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前十课(刘海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 《词二首》
《水调歌头》以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为突破口,来探究作者面对自 古难全的“悲欢离合”时,所表现出的月圆 思亲、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苏轼抒 写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读 者的共鸣;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对兄弟 牵挂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 共同希望。
《鱼我所欲也》——难点
如何理解“本心”?
“本心”、“是心”都是指“羞恶之心”,也 就是“义”
如何看待和评价孟子“舍生取义”观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正确理解 “舍生取 义”与“敬畏生命”之间的矛盾
孟子的为人之道
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会遇到种种曲折, 人就应该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 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 “取”是常态,“舍”就考验。“舍生取 义”并非孟子要强加给别人的观点,而是 他源自内心的取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王一生爱棋、迷棋,“精神上自有追求” (2)有棋品、讲棋道之人
首先,不为名利、不做交易,捍卫棋道“纯洁”;不 玩物丧志,“为棋不为生” 其次,讲求“中华棋道”,讲求“大道”与“小技” 的结合,即道德、人格、哲学、智慧、经验、技巧的 融合 再次,竞争意识与和谐追求的完美统一
王一生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雅人,也是一个非常 看重生存前提的俗人
第六课《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 就是“趣”
汪曾祺先生首先选取了生活中有代表性的 点滴小事,细节表现人物 作者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 法,漫画式描写
第六课《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在学术上才华出众、卓尔不群; 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谙世故、头脑单纯、 淡泊名利、朴素真挚。正是这种单纯人心 理,才使他精于学问、重情柔情。这是金 岳霖先生身体力行告诉我们的“为人之道” 干干净净做人、写文章,这是汪曾祺先生 文学追求告诉我们的“为人之道”
诗歌诗词教学
一.反复诵读,感知音韵——诗词教学 的基础环节 二.感受意象,品味语言——诗词学习 的关键环节 三.分析比较,领悟诗意——诗词教学 的延伸环节 四.名句积累,读写结合——诗词教学 的强化环节
名句流传的原因
其一是文辞优美,能触动人情感的 琴弦 其二是把生活常理巧妙地上升到人 生哲理的境界,引起共鸣
第一课
诗歌二首
均出自一位诗人——陶渊明; 均表现一个主题——田园生活; 均表达一种心志——弃官归隐,以此抗击 污浊的世俗。 这是两首典型的——“田园隐歌”
归园田居
表面上写的是劳作之苦,实为 田园之乐,但是“愿无违”更有着 特殊内涵。这首诗在讲解的时候, 我主要从“不足惜”、“愿无违” 入手。作者认为哪些事情“不足 惜”?作者唯一所“愿”指什么呢?
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 1—10课 集体备课
东北师大附中 刘海昕
东北师大附中
刘海昕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
1.培养学生读写的基本能力 2.增加学生在篇章、生活、思想感 情等方面的积累 3.启迪学生的灵性
学情分析
面对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这个年 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需求以及情感需求。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学积累、思维 判断、理解能力,对于字面的意思、基本的内 容、浅显的常识、整体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自 己解决,教师不必逐字逐句地地毯式的讲解。 教师的责任是启发、诱导、排疑、解惑,要讲 得精炼,讲到点子上。
第五课《驴和人的新寓言》
抓住“驴”和“人”的形象特征,重点探 究 “新”和“寓意” 《驴和人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事应有主见, 无需考虑到令所有人都满意;《驴和人的 新寓言》借一句“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 走路”,告诉我们不要不知详情就妄加评 论和干涉,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这就是第五课给我们的“为人之道”
第七课《棋王》
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象 棋天才青年王一生,在那个动荡的环境中 痴迷于象棋,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人生 后,悟得人生道理的故事。小说以知青生 活为题材,“以棋写人”。 这篇文章我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解读:题目 为什么叫“棋王”,而不是冠以“神”或 者“圣”的称呼?
王一生的形象特征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开篇以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位 著名人物的际遇 第二段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带有普遍性 的观点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文章又从 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质疑:“入则无法家拂士”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什么关系?
《鱼我所欲也》
涉及到孟子与告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 在孟子那里,“义”是衡量一切行事的道 德规范 文章以譬喻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 推理的方法 正面列举 反面举例 对比论证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取法其中,故为其下”,只有 用人类文明史上最优秀的精神 产品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你才 会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
第三课 《词二首》
《渔家傲 秋思》由军旅生活而起
上片主要围绕“异”,描写了北宋仁宗宝元、 庆历年间,内蒙古、甘肃一代在漫长的战乱中 呈现的荒凉萧瑟 下片的“家万里”、“归无计”、“白发征夫 泪”,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忧国怀乡之 思。围绕“孤寂、苍凉”的感情基调,进行诵 读
归园田居
“不足惜”:“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些起早 贪黑、收获甚微、田园荒芜、归隐耕作的劳苦, 在作者看来都是无所谓的,作者并不会因此而烦 恼 “愿无违”:“愿”的内容是需要教师引导讲解 的。身累可以退却,心累则是无形的伤痛。借此, 学生就能明白作者真正希望的是不要在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洁身自好、安贫乐道、返 璞归真、顺应自然,才是陶渊明的“愿”
谈谈在增加积累、启迪灵 性方面,“学生自己能学会什 么?老师需要教会什么?”
“踏歌而行”和“为人之道”
踏歌而行
主要针对诗歌、诗词部分的教学。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八课 第九课 《诗歌二首》 《格律诗八首》 《词二首》 《回延安》 《外国诗歌二首》
为人之道
主要针对现代文和文言文部分的教学。
《我要去延安》
我要去延安 黄河边 延水岸 黄土筑高原 窑洞前 石磨碾 仿佛回到昨天 风清清天蓝蓝 我要去延安„„
第九课 《外国诗歌二首》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 在生长》 《致橡树》
“男性的爱”: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 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女性的爱”:热烈诚挚、坚贞不屈、健 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具有柔韧气质
第三课 《词二首》
同为“秋词”,可以引入马致远的《天净 沙 秋思》 同为“托月寄情”,还可以引入与月相关 的诗词,比如《望月怀远》、《春江花月 夜》、《月下独酌》、《相见欢》、《虞 言清晰、响亮、富有 感情地读出来,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 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把文字作品 转化为有声语言,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 觉形象的创作活动。 具有再创性和艺术性的 特点。 既要有字正腔圆的语音语调,还要读出 饱满的感情基调。
饮酒
作者借“无车马喧”,想要说明什么?作 者以“此中有真意”作结,想要表达什么 情怀? “有真意”却“已忘言”,这是学生容易 产生疑问的地方
陶渊明创作、性格的共同之处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生活的真实感很强,因为和其 他田园诗人相比,他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身参加了 农业耕作 陶渊明的视角是诗人的,不是农夫的 陶渊明的坦然、真率、超脱、高贵,不知不觉中 已经走入学生的心中。这是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 一次强化积累,正所谓“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 逸之宗”
“傻子”
这个“傻”实际上是敢于反抗,真诚拯救。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不公有着坚决的反 抗意识,而且不仅停留在语言上,更有行 动上的出手相助 “傻子”寄寓了鲁迅对中华民族最可宝贵 的性格的褒扬。他们的身上,有着正直果 决、疾恶如仇、敢作敢为的特征
第四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奴才”麻木愚昧,“聪明人”圆滑世 故,“傻子”敢作敢为。反观生活,我们不 是奴才,但我们要提醒自己摒弃骨子里的奴 性。我们有正义感,但我们有时或许少了一 点敢作敢为的勇气,我们觉得聪明人面目可 憎,就更应提醒自己,做人要真诚而单纯! 这就是第四课给我们的“为人之道”。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十课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驴和人的新寓言》 《金岳霖先生》 《棋王》 《孟子》二章
踏歌而行
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中反映社会生 活,蕴含丰富的情感,想像驰骋,语言高 度凝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 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第八课《回延安》
“为什么叫回延安,而不是去延安”? “回”点明诗人将延安当作了母亲、当成 了自己的家,母子情深、回乡心切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可以概括为:喜悦、 怀念、感谢、兴奋、赞美、热爱
第八课《回延安》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地方 通过动作描写抒情的地方 朗读时要注意形成画面感 “信天游”的语言风格特点:比兴、叠字
“奴才”—中心人物
“奴才”象征着骨子里充满奴性思想的人,是长 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奴才性格、奴性心态的 代表。他们安于奴隶地位、不敢反抗,用统治阶 级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 他们的身上,有着:卑微怯懦、自甘堕落、愚昧 麻木的特征
“聪明人”
在“聪明人”身上,寄寓了鲁迅对普遍存 在于国民中的市侩哲学、伪善性格的深刻 批判。鲁迅揭露了这类人的欺骗性和他们 自私卑微、见风使舵的劣迹,把他们作为 统治者帮闲的嘴脸暴露于天下 他们的身上,有着明哲保身、伪善圆滑、 见风使舵的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迪灵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启迪学生的灵性,教师首先要 有灵性。
为人之道
可以是正面表达,可以是 反面衬托,可以是作者本人给 我们的教诲,也可以是文中塑 造的形象传递出来的性格,更 可以是语言说理的警醒。
第四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这篇文章需要从三个形象的 分析入手,对比阅读,引导学生 揣摩他们的人物关系、心理性格, 作出评价,然后反观自己的生活, 总结“为人之道”。
第二课
格律诗八首
首先,从体裁看,这些诗歌都是“格律诗” 其次,从题材和情感上,八首诗分成了3个 板块:
《使至塞上》、《无题》、《泊秦淮》、《己 亥杂诗》讲述“人在旅途” 《登高》、《登飞来峰》展现“高处远眺” 《题李凝幽居》、《题破山寺后禅院》勾勒 “幽深静地”
人在旅途
《使至塞上》,是身负朝廷使命的王维, 在前往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泊秦淮》,是夜泊秦淮河边的杜牧,批 判达官显贵醉生梦死的一腔愤慨 《己亥杂诗》是官场失意、离京返乡的龚 自珍,矢志不渝的忠贞之心。
棋王的为人之道
结尾处,王一生说“妈,儿今天明白事 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那点儿东西”是指人的精神追求,人不能 仅仅满足于基本物质的需求,在实现生存和 温饱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并坚守属 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而精神的富足才真正能 体现人性的高度和生命的意义。这就是下棋 如人生,这就是一位血肉丰满的棋王用至高 无上的棋品告诉我们的“为人之道”。
第十课
《孟子》二章
说理散文 属于孟子的说理精辟、逻辑严密 两篇文章在说理时,一篇是由因得果的 “归纳推理”,一篇是由果寻因的“演绎 推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推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写作三环节
第十课
《孟子》二章
解决两组矛盾,一组是“生 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矛盾, 另一组是“鱼和熊掌皆我所欲” 但是“二者不可得兼”的矛盾。
人在旅途
《使至塞上》: “单车”、“征蓬”、“归雁” 《泊秦淮》:不知、犹唱 《无题》的主旨
高处远眺
杜甫在自然之秋时感叹人生之秋 王安石在年少气盛时抒发豪情壮志 《登高》:“作客”、“做客” 《登飞来峰》:不为浮云遮望眼
幽深静地
景物的选择相似,如“树林”、 “小鸟”、“花草”、“日月”。 这些都在极尽所能地描写“净心、 静地”,都能读出佛家杂念顿消、 心静若空的、悠闲自得、清幽静美 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