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强化情感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出知识信息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国主义;科学态度;审美能力;辩证唯物主义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它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依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用真实的材料、确切的数字,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讲清我国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危机感来激发学生更深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紧迫感和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生物学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无数科学家经过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地探索所积累的经验。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的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及意志行为作为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一提到生物进化论,学生很快就想到达尔文。他的进化论被认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
一。1831年,达尔文大学毕业,按照他的专业,可以进教会做一个牧师,然而,他不要牧师的优厚待遇,为了研究动植物,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登上了“贝格尔”号海军勘探舰,进行艰苦的环球考察,在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历尽了艰辛,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回国后又做了近20年的实验,看了上千种有关生物的书籍,终于在1859年写出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1882年,达尔文去世,他留给了全世界一句名言,那就是“对于科学,坚持者,必可成功!”如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想法提出了质疑,植物增重不可能只源于土壤,肯定还源于其他地方,那么还源于其他什么地方呢?科学家们开始了漫长的探索道路。经过许多科学家相互质疑、不断探索、共同努力,最终揭示出了光合作用的实质,介绍这些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对问题敢于质疑和批评,对问题能够深入地研究,鼓励学生发表、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学习他人长处,奋发进取,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取得成功。
三、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渗透审美教育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而规律是美的内核,在最高层面上科学与
美是相通的。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教育的例证和素材,主要有生物科学家的人格美;生物科学史的发现之美,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美妙绝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上述的审美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理性认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相得益彰。如结合“生物与环境”“鸟类的多样性”等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丰富的色彩,让学生进入情境,使整个身心得到放松,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对生物的欣赏过程中激发了想象力,抒发了热爱生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以美益智,以美育人的目的,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四、合理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唯物性。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讲微生物“细菌”时对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往往只看到有害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举了好多有益的例子,如:大庆油田利用微生物吞吐采油。在自然界中不少昆虫危害着树木和庄稼,用大量化学杀虫剂喷洒,收到一定效果,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有一些微生物专门袭击某些害虫,却对人畜完全没有危害,不污染环境,是对付害虫的理想敌手,它们能有效地消灭水稻、蔬菜和棉田里的害虫,使农作物产量大增。这些
例子很让学生信服,没想到这些微小的生物会有这么大的用途。再如: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以上例子都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看问题不能片面而应全面及对立统一的关系等观点,从而在不知不觉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处理好科学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