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3东方时事解读:政治经济学之黄金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时事解读:政治经济学之黄金篇(一)20160703
一、美国第6102号法令
《印度打算向80年前的美国学习:“没收”民众的黄金》2015年09月12日
在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第6102号法令,法令中规定“在美国境内,囤积金币、金块、金证券是违法的。


这是对真实黄金的没收;依照法律,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作为对没收黄金的补偿,美国民众被没收的每金衡盎司黄金可得到20.67美元的补偿。

任何拒绝上缴黄金的人都将面临1万美金的处罚(通货膨胀后,约20万美金不到。

)以及最高十年的刑期。

一旦政府相信已经收缴了足够多的黄金,政府就提高黄金价格,每一盎司黄金价变为35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600美元),一夜之间,美国美元就贬值40%,当时货币还以黄金这一硬性资产为后盾。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90724P253
1944年,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特点是两个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因此,就本质而言,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值得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一时间令使美元在国际上极端走俏,以致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美元荒”。

显然,“美元荒”既是美元地位如日中天的必然,也是美元“完全确立”其世界货币金融霸主地位的“标志”。

需要肯定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

其致命的两点是:
第一,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输出”到世界各地,并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并形成“美元储备”。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既要求”全世界既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

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

美国奉行的全球扩张政策则极大地加剧了这一结局的到来。

我们知道,二战之后,“尼克松主义”之前,美国发动了两场上规模的战争: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资料显示,到了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亿美元的流动债务,从而出现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又卷入越南战争,其国际收支则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

资料显示,至1968年初,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30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0亿美元,美国黄金储备仅为美国同期对外短期负债的30%,从而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

如果仅从经济层面去看,尼克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台的,“尼克松主义”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抛出来的。

●在“怀疑美元”与“回兑黄金”及“资本主义不再自信”的三重冲击下,以“美元金本位”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启了“解构进程”
其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60年代未,一方面是与前苏联“全方位地争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再就是因为陷入“越南战争”,总之,期间美国经济受到极大影响、其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再加上期间前苏联的各项建设、特别是在科技层面突飞猛进(在美国之前发射人造卫星,在美国之前实现载人航天等),美国自二战而产生的自信心开始动摇,美国社会、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由此而产生的全球(主要是美国的欧洲盟友)对“与黄金直接挂钩的”美元“含金量”由怀疑到开始拿美元兑硬货黄金,于是乎,在“怀疑美元”与“回兑黄金”及“资本主义不再自信”的三重冲击下,以“美元金本位”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启了“解构进程”;
三、第二份布雷顿森林体系(石油美元)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0627P205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一。

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因此,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战后为美元取代英镑地位、正式确认美元霸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动摇。

与此相随的是,欧佩克产油国因担心美元“不再有担保”,担心美元地位的下跌将会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信心、流动性和国际收支相应的调整机制,曾“非常认真地”考虑摆脱石油美元的计价机制。

面对这一巨大威胁,决心捍卫美元地位的美国政府立刻行动起来:时任美国财长西蒙,以美国财长兼“尼克松总统特使”的双重身份,频飞“世界第一产油国”--沙特阿拉伯,
●国际能源机构是个什么组织?
第一,是整固自己。

在充分领教了石油武器的威力之后,美国决定出面协调用油国的利益。

具体办法就是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能源会议,制定了“国际能源规划协议”,并于74年11月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

值得强调的是,国际能源机构成立的主要目的极其实用:一个是促进发达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合作;二个是削弱欧佩克的谈判能力;(搞清楚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国际能源机构为何直到今天都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拼命鼓吹什么“石油价格高涨是供不应求所致”的了!)
●美国与沙特之间的秘密协定
第二,是擒贼擒王。

在历经数年的谈判之后,美国人决心做出妥协,力求在世界第一产油国的身上全力突破,并通过“利诱威逼”陆续做成了两件事情:
其一,也是在74年,美国财长、尼克松总统特使与沙特政府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

该协议规定:沙特中央银行“可以购买在竞拍机制之外的”美国政府债券(美国政府并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但沙特必须确保以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市场所谓的公开、公正也不过如此。

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最终也接受了这一协议。

就这样,与黄金“摘钩”之后、霸权地位摇摇欲坠的美元,又通过与石油“挂钩”的方式,达到了继续充当“世界货币”的目的,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就这样成了“全球共识”:任何想获取石油,或卖出石油的国家,都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外汇储备。

●前苏联解体后,“秘密协议”以“潜规则”的方式从中东覆盖到了全球
其二,几年后,这个“秘密协议”又以“共识”的方式、成功地从世界第一产油国--沙特拓展到了整个中东地区;苏联、华约解体之后,更是以“潜规则”的方式从中东覆盖到了全球。

●该协议的“实质”就是“第二份布雷顿森林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正是这一系列协议奠定了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

因此,在我们看来,该协议的“实质”就是“第二份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不难看出,“秘密协议”的实质其实可以转叙为:美国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其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强制的“石油美元计价制”,切实保证了以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为首的石油出口国赚取的巨额石油收入(美元),最终能以资本流入的方式(最好是购买美国国债)重新回流到美国本土,从而“永不间歇”地为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融资”、并维系美元的霸主地位。

●“物极必反”,一个致命的副作用
然而,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就是“物极必反”。

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因石油价格猛涨到60美元一桶,石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规模已经接近
控制的交易所,主导国际金融的美元霸权,通过大量的能源、矿产、农产品金融衍生交易人为拉高石油价格、矿产、农产品价格、并贬低美元币值的同时,即赚取了巨额利润,也制造了一波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也产生了一个致命的副作用,那就是,不经意间,“从地下抽出来的暴利”也同时令中东?俄罗斯及挪威、委内瑞拉、伊朗等众多产油国一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玩家。

四、四十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五、四十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六、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90416P143
外电:中国与印度希望IMF兑现诺言,尽快出售403吨黄金
【综合消息】综合外电17日消息:有报道称,印度和中国都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尽快出售403吨黄金,从而提高IMF的资金流动性,真正帮助到贫困国家。

同时,印度正努力倡议IMF抛售其所有黄金储备,因为印度认为这些黄金对IMF来说是闲置资产。

IMF出售的黄金可能大部分会流向各大央行和一些私人投资者。

既然大部分黄金不会进入零售市场,预计金价应该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国际金价目前在870-950美元/盎司的区间内。

作为传统的黄金购买大国,印度和土耳其近期国内需求相当疲软,因此并没有购买多少黄金。

印度的黄金报价目前在每10克1.45-1.50万卢比区间内。

专家预计,到6月底,价格可能会跌至1.3万盎司。

IMF建立黄金储备已逾40年。

据资产负债表显示,原始价值为93亿美元。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伦敦金融峰会上,在要求中国等国家向IMF注资一万亿美元的同时,IMF 也公开承诺“准备出售403吨黄金”,说是“以提高IMF的资金流动性,真正帮助到贫困国家”。

然而,正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任何一个没有“明确时间表”之硬性约束的承诺,都有个“兑现门”的问题。

显然,既然IMF可以打着“帮助贫困国家”的旗号,根据“中国的承诺”,要求中国“尽快兑现”400亿美元的注资,那么,中国等国家同样可以将“帮助贫困国家”的旗帜举得更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兑现诺言,尽快出售403吨黄金。

●用40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部分换取403顿黄金,是个值得考虑的方案
非常清楚,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在IMF有关投票权的改革被推迟至“明年之后”,如果欧盟担任掌门人的IMF急于淘换资金、帮助“他们愿意帮助的贫困国家”的话,那么,以中国为例,用40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部分换取403顿黄金,是个值得考虑的方案,可问题是,IMF愿意吗?
所谓的“成功”早已被一扇“兑现门”挤扁了头!
至于欧盟担任掌门人的IMF“愿意帮助的贫困国家”又是哪些?中国的态度对俄罗斯的“重中这重”又是何等重要?我们不妨再来阅读一则资料片段。

IMF官员访问基辅:建议向乌克兰发放第二笔贷款
●乌克兰就是IMF急于筹措资金“愿意帮助的贫困国家”
显然,与乌克兰总统相比,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就是个“亲欧”分子,而国际货币基金是由欧洲人出任掌门的,乌克兰就是IMF急于筹措资金“愿意帮助的贫困国家”。

至于如何帮助?季莫申科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乌政府打算用第二笔贷款的50%来弥补财政预算赤字;
我们知道,在格鲁吉亚战争之后,在欧盟与美国的格鲁吉亚(乌克兰政策)保持距离的那段日子里,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与乌克兰“亲俄”势力一道反对“立刻加入北约”的两个武器就是: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问题,向俄罗斯寻求贷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问题,说白了,天然气价格不是问题,实质还是个“钱”的问题。

●时过境迁,乌克兰也就不必要去找俄罗斯要钱了,由IMF掏了
有意思的是,那时的欧盟,是一个子儿都不给乌克兰政府,逼着乌克兰去找俄罗斯要贷款,“必须找俄罗斯要钱”也就成了乌克兰总理反对立刻加入北约的重要理由。

然而,时过境迁,在欧盟借助两篇《思考》迫使美国暂时妥协、无法向俄罗斯交割“东欧利益”之后,乌克兰也就不必要去找俄罗斯要钱了,由欧洲人管理、美国具否决权的IMF自己掏了。

●要想真正帮助贫困国家,中国等国家就必须掌握IMF的决策权
显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愿意帮助的就是乌克兰这样的贫困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用来帮助这种贫困国家的一万亿美元资金、却是向诸如中国之类的国家讨要来的。

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要想真正帮助贫困国家,中国等国家就必须掌握IMF的决策权,就必须有权确定哪个国家才是最需要帮助的、需要帮助多少。

否则,中国等国家就成了“出钱帮对方挤压自己战略空间”的傻子了!
●要求IMF尽快出售403顿黄金的要求不仅合理、而且必须
因此,中国在兑现400亿美元之前,要求IMF尽快出售403顿黄金的要求不仅合理、而且必须:你IMF没有流动性,那好办!作为帮忙,我就用“流动性(美元)”置换你的“非流动性(黄金储备)”,而且要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去置换。

要知道,自开动印钞机之后,为了防止美元快速贬值,拼命压低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恰恰“欧美资本”正在起劲做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放言“准备出售403顿黄金”也是IMF帮助压低黄金市价、暂时防止“欧美金融妥协”不被“兑现门”挤破头的手段之一。

如此一来,要求IMF尽快出售403顿黄金、明着是“帮美”,实际上是在伸手扯“欧美金融妥协”的内裤。

显然,对黄金价格的控制而言,“准备出售403顿黄金”与“已经出售403顿黄金”有本质区别:“准备出售......”是利空,“已经出售.....”则是利空出尽、是利多!
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在黄金的问题上,中国等国家需要做的,是即不要轻易抛售手上的黄金储备,也不要盲目抢购,就象对待美国国债一样:在维持住现货规模的基础上,可以逢低吸纳,必要时,同样可以用来“引导”国际黄金价格。

七、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
------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90424P154
【北京消息】中国的外汇管理问题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引人瞩目。

4月24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办公室里就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说,本世纪以来,我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

自2003年以来,逐步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吨。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只有六个国家超过1000吨,我国排名第五
《东方时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
第一:我们不认为黄金会成为“新的世界货币”,但是,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第二:在黄金的问题上,中国等国家需要做的,是即不要轻易抛售手上的黄金储备,也不要盲目抢购,就象对待美国国债一样:在维持住现货规模的基础上,可以逢低吸纳,必要时,同样可以用来“引导”国际黄金价格。

通过上面的讨论,结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的新闻,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这个时候突然宣布“增加了黄金储备”,就是在“引导”国际黄金价格,真实的情况就是,在该新闻的刺激下,之前一直被人为压制的黄金价格立刻从860美元/盎司飙升至910美元/盎司,对这一现象,我们不想多说什么,只想再强调一次: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显然,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民间有强烈投资黄金偏好的中国,我们不太相信中国的黄金储备只有区区的1054吨,也不相信这么多年来只增加了区区的454吨,我们更加相信的是,454吨的“增加量”可能足够中国外汇管理局宣布“N次”的,对这种可能性,我们也不想多说什么,还是想强调一次: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其价格无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坟墓的“计时器”。

八、德央行表示,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91016P365
【东方档字NO200909280312】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德国央行9月25日表示,在央行新的黄金出售协议实施第一年,其将限制大规模黄金出售,德国央行持有的黄金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德国央行称,按稍早达成的协议,其仅将向德国财政部出售6.5吨黄金,而且今年不会进一步利用其出售选择权。

德国央行称:“剩余的出售权利将留给其他参与黄金协议的央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MF执行董事会18日决定,将出售403.3吨黄金储备,以解决该组织面临的财力不足问题,并为贫困国家提供更多贷款。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IMF出售这些黄金可获得约130亿美元。

IMF总裁卡恩表示,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黄金出售将以“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进行。

外界预期,一些国家的央行将成为主要买家。

IMF目前约有3200吨黄金储备,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黄金拥有者。

●这份“央行新协议”的长远目的在于......
我们知道,8月10日,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签署了新的五年期黄金协议,也就是所谓的“新央行售金协议”,协议规定:签署国每年出售的黄金总计由不能超过500顿、下调为不能超过400吨,在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不超过2,000吨,之前的协议上限为2,500吨。

非常清楚,这份“央行新协议”的长远目的在于“支持黄金价格,防止黄金大规模流入市场而导致以美元标价的金价爆跌”。

●美国表示“欢迎”的背后可谓是心情复杂
而就在当日,一直在“吵吵着”要出售403吨黄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表示“欢迎”。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由美国拥有唯一否决权(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之所以“以组织的名义”、公开对这一明确将“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由2500顿下调为不超过2000吨”新协议表示“热烈欢迎”的背后,可谓是心情复杂:
●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一方面,新协议实际上体现了欧洲央行(欧盟主要利益)的意志、那就是:在未来五年内,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明白,德国央行的“言行”已经强调的再清楚不过了。

德国央行强调:
第一,再次决定在未来一年里将对德国财政部的黄金销售限制在6.5吨,而且不会进一步向其他机构出售黄金。

第二,德国倾向于将根据新售金协议所余下的销售份额留给参与该协议的其他央行,而非其它机构(似乎暗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用以换取未来销售黄金的权力。

因此,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该协议的签定,也意味着欧洲央行成员国将在未来几周授权出售403吨IMF黄金,
显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组织的名义”表示欢迎的背后,其实又是“短期利益”被优先考虑的结果。

●德国“言行”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黄金拥有者,德国是欧洲第一个执行“新协议”的国家,其“言行”并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真实的情况就是:
第一,在短期预期层面,我们注意到,就在德国央行发表该声明后,由于市得知拥有3408顿黄金储备的德国近日将出售6.8顿黄金,并“批准”国际货币基金出售黄金,从而“有条件满足”美国压低金价的“既时要求”,当既导致金价从1020美元/盎司跌至2周低点,盘中一度报984.70美元/盎司;
●市场读懂了“欧洲央行新协议”的内涵
第二,在长期预期层面,国际金价在探及984.70美元/盎司之后,便立刻反弹,在创下1072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后,目前仍然盘旋在1060美元/盎司一线,大有“彻底站稳”1000美元/盎司的势头。

显然,市场读懂了“欧洲央行新协议”的内涵,那就是:尽管批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售400多顿黄金以换取资金的计划,但骨子里却在支持“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金价长期走强,从而响应着“一盎司黄金需要越来越多的美元去购买”的市场预期。

从长远看,这显然“不是”一份值得美国当局“欢迎”的态度。

●德国似乎觉得它“暂时还能够”承受来自“美元”的这份“经济压力”
尽管就短期而言,美国也通过欧元兑美元的持续走强,向欧元区经济施加着强大的压力,但从身兼有世界第一大外贸国家、欧洲第一经济强国,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国家、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家、在西方阵营中经济状况最好的国家、等诸多头衔的德国之言行来看,德国(欧盟)似乎觉得它“暂时还能够”承受来自“美元(美国)”的这份“经济压力”。

●欧盟(德国)对美国下“对华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指导棋”的后果有所警惕
不难看出,就长期而言,德国对美国起主导作用的“IMF叫卖黄金”公开持“不同意见”,如果仅从经济、金融层面考虑问题,是能说明这样几个问题的:
第一,作为欧洲最具经济实力的德国,并不认同美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
第二,作为欧盟、以至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严重依靠外贸,且最有可能(如果不爆发新危机的话)在整个西方国家中率先复苏的德国,尽管躲在欧盟的影子里,一方面“默认”、甚至配合美国施展的那一整套看似主要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案”,一方面又对美国以“经济、特别是金融G1”自居、向“方方面面”下“对华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指导棋”的后果有所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