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中国文明通论
中
国
古
代
音
乐
与
文
化
交
流
姓名:
学号:********
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交流
摘要:从时间发展的顺序看文化交流带来的音乐发展,乱世,盛世,都有各自的文化碰撞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展,从西域,到西方欧洲,中国音乐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吸收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发展壮大。
关键词:音乐文化、文化交流、西域音乐
我国古代的音乐有着漫长的演变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简单的乐舞,到唐恢弘盛大的教坊,再到明清的戏曲,无一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体现。而作为一个广大疆域、多民族文化的国家,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璀璨火花点亮了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音乐也不例外。
秦汉时期
早在《竹书纪年》里面就有这样一段材料:“少康即位(公元前2015年左右),诸夷来宾,献其乐舞。”《古本竹书纪库》也有“(夏)后发即位,元年(公元前1774年左右)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路史》后纪十三作:“其始即继,诸夷式宾,献其乐舞。”献其乐舞就是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623年,秦国曾将女乐二十六人送给西戎。西域的古代民族也曾有人在中原宫廷学习华夏音乐。张赛在前一三九年和前一一九年两次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上使节奔波, 商旅跋涉, 来往不绝。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也是千万匹绷锦结成的友谊桥梁。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更加密切,西域艺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带来了西域的文化。音乐文化的种子被带来了,渐渐落地,生根,发芽,成长。融化为中国音乐文化里辉煌的一笔。汉代设立的乐府,旨在搜集和整理民歌资料。乐府乐歌大致可分为鼓吹曲和相合歌。鼓吹曲,是从汉代发展起来,但并非中原的传统乐种。“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说朔野而有之”。班壹,因逃避战乱到北方边疆,与少数民族一起生活,“出入游猎,旌旗鼓吹,以财雄边”。鼓吹乐分为鼓吹和横吹,而横吹,最早兴起于西域。《晋书·乐志》云“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另外,东汉的灵帝爱好“胡箜篌、胡笛”,经考证,均为西域传来的乐器。汉末,蔡文姬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到了208年前后为曹操派人赎回。《胡笳十八拍》,相传是她借胡笳的声调翻入古琴,创造出一种结合胡笳与古琴特点的新曲。
而汉明帝夜梦金佛,迎佛入中原,也促进了更深的文化交流。佛教音乐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原。这种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但经西域东传时,受一路上当地舞蹈的影响,一些佛曲便是新疆和中亚的乐曲。佛教音乐一般在寺庙里听到,多以诵经为主,音乐为辅,又称唱念。音乐掺杂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因而中国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西河诗话》曰:“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娑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密七具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说明这些佛曲已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的风格特色。
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由于民族的迁徙杂居,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音乐正酝酿着巨大的发展变化。随着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羌等族进入黄河流域,西域音乐以更加强劲的势头东传中原,而大批北方人南迁,南北碰撞,东西碰撞,为隋唐时期的文化音乐大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宣武以后,始爱胡声”,“杂乐有西凉鼙舞,清乐、龟兹等。然吹笛、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后主唯
赏胡戎乐,耽爱无已。”文襄是北齐初文宣帝之高祖,河清是武成帝的年号,后主指北齐后主。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音乐在文襄、文宣、武成、后主时,由“皆所爱好”到“传习尤盛”再到“耽爱无已”,其流传发展可见一斑。中原与西域乐舞文化的交流活动中,佛教寺院也是一条渠道。《魏书·释老志》说:“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梵唱屠音,连檐接响。”今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还保留着两晋及南北朝时期中外乐舞交流融合的生动形象资料。
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极盛的时期。唐国力强盛,位于世界的前列,长安是国际文化中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当时人民继承发扬南北朝文化传统,各民族间交流范围更大,国际间交流日益广泛,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音乐文化在前朝历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少数民族、其他国家的音乐精髓,博采众家之长,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唐十部乐分别是燕乐、清商、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燕后。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从中就可初见端倪。唐代音乐至玄宗达到鼎盛。教坊,梨园,鼓吹署、太乐署均为培养乐工的处所。《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天宝十三载”“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胡部主要指西域音乐。唐代吸收融合改编了大量外来乐舞,如《苏幕遮》,《剑器浑脱》,均为外来乐舞在中国的新发展改进。唐代的对外交流,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遣唐使。日本在唐时期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唐乐”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形式,随着中日的广泛交流被引入日本。日本皇室学习中国音乐制度,建立日本雅乐体系。中国音乐在日本蓬勃发展起来。
宋元明清
宋元时期,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不如隋唐活跃,但也并未中断。如北宋末期,中国曾派乐工前往朝鲜。另外,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阿拉伯和波斯音乐,对以后的新疆音乐影响很大。而在元代,又有集中新乐器由新疆传入内地,如“火不思”,“七十二弦琴”,“兴隆笙”等。
明清时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广大民间艺人的音乐戏曲活动非常兴旺,城市人口增加,各地方剧种传入大城市,彼此交流吸收,产生了包括各种声腔的综合性剧种,如京剧,汉剧等。戏剧对于各地方乐舞有很大的吸收和融化涵聚力量。
传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音乐文明,许多传教士都是优秀的乐器演奏者。传入中国的欧洲乐器之中,键盘弦乐器引起了人们相当大的兴趣。据说, 康熙皇帝在一件120根金属弦的乐器上弹奏过一个中国曲调《普庵咒》。而且他的几个儿子和宫里的太监都学习过演奏西洋乐器。对于西方音乐理论的介绍,最重要的是徐日升为康熙皇帝做的《律吕纂要》。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洋音乐开始大量输入,其内容以宗教音乐为主。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楚国留学考察,通过他们,比较系统地传播西洋音乐,如李叔同,沈心工。西方音乐的传入,体现在新学堂的大量“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旋律主要来自欧美,歌词会被不同的坐着反复填词。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开始在中国人民中得到初步介绍,为现代音乐艺术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刘玉才、徐树安、阴法鲁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
《中国文化通论》顾伟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交流》阴法鲁
《楚楚胡乐入汉声-谈龟兹乐对汉族音乐的影响》陈洛
《从唐代燕乐看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冯砚璀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第十八卷第五期
《明清时期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概况》弗朗索瓦·皮卡尔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第二期
《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的东传》刘锡涛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