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学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电影叙事学研究的“新浪潮”
法语:阿兰·贝尔加拉《影像叙事符号学入门》,弗朗西斯·瓦努瓦《书写叙事,影片叙事》 (有译),安德烈·佳尔迪《影片叙事研究》《电影空间》,弗朗索瓦·若斯特《眼睛-摄影机: 影片与小说的比较》,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有译),弗朗索瓦·若 斯特、安德烈·戈德罗《电影叙事》(有译),克里斯蒂安·麦茨《无人称的陈述或影片的场 所》,阿兰·马松《电影中的叙事》。
蒙太奇: 卡赞斯基:“蒙太奇完全属于构造的范畴,属于情节的范畴。”(《电影的本性》)
观众内心话语:艾亨鲍姆。叙事构造与理解的基础。 影响:
新方法论:研究电影和分析影片时,先要建构分析对象,确定最小功能单位,一层 一层分析,直到一部影片的整体结构、电影机制的叙事体系。罗兰·巴特《叙事作 品结构分析导论》
高俗·读书笔记
视点:“我”+暗隐叙述者。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严浩电影讲座》三段式: 第一幕:25%,前半介绍主角,后半确定主角行动目标。 第二幕:50%,中间是转折点。前半诸事顺利,后半转为不顺。 第三幕:25%,解决危机。
波德维尔好莱坞新风格标志:快速剪辑、两极镜头、依赖单人近景、摄影机运动。 两极镜头:广角远景、大远景与长焦近景、特写交叉剪辑。
高俗·读书笔记
次生内听觉聚焦:违反距离原则的音响【暗示人物聚焦】 认知聚焦:
外认知聚焦:观众所知小于人物 内认知聚焦:观众所知等于人物 观众认知聚焦:观众所知大于人物
第二部分 影视叙事现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
字幕: 对话 介绍人物 时间地点 叙事 评论
视点与叙述者:
电影叙事学关键课题: 电影无语态、无语式、无时态、无人称,演示而非叙述,能叙事吗?
阿尔贝·拉菲《电影逻辑》: 大影像师:“世界从不讲述自己”,“电影的叙事依靠一种属于话语范畴的情节 逻辑”。影像的话语来源是银幕外的“影像演示者”,即大影像师【摄制组的集 体创造物】。
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区分书写叙事和舞台叙事,电影叙 事两者兼用。
激情化叙事: 特征:脱离常态,不断转入新质。 方式:从主题的激情产生激情的结构,敖德萨阶梯;从激情化结构产生主题的激情。
普多夫金蒙太奇:联结,叙事。
第三章 巴赞的现象学叙事论
哲学渊源:柏格森“直觉”“绵延”,梅洛-庞蒂代表的现象学
叙事的现象学:不排斥虚构叙事,但不应有损真实性,要求叙事不按片段性,而按整体性展 开。“这种新的叙事方式能够完整表现事物存在的实际时间、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完整】, “能够表现一切,而不分割世界;能够揭示人与物的隐蔽含义,而不破坏自然的统一”【空 间、意义完整】。(《电影是什么?》) 结构方式:亲近生活、包含偶然,情节是一连串行动与事件的总和,不是根据本质意义
故事和情节: 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故事(本事)指作品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节指读者知 晓事件的方式。
普罗普描述性研究:《民间故事形态学》《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俄国史诗》。 《民间故事形态学》:对各民间故事结构进行共时性描述,对类型民间故事进行历 时性考察。 方法:先描述特殊结构,再比较与其他类型结构的不同。具体根据人物及其行 动的功能。 民间故事 31 功能:离去、禁令、违犯、打听、信息、欺骗、同谋、危害、 过渡时刻、相反的行动、出发、赠与者出场、主人公反应、接受宝物、从 一个王国到另一个、搏斗、标记、胜利、修复、返回、追逐、救援、隐姓 埋名/抵达、骗人图谋、困难、获得承认、揭露、变化、惩罚、结婚/登基。 分属七种人物:侵犯者、赠与者、助手、公主(被寻人)、委托者、英雄、 假英雄。
弗朗索瓦·若斯特:《眼睛-摄影机:影片与小说的比较》: 聚焦: 视觉聚焦: 零视觉聚焦:聚焦主体【正】 内视觉聚焦: 原生内视觉聚焦:不需借助镜头间衔接即能体现聚焦的主观镜头 次生内视觉聚焦:通过衔接才能建立聚焦关系【反打】 听觉聚焦: 零听觉聚焦:客观音响 内听觉聚焦: 原生内听觉聚焦:主观音响
幕表编排:已有蒙太奇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虚拟说书情境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编辑型全知视角
第八章 影片叙事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éè
diegese(法):埃蒂安·苏里约,影片外延的整体,包括叙事本事及其中虚构的时空、人物、
风景、事件等。
éé
Diegesis(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叙事。
第三部分 布努埃尔专论 第十三章 布努埃尔电影的叙述魅力
附录一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电影叙事学和电影符号学 附录二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本文的阐释与观众的参与
皮埃尔·索尔兰序 关于电影叙事研究
叙述:以时.间.进展为基础的陈述。
前言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柏拉图: 叙述三种形式:
纯叙事:叙述者自己讲述,不模仿和引用人物对话。抒情诗。 模仿:模仿和引用人物对话。叙述者同化为故事中的人物。戏剧。 混合:纯叙事+模仿。史诗【、说书】。
高俗·读书笔记
态学》等。 对象:文学性
雅各布森:“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是‘文学性’,即使一部作品成文学作品的 东西。”(《现代俄国诗歌》)
艾亨鲍姆:“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在文学研究中,主要的不是方法问题,而 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问题……表明我们的特点的并不是作为美学理论的‘形式主 义’,也不是代表一种确立的科学体系的‘方法论’,而是希望根据文学材料的内在 性质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学科学。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从理论和历史上认识属于文学 艺术本身的各种现象。”(《“形式方法”的理论》)
段落的建构: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两种连接方式:
后续:时间先后关系 后果:因果逻辑关系 皮埃尔·索尔兰、玛丽-克莱尔·罗帕斯、米ຫໍສະໝຸດ Baidu尔·拉尼《30 年代片头字幕》: 三种连接方式:逻辑、时序、悬空。 《我的父亲母亲》:时序连接多于逻辑连接
叙述者:“我”在叙事中放弃了引导功能,在现在时是被动者。
和因果关系构成的链条。“行动不是作为一种‘本质’事先存在于影片之中,它是从先 于它存在的叙事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电影是什么?》) 基本手段:段落镜头/长镜头、景深镜头、镜头内场面调度。
第四章 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
内容叙事学:共性叙事性
高俗·读书笔记
表达叙事学:电影叙事及叙事性
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段落镜头+四种插入镜头:
亚里士多德:史诗、戏剧都是模仿,媒介、对象、方式不同。
第一部分 电影叙事理论史评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诗学”
俄国形式主义:20 世纪一二十年代,开端 1914 什克洛夫斯基《词的复活》,终结 1930 什克 洛夫斯基《学术错误志》。语言学家、语文学家,代表“彼得堡诗歌语言学会”什克洛夫斯 基、艾亨鲍姆、蒂尼亚诺夫,“莫斯科语言学团体”托马舍夫斯基、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 基《散文理论》、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艾亨鲍姆《电影诗学》、普罗普《民间故事形
高俗·读书笔记
的命令或接受行动的后果) 欲望关系:行动元“主体”/行动元“客体” 对立关系:行动元“助动者”/行动元“逆动者”
茨维坦·托多罗夫《两个叙事原则》(自《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 叙事两基本原则:时序、转变。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叙事时态:叙事与故事的时间关系(时序、时长、时频) 叙事语式:叙事表现的形式(距离、聚焦) 叙事语态:叙述机制、层次、叙述者
一系列基本概念:文学性(叙事性)、故事和情节、人物的功能、行动的功能、行 动的序列、叙述的陌生化、观众内心话语、电影语言、电影句法、叙事语义等。
塔尔图学派:60 末,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后形式主义立场,研究结构和符号学问题。代 表尤里·罗特曼、伊万诺夫。
第二章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
杂耍蒙太奇(montage of attractions/montage des attractions(法)):核心观念“撞击”(包括 镜头内)。 相对独立 以观众接受为基础 组合自由 要有明确目的性,“把观众引导到预想的方向”。
第十章 视点与表意:金刚的看与被看 第十一章 后现代电影叙事
后现代: 现代主义:将人类的观察与思考放在知识和行动的中心。世界既成、给定,有界限,能
被探索、认识、分析。重要的是创建有效的研究工具,尤其是解释性理论。 后现代主义:将人类的观察与思考放在知识和行动的中心,不相信世界有限,认为宇宙
和世界不确定。只能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创建一些理论,但不提供普遍、通用的解释, 只是临时性、可能性的工具。 特征:部分性、临时性、不确定性。 让-弗朗索瓦·里奥塔: 《后现代状态》:对元叙事或大叙事采取怀疑、拒绝的态度。 《话语,形象》:表现活动的两极方式:
批评标准: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 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 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制作 的方法,而‘制作’成功的东西对艺术来说是无关重要的。”(《艺术作为手法》)“艺 术感觉是我们在其中感觉到形式的一种感觉。”(《词的复活》) 雅各布森:“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不太常用的词……一个违反常规的词。”(《论艺术的 现实主义》) 艾亨鲍姆:“艺术的生命在于非实用性,艺术排除日常的用途。”(《电影文体学问题》)
四种插入镜头: 非虚构世界,所指与故事无直接联系 主观镜头:回忆、梦幻、预感等 虚构世界 解释性:放大等
非时序组合段:时间非线性或不确定 平行组合段:多主题 包括式组合段:以一系列不强调时序的镜头表现同一主题。同主题
时序组合段: 描写组合段:镜头间顺序连接,内容上可能有同时性 叙事组合段:
影艺术成分。”(《电影的原理》) 诗电影:
什克洛夫斯基:无情节。《电影中的诗和散文》诗电影突出电影特有的技术特 征和形式特征,《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散文电影突出故事情节语义特征,《巴
黎一妇人》。
高俗·读书笔记
皮奥特洛夫斯基:电影技术不断丰富视觉表现,叙事电影越来越成抒情性。电 影“两特征一是抒情性,一是喜剧性。”(《走向一种电影类型理论》)
电影叙事研究: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艾亨鲍姆,《电影诗学》。
é
é
电影性(cinematographicite):
卡赞斯基:“电影就应在其摄影本性中寻找自身特有的规则。”(《电影的本性》) 艾亨鲍姆:“电影不仅来自活动摄影,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即上镜头性的
语言。” 蒂尼亚诺夫:“可见之人、可见之物只有作为语义符号展现出来,才是一种电
英语:西莫·查特曼《故事和话语: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译)《叙事术语评论:小 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修辞学》,尼克·布朗《影片叙述修辞学》,爱德华·布兰尼根《电影中的 视点》《影片与叙事的理解》,大卫·波德维尔《故事片中的叙述》。
阿尔吉达·朱利安·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 行动元模式:
联系的双方:行动元“发送者”(发布行动命令)/行动元“接受者”(接受发送者
高俗·读书笔记
话语性:遵守逻辑关系、表达明确意义 形象性:表示存在先于理解、感觉先于认识 《反电影》:不符合、不遵守行业规范(难看、抖动、失焦、穿帮等)的电影。
第十二章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
电视节目分类: 弗朗索瓦·若斯特电视节目三“元类型”:真实世界类型、虚构世界类型、游戏世界类
高俗·读书笔记
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年第 1 版
目录
第一部分 电影叙事理论史评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诗学” 第二章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 第三章 巴赞的现象学叙事论 第四章 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 第五章 电影叙事学研究的“新浪潮”
第二部分 影视叙事现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第八章 影片叙事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第十章 视点与表意:金刚的看与被看 第十一章 后现代电影叙事 第十二章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
法语:阿兰·贝尔加拉《影像叙事符号学入门》,弗朗西斯·瓦努瓦《书写叙事,影片叙事》 (有译),安德烈·佳尔迪《影片叙事研究》《电影空间》,弗朗索瓦·若斯特《眼睛-摄影机: 影片与小说的比较》,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有译),弗朗索瓦·若 斯特、安德烈·戈德罗《电影叙事》(有译),克里斯蒂安·麦茨《无人称的陈述或影片的场 所》,阿兰·马松《电影中的叙事》。
蒙太奇: 卡赞斯基:“蒙太奇完全属于构造的范畴,属于情节的范畴。”(《电影的本性》)
观众内心话语:艾亨鲍姆。叙事构造与理解的基础。 影响:
新方法论:研究电影和分析影片时,先要建构分析对象,确定最小功能单位,一层 一层分析,直到一部影片的整体结构、电影机制的叙事体系。罗兰·巴特《叙事作 品结构分析导论》
高俗·读书笔记
视点:“我”+暗隐叙述者。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严浩电影讲座》三段式: 第一幕:25%,前半介绍主角,后半确定主角行动目标。 第二幕:50%,中间是转折点。前半诸事顺利,后半转为不顺。 第三幕:25%,解决危机。
波德维尔好莱坞新风格标志:快速剪辑、两极镜头、依赖单人近景、摄影机运动。 两极镜头:广角远景、大远景与长焦近景、特写交叉剪辑。
高俗·读书笔记
次生内听觉聚焦:违反距离原则的音响【暗示人物聚焦】 认知聚焦:
外认知聚焦:观众所知小于人物 内认知聚焦:观众所知等于人物 观众认知聚焦:观众所知大于人物
第二部分 影视叙事现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
字幕: 对话 介绍人物 时间地点 叙事 评论
视点与叙述者:
电影叙事学关键课题: 电影无语态、无语式、无时态、无人称,演示而非叙述,能叙事吗?
阿尔贝·拉菲《电影逻辑》: 大影像师:“世界从不讲述自己”,“电影的叙事依靠一种属于话语范畴的情节 逻辑”。影像的话语来源是银幕外的“影像演示者”,即大影像师【摄制组的集 体创造物】。
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区分书写叙事和舞台叙事,电影叙 事两者兼用。
激情化叙事: 特征:脱离常态,不断转入新质。 方式:从主题的激情产生激情的结构,敖德萨阶梯;从激情化结构产生主题的激情。
普多夫金蒙太奇:联结,叙事。
第三章 巴赞的现象学叙事论
哲学渊源:柏格森“直觉”“绵延”,梅洛-庞蒂代表的现象学
叙事的现象学:不排斥虚构叙事,但不应有损真实性,要求叙事不按片段性,而按整体性展 开。“这种新的叙事方式能够完整表现事物存在的实际时间、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完整】, “能够表现一切,而不分割世界;能够揭示人与物的隐蔽含义,而不破坏自然的统一”【空 间、意义完整】。(《电影是什么?》) 结构方式:亲近生活、包含偶然,情节是一连串行动与事件的总和,不是根据本质意义
故事和情节: 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故事(本事)指作品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节指读者知 晓事件的方式。
普罗普描述性研究:《民间故事形态学》《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俄国史诗》。 《民间故事形态学》:对各民间故事结构进行共时性描述,对类型民间故事进行历 时性考察。 方法:先描述特殊结构,再比较与其他类型结构的不同。具体根据人物及其行 动的功能。 民间故事 31 功能:离去、禁令、违犯、打听、信息、欺骗、同谋、危害、 过渡时刻、相反的行动、出发、赠与者出场、主人公反应、接受宝物、从 一个王国到另一个、搏斗、标记、胜利、修复、返回、追逐、救援、隐姓 埋名/抵达、骗人图谋、困难、获得承认、揭露、变化、惩罚、结婚/登基。 分属七种人物:侵犯者、赠与者、助手、公主(被寻人)、委托者、英雄、 假英雄。
弗朗索瓦·若斯特:《眼睛-摄影机:影片与小说的比较》: 聚焦: 视觉聚焦: 零视觉聚焦:聚焦主体【正】 内视觉聚焦: 原生内视觉聚焦:不需借助镜头间衔接即能体现聚焦的主观镜头 次生内视觉聚焦:通过衔接才能建立聚焦关系【反打】 听觉聚焦: 零听觉聚焦:客观音响 内听觉聚焦: 原生内听觉聚焦:主观音响
幕表编排:已有蒙太奇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虚拟说书情境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编辑型全知视角
第八章 影片叙事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éè
diegese(法):埃蒂安·苏里约,影片外延的整体,包括叙事本事及其中虚构的时空、人物、
风景、事件等。
éé
Diegesis(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叙事。
第三部分 布努埃尔专论 第十三章 布努埃尔电影的叙述魅力
附录一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电影叙事学和电影符号学 附录二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本文的阐释与观众的参与
皮埃尔·索尔兰序 关于电影叙事研究
叙述:以时.间.进展为基础的陈述。
前言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柏拉图: 叙述三种形式:
纯叙事:叙述者自己讲述,不模仿和引用人物对话。抒情诗。 模仿:模仿和引用人物对话。叙述者同化为故事中的人物。戏剧。 混合:纯叙事+模仿。史诗【、说书】。
高俗·读书笔记
态学》等。 对象:文学性
雅各布森:“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是‘文学性’,即使一部作品成文学作品的 东西。”(《现代俄国诗歌》)
艾亨鲍姆:“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在文学研究中,主要的不是方法问题,而 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问题……表明我们的特点的并不是作为美学理论的‘形式主 义’,也不是代表一种确立的科学体系的‘方法论’,而是希望根据文学材料的内在 性质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学科学。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从理论和历史上认识属于文学 艺术本身的各种现象。”(《“形式方法”的理论》)
段落的建构: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两种连接方式:
后续:时间先后关系 后果:因果逻辑关系 皮埃尔·索尔兰、玛丽-克莱尔·罗帕斯、米ຫໍສະໝຸດ Baidu尔·拉尼《30 年代片头字幕》: 三种连接方式:逻辑、时序、悬空。 《我的父亲母亲》:时序连接多于逻辑连接
叙述者:“我”在叙事中放弃了引导功能,在现在时是被动者。
和因果关系构成的链条。“行动不是作为一种‘本质’事先存在于影片之中,它是从先 于它存在的叙事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电影是什么?》) 基本手段:段落镜头/长镜头、景深镜头、镜头内场面调度。
第四章 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
内容叙事学:共性叙事性
高俗·读书笔记
表达叙事学:电影叙事及叙事性
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段落镜头+四种插入镜头:
亚里士多德:史诗、戏剧都是模仿,媒介、对象、方式不同。
第一部分 电影叙事理论史评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诗学”
俄国形式主义:20 世纪一二十年代,开端 1914 什克洛夫斯基《词的复活》,终结 1930 什克 洛夫斯基《学术错误志》。语言学家、语文学家,代表“彼得堡诗歌语言学会”什克洛夫斯 基、艾亨鲍姆、蒂尼亚诺夫,“莫斯科语言学团体”托马舍夫斯基、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 基《散文理论》、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艾亨鲍姆《电影诗学》、普罗普《民间故事形
高俗·读书笔记
的命令或接受行动的后果) 欲望关系:行动元“主体”/行动元“客体” 对立关系:行动元“助动者”/行动元“逆动者”
茨维坦·托多罗夫《两个叙事原则》(自《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 叙事两基本原则:时序、转变。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叙事时态:叙事与故事的时间关系(时序、时长、时频) 叙事语式:叙事表现的形式(距离、聚焦) 叙事语态:叙述机制、层次、叙述者
一系列基本概念:文学性(叙事性)、故事和情节、人物的功能、行动的功能、行 动的序列、叙述的陌生化、观众内心话语、电影语言、电影句法、叙事语义等。
塔尔图学派:60 末,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后形式主义立场,研究结构和符号学问题。代 表尤里·罗特曼、伊万诺夫。
第二章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
杂耍蒙太奇(montage of attractions/montage des attractions(法)):核心观念“撞击”(包括 镜头内)。 相对独立 以观众接受为基础 组合自由 要有明确目的性,“把观众引导到预想的方向”。
第十章 视点与表意:金刚的看与被看 第十一章 后现代电影叙事
后现代: 现代主义:将人类的观察与思考放在知识和行动的中心。世界既成、给定,有界限,能
被探索、认识、分析。重要的是创建有效的研究工具,尤其是解释性理论。 后现代主义:将人类的观察与思考放在知识和行动的中心,不相信世界有限,认为宇宙
和世界不确定。只能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创建一些理论,但不提供普遍、通用的解释, 只是临时性、可能性的工具。 特征:部分性、临时性、不确定性。 让-弗朗索瓦·里奥塔: 《后现代状态》:对元叙事或大叙事采取怀疑、拒绝的态度。 《话语,形象》:表现活动的两极方式:
批评标准: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 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 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制作 的方法,而‘制作’成功的东西对艺术来说是无关重要的。”(《艺术作为手法》)“艺 术感觉是我们在其中感觉到形式的一种感觉。”(《词的复活》) 雅各布森:“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不太常用的词……一个违反常规的词。”(《论艺术的 现实主义》) 艾亨鲍姆:“艺术的生命在于非实用性,艺术排除日常的用途。”(《电影文体学问题》)
四种插入镜头: 非虚构世界,所指与故事无直接联系 主观镜头:回忆、梦幻、预感等 虚构世界 解释性:放大等
非时序组合段:时间非线性或不确定 平行组合段:多主题 包括式组合段:以一系列不强调时序的镜头表现同一主题。同主题
时序组合段: 描写组合段:镜头间顺序连接,内容上可能有同时性 叙事组合段:
影艺术成分。”(《电影的原理》) 诗电影:
什克洛夫斯基:无情节。《电影中的诗和散文》诗电影突出电影特有的技术特 征和形式特征,《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散文电影突出故事情节语义特征,《巴
黎一妇人》。
高俗·读书笔记
皮奥特洛夫斯基:电影技术不断丰富视觉表现,叙事电影越来越成抒情性。电 影“两特征一是抒情性,一是喜剧性。”(《走向一种电影类型理论》)
电影叙事研究: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艾亨鲍姆,《电影诗学》。
é
é
电影性(cinematographicite):
卡赞斯基:“电影就应在其摄影本性中寻找自身特有的规则。”(《电影的本性》) 艾亨鲍姆:“电影不仅来自活动摄影,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即上镜头性的
语言。” 蒂尼亚诺夫:“可见之人、可见之物只有作为语义符号展现出来,才是一种电
英语:西莫·查特曼《故事和话语: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译)《叙事术语评论:小 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修辞学》,尼克·布朗《影片叙述修辞学》,爱德华·布兰尼根《电影中的 视点》《影片与叙事的理解》,大卫·波德维尔《故事片中的叙述》。
阿尔吉达·朱利安·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 行动元模式:
联系的双方:行动元“发送者”(发布行动命令)/行动元“接受者”(接受发送者
高俗·读书笔记
话语性:遵守逻辑关系、表达明确意义 形象性:表示存在先于理解、感觉先于认识 《反电影》:不符合、不遵守行业规范(难看、抖动、失焦、穿帮等)的电影。
第十二章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
电视节目分类: 弗朗索瓦·若斯特电视节目三“元类型”:真实世界类型、虚构世界类型、游戏世界类
高俗·读书笔记
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年第 1 版
目录
第一部分 电影叙事理论史评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诗学” 第二章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 第三章 巴赞的现象学叙事论 第四章 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 第五章 电影叙事学研究的“新浪潮”
第二部分 影视叙事现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第八章 影片叙事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第十章 视点与表意:金刚的看与被看 第十一章 后现代电影叙事 第十二章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