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市镇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項資源的保育
1.生態、自然、景觀資源的保育
締造可持續發展生活環境的主要規劃原則,包括保 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在設計中善用氣候 和自然環境。然而,自然/景觀保育與土地用途的需求 (包括為房屋、就業、社區設施、基礎建設等提供土地) 兩者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本研究會決定開發新發展區的適當程度,包括發 展地帶的位置、擴張規模和具重要生態價值地點所需的緩衝地帶。 重要的生態議題包括: • 現存濕地的質素和分布; •強化和保育塱原和河上鄉的生態,新自然保育政策已確認有關地區為優 先加強保育的地點; • 進一步肯定保育塱原和河上鄉的重要性,有關地區在本港 獲新自然保育政策確認為優先加強管理的地點,並在國際間 列為重要鳥類棲息地。 景觀資源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景觀 資產可能會因為土地發展而消失。為盡量減低對天然景觀的 破壞,應保存山脊線、觀景廊、林木景觀和水體等。
區內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1.社區設施不足
- 嘉湖銀座、天水圍公園等康樂設施都是設於南部, 北區長期沒有公園等基本設施。 - 今時今日已有15萬人口的天水圍北區,至今沒有一 個社區會堂和診所,令居民生活素質受損。 - 例如於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一名無業漢斬死妻 子及兩名年幼女兒後,用刀自殺身亡,這宗滅門慘 案震驚全港,區內問題再次引起普遍關注。
古洞北獲選的主要原因
「三合一」新發展區能被建議優先發展,主要的原因包括古洞北、粉 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位於新界東北部及邊境禁區以南。由於鄰近 跨境設施,如落馬洲延線、羅湖及落馬洲邊界通道,拓展新發展區可把握 香港與內地之間日益頻繁的經濟聯繋所帶來的契機。 而擬議的古洞北鐵路車站亦可方便居民,佔地理優勢。而發展區(古 洞北、粉嶺北及和坪輋/打鼓嶺)面積較大,土地面積涉及一千公頃,當中 七百七十五公頃屬可發展土地。此外,有機會清理現時區內雜亂無章的土 地發展。
設計可持續發展的都市模式
過去,許多社區的規劃都只以私家車而並非以人為中心,而且 主要目標都是盡量發展用地潛質作房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為建設可 持續發展的社區,提供優質生活,以及方便居民徒步、騎單車和使 用其他環保交通工具,將考慮為新發展區推行以下措施。
小小小資料:
新市鎮的概念:
z 二十世紀初,英國面對工業發展帶來的城巿擠迫 及環境污染,構想出建立一個融合理想生活環境 和工業發展的新一代巿鎮。 z 鎮內提供居民各項生活所需,鎮外則有綠化地帶 圍繞,稱為「花園城巿」。 z 香港受著英國規劃概念的影響,仿效「花園城 巿」模式的住宅區亦於二十年代在九龍塘出現, 並為日後香港發展新市鎮提供不少啟示。
2.文物資源的保育
文物保育政策籲請政府“以適切及可持續的方式,因應實際 情況對歷史和文物建築及地點加以保護、保存和活化更新, 讓我們這一代和子孫後代 均可受惠共享。在落實這項政策 時,應充分顧及關乎公眾利益的發展需要、尊重私有產權、財政考慮、跨 界別合作,以及持份者和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 古洞北的法定古蹟有居石侯公祠,該區並有數座已評級歷史建築。為 全面而有效地保護和善用是次研究區內的各種文物資源,我們有需要制訂 周詳的保育綱領。現邀請大家提供新的觀點,就如何保存具歷史和文化價 值的資源,建議具創意的方法,務求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公眾受惠。
古洞站已預留島式月台結構,減少 將來車站建設工程對車務的影響
古洞北的特點
均衡的土地利用
古洞北整體規劃意向,是抑制市區範圍擴展(城市化)、盡量減低水 浸威脅與保存農地,促進和保育鄉郊風貌;並貫徹執行規劃和管制露天貯 物用途的措施。 為發展一個均衡的社區,位於石仔嶺西南部、燕崗村以南及石仔嶺東 北部的三幅「綜合發展區」用地,作低密度住宅發展。 「鄉村式發展」 用地,供原居村民興建小型屋宇之用。為配合地區以及當地居民的需要, 土地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休憩用地」、「農業用地」和 「綠化地帶」。 當局亦會藉著這個機會以解決現時這類設 施供應不足的問題,並滿足較廣泛區域人口的 需要。設立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康樂用地等等。
- 天水圍位置偏遠,前往或離開天水圍必須使用 公共運輸工具。 - 天水圍北部公共房屋樓宇高度和密度都比南部 高很多。
評論 :天水圍新市鎮
由此早期發展欠缺完善規劃,故未能做到自給自足、均衡發展的社區及交 通發達的新市鎮三大原則,引起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有見及此,政府便發 展改善措施 ,當中包括:
- 港鐵西鐵線及輕鐵延線通車,設有天水圍站,天水 圍的對外交通大為改善 - 大欖隧道正式啟用通車,天水圍居民從此不需要依 靠屯門公路或大老山隧道往來市區 - 駕駛人士可沿洪天路/天影路 及 朗天路/天慈路 經元朗公路 前往新界及市區。 - 區內各個屋邨以輕鐵貫穿 - 區內有巴士連接市區
未來發展
- 港鐵天水圍站已預留土地供發展上蓋業 - 兩個 輕鐵總站 ( 天榮站天逸站 )亦有計劃在 站 上興建上蓋物業,提供住宅 及 商 業 設 施 。 - 濕地公園側預留兩塊廣大的土地,將會用作低密度 綜合發展 - 預留區內的第103及104區亦正在興建公共屋邨。 - 天水圍會和毗連的元朗及擬議洪水橋新市鎮相互連 接,結連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群。
2.就業不足
- 天水圍是眾多新市鎮中面積較小的一個,規劃人 口亦只有34萬左右。 - 2003後,人口急劇暴漲,區內有一些嚴重的家庭 問題。 - 天水圍不少家庭屬教育水平低的低下 階層的新移民家庭,主要依賴綜援維 生。 - 天水圍為香港首個純住宅的新市鎮,並沒有在新 市鎮內提供太多的就業機會。
3.交通困難及公共房屋樓宇高度和密度較高
環境保育
規劃署將建議按生態自然環境控制擴張規模,強化保育塱原和河上鄉的生 態,並會設立緩衝地帶,保存山脊線、林木景觀、水體、山脈的山脊線、景觀優 美的地方、觀賞重要景觀的觀景廊等,以保留當地現存的獨特風貌。
三區(古洞北、粉嶺北及和坪輋/打鼓嶺)的生態與自然景觀珍貴,包括 有風水林與重要的成齡樹群,塱原及河上鄉是重點自然保育區,有多樣化 及稀有品種的雀鳥族群,河上鄉鷺鳥棲息區是本港最大的鷺鳥林之一,雙 魚河及梧桐河一帶的濕地風景美麗,並是鷺鳥及其他水鳥的棲息地。
方便居民的環境
規劃署表示,新發展區在設計上,日後必須「自給自足」,把住宅 區、市中心主要交通樞紐和必要的政府、機構或社會設施連接起來。此 外,會設有一些基建,如街市、超級市場和基本消費品、醫生、律師、旅 行社和地產代理等商業設施。再者,亦有設立分層行人道綜合網絡、園景 美化的行人專用區。
綠化環境
古洞北的新住宅發展區建議設置綠化長廊,新發展區日後會善用綠化 機會,如鼓勵市民徒步、騎單車,甚至提供環保公共交通工具,如輕鐵、 單軌鐵路和電氣化穿梭巴士,以盡量減少碳的排放。並在公路兩旁大量種 植植物,如樹木和灌木,把行人和交通繁忙的道路分隔,從而減低空氣污 染。
古洞北位置圖
案例三:古洞北
隨着人口增加,政府要另覓土地發展新市鎮,其中 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合一」新發展區將 分別打造成「邊界市鎮」、「河畔市鎮」及露天貯物 用地。 古洞位於上水西,政府計劃將古洞粉嶺公路的北面 (古洞北)發展為邊界市鎮。主要用作發展私人低密度住 宅,另外,配以政府社區設施、教育和康樂綠化等用 途,新發展區預計將能容納10萬人、提供1.6萬個就業 機會。
環保的交通措施
為營造可持續的生活環境,推動低碳經濟方法,例如提 供環保的交通工具例如單軌鐵路、輕鐵、電車、電氣化穿梭 巴士等等。以鐵路為主,鼓勵市民使用鐵路,如東鐵和落馬洲支線作為主 要交通工具,輔以接駁巴士系統。這樣配合土地規劃和交通工具將可大力 推動公眾乘搭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在發展區內使用私家車。透過減 少興建主要道路,以及方便乘客轉乘環保公共交通工具,可減少對私家車 和路面交通工具的倚賴。為確保街道以行人為本,可考慮提供完善的行人 和單車徑網絡以鼓勵區內徒步和騎單車等。
小小小香港新市鎮資料:
z 自從1973年以來開始 發展 z 已經發展了9個新市鎮 (稱為衛星城市) z 以應付香港人口的增 長 z 藉以分散擠迫市區內 的人口 z 從而改善香港的居住 環境
新市鎮發展的3 個階段:
2 3 A 3
B
2 1 2
1
1 C 3
三個案例:
案例一:沙田
z地理
沙田新市鎮主要位於沙田海的填海地,包括沙田、大 圍、石門、馬鞍山、火炭等地方。 荃灣新市鎮在其西方,大埔新市鎮在其北方,南面則 為九龍群峰。沙田新市鎮最繁榮的地方是沙田市中 心。
案例一:沙田
z規劃概念
沙田新市鎮屬帶狀發展,以城門河的天然河谷一帶 為重心,發展一個均衡和自給自足的社區,使區內 居民可以在一個舒適愉快的環境中工作、休憩、成 長和學習。
城
河 門
道
運輸用地 商業用地 住宅用地 康樂用地
工業用地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
社團用地
運輸用地
商業用地
康樂用地
園 公 田 沙
案例一:沙田 案例一:沙田 運輸用地
小小小歷史背景:
z 二次大戰後,大批居民從中國湧入香港,市區居住環境 擠逼,衛生惡劣,市區外圍湧現大量木屋,問題日趨嚴 重。 z 六十年代初,香港經濟開始復甦,加上中國內地移民不 斷湧入,政府面對龐大住宅和工業用地需求的壓力,公 布沙田和荃灣新巿鎮的發展大綱。興建工程於七十年代 初積極開展,配合當時總督麥理浩爵士推行的「十年建 屋計劃」。
結合新舊發展
當局又會趁着發展新界東北新市鎮,強化和保育塱原及河上鄉生態,以及研 究設立一條串穿老圍至小坑村的文物徑。由小坑村起,途經新圍及經各個文化遺 產地點「居石侯公祠」、一級歷史建築「金錢村神壇」、二級歷史建築「善述書 室」、 「洪聖廟」、 「排峰廟」 、 「文明廟」 、 「善述書室」與「永寧圍」 最後以老圍作終點。建議善用資源,以善用區內的歷史文化資源。
中六級 地理科
(2008-2009)
香港新市鎮的發展
引言:
z 香港新市鎮自從1973年以來開始發展,已經發展了9個新 市鎮(在香港政府早期文獻中稱為衛星城市),以應付香 港人口的增長,並藉以分散擠迫市區內的人口,從而改善 香港的居住環境。現今,超過一半的香港居民皆住在新市 鎮內。 z 最初的一代新市鎮設計以「自給自足 ,均衡發展」為目 的,市鎮內除了設有大型住宅區 ,亦設有大型工業區及 工業邨,供當區居民就業。 z 及後因應香港的社會發展,現在的新市鎮設計以「可持續 發展」為目的。新市鎮區內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均設有所 需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亦有完善的對外連接交通網, 全部均有鐵路通往市區,而連接路亦提供便捷途徑直達毗 鄰地區。連接路改善工程仍在各個新市鎮繼續進行。
→
小坑村 新圍
→
居石侯公祠
↓
←百度文库
金錢村神壇 永寧圍
←
老圍
評論古洞北新市鎮:
達致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育 ☑建築物的發展 ☑各項資源的保育 ☑設計可持續發展的都市模式 ☑→城市設計和綠色生活環境的考慮因 素 ☑ →符合環保的交通措施 ☑→運輸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設計 ☑→節省資源和能源的措施 ☑有不同種類推動能源效益的方法
建築物的發展
政府認為新界東北新市鎮的規模將不超過一般新市鎮的四分之一,在 興建建築物時,會考慮建築物適當的體積,同時研究建築物的合適高度。 可能會參考傳統的建築布局,採用梯級式建築高度分布,最高的建築物位 於市中心,最矮的建築物則分布在市鎮邊界。我們亦須適當考慮建造綠色 建築物、以專用設計保障環境敏感地方等。 根據規劃意向,新發展區要創造宜居住的環境,讓市民舒適地生 活、工作、玩樂。良好的城市設計,不可缺少觀景廊、通風廊、布局妥善 的休憩用地、無障礙行人道綜合網絡、海濱通道設施、優質的「微環 境」,以及充滿活力而且多姿多采的街頭文化,以提高社區歸屬感。
商業用地 住宅用地 工業用地
社團用地(政府部門)
康樂用地(綠化帶)
評論 : 沙田新市鎮
z☑自給自足
讚 ~ 功 z☑均衡發展的社區
有各種土地利用 就業機會 (未做到) 區內有商業、住宅、社團、康樂、工業用 地
!G
o o
! d
成
z☑交通發達
可達度高 交通網絡的覆蓋率大
背景:
- 天水圍位於後海灣的南岸,為元朗平原的一部 分。 - 天水圍的周邊為鄉村地區,1980年代港英政府展 開了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並發展成為以住宅為主 的新市鎮。 - 早期,樂湖居和天耀邨一帶是天水圍的中心區。 隨著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於1999年開幕啟用, 天水圍公園及嘉湖銀座一帶成為了新市鎮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