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小组
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
2005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
Ⅱ.教学内容
2.1课程内容
《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对《管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总体设计:
1、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管理学》课程内容涉及的后续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为了突出《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而详细的讲述留给后续课程处理,从而既保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建立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了所需的空间。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首先,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我们选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是世界高校最普遍使用的,影响最大,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教材。该教材从最初使用的第四版到目前使用的第九版,内容不断更新,现代管理学信息量不断加大,为此我们适时跟踪,及时调整,发现新版本就迅速采用,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的管理学知识始终处于世界前沿领域,与国际接轨。
其次,做好《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料的广泛收集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料并集成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视频节目,结合课程进度进行播放,如余世维主讲的《成功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中错误》《领导商数》等,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普遍感到收获颇多。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学生寻找了一些与《管理学》课程教学有关的网站,那里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网站的地址告知学生,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用,开阔视野。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由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构成,但若教学只讲这些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是很不够的,是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学习的枯燥。通过将一些现实的、生动的案例引入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改变了《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
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理论结合了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案例的讨论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有了深入了解。
2、课内课外结合
教学活动不应终结在课内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刻,课外学习应成为有限课内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这一环节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课外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而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不加限定,让学生自主决定。在学习目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学习条件和寻找所需的学习资源,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时空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现了课内课外结合。我们通过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做课外小论文、参加挑战杯竞赛、申报学生学术基金等方式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使《管理学》课程的课内所学在课外的这些方式中得到了强化与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3、既教书又育人
《管理学》课程的施教对象即学生是未来的管理者,让他们学懂、学会管理的理论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管理道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三鹿奶粉事件等。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弱势群体、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诚信等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作用。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播放企业界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