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国发展的面临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中国发展的面临的挑战
正高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和机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正如美国的《时代》周刊认为,2014年中国将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中国或许能通过改革经济体系,解决不断加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下一个10年经济繁荣增长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或者是屡创经济奇迹的中国在这一年遭遇重大挫折,并进而带来巨大后果。也就是说,中国当前的发展面临了许多重大挑战。
一、经济方面
首先不得不说经济转型将是中国2014年所面临的另一个最重大的挑战。中国过去12个月的GDP增幅跌落到本世纪以来的低值,经济增长的这种放缓将会加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并导致与这些债务利益攸关的金融体系的持续紧张。中国地方修建道路、桥梁、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发展的融资债务问题正在加剧,这种状况的持续发酵,将抵制中国把经济从过度投资转向更多的消费。如何消化地方政府累积起来的这种巨额债务,将是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最大掣肘。
中国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可能再长时间持续。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中国近10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廉价信贷和政府开支。中国为这种增长付出的一个沉重代价是企业和地方政府都积累了大量债务,而且也还都在2014年进入了自己债务偿还的最后期限。这些债务的偿还,很可能又把地方政府死死地卡在土地财政的魔圈里,依靠不断加码的土地出让金和疯狂的房地产筹集偿还债务的资金。其次,中国可能产生货币危机。如果经济转型未果,经济增长的减速,外汇储备多元化无果,通货膨胀是失度,再叠加当地产、和上述的地方债务等问题,就会出现金融体系的运转失灵,货币危机出现的概率将显著增大。应该说,货币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一旦货币出现了麻烦,经济就会乱套,这已被无数历史证明。[1] 控制通货膨胀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难题,只有货币稳定,人心安定,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国当前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格局的变化,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世界经济的大调整给我们过带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出口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压力加大。第一是全球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的外需增长放缓。第二是我国一些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受到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更加有力的竞争。第三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第四是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将加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正面竞争。二、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与资源能源的困难增加。三、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第一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的相互交织。第二是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我国面临被主要区域贸易安排边缘化的危险。第三是发达国家力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可能导致国际规则朝不利于我国利益的方向演变。[2]
二、环境健康
温家宝曾指出:“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由此带来的水质、水汽、土壤等污染严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资源支撑部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不可持续。”3]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发展的失衡,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还包括不合格产品,
最终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25日在人民大会堂明确指出,中国发展面临“两个前所未有”。其中的一个就是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总理指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难度之大和受到的国际关注也前所未有。从历史上看,发展与环境是发达国家过去推进现代化中遇到的一对矛盾。如何在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处理好这对矛盾,在发展中保护甚至优化环境,没有先例可循。这也是基本民生,必须有新作为,努力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在探索中寻找出一条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
现在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是:第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期阶段,也就是高碳排放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已基本完成,已进入低碳阶段了。在这个时候强调二氧化碳减排,对我们来说是砍在脖子上,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砍在尾巴上。我国在高碳阶段推进碳减排挑战巨大。第二,我国的资源禀赋是一个高碳结构。我国多煤、缺油、少气,新能源比重也偏低,目前只有9.8%左右。煤炭开采和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多煤资源结构不利于推进低碳发展。第三,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不利于低碳发展。在国际分工中,搞加工、组装碳排放相对较多。而我国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发达国家则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设计和营销环节。实际上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把很多碳排放的环节移到了中国,导致“碳排放国际转移”问题。第四,我国人口多。人口越多,碳排放就越多。近十四亿人口,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碳排放源。第五,我国的粗放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锁定效应”。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形成了“路径依赖”,想要改掉它,成本很高。因此,绿色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趋势。中国要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一、从“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二、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扩大绿色技术的应用;三、大力投资绿色产业和努力引领全球绿色革命;四、积极开展绿色国际合作;[4]
三、人口方面
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面对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挑战,政府和民众都应该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及时采取举措应对。虽然现在中国正收获“人口控制红利”和“人口教育红利”,但未来30年间,中国将面临“人口负债期”
[5]。人口发展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并进一步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因为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优化有助于缓解人口压力。
为实现中国2000-2050年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设想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和人力资本条件。初步设想,中国人口目标也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2010):人口数量保持低增长,人口质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中较高水平。这一本已经完成。第二步(2011-2020):人口数量适度增长,人口质量达到较为发达国家水平。例如出来了新的生育政策。第三步(2021-2050):人口数量趋于稳定,人口结构趋于优化,人口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6] 中国人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养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怎么样,家庭无力解决的应该由社会解决,社会无力解决的应该由政府解决。生老病死,在大家各尽其责之后,只能由政府最终托底。[7]
四、贫富差距
贫富分化问题既是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贫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