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衍生品——公共艺术教育新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156
■ 崔志宾
博物馆衍生品——公共艺术教育新资源
近年来,博物馆文化艺术教育职能不断拓展,博物馆成为进行公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课堂。

如何进一步利用博物馆的展品资源为
文化艺术教育服务,成为大多数博物馆正在探索的课题。

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展品资源之外,有一种目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艺术资源,即博物馆衍生品。

文章试从博物馆衍生品的基本概念入手,从国内博物馆衍生品目前的社会认知状况以及其作为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博物馆艺术教育探索新的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发展。

博物馆 文化衍生品 公共艺术教育
内容摘要:关键词:在一般意义上,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等多元社会职能。

在这些不同社会职能中,为教育服务是其最终目的。


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对于文化认识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职能表现得更为突出,博物馆的公开展览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审美体验已成为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许多博物馆尝试通过举办更多更丰富的展览,开展公益讲座、亲子活动、座谈交流、印制教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近距离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之中。

因此,博物馆各种教育资源也正在被不断挖掘,而在一系列展品资源之外,还有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即庞大的衍生品资源,本文试从博物馆衍生品的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博物馆衍生品发展的情况以及博物馆衍生品作为博物馆艺术教育资源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博物馆衍生品概念阐释
“博物馆衍生品”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目前对于博物馆衍生品尚没有确切公认的定义,然而,博物馆衍生品是以馆藏文物或外来展品为基础,通过对原作形式进行再创作所产生的新的产品,其在内容、表现形式、主题思想等方面与原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因其同时具有艺术性和纪念性,因此兼具商品性。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都开发有艺术衍生品。

特别是在旅游业日趋火爆的今天,我国各类博物馆也都在积极开发相应馆内藏品或展品的艺术衍生品,各个博物馆内都有艺术品商店,衍生品种类也十分丰富。

目前所看到的大致有以下各类:复仿品类、日常用品类、出版物类、纪念品类以及饰品类。

1.复仿品类
复仿品类衍生品多是高精度复制、仿制展品的艺术品。

复制类衍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近似度地复制原作,从研究和
观摩角度来说,其清晰度和观赏性方面有时会胜过原作。

例如,美术出版界家喻户晓的日本二玄社复制的历代中国国宝级书画,就显现出精微的还原能力、高超的制作水平。

仿制类衍生品制作要求没有复制品那样严格,有些只是复制原作的局部。

如印刷画片、热版画,将原作进行等比例缩印,衍化成了精美摆设品。

2.日常用品类
日常用品类衍生品几乎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有服装、丝巾、背包、冰箱贴、茶杯垫、钥匙扣、U盘、文具盒、书签、便签本……种类庞杂并且设计空间极大,设计者可以从馆内文物藏品或展品中直接提取出设计元素,巧妙地附加在一些日常用品上,既赋予了普通物品文化艺术信息,又令观众易于接受。

这类产品也是最接近普通商品的艺术衍生品。

3.出版物类
出版物类衍生品多指出版印刷的展览画册、明信片、光盘等。

一般会附带展品信息的介绍和说明文字。

出版类衍生品通常具有文献性、记录性和媒体传播性。

4.纪念品类
纪念品类衍生品是针对原作或与原作相关的某一场合或事件制作的衍生品,通常具有很强的主题性,限量性。

例如,为博物馆建馆周年庆或者大型展览周年庆设计制作的徽章、工艺品等。

5.饰品类
饰品类衍生品是将馆内展品内容体现在项链、戒指等佩带装饰物上,或者直接仿制著名画作、雕塑中人物佩戴的首饰。

但目前国内博物馆衍生品在此类衍生品方面的开发还比较少。

二、博物馆衍生品的社会认知状况
笔者近期在首都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地针对不同的看展人群做
了一份对于衍生品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③,结果显示,很多观众目前对“博物馆衍生品”这个概念尚十分陌生,只有少数人曾在博物馆内购买过相关文化产品,这部分看展人群中的78%倾向于购买博物馆衍生品中的徽章、书籍、明信片等;倾向购买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用品、饰品类的人较少,只占到22%。

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大多数观众对于衍生品的认识仅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概念上。

观众认识不够的原因首先是目前博物馆展示给观众的衍生品有一定局限性,再就是价格昂贵的高仿瓷器、书画,这些衍生品的相对单调导致难以激发多数观众的购买欲望。

其次,博物馆对文化衍生品的宣传也不到位。

在调查中,79%的观众认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是有必要的,认为开发博物馆衍生品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91%的观众认为目前国内博物馆衍生品并不理想。

其中有很多观众还为衍生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从以上可知,在一些观众眼中,博物馆衍生品在少儿教育、提升公众文化审美水平的过程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目前国家对于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也十分重视。

2009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

全国各大博物馆都参与了会议。

会上,中国博物馆学会向全国博物馆发出了《关于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倡议书》。

如今,各大博物馆也已经意识到衍生品在博物馆附属功能当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都已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上日程。

全新亮相的国家博物馆计划将文物的衍生品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国博馆长吕章申预言,未来国家博物馆文化属性的延伸将是台北故宫的四五倍……并希望能通过衍生品达到“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文化教育理念。


综合艺术ART EDUCATION
三、博物馆衍生品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让公众亲近文化艺术,让文化艺术走近群众,是当今博物馆肩负的重要使命。

如今,博物馆逐渐从以往单调的展览展示性质中脱离,开始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博物馆公共空间,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依托文物展品资源而产生的文化产品,恰恰能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文化教育和艺术体验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因此,综合博物馆衍生品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拓展体验式教育
从展品的艺术观赏形式来看,博物馆内的展品往往是隔着玻璃,很难让观众真切体验到展品的形式和质感,观众对绝大多数展品的欣赏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讲解员口头介绍的层面上。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书画或小件器物的欣赏,不近距离观看很难观察旧时的纸墨以及艺术家的独到之处,而传统意义上对于书画或小件器物的欣赏,却恰恰是要在手中把玩时有所体验。

在这一点上,复制品就能够帮助人们还原艺术品的传统欣赏形式,零距离体验艺术品的美感价值,故宫书画部一位专家曾指出,有很多书画复制品的清晰度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近年来,国外很多博物馆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展品的体验项目,如在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就在普及古时衣装穿着的体验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制作了相类似的装束,可以让观众试穿。

这些衣服有传统贵族服饰、佛教衣装,等等。

这种方式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很多观众很快理解掌握了过去衣物的穿着讲究和穿着方法。


2.可推动生活化教育
目前,国内多数观众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范围的认识,多是从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讲解、讲座,或是针对少年儿童的亲子活动和手工体验课程等活动中获得。

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接受,并不单单通过口头讲解或视觉观赏。

听讲座往往是灌输式的受教过程;看展览以及手工体验课也毕竟是短暂性的感官接触,观众在这些过程中多属于被动式接受。

笔者认为,直接教育是普遍方式,而日常生活里的耳濡目染,同样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博物馆开发的展览衍生品中,有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比如笔记本、手机链、手表、口杯等等,这些用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包含了文物信息和文化含义,
人们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文化
体验的过程。

例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将乾隆八玺中的“宜子孙”印跟珊瑚、钻
石结合,做成珠宝吊坠,既好看,又有中
国传统延泽后代的吉祥含义。

时下流行的
iphone手机,由台北故宫与SIPALS⑥公司
合作开发了系列青花图案、王羲之《兰亭
序》行书纹样硅胶手机套,让使用现代科
技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典雅
的元明青花缠枝、充满隐士味道的魏晋文
人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的文化乐趣。

3.可拓宽观展受众群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博物馆的受众群
体的范围在不断拓宽,从过去仅仅提供给
少数人群的展览到免费开放面向更多的观
众,博物馆逐渐成为了除学校之外的另一
种教育机构。

而实际上目前多数社会公众
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认知仍不全面,很多人
还未认识到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

在国
外,很多博物馆研究人员如今已经不仅仅
单纯讨论博物馆所发挥的教育职能,对于
观众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也成为很多博物馆
人员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普通人对于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都有了
不同程度的追求。

博物馆大量文物藏品的
展出可以调动起观众欣赏和学习文化艺术
的热情,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了解展品信息
后,希望能够通过拍照等方式将其永久保
存,此时,博物馆更需要架构起展品与百
姓需求之间的桥梁。

而博物馆衍生品就可
以起到这个作用,它可以拥有比博物馆展
品本身更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内心需求的效
应,因为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收藏珍贵的
艺术品,如今博物馆的衍生品却可以走进
平民百姓的家中,并且它是能够将艺术原
作的价值最大化释放的极佳工具。

这些由
博物馆文物衍生出的文化产品,其艺术内
涵能够加深观众对于展品信息的认知,也
因为它具有的实用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在身
边随时使用,既可以传播文化,也可以吸
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
常客,从而有利于帮助博物馆拓宽来馆参
观的观众群体。

例如,在台北故宫博物
院,工作人员直接把衍生品售卖处设置在
展厅的最后部,使其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从而使礼品商店成为每位游客参展的必经
之地。

同时建立起礼品销售互联网,观众
可以通过网站订购其产品。

这些服务的层
面不仅让衍生品拥有的文化价值能够最大
化得到扩展,而且扩大了博物馆自身的影
响力,同时,因其售卖方式的灵活性,在
很大程度上也拓宽了观众群,从而拓宽了
文化普及的范围。

综上所述,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从
展品直接派生出来的文化产品,能够帮助
人们随时接受潜在的文化熏陶,也能够辅
助博物馆进一步履行艺术教育的职能。


实上,文化修养的提升往往是一个潜移默
化的过程。

博物馆衍生品不单单是保留了
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经过再加工而生成
的艺术品。

当日常用品也具有了文化的内
涵,就会产生所谓的“生活美学”。

在生
活中时刻体验博物馆传统文化,也必然接
受了博物馆的隐性教育。

同时,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
和艺术修养为出发点,以体验与赏鉴、娱
乐与学习相结合的、多管齐下的方式为教
育手段,应该是每个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宗
旨。

而博物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如何能够
得到充分挖掘,如何能够进一步利用文物
展品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仍然是博物馆
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博物馆展览衍生品作
为一种文化商品,不仅能够成为博物馆的
融资新渠道,还可以有效地传播博物馆展
览文化信息,提升博物馆自身形象,推动
文化普及,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对于文化
艺术的认知。

而优秀的博物馆衍生品甚至
可以成为某件文物,甚至整个博物馆的形
象标识。

因此,在教育多元化、教育手段多
样化的今天,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将文
物展品的文化艺术属性进一步延伸的艺术
品,能够辅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艺术教
育,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种资源,同时
也能够为博物馆自身带来利益。

相信随着各
博物馆对衍生品的进一步开发,未来会更加
彰显出它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注释:
①丁新豹.博物馆与历史教学.香港历史博物馆刊
物专题文章,2006.
②依据来源:笔者结合化学衍生品与金融衍生
品的学术定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所综合
推衍出的定义。

③笔者于2010年在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
中华世纪坛三地针对展厅观众做“博物馆衍生
品公众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对象人群有在校
学生、高校教师、公司白领、文化学者、少儿
家长等。

④段泽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全新亮相[DB/OL].
h t t p://w w w.c c d y.c n/x i n w e n/
content/2010-12/22/content_727679_2.htm,
2010—12—21.
⑤桥村爱子.2010年日本博物馆、美术馆的社
会公共教育——现状与未来之展望[J].张雅静,
译.美术观察2011(2):15.
⑥SIPALS是香港知名创意精品品牌,其环保理
念和设计风格得到中国台北故宫的认可,双方
在2008年展开授权合作,开发系列故宫文化元
素的产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欧阳启名
(责任编辑:轩蕾)
157
2012 ·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