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课时)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图像等资料,能识别常见的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2.通过模拟实验,能区分不同地貌,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描述不同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验,归纳总结风成、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法、归纳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情景导入教师导入:
旅游卫视有一句口号叫“身未动,心已远”,人们都希望能看到不一
样的风景——大自然满足了人们这一愿望,不同的地区总有不一样的
自然景观。

这些风景,你看过吗?
学生
观看

频,
增强
感官
认识
从实
际案
例导
入新
课,增
强学
生学
习兴
趣。


且通
过这
一案
例能
简单
让同
学们
知道
如何
描述
3




学荣成成山头沂水大峡谷
山东泰山
广东丹霞山
湖南张家界云南石林
教方法
风成地貌实验教师引领:下面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我们家乡旅游的视频。

(播放宣传
片)
问题:谁来挑战第1个任务?
总结:如何描述景观特点:可以从形态、地势(海拔、相对高度)、质
地(颗粒物大小)、坡度等方面进行描述。

(岩壁陡峭或者高耸,坡陡)
海水侵蚀
承转:如果是一个陌生的地貌景观,我们如何来辨别?
下面是新疆哈密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总结:形态上呈垄岗状、流线形、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或者
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相间分布、沙土
承转:图中这种地貌有个专业的称谓——“雅丹”,雅丹在维吾尔语中
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

这里几乎看不见一草一木,当大风刮过
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称为“魔鬼城”。

那么?下面我们一
起来做一个实验。

先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实验探究一】
实验器材:铁皮箱、泥沙、小石子、吹风机
实验目的:演示风成地貌
观察思考:
1.你看到什么现象?(风扬起地表沙尘,后又在前方堆积下来)
2.观察在哪里侵蚀?哪里堆积?为什么?(在风口侵蚀,在远处堆积
风力大小不同)
3.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分布特点?(由粗到细)
4.如何改变实验条件,使侵蚀增强?减弱?(加大风力;中国是世界
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植树种草,最有效的方法——草方格沙
障)
5.推论:风力为主的地貌出现在地区(干湿地区)。

6.猜测以下典型地貌出现在模拟实验中的什么位置,分别是由什么作
用形成的?——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沙垄、沙丘;黄土
高原
注:1.用树枝和草顺便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2.通过图片让学生区分:沙垄、新月形沙丘,引导学生分析
新月形沙丘特点
学生
自主
探究
并回

看实
验要
求,
观察
实验

程,
思考
回答
问题
景观
特点。

通过
模拟
实验,
能区
分不
同风
成地
貌,提
升地
理实
践力

2





2

钟。



1







8





2


流水地貌实验形如新月,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
(——沙漠中迷路可以用它来判读方向)
承转:外力作用除了风力以外,常见的还有什么?流水、冰川、海浪
等。

流水作用如何塑造地貌?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先看实验要求→【演
示实验】
【实验探究二】
实验器材:铁皮箱、泥沙、塑料瓶、水
实验目的:演示流水地貌
观察思考:
1.你看到了哪些地貌形态?(沟谷、冲积扇)
2.你观察到流水的几种作用过程?(侵蚀、沉积、搬运)
3.观察在哪里侵蚀?哪里堆积?为什么?(坡侵蚀、山麓堆积)
4.堆积物的形状、颗粒大小有何特点?(扇形、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5.这个实验能否模拟河流各个河段的地貌?如果不能,如果改进?
(不能,河口三角洲不能模拟)
6.推论:流水作用为主的地貌出现在地区(干湿地区)。

7.推测以下典型地貌可能出现在模拟实验中的什么位置,分别是由什
么作用形成的?——峡谷和瀑布;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提升: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今天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
地表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所受的
外力作用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地貌。

【活动】说出下列四个地貌名称,并说明其各自特点
看实
验要
求,
观察
实验
过程
,思
考回
答问

比较
同一
地区
不同
时期
外力
作用
的不

通过
模拟
实验,
能区
分不
同流
水地
貌,提
升地
理实
践力
通过
对比,
认识
区域
的时
间变



1





8







2


1


巩固成

辩证思维
地理环甲:地貌名称特点
乙:地貌名称特点
丙:地貌名称特点
丁:地貌名称特点
【总结规律】共性特征:在外力强的地方,以作用为主;在外
力弱的地方,以作用为主。

【承转引领】在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由流水溶
蚀和淀积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称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我们前面看过的沂水大峡谷、云南石林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
课再继续学习。

同时,还应该注意,地貌特征只是辨别地貌的一种方法,对于特征相
似的地貌,我们还需要结合其所在的区域来进一步判读。

如:
河西走廊地区的“蜂巢地貌”台湾野柳地质公园
【转承】由于地球表面各地区外力作用不同、强度大小不等、地表组
成有差异,从而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小试身手:下列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自主
完成
学案
——
展示
成果
学生
看图
回答
学生
合作
通过
练习
锻炼
学生
地理
思维
能力
和语
言表
述能
力。

利用
不同
地区
景观
图片,
开阔
学生
视野,
培养
学生
的辩
证思
维,增
强学
生应
用知
识的
能力。

检测
学生




2





2


2



究甲



境对地貌的影响(区
域性)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拓展延伸(1)把字母标在中国地形图的八个位置
(2)判定这些景观分别是由什么外力作用所形成?
在中国地形图上标出八个位置,让学生把字母标上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识别地貌和描述地貌的特点,主要学习
了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思维导图
【献计献策】请根据本节所学,探究一下我们青岛的石老人景观有
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长此以往,它还能继续存在吗?如果不
能,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探究
,找
学生
到黑
板把
景观
图贴
在中
国地
形图
根据
思维

图,
把本
节重
点知
识复
习一

合作
探究
学习
成果
并突
出了
地理
的区
域性,
进一
步帮
助学
生区
分景
观特

构建
知识
体系
梳理
知识
学以
致用
3





3

钟。

2


1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课时)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几种特色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

此外,从课程以外的旅游及各类媒体中,学生也能接触某些地貌的知识。

但是对某些典型地貌却区分不清,更不会描述景观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典型地貌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地貌的特征来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同时,本节课的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比较多,需要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描述景观的特点是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的阻力还是较大的。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课时)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效果评价
一、目标1评价
1.通过观察视频、图像等资料,100%的学生能识别常见的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2.以合作探究的方式, 90%的学生学会描述不同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2评价
1.通过实验探究,90%的学生区分典型地貌的位置及形成原因, 提升地理实践力。

2.85%同学能够说出风成地貌与流水地貌中典型地貌的特点。

3.100%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侵蚀和沉积的规律规律。

4.通过【小试身手】来检测知识应用情况,要求达标检测答对率在90%以上。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课时)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内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知识、原理,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基础和核心学习内容。

本节内容是岩石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别地貌并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其中,“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3.内容结构:本节要求学生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 ~ 4 种地貌。

本部分内容以往经常是老师讲述完成的,学生理解不深刻。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排除
了无关因素的干扰,能够比较准确地探索事物间因果关系。

在地理课中,尤其是自然地理,很多地理规律可以利用小实验来让学生自行探索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本节课使用一定的实验器材及设备进行模拟,把风力地貌和流水地貌及其形成过程表现出来。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

4.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比较:首先四个版本安排的章节不太一样,人教版安排在第四章第三节,湘教版和鲁教版安排在第二单元第一节,中图版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其次从内容安排上,整体安排类似,但很多知识内容却差别较大,比如黄土地貌、冰蚀地貌、海蚀地貌等。

结合中国及山东省的主要地貌类型,本节我们选择了2种典型地貌作为教学内容。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所示地貌景观,完成1~4题。

(新疆塔里木盆地某地)②(甘肃省敦煌某地)③(法国大西洋沿岸某地)④(西藏怒江沿岸某地)1.组成物质及起伏状态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地貌景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