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嗣同的”仁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谭嗣同的“仁学”思想
前言: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身处晚清新旧中西混杂的思想格局中,谭嗣同交往师友众多,强调兼收并蓄,并且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于南京“闲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仁学》是一部将哲学、宗教、科学冶为一炉,自成一体的学术著作,汇聚了谭嗣同短暂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书五十篇,分为二卷,五万余字。谭嗣同在而立之年就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也使得《仁学》成为他的学术绝唱。《仁学》即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关键词:谭嗣同仁-通-平等以太
谭嗣同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于“三纲五常”和名教的批判之上。如果他只是停留在此,那么他的思想还只能说是一种社会思想。谭嗣同并不满意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他将这种批判提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他建立起来一个哲学体系来进行更加彻底的批判,这个哲学体系就是他的“仁学”。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1在《仁学》中,谭嗣同指出世界是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他的哲学为“仁学”。“仁”是万物之源;“以太”构成万物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只有“变易”,没有“存亡”,只有“聚散”,没有“生灭”。2
《仁学》中描绘了一个由无数的星团星林星云星气所组成的浩渺无涯的三千大千世界,这里杂揉了儒学、西学和佛学等多种思想要素。3《仁学》中采用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家用来解释传播声光热电的媒质“以太”概念,把它看作是天地万物的始原,宣称天地万物以致人类都来源于“以太”。当谭嗣同解释“以太之用”时,又把儒之“仁”、墨家之“兼爱”、佛教之“性海”、“慈悲”和耶稣之“灵魂”诸学说作为“以太”所用的范畴。他特别强调:“夫仁,以太之用,而天地万物由之以生,由之以通”4。把“以太”归结为“仁”,又把“以太”为天地万物之源归结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这样,仁不仅为“用”,而且为“体”,是体用双兼的。不仅如此,谭嗣同又把“以太”、“仁”归结为佛学的“唯心”、“唯识”。5
并且,谭嗣同著《仁学》,并不是纯粹为了学术,而且在学术上讲,他也并没有超过同时代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而谭嗣同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却是激烈而深刻的。梁启超说:“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6谭嗣同借用了“仁”来表达他的平等思想,即“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以及“社
1《仁学》.南京日报社数字报刊2015年5月24号
21897年1月17日谭嗣同重要哲学著作《仁学》编写完成人民日报2003年8月1号
3康有为与谭嗣同仁学思想比较刘树生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3号
4谭嗣同全集[M〕.中华书局1981年.第297页
5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张爱华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14日
6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M] 第5 册.北京:中华书局, 1999年5月4号
会平等”。7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一个基本的政治理论原则“仁—通—平等”,“通之义为平等”8。谭嗣同认为平等的原则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要想达到“仁”的理想世界,必须去除“黑暗否塞”的不平等之境。9
纵观《仁学》全书,其在批判封建专制、倡导平等民主乃至对未来的中国社会、全人类发展等方面走在了当时的最前列,甚至一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勇前进,直至当今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不过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仅从学理的角度来说,谭嗣同的构想就有诸多不妥之处。10比如他在论证“破对待”时举出了《庄子》中的例子,他认为西方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皆与逻辑学有关,这是非常明智的看法,但科学中的逻辑方法是严格的形式逻辑,而不是谭嗣同所推崇的那些诡辩术。“无,亦从二从人”并无文献依据。“佥,,从人,佥声;凡俭皆佥人也。”事实上,有学者指出俭为佥声,并非为佥意,这是作者的主观臆断。正如他以佛教“普度众生”为己愿,却又说“时时度尽,时时度不尽”,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构想的矛盾有所认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以太”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他需要解释宇宙以及为其政治理想服务的,受到当时欧美正流行“假设”方式的影响,他将“以太”和各种事物、状态相联系,并且得出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让“以太”具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因此“以太”的客观性考察仍然是个问题。凡是谭嗣同认定是谬误的他都坚持反对,全心全力去斗争。他追求真理的坚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过于固执使得它在学术上对自己学说的更新和完善也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梁启超全集第一卷北京出版社,1999
3.邓潭洲.谭嗣同传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M] 中华书局1999
5.杨廷福.谭嗣同年谱[M].人民出版社1957
7论谭嗣同的仁学思想曾力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18号
8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蔡尚思、方行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290 页.
9谭嗣同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朱美玲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4月28号
10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张国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