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档编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院系:国际贸易学院
年级:国贸Q-1042
学号:*********
*名:***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制
中日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中日两国,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不仅政治联系紧密,贸易关系也日益升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各种因素导致了中日电子产品贸易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本论文从四部分来阐述中日电子产品贸易关系及其发展,即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类型分析、近几年中日电子产品发展现状、影响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因素,最后根据发展现状及历程总结出中日应如何促进双方电子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日贸易; 电子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一、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类型分析
通常我们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产业内的贸易的发展变化:
得出的GL指数应该在0到1之间,如果GL值越接近于1,说明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越大,反之,如果GL指数越接近于0,则说明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越小。
表一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2011年1-12月)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二日本对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贸易指数接近于1由此得出中日两国在电子产品行业中的贸易类型为产业内贸易。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经济学家至今未得出非常肯定的一致结论,主要提出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一经提出便在国际贸易理论界成为前沿理论之一,由于形成的时间比较短,该理论暂时不是很完善,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也有很多跟其他理论互补的地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同类产品同时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目前,产业内贸易正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式。
产业内贸易根据两国进行贸易产品的特点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
二、中日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东亚经济区域化不断加深,各国间往来更加频繁,中日之间贸易,尤其是电子产品贸易如火如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消息,2010年中日两国贸易额为3018.5亿元,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
例如,在2010年中日电子产品的贸易总额占到中日贸易额的58.96%,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二)局部波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按日方统计,2011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6%,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后核电停摆,火力发电需求猛增,进口原油、天然气量价齐升,第四、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沙特和阿联酋占进口比重骤然增加导致。
日本自中国进口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1.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导致出口放缓,自华进口增幅2005年来时隔6年首次高于对华出口增幅
表三 2012年8月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
(数字来源:驻日使馆经商处 2012-10-24 13:22)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还是日本对华进出口单额都出现同比增长递减的趋势,而2012年是中日钓鱼岛问题最严重的一年,华人抵制日货最严峻的一年,这足以说明政治问题对中日电子贸易的影响。
(三)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对于中日之间来说,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两国进出口数额相当大,且中日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是在两国电子产品贸易中,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国明显处于劣势状态。
日本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以牺牲中国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代价,从中国进口大量低端的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中国则从日本进口高端制成品,如高端相机和电视设备。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状况有所慢慢改善,但日本仍处于比较优势状态。
三、影响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影响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受到重创,时隔十年之多,全球金融危机,日本再次难逃一劫,日本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供需结构失调,中日电子产业贸易跟着受到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难免受到风吹草动。
(二)要素禀赋的差异变化
根据赫克歇儿-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使得要素价格产生差异,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产生差异。
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很显然,力量悬殊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电子产业方面,日本的品牌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索尼,松下,东芝,佳能,而中国能与之抗衡的大牌几乎没有。
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廉价的土地,而日本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不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国家则在资金技术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
日本以资金技术投入生产,而中国则以加工或原材料获取微薄利润。
由于两国比较优势不同,一方面促成了两国电子产业贸易,决定了两国电子产业贸易的结构,另一方面也渐渐改变着两国间的贸易,原因在于进入二十
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科技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这种绝对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形势有所改变,中国不再仅仅依靠低端生产获取利润,在中日电子产业贸易中中国不再那么盲从和被动,中日电子产业的贸易量也渐渐见机行事和不断优化。
(三)民族矛盾的影响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新闻报道,关于日本相关部门篡改历史,日本政治当局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恣意挑起中日领土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要引起中国人的不满,不少中国人拒绝使用日本进口产品,对中日近来电子产品的贸易量有不小的影响。
四、促进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策略与建议
(一)中国
为促进中日电子产业贸易的良性发展,中国应该做到:虚心向日本学习相关技术与经验,同时应加大中国自己的科研力度,减小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太过依赖,促进两国电子产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的国民,应开阔眼界,从中日贸易的大局出发,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谁都离不开谁,所以当中日在政治中有矛盾时,国民不应该盲目的抵制日货,经济与政治不该盲目混淆;作为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还是国营的,都该提高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运用WTO成员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日本
在中日电子产业贸易中,日本一直是处于上风的,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绝对优势,而中国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又比较需要,所以日本在两国电子产品贸易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为促进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应该做到:客观面对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难免让日本有后怕之心,中国在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对此有惧怕,所以日本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时,态度强硬,这无疑不利于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和谐发展;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贸易壁垒,日本由于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等原因,经济不景气,国内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于是在国内市场上便不具优势,而中国劳动力价格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价格上把日本给比下去了,于是日本就频频提高贸易壁垒,长期这样发展是不利于中日贸易发展的;减少与中国的政治摩擦,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应客观面对。
结语: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增速明显有所放缓,中日两国是贸易大国,也是彼此依赖的经济实体,两国应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合理处理并发展两国的电子产品贸易,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并互相学习,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黄小军李文书上海对外贸易【J】上海2011年4月
[2]刘宇进口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分【J】财经纵横2008年8月
[3]贾雨受日本地震影响日本电子产业成本上涨[N]南方日报2011年3月20
[4]商务部2010年12月中日进出口情况2011年1月12日
[5]张纪康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6]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第二版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