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11-22T16:36:54.47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作者:王丹[导读]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下面从探究形式、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三个方面来阐述有效的教学策略。
安新县教育局王丹
“探究性学习”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方式开展学习的活动。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下面从探究形式、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三个方面来阐述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形式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主导—主体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个人探究、学生分组探究。
在遵循“主导、主体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师生共同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课堂之初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和布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尤为重要。
所以教师提供的情景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适时引导,做好“引路人”。
在师生共同探究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
教师在学生探究时,应注意观察,适时介入知道,在适当时机对探究的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争取能让学生体会到拨云见日的感觉。
○3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便成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4教师要适时适当的做出课堂评价。
在师生共同探究时,教师的适时适当的评价更为重要。
真正做到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
在评价学生时,要做到引导、包容、鼓励,当学生的意见有见地,但有个别小错时,教师要予以包容,当学生的意见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
总之,在师生共同探究时,教师是课堂的领路人、是舵手,我们需要把握好方向,把握好火候,发挥我们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2、学生个人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学生个人探究就是学生自己完成探究任务,这种教学形式适用于导入新课时的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进行探究。
现在我们倡导的课堂模式中的“导学案”就特别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充分预习,让学生的个人探究能力达到了充分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预习时,可以对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查阅—分析—得出结论。
这个探究的过程就特别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探究的题目要编写的难易适度,让学生的探究有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个人探究时题目要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教师编写的个人探究题目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
○4教师编写的个人探究的题目要易懂,让学生勇于探究。
○5在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时教师要引导到位,让学生大胆猜想、验证。
○6在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3、学生分组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分组探究适合在课堂的新授课、课堂延伸时适用。
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2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组,定期培训组长,帮助组长合理分工,提高探究效率。
○3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布置明确的探究任务。
○4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小组内情况,可以给予适当点拨。
○5在学生分组探究后呈现的活动成果,要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这三种探究形式在课堂中相辅相成,不是孤立存在的。
遵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
二、探究方法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中探究的方法归结为三类:问题探究、情景探究和实验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审核的探究方法。
1、问题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问题探究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现实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景,利用趣味或经典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2教师要“多问少讲”。
○3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4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方向。
○5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弹性”。
情景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情景探究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景中去。
教师创设情境时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适时的在课堂中使用鼓励性评价。
○3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给学生创设实践和探究的学习环境。
○4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猜想”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5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探究情境。
○6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探究情境。
3、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应用于数学、科学的教学,学生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究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最终完成实验,而不是一定要成功完成实验,实验失败十分正常。
教师要正确把握探究的方向,适时引导,注意变量的把握,即使“失败的实验”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考线索,所以只要有收获就是“成功”。
○1、开展实验探究的教学,首先应先创设实验情境,把学生带到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动手的平台。
○2、实验探究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记录表格等,还要按照学生差异分好组。
“实验探究”是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原先的猜想和假设,是把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组,选取实验器材和材料,或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教师还要准备好记录表格等等。
○3、在学生实验探究时,教师要把握“探究”的大方向,适时引导,注意变量的把握,从容面对实验的“成败”
○4、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教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包括实验器材、步骤、数据和实验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要让学生学好记录,教师制作的记录表应包含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实验结果。
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更高的科学素养,这个记录可以是“个性化”的,记录不只局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图画、示意图、符号等。
○5、在探究之后,要教会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探究”后,应分享交流。
交流的形式很多,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时,知识已经不再属于个人,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大脑之中,而成为班级这个知识的共同体中的一个客观知识,摆在大家面前,接受知识共同体的检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构建体系,培养了接纳不同意见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课堂评价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表情、手势、语言、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的做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在课堂中评价的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教师要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去评价学生。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合理评价。
3、教师要准确把握即时评价的教学契机。
4、教师要在课堂中给予准确贴合实际的教学语言评价。
比如:“你的方法很独特”“你的思维真敏锐”“你能不能想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呢”……用一些朴素而实际的语言,给学生引导。
4、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多向性、多元性。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的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学生掌握学法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
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要实现探究性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创设和谐氛围是基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教给探究学习方法是重点,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是关键。
我们的课堂必须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使其好学,乐学,善学,会学,为学生的自主创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他们的一生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生命增添活力和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