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必要性与策略性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也在加快,业语言的会计必然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本文概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现状,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现状策略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现状及策略探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积极推动金融制度的相关准则的完善,G20要求建立一种高质量、高标准的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目前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加入WTO,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经过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在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会计准则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的现状
(一)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78年,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等专业术语出现。
《企业会计准则》是在1992年11月发布的。
2003 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时期的到来。
2005 年11月,签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联合声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
2006 年 2 月,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补充了39项准则。
与旧的准则相比,新的准则体系强调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状况,这对我国大部分企业理念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新企业的会计准则得到了良好推广,在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信息质量、促进经济市场体制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在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框架结构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会计准则还无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不是“等同”而只是“趋同”。
特点是,以国际化方向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从“形式上实现与国际趋同”,在趋同中既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又考虑我国客观环境特点,试图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
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国际化提升了我国企业信息的质量。
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的会计准则,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三)国际准则带来的的影响
建立统一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准则,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国际会计准则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2011年7月在北京,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40多位代表在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充分听取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意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例:IASB 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1 号—首次采用国际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等准则及相关的条文,这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奠定了基础。
此外,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会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它提高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信任。
依靠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准则,使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一个更深、更广的了解,便投资者于作出决策。
只有全方位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建设,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每个国家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学习、研究,以此来保证各国的会计准则的不断协调。
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的很多理念与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准则的宣传实施上下一番功夫。
同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坏境还未完善,会计市场存在大量的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实。
总之,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会给我国带来较多的学习、应用成本。
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要性
(一)内在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对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各国的经济活动产生日深月异的影响。
为了提高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达到世界各国之间的企业业务合作、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的顺利进行,节约世界各国财务报告的时间,降低各国企业开展国际经济事项的成本,则共同的基础财务信息是必要的前提。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之一,必然要走向同国际接轨的道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国家逐年增加,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作为世界经济体中重要的的成员——中国,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同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来。
(二)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受到了重大冲击,经济体系出现了严重的下滑现象,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
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财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为应对金融危机G20 和其他国家、地区也加快同国际接轨的速度,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了各国的共识。
在欧盟、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要求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日本、加拿大、美国等纷纷发表声明,将采用或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国作为 G20 和 FSB的主要成员国之一,“接轨”是符合我国走向国际发展需要的实际需要。
为了顺应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在 2010 年 4 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三)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需要
IASC成立于1973年,是由来自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爱尔兰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发起的。
IASC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
IASC成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制定并公布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守的会计准则,并推动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
经过近30年的努力,IASC在促进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实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可,并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使用。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主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已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证券交易所的承认。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会计概念框架为指导的,框架的建立能够为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研究、评价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概念框架。
2010 年 9 月 IASB宣布建立一个改进的概念框架项目,概念框架项目计划分为八个方面:目标与质量特征;要素定义、确认与终止确认;报告主体的定义;财务报告的边界、列报与披露;计量;概念框架对非营利主体的应用;概念框架的目标与地位;其他问题。
随着新概念框架的提出与建立,我国会计概念框架也将面临着系统重构。
概念框架不具有准则的效力,它是不属于准则的内容,,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却是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了修订,在重新发布的内容上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与国际趋同的一面,但能否担当起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探讨
(一)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2005年,在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的坚实基础上,有关人士提出:“趋同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趋同是新的起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坚持“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应当互动”的原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
其高质量、权威性和公认性,还需要推动IASB在修订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时要充分考虑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我国要遵循国际会计惯例,另一方面我国会计要成为国际化会计的一部分,要积极地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我国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同时要组织动员企业、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研究、制定和修改准则的工作,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能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升我国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积极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建立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会计问题,它与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是分不开的。
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同时,应全面审视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政府监管、财政与税收政策企业制度等,通过对照比较,发现不足,并能加以完善和改进。
在持续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同时,财政部会计司也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会计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财政部已于2010 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会计信息化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內推行。
同时,财政部联合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行情、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
(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要想使具体会计准则顺利实施,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以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目前国内的会计人员的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加上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准则变化太快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对于行业内会计人员存在着知识屏障、综合知识结构匮乏的情况,应在坚持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注重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会计理论功底的素质。
要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所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目前我国尚缺乏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以致在理解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积极培养既了解我国国情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操守的高级会计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要努力提升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能力和水平,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融入世界的奠基石,是符合当的历史潮流。
在国际趋同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应立足国情,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国际接轨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