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
江冰
倘若我们承认文学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它同时也是 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甚至是一种生命现象的话,那么,就很难将2004年正式形成的 80后文学 简单地视作一群网络少年的写作行为,80后的命名其实包含了多种意义。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80后文学成长期的文化背景值得探讨。我认为,以下三种文化构成当下80后文学的三大文化背景
一、网络文化:自由表达的生长空间在21世纪的第四个年头的秋天,探讨网络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我不由地将目光停留在海外著名华裔学者李欧梵发表于2000年的一篇名为《从知识分子和网络文化》的文章上,李欧梵在文中明确指出: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文化的时代,知识分子上网在所必然。然而,
知识和网络的关系究竟如何?网络所带来的大量讯息如何选择?如何消化?知识分子自设网站,是否又将扮演一种启蒙的角色?然而这种经电子媒体中介而制造的 启蒙运动 ,是否会使知识变质,或将知识立即转化为权力?网络是否会变成争夺文化霸权的空间?或是可以构成一种新的 公共领域 ?这种 公共性 和民主的建构有何关系?它所提供的 共时性 是否可以促进多种意见和声音的表达?而 众声喧哗 的结果是导致自由讨论的空间扩大还是缩小?这一连串
的问题,显而易见,至今却不见有人深思反省,彻底探讨从印刷文化转向电子网络文化的问题。①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这段文字,意在表述如下想法:
1、李先生确有先见之明,但他的立场显然属于知识精英的立场。他担心中国知识分子在网站上 你争我夺 ,掌握不好,反而失去这一 新的空间 ,导致知识分子本身和其影响力的没落。然而,几年后的实际境况表明,知识精英们并没有全力投入这一 新空间 ,反而是一群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成了网络的主角。
2、中国知识精英从20世纪初直到今天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以及千百年中国文化传统所养育的表达习惯,使他们更多地将网络作为一个工具平台,而不是像 80后写手 那般,将网络作为完全归属于自我表达的文化空间。简言之,在文化精英那里,文本第一,网络第二,网络大多成为文本传播的平台;而在80后写手那里,网络就是文本,文本就是网络,他们的精神呼吸、欲望表达、思想观念如茂盛的野草,随时随地在网络的土壤里丛生,在他们的心中,网络与其说是一个传播的工具和平台,不如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成长,正在网络这个空间里得到滋润和孕育。网络作为技术的产物,已经成功地进入他们的生命,不是工具,不是方式,而是与自身融为一体的生命空间。
很难用几句话来估价和表述网络对于
80后生人的深刻影响,也许 影响 这个词仍
然意味着一种外在的进入,真实的情况或许
更像 现实空间 与 虚拟空间 在网络中的融
合。80后生人正在这一彼此融合的空间中
成长。
这真是一个 如鱼得水 的年代,80后生
人有幸享用着全新的网络时代,他们一无障
碍地接受着网络文化的高科技性、高时效性、
开放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而所有这些,在
20世纪80年代(恰恰是80后出生的年代)
新启蒙运动中成长的知识精英们那里,却是
陌生的、隔膜的,小心翼翼对待的新事物,更
勿论知识精英所持有的传统姿态与价值
观 本身就与网络交互、平等的特性有所抵
触。
因此,网络命定地成为了80后生人的家
园,而非传统知识精英们的战场。从四年后
的这一事实来看,李欧梵先生当时的忧虑虽
然 精英 ,但也不无道理,他所向往的 公共
领域 的社会使命是不是正在交到新一代的
青年手中?!从更深层次追问,80后生人的
所作所为,是否对知识精英的既得利益所制
造的文化霸权构成挑战?80后的原创力到
底是什么?真是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历史宿命。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4年1月15
日报告,截止2003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
总数达到7950万,较2003年7月(第12次
互联网统计报告)半年间增加了1150万,增
长率为16.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4.5%;上网计算机总数为3089万,半年增
长了517万台,增长率为20.1%,与去年同
期相比增长48.3%。其中,CN下注册域名
数量增长迅速,达到34万,半年增长10万;
WWW站点总数接近60万,半年内增长12
万;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7216M,报告分析认
为,域名数量及WWW站点的增长进一步说
明了中国互联网正在稳步地发展。②
专家预测,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
将达到2亿,上网人口普及率将达到15%左
右。网络用户的增长意味着网络的增长和网
上信息资源的动态快速增长,中国真正的网
络时代已经来临!
如何面对新媒体,我们的讨论应当迅速
地超越接受还是拒绝的态度层面,因为现实
不容你迟疑和彷徨。网络就在面前,虚拟的
世界正在对现实的世界全方位地进入,二者
正在相融。我赞成这样一种态度,应当深入
探讨新媒体真正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它
们不一定要颠覆传统,却一定会变革传统,变
革整个媒体世界。我们无法逃避,必须正视
现实。按照传播学的表述,新旧传播媒介之
间,并非是革命、消灭、取而代之的关系,并非
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反而更符合互助互动、
共进共演原理,它们相互叠加,同时又导致了
新的 整合性的状态 。
从这一立场出发,观察与肯定网络文化
对80后文学的影响,应当没有道德评价的负
担,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网络对80后文
学的推动至少有两个具体的表现
一是 零进入门槛 ;
二是 交互式共享 。
所谓 零进入门槛 ,③指的是网上的个
人出版方式,所谓 五零 条件:零编辑、零技
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任何人想进入
文学领域,无须按照传统的程序,达到发表文
学作品的目的,他只要想,网络就帮他搞掂。
按照评论家李敬泽的话说,就是 绕开文学的
CEO,传播学中的 守门人 不见了,文学传播
开始了从大教堂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受到网络学者方兴东
等人竭力推崇的 博客 (blog)网站,催生出
了 共享媒体 (WEM EDIA)和一种崭新的
交互式共享 的讨论模式,④为80后文学
写手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体验和观念冲击。
从一对多的传播,发展为多对多的传播,所有
人真正地参与到文学创作之中,无障碍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