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综合国力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 l.22N o.1 2000年1月Fo reig n Eco nomies&M anagem ent Jan.2000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0)01-0013-07

国外综合国力论研究

施祖辉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摘 要: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综合国力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对综合国力的起源、各种学术流派、各种观点和思想、评价体系和测度模型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还提出了综合国力应用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基本趋势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综合国力;国力学派;竞争战略;评价体系;测度模型

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 er)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具备的物质力、精神力和协同力的合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准或尺度。对综合国力的研究和测度已成为当代大多数国家分析与考察自身和别国的整体实力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乃至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手段。

一、近代综合国力研究的四大学术流派

1.国势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学者康令(1606~1681)。他在比较分析了当时欧洲各国的人口、土地、财政、兵力、社会秩序、立宪、行政、国家组织与结构等方面的国情国力状况的基础上,还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四因论”的观点出发,进一步论述阐发了决定国家重要事项的四个因素,即国家的土地与人口(质料因素)、国体与政体(形式因素)、国家的财政和军事力量(动力因素)、建设国家的目的(目的因素),并且解释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不仅是首次将国情国力阐述上升至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高度,而且其有关国势研究的要素体系已经与现代综合国力的构成框架极为近似。不过,康令的这些研究大都以文字叙述为主,这在表述上至少是笼统的或是模糊的。另一国势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阿亨瓦尔(1719~1772),他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观点,认为在考察一个国家的强弱时,凡是能影响国家繁荣富强的事项,均可称之为“国家显著事项”,而研究一国或几个国家的显著事项的学问则是治理国家者所必须懂得并掌握的技术。阿亨瓦尔在其1749年出版的《欧洲最主要各国新国势学概要》一书中,分别记述了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荷兰、俄国、丹麦、瑞典8个国家的领土、人口、物产、国境、殖民地、工业、贸易、货币、度量衡、社会阶层、军事力量、政治经济制度、气候等的情况,并尽

收稿日期:1999-11-06

作者简介:施祖辉(1955-),男,上海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可能地与德国的国情国力进行比较。在阿亨瓦尔的国势研究中,尽管第一次提出了一些数字对比的实例,但其比较研究的方法却仍然是文字记述式的和静态的。阿亨瓦尔的学生斯勒兹(1735~1809),不但将国势学的比较研究方法从静态拓展至动态,而且还建立起一个类似具有现代动力系统学思想的崭新的研究体系,他主张从“基本力”、“结合”、“行动”三方面来进行国情国力的考察。基本力,是指土地、人口、生产物和通货四方面的情况;结合,是指国家政权如何结合这些基本力的情况;行动,是指国家政权在一定目的下实际运用这些基本力的情况。斯勒兹研究体系已具备了现代综合国力论的基本雏形。

2.与“国势学派”国力论相对应的是“政治算术学派”国力论。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当时的英国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面临荷兰和法国两大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为了知己知彼,实现其大英帝国争夺殖民地、扩大世界市场和掠取更多原料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专人来搜集和分析研究荷兰和法国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并予以理论上的指导。配第的《政治算术》(1690)与《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91)即在这种背景下相继问世。在这两部著作里,配第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系列分析手段和计算方法,通过对荷兰、法国和英国三国的现实力量和潜在力量的分析比较,指出了英国的富强之路,并最终得出英国能够超过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结论。配第是西方近代以较系统的数量分析手段对国情国力进行比较研究的先驱。

3.与“国势学派”国力论和“政治算述学派”国力论的全面比较分析体系所不同的是,“重商财政学派”国力论则从财政金融实力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强国致富论。其领衔者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亚当・斯密(1723~1790)。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国家间爆发了多次耗资巨大的战争。当时的一些西欧国家为支付战争费用,发展了一套复杂的银行和信贷系统,建立起一套支撑近代早期世界经济的国家和国际的信贷体制。后来的事实证明,战争的大赢家总是属于那些更有能力保持信誉并能持续获得给养的国家。正因为财政金融实力和强权政治间存在着这种至关重要的联系,才有人将这种财政信贷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相对的耐久能力的尺度,并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是财政金融能力。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可以视为该国力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着各资本主义列强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对综合国力的研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国情国力的对比分析,而是从战略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一种强国称霸的学说。地缘政治学派便是此阶段的必然产物。19世纪末,美国历史学家、地缘政治学者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在其发表的著名的《海军战略论》一文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将一国凭借其实力夺得制海权作为衡量世界强国的标准,并提出了夺取制海权所必须具备的6项条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领土、人口、民族素质及政府机制)。阿・马汉认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太阳帝国”,其原因就是它建立了海上霸权。阿・马汉的这一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得到了验证,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近代重海权国力论的开创者。另一地缘政治学者英国的麦金德(1861~1947)则提出了重陆权的国力论,他在1904年发表的题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文章中认为,被称之为世界“心脏地区”的大片内陆区域,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较发达,加上铁路、公路网等陆上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大陆国家重新占据优势,具有较强的国力。麦金德还将历史上马其顿人战胜雅典人、罗马人打败迦太基人,以及20世纪大英帝国的衰落,作为海权国家没落、陆权国家崛起的例证。麦金德将地缘政治因素作为决定国力的一个重要变量来考虑,用历史唯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