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测深法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率测深法
§1.4电阻率测深法
通过在测点上固定MN,逐次改变供电极距,以
扩大人工外电流场的有效作用空间,观测到主要以
地下垂向电阻率分布为特征的变化情况,分析
s
~
AB 2
的电阻率测深曲线,达到探测地下垂向地
体分布的目的。
该方法基于地表水平、地下水平成层、层内介 质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地电模型。
它是目前正演理论和反演理论最完善的电法勘 探方法。
J 0 (mr )
k 0
1k
1
k ! k
1
mr 2
2k
lim
mr 0
Y0
(mr
)
:
2 ln mr c
2
Z (z) E(m)emz F (m)emz
通解
考虑到
Y0 (mr )
mr0
(ln
2
mr 2
c)
U
[
0
A(m)emz
B(m)emz
]J 0
(mr
)dm
U1
U0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1 R
一.水平层状地电条件下的点电流场
1. 边值问题
鉴于点源场对水平层状介质 的轴对称性,引入柱坐标系的电 位为U(r,z),场源A点以外的边 值问题为:
2U1 r 2
1 r
U1 r
2U1 z 2
2I ( p
A)
U 0 1 z2 r 2
U1 Z
Z 0
0
U1
I1 C1 2 R z2 r2 0 R
n=2
其中
n=3 其中
二.视电阻率函数、电阻率转换函数 及其递推关系
(1)ρs表达式与电阻率转换函数
由
s
jMN j0
MN
EMN j0
2r 2
I
U r
Z=0:
U1 (r,0)
1I 2
0
1
2B(m)J
0
(rm)dm
由
J0 (mr ) (mr )
J1 (mr
)
便得到对称四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定义: 有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它 是始终保持MN=AB/3,称为wenner装置, 西方国家用得较多。实际上取MN=AB/5或 者MN=AB/7也都是可以的。这种装置的是 电阻率曲线是光滑的,没有脱节问题。
测深结果通常在模数为6.25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 以AB/2为横坐标,视电阻率为纵坐标的视电阻率曲线
R z2 r2
U U 1i zHi
1i1 zHi
U1
U0
U
I1 2R
U
2.点源电位
1 U1i
i z
zHi
1
i1
U1i1 z
zHi
由分离变量法 U (r, z) R(r)Z(z)
2R
r 2
r
1 r
R r
r
m2
R
r
0
2Z
z 2
z
m
2
Z
z
0
R(r) A(m)J0 (mr ) B(m)Y0 (mr )
原理示意图
电阻率法是通过观测地表的电场来了解地下介质电性 分布的,要探测到一定深度的地层的存在,必须使其 明显地影响地表电场的分布,也就是要求其对观测点 处的电场有明显的扰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流 入相应深度的电流份额足够多。因为在电阻率法中都 是使用点电流源,因此需要考察距离点电流源不同距 离时透入某一给定深度以下供电电流所占比例的变化 规律。在相距2L的两个异性在相距点电流源AB之间的 中垂面上任意一点上的电流密度为
[ A1(m)emz
0
B1(m)emz ]J0 (mr)dm
由边值条件:
U1 Z
Z0 0
有
U1(1)
c1 R
0
B1 (m)[e mz
emz ]J0
(mr)dm
利用韦伯—莱布尼兹公式 第一层内的电位表达式: 第二层以下至n-1层的电位表达式
第n层内的电位表达式,由
利用衔接条件求取2(n-1)个待定函数 ,由 于电测深研究位于地面上的电位分布,即仅需 要给定层数n后的 B1(m)式。如
最初的供电电极距仅数米,逐步取一系列的递增值, 每个数量级距离供电极距改变约5-6次,各供电极距 AB/2在对数轴上应均匀分布(大致按照相同的倍数增 大),每一个供电极距与前一个供电极距的比值大约 为1.2-1.5左右。选择供电极距时,要求最小的极距应能 反映地表浅层电阻率,最大的极距则能满足勘探深度
同理,得到:
二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AM s
0
T1
m
J
0
mr
dm
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AMN S
有那么明显。为了减少横向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应该 采用一种测量电极MN基本保持不动,主要移动供电 电极AB的装置。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对称四极测
深装置,在施工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三极测深装置 ,其他装置则很少使用。
野外测量工作布置如图1-41所示,供电电极AB和测量 电极MN都以测点O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要求,并保证测深曲线尾支的完整,不妨碍解释最后 一个电性层。
从勘探深度方面考虑,供电电极距AB/2应从最小 勘探深度的一半变到最大勘探深度的5倍左右。测 量电极MN开始是固定的,例如取0.5m直到(随着
供电电极距的加大)电压过小时,才取另一增大 值,例如3m,以此的大类推,一般MN大小大约 为AB的1/3-1/30。在改变MN时一般要求有2个供电 极距以2组MN极距观测。因为增大测量电极距MN 会降低勘探深度,因此增大测量电极距MN时,曲 线通常会出现脱节现象。
电测深法在地质勘探中能解决下列问题:
(1)确定覆盖层厚度,了解基岩起伏和基岩风化壳发 育深度等。
(2)寻找层位稳定的煤层、含水层,确定其顶底板埋 深。
(3)详细研究具有明显电阻率差异的断层破碎带、陡 立岩性接触界线的产状(走向、倾向)。
(4)查找埋藏不深、规模较大、电性差异明显的地下 局部不均匀体,如矿体、局部的砂层透镜体、古河道 、充水溶洞和人工洞穴、古墓等。
根据研究深度的不同,电阻率测深法在一个测点上需 要观测十多个、甚至二三十个视电阻率数据,因此, 其工作效率远低于电剖面法。一般不将其用于普查, 而用于详查。
理论上,只要电极距足够大,直流电阻率测深法的探 测深度可以无限地大。但由于野外施工方面的困的探 测,实际上常用来进行难,直流电阻率测深法不适合 于进行深度大于500m的探测。如果要求的勘探深度大 于500m,一般都要采用电磁测深方法。
式中y为观测点距离连线的以下水平距离;z为深度;I为供电电流强 度。透入给定深度z以下的相对电流强度为
在研究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变化时希望尽量减少横 向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如前所述,移动测量电极MN
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反映非常明显,而移动 供电电极AB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反映则远没
§1.4电阻率测深法
通过在测点上固定MN,逐次改变供电极距,以
扩大人工外电流场的有效作用空间,观测到主要以
地下垂向电阻率分布为特征的变化情况,分析
s
~
AB 2
的电阻率测深曲线,达到探测地下垂向地
体分布的目的。
该方法基于地表水平、地下水平成层、层内介 质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地电模型。
它是目前正演理论和反演理论最完善的电法勘 探方法。
J 0 (mr )
k 0
1k
1
k ! k
1
mr 2
2k
lim
mr 0
Y0
(mr
)
:
2 ln mr c
2
Z (z) E(m)emz F (m)emz
通解
考虑到
Y0 (mr )
mr0
(ln
2
mr 2
c)
U
[
0
A(m)emz
B(m)emz
]J 0
(mr
)dm
U1
U0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1 R
一.水平层状地电条件下的点电流场
1. 边值问题
鉴于点源场对水平层状介质 的轴对称性,引入柱坐标系的电 位为U(r,z),场源A点以外的边 值问题为:
2U1 r 2
1 r
U1 r
2U1 z 2
2I ( p
A)
U 0 1 z2 r 2
U1 Z
Z 0
0
U1
I1 C1 2 R z2 r2 0 R
n=2
其中
n=3 其中
二.视电阻率函数、电阻率转换函数 及其递推关系
(1)ρs表达式与电阻率转换函数
由
s
jMN j0
MN
EMN j0
2r 2
I
U r
Z=0:
U1 (r,0)
1I 2
0
1
2B(m)J
0
(rm)dm
由
J0 (mr ) (mr )
J1 (mr
)
便得到对称四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定义: 有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它 是始终保持MN=AB/3,称为wenner装置, 西方国家用得较多。实际上取MN=AB/5或 者MN=AB/7也都是可以的。这种装置的是 电阻率曲线是光滑的,没有脱节问题。
测深结果通常在模数为6.25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 以AB/2为横坐标,视电阻率为纵坐标的视电阻率曲线
R z2 r2
U U 1i zHi
1i1 zHi
U1
U0
U
I1 2R
U
2.点源电位
1 U1i
i z
zHi
1
i1
U1i1 z
zHi
由分离变量法 U (r, z) R(r)Z(z)
2R
r 2
r
1 r
R r
r
m2
R
r
0
2Z
z 2
z
m
2
Z
z
0
R(r) A(m)J0 (mr ) B(m)Y0 (mr )
原理示意图
电阻率法是通过观测地表的电场来了解地下介质电性 分布的,要探测到一定深度的地层的存在,必须使其 明显地影响地表电场的分布,也就是要求其对观测点 处的电场有明显的扰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流 入相应深度的电流份额足够多。因为在电阻率法中都 是使用点电流源,因此需要考察距离点电流源不同距 离时透入某一给定深度以下供电电流所占比例的变化 规律。在相距2L的两个异性在相距点电流源AB之间的 中垂面上任意一点上的电流密度为
[ A1(m)emz
0
B1(m)emz ]J0 (mr)dm
由边值条件:
U1 Z
Z0 0
有
U1(1)
c1 R
0
B1 (m)[e mz
emz ]J0
(mr)dm
利用韦伯—莱布尼兹公式 第一层内的电位表达式: 第二层以下至n-1层的电位表达式
第n层内的电位表达式,由
利用衔接条件求取2(n-1)个待定函数 ,由 于电测深研究位于地面上的电位分布,即仅需 要给定层数n后的 B1(m)式。如
最初的供电电极距仅数米,逐步取一系列的递增值, 每个数量级距离供电极距改变约5-6次,各供电极距 AB/2在对数轴上应均匀分布(大致按照相同的倍数增 大),每一个供电极距与前一个供电极距的比值大约 为1.2-1.5左右。选择供电极距时,要求最小的极距应能 反映地表浅层电阻率,最大的极距则能满足勘探深度
同理,得到:
二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AM s
0
T1
m
J
0
mr
dm
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
AMN S
有那么明显。为了减少横向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应该 采用一种测量电极MN基本保持不动,主要移动供电 电极AB的装置。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对称四极测
深装置,在施工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三极测深装置 ,其他装置则很少使用。
野外测量工作布置如图1-41所示,供电电极AB和测量 电极MN都以测点O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要求,并保证测深曲线尾支的完整,不妨碍解释最后 一个电性层。
从勘探深度方面考虑,供电电极距AB/2应从最小 勘探深度的一半变到最大勘探深度的5倍左右。测 量电极MN开始是固定的,例如取0.5m直到(随着
供电电极距的加大)电压过小时,才取另一增大 值,例如3m,以此的大类推,一般MN大小大约 为AB的1/3-1/30。在改变MN时一般要求有2个供电 极距以2组MN极距观测。因为增大测量电极距MN 会降低勘探深度,因此增大测量电极距MN时,曲 线通常会出现脱节现象。
电测深法在地质勘探中能解决下列问题:
(1)确定覆盖层厚度,了解基岩起伏和基岩风化壳发 育深度等。
(2)寻找层位稳定的煤层、含水层,确定其顶底板埋 深。
(3)详细研究具有明显电阻率差异的断层破碎带、陡 立岩性接触界线的产状(走向、倾向)。
(4)查找埋藏不深、规模较大、电性差异明显的地下 局部不均匀体,如矿体、局部的砂层透镜体、古河道 、充水溶洞和人工洞穴、古墓等。
根据研究深度的不同,电阻率测深法在一个测点上需 要观测十多个、甚至二三十个视电阻率数据,因此, 其工作效率远低于电剖面法。一般不将其用于普查, 而用于详查。
理论上,只要电极距足够大,直流电阻率测深法的探 测深度可以无限地大。但由于野外施工方面的困的探 测,实际上常用来进行难,直流电阻率测深法不适合 于进行深度大于500m的探测。如果要求的勘探深度大 于500m,一般都要采用电磁测深方法。
式中y为观测点距离连线的以下水平距离;z为深度;I为供电电流强 度。透入给定深度z以下的相对电流强度为
在研究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变化时希望尽量减少横 向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如前所述,移动测量电极MN
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反映非常明显,而移动 供电电极AB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反映则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