对复垦后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和增加土地肥力和活性,以便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复垦技术科技含量最高,并且环保无污染,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引进。

4 结束语

土地复垦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土地复垦率也明显偏低,在理论、技术、政策法规上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具挑战性。但土地复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常秋玲,康鸳鸯,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j],中国矿业,2006,15(11):43-45

[2]白中科,付梅臣,贺振伟,等,特大型矿区复垦土地资源综合利用途径与时序设计[j],资源与产业,2006,8(4):75~80

[3]胡振琪,卞正富·土地复垦与生态建设[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宋戈,吴次芳·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5]胡振琪·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建设重建20年·回顾与展望·科技导报,2009,27(17),

[6]胡振琪,毕银丽·2000年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