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参数的优化与策略2_v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 陈刚
CT检查技术参数的 优化与策略
发明CT
1972年,Mr. Hounsfield 英国EMI公司推出MARK1 扫描时间:270s头颅机
CT的发展
1972 EMI公司CT机诞生;同年 10 月在RSNA年会上宣布。Hounsfield因此获 1979年诺贝尔奖。 1974 美国Geoge Towm医学中心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机。 1983 美国Douglas boyd 博士开发出电子束CT,扫描速度以ms为单位。 1985 滑环技术用于CT,奠定螺旋CT雏形。 1989
检查前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1.腹部:平静呼吸下屏气 2.胸部:深吸气后屏气 3.重复3次以上
胃肠道的准备
小肠的准备
3次扫描同位不同层
检查前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胃肠道准备
1.空腹4小时以上 2.口服1000ml清水,20分钟内完成检查 3. 必要时,检查前再服400-500ml清水
140 mA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Normal: 正常图像噪声 IQ: 高图像质量。噪声比Normal低10% Low dose: 低剂量扫描。噪声比Normal 高10% 自动mA选择 输入图像噪声值
AutomA选择后, 毫安输出的范围
人工设置固定毫安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Auto mA 、 SureExposue 3D、CareDose 4D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 通过定位像scout,自动得到该病人Z轴方向的X线吸收 量(图像噪声水平),以此设定每个层面的毫安输出量 • 4种选择:
• • • • 低剂量(LowDose) 正常剂量(Normal) 高图像质量(IQ) 用户自定义(Maunal)
谢谢!
螺旋CT诞生,二维采样CT 进展为三维采样,出现三维后处理,扫描 由步进式发展为螺旋式。
GE、Toshiba、Marconi、Siemens四家公司均推出4排螺旋CT,扫描速 度提高到0.5s/rot。
1992 以色列Elscint公司成功研制双排螺旋(Twin)CT 1998
2002 16排CT问世,后处理常规化。
Std标准重建算法
Bone重建算法
Std标准重建算法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Pitch 螺距因子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
螺距Pitch 进床速度 (扫描一周) X光准直器宽度(扫描层厚层数)
• 智能毫安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1)系膜侧明显 系膜脂肪渗出 2)节段性分布
• 对比剂用量 90-100ml,含碘量0.3g/ml
肝脏增强扫描
• 对比剂流速 3ml/s • 延迟时间 动脉期:延迟30-35秒; 门脉期:延迟55-65秒;
实质期:延迟70-85秒;
动脉晚期
小结
• 充分理解各种参数含义 • 掌握设备的特性 • 与患者沟通一定要充分,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他能很好地配合你 • 检查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比剂 的副反应
• 提高球管的使用效率
• 降低病人扫描剂量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曝光剂量 “因人而异,逐层而异”
150 mA
mA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110 mA
85 mA
90 mA
100 mA
130 mA
or
40
60
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120
Scan#
2003 64排CT问世,心脏冠脉CTA成像得以常规开展(心血管CT)。 2007 双源、能谱、128排、 320排CT相继问世。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层 厚 5mm
层厚1.25mm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小肠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胃肠道准备
检查前的准备
小肠的准备
1.空腹4小时以上
2. 服水: 分5次喝完,间隔15分钟,共用时75分钟; 第一次服1瓶甘露醇(250ml); 后4次每个15分钟内服450-500ml清水; 3.服水不宜过急,每15分钟内喝完规定的量即可;
4.无需憋尿
克隆氏病: 肠壁增厚,强化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层 厚 0.625mm 层间距 0.31mm
层 厚 0.625mm 层间距 0.625mm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螺距
• 智能毫安
图像锐利度 图像平滑度
Soft
Std
Lung
Detail
Bone重建算法
Bone重建算法
Std标准重建算法
CT检查技术参数的 优化与策略
发明CT
1972年,Mr. Hounsfield 英国EMI公司推出MARK1 扫描时间:270s头颅机
CT的发展
1972 EMI公司CT机诞生;同年 10 月在RSNA年会上宣布。Hounsfield因此获 1979年诺贝尔奖。 1974 美国Geoge Towm医学中心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机。 1983 美国Douglas boyd 博士开发出电子束CT,扫描速度以ms为单位。 1985 滑环技术用于CT,奠定螺旋CT雏形。 1989
检查前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1.腹部:平静呼吸下屏气 2.胸部:深吸气后屏气 3.重复3次以上
胃肠道的准备
小肠的准备
3次扫描同位不同层
检查前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胃肠道准备
1.空腹4小时以上 2.口服1000ml清水,20分钟内完成检查 3. 必要时,检查前再服400-500ml清水
140 mA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Normal: 正常图像噪声 IQ: 高图像质量。噪声比Normal低10% Low dose: 低剂量扫描。噪声比Normal 高10% 自动mA选择 输入图像噪声值
AutomA选择后, 毫安输出的范围
人工设置固定毫安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Auto mA 、 SureExposue 3D、CareDose 4D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 通过定位像scout,自动得到该病人Z轴方向的X线吸收 量(图像噪声水平),以此设定每个层面的毫安输出量 • 4种选择:
• • • • 低剂量(LowDose) 正常剂量(Normal) 高图像质量(IQ) 用户自定义(Maunal)
谢谢!
螺旋CT诞生,二维采样CT 进展为三维采样,出现三维后处理,扫描 由步进式发展为螺旋式。
GE、Toshiba、Marconi、Siemens四家公司均推出4排螺旋CT,扫描速 度提高到0.5s/rot。
1992 以色列Elscint公司成功研制双排螺旋(Twin)CT 1998
2002 16排CT问世,后处理常规化。
Std标准重建算法
Bone重建算法
Std标准重建算法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Pitch 螺距因子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
螺距Pitch 进床速度 (扫描一周) X光准直器宽度(扫描层厚层数)
• 智能毫安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1)系膜侧明显 系膜脂肪渗出 2)节段性分布
• 对比剂用量 90-100ml,含碘量0.3g/ml
肝脏增强扫描
• 对比剂流速 3ml/s • 延迟时间 动脉期:延迟30-35秒; 门脉期:延迟55-65秒;
实质期:延迟70-85秒;
动脉晚期
小结
• 充分理解各种参数含义 • 掌握设备的特性 • 与患者沟通一定要充分,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他能很好地配合你 • 检查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比剂 的副反应
• 提高球管的使用效率
• 降低病人扫描剂量
自动毫安调控Auto mA的选用 曝光剂量 “因人而异,逐层而异”
150 mA
mA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110 mA
85 mA
90 mA
100 mA
130 mA
or
40
60
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120
Scan#
2003 64排CT问世,心脏冠脉CTA成像得以常规开展(心血管CT)。 2007 双源、能谱、128排、 320排CT相继问世。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层 厚 5mm
层厚1.25mm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小肠的准备
屏气的训练 胃肠道准备
检查前的准备
小肠的准备
1.空腹4小时以上
2. 服水: 分5次喝完,间隔15分钟,共用时75分钟; 第一次服1瓶甘露醇(250ml); 后4次每个15分钟内服450-500ml清水; 3.服水不宜过急,每15分钟内喝完规定的量即可;
4.无需憋尿
克隆氏病: 肠壁增厚,强化
• Pitch 螺距因子
• 智能毫安
层 厚 0.625mm 层间距 0.31mm
层 厚 0.625mm 层间距 0.625mm
基本参数
• 层厚
部分容积效应
• 层间距 • 重建算法
• 螺距
• 智能毫安
图像锐利度 图像平滑度
Soft
Std
Lung
Detail
Bone重建算法
Bone重建算法
Std标准重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