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语用学7/8节
院系:文学院
班级:12级对外汉语二班
姓名:***
学号:*********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摘要】:道歉是重要的人类语言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
从语言学的立场看,道歉言语行为属于言语交际的组成部分。
道歉言语行为作为人们交际过程的一种弥补性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体现个人
礼貌修养的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在于,为冒犯进行弥补以恢复交际双方的和谐。
本文参照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语用研究。
论文对汉语道歉言语已有成果,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特点,以及对汉语道歉行为深入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本人的结论。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文化
一.道歉和道歉语
1.道歉语
道歉言语行为,即俗称道歉,人们大都向别人道过歉。
也接受过别人的道歉。
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由于说错话,做错事或其他的原因,常常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良后果,轻则对方不欢而散,引起彼此间关系的疏远,重则会给对方造成重大伤害,如果不及时对此进行有效的挽救或弥补的话,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有鉴于此,为了补偿过错,减少损失,同时也为了恢复遭到损害的人际关系,就产生了向被冒犯者一方道歉的社会需要。
冒犯者用来向被冒犯这表达歉意的词语和句子就是道歉语。
道歉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是人们语言交际的一个方面。
当然,人们为了表示道歉除了采用言语行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非言语行为的方式,比如,采用特定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多的依赖言语行为方式。
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即道歉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 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王建华,2004)。
这一理论昭示:人们通过某种话语来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在聆听着身上产生一种效果。
也就是说,人们讲一句话的目的在于完成一种职能(Austin,1962)。
不言而喻,所谓道歉言语行为,指的就是通过使用道歉语而达到有关方面表达迁移的语言行为表现。
关于道歉的定义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归纳出了道歉的定义。
2.道歉
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1971)视道歉为一种弥补性的交流,目的在于重建由于真实或者假想的冒犯的发生而面临危险的社会和谐。
Olshtain(1983:232-249)则将承认有过失和对过失负有责任视为道歉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增加了自我羞辱这一成分,在他看来,自我羞辱是与通常认为的有损面子的举止行为是一致的,因为这与冒犯者原本正面的形象产生了冲突。
Brown和Levinson(1987:187)对道歉的定义加进了礼貌因素,他们认为道歉是一种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道歉者要表现出礼貌。
所谓礼貌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关注被冒犯者的面子需求。
J.Holmes(1990:159)强调道歉的社会功能,他给道歉下的定义更为宽泛,他说:“道歉是这样一种言语行为:当A冒犯了B,道歉可以被用来维护B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后果,进而恢复A与B之间的和谐(A是道歉者,B是被冒犯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道歉”的解释是:表示歉意,特质认错。
《辞海》对“道歉”的解释稍详细些:为步枪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对人委屈或无礼,同时表示遗憾;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
或者把大事化小减轻罪行所做的辩护。
孙维张和吕明臣(1996:253-263)从对礼仪用玉的观察和分析中提出所谓“谢罪语”。
谢罪语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道歉语。
孙维张,吕明臣认为,道歉指的是自己的言行对他人有所损害或妨碍,而向对方表示某种歉意,求得对方的谅解。
以上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对道歉的理解并不相同。
西方文化强调道歉的目的和功能,而汉文化对道歉的解释主要从道歉人的内在感受出发对道歉的定义的理解,着重道歉的人文特性,强调他用来表达说话自身的抱歉和愧疚的感受。
汉文化对道歉的理解也恰好反映了汉文化的精神实质——人们不把道歉简单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手
段而是将其踢到表达感情的言行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突出情
感的交流和人情的体现。
二.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情况
近几十年来,道歉言语行为一直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外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道歉行为做过探讨。
Searl(1969)从个言语行为理论角度解析道歉的定义和使用原则;Leech(1983)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对道歉言语行为进行分类。
对道歉研究较为深入的学者还有Fraser,Brown和Levinson等。
Brown和Levinson(1987)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道歉是一种礼貌策略;Fraser(1981:259)则分析了形成到前所需要的充分条件。
英语语言学者Elite Olshtain等人的跨文化言语行为研究项目CCSARP对德语,加拿大法语,希伯来语和澳大利亚英语中的请求和道歉这两种威胁交际者面子的言语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科学的分析。
他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由各种道歉策略,明确道歉,承担责任,做出解释,采取补救及承诺改正。
在所有语言中均有所使用,但是这些策略使用的情况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道歉策略的选择和道歉程度的强弱同当事人的社会距离,社会诠释以及冒犯程度相关如果社会因素,情景因素和冒犯程度相同,那么不同语言中的道歉行为的具体表现则会相同或相似。
日本人强调重塑关系而美国人强调解决问题。
日本人会用感性的,自责的,悔过的语句而美国人则会用理智的,自我辩解的解释性语句。
对英语国家语料库口语分库中收集的道歉资料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发现社会变量。
诸如:性别,年龄,社会基层。
说话双
方关系对道歉模式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话情景中群体大小拘谨程度以及说话风格对礼貌呈现都有影响。
2.2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道歉的研究是随着语用学,言语交际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兴起而出现的(洪静,2005).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言语交际学,语用学角度进行研究,以学者刘焕辉,黎运汉等为代表,主要从交际的角度探讨道歉的技巧和策略,重在日常色很难干活的实际运用‘一方面是沿袭西方的研究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对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
后一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是关于现代汉语道歉行为的跨文化对比,内容以英汉道歉语对比为主,也有关于俄汉,汉族与少数民族使用道歉语的对比。
这方面的论文如:黄永红(2001)《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胡晓(2002)《中美道歉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张国霞(2003)《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语道歉策略》,汪成慧(2004)《俄汉较集中的道歉言语行为语道歉策略》,张国霞(2004)《捍卫大学生道歉策略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范敬春(2005)《硬汉道歉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谢亮荣(2006)《道歉策略跨文化研究》等。
这些论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汉。
俄汉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丽娜各种语言中道歉语和道歉策略选择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停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类是关于现代汉语道歉行为的本体研究,侧重于对道歉策略,影响道歉策略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谭占海(2001)《言语交际中的道歉策略》,张君(2002)《“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钱乐奕(2003)《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罗朝辉(2004)《析汉语“道歉”的话语模式》,李正娜(2004)《析汉语道歉鱼的使用模式》,郝晓梅(2005)《对汉语道歉语“对不起”的语用分析》等。
这些研究大多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分析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模式和道歉策略。
纵观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道歉言语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对道歉言语行为和湘莹道歉语的研究始于西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道歉的目的与功能,道歉的成立条件,影响到前者选择道歉策略等各种因素,礼貌原则与道歉的关系等。
关于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和道歉语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只是到了20世纪末才渐有发展,但也主要集中在中外道歉策略的对比研究上,而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和道歉与本体的系统性研究却较少涉及。
三.中国文化对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影响
很多研究道歉言语行为的学者,比如罗朝辉(2003),金燕(2006)等都曾在各自的文章中提到,英语语言学者
Elite.Olshtain(1989:171)等人的跨文化言语行为这一研究项目CCSARP。
这一研究项目对德语,加拿大法语,希伯来语和澳大利
亚英语中的“请求”和“道歉”这两种威胁交际者面子的言语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科学的分析。
他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道歉策略(承担责任,做出解释,采取补救及承诺改正等)在所有被调查的这几种语言中均有所使用;在社会因素,语境特征以及冒犯等级相同的前提下,不同语言是先到前行为的策略是极为相似的,即道歉言语行为具有普遍性特征。
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成果是西方社会北京语言文化下的产物,并不能涵盖世界上其他区社会北京语言下道歉言语行为的特点,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无法完美的解释其他社会文化的言语行为现象。
言语行为之规则预设鬼文化因素紧密相关,它受制于社会文化。
由于社会和文化千差万别,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事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它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有不同的规则,肖涌(2005)在文章中曾提到“引起冒犯行为的时间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冒犯程度度量以及各种社会变量的加权系数也受文化的支配”。
由此可见,道歉言语行为即是广泛存在与人类日常交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又是根植于个狗眼与社会所特有的社会规律,价值体系之上的多社会现象,它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
四.结语
道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
从本质上说,道歉属于一种言语行为,是礼貌言语行为的一部分。
道歉,作为一种表达礼貌的言语行为,是一种焦急的补救措施,其主要功能是补偿被伤害的对方的面子,减轻冒犯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恢复被破坏的人际平衡与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道歉除了弥补冒犯,恢复和谐这一功能外,还有很多作用,在很多场合中都会出现道歉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