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西南夷:秦汉时期,称今川南、川西南、贵州、云南境内的各少数民族的统称。因为这

一地区的民族都分布在巴、蜀之西南,故称他们为西南夷。这一时期的西南夷,除了尚未进入云南的苗、瑶、藏、堕、普米等民族外,包括了土著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系的各民族。

2、

3、庄蹻入滇

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277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翌年,楚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入滇促进了民族融合,促使滇池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步。

3、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由于道路仅宽五尺,所以叫五尺道)。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最后达于曲靖。五尺道的开通,使云南地区的各民族和内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4、羁縻制度:是汉族封建统治者在多民族而且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主要指根据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及民族特点,任命各民族原上层首领担任王、侯并按照旧的统治方式管理本民族,并在政治上听命于中央王朝派驻郡县的汉官调度,经济上纳贡地方特产。这个政策的实质和意义是在保持西南夷各族内部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其内部原来的首领进行统治,避免了不适应民族情况而产生的民族反抗。

5、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在战乱中,作为大地主的代表的军阀们,他们把农民的土地霸占之后,使农民沦为自己的奴隶,平时耕种以饷军,战时则编入行伍。在同一时期的内地汉族中也存在。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口,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6、南中大姓:南中大姓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夜郎传》:“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南中大姓是自秦、汉以来不断进入西南夷地区的汉族上层人士,他们是夷化了的汉族,经过不断与各民族的融合和阶级分化,逐渐形成为雄踞一方的豪族大姓。大姓首先在经济上因管理屯政,在经管的过程中利用权力侵占屯田,开垦私田,拥有大量土地。其次,将大批要求“庇护”的流民或各民族人民沦为部曲,部曲是大姓的私家军事武装,也是直接生产者,平时为大姓服定期劳役,战时组成军队,为大姓之间扩大统治势力而进行频繁的争战。大姓就仰仗其物质基础和夷汉部曲称雄一方,形成为一地方的实权统治者。

7、驿传: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以后,驿传制度已很完备。历代有不同名称﹐早期称传﹑遽﹑邮﹑置等﹐汉代称邮驿﹐元代时称为“站赤”。元代云南的驿传,具有明显的特点:分布广泛、遍及全省;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往来方便,传递讯息迅速。其作用是:使元代云南与中央和政府保持了密切的政治联系,结束了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为发展商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内地移民入滇和扩大云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必要前提。

8、遑耶姻亲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遑耶”在彝文中的意思是结盟、同为一家人,主要是指南中大姓与夷帅通婚结成的亲家关系。遑耶姻亲促进了汉族的“夷化”,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9、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所谓土司就是利用土著民族中的上层贵族首领,让他们沿袭担任地方行政机构中的长官,以便依据地方经济情况“额以赋役”;政治上听从中央政府的“驱调”。它的实质是一种封建主义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看是沿袭使用民族中贵族首领充当地方长官,实际上是保留各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然后用过土官来进行贡纳的征收,并从形式上保证了全国范围内政治上的统一。

10、元跨革囊:元跨革囊出自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主要指为了征服“西南诸蕃”从西南各族中汲取人力物力以消灭南宋,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队到达丽江东部的金沙江畔,大理国宰相高泰祥守金沙江西岸,蒙古军凭借革囊和羊皮筏渡过金沙江,打败了高泰祥守军的历史事件。“元跨革囊”,促进了忽必烈平定大理国和元代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

简答题:

1、西汉在西南夷地区的经营举措

文景之治以后,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即位,人民富足。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王然于、柏始昌等使滇,激发了汉武帝开发云南民族地区的决心。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即益州郡和永昌郡,招降了夜郎和邛、笮二都,分别设置了越嶲郡和沈黎郡,平定南夷设牂牁郡,并开通了南夷道(夜郎地区):僰道(宜宾)——牂牁江(北盘江);西夷道:蜀都(四川)——邛笮都(凉山州)。此外,对西南夷地区还采取了“羁縻”政策对该地区的各民族进行统治,并授予夜郎王以“夜郎王印”,滇王以“滇王之印”,以避免不适应民族情况而产生民族矛盾和反抗。同时,采用招募内地汉族入滇开垦种植的“移民垦殖”方式,一方面解决入滇人众的供需,另一方面,也起了巩固对西南夷地区的统治和开发作用,是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进行比较稳固统治的直接经济、政治乃至于军事源泉。

2、蜀汉时期诸葛亮对南中的郡县制做了哪些调整?

答:设立了南中七郡,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从原益州郡中分出弄栋(今姚安),从永昌

郡中分出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3县,从越嶲(音西)郡中分出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青蛉(今大姚),新设立了云南郡,以云南县为郡治;又从原益州郡分出贲(音奔)古(今蒙自)、胜休(今石屏一带),从牂牁(音脏柯)郡中分出宛温(今砚山)、镡(音谭)封(今平远街)、句町(今广南)漏卧(今罗平)、进桑(今屏边)西随(今金平),将这8个县合并新设兴古郡。把原来南中的越巂郡、永昌郡、益州郡、朱提郡、牂牁郡等五郡调整为七郡,其中的建宁郡、朱提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全都在今天云南境内。越巂郡在今天四川境内,牂牁郡在今天的黔西北。这种划分十分有利于蜀汉政权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

3、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南中大姓发展势力治理云南且影响如何?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南中的措施:

(1)、调整地方行政机构,设南中七郡,设庲(laí)降都督总统七郡。

即把原来南中的越巂(xī)郡、永昌郡、益州郡、朱提郡、牂牁(zāng kē)郡五郡调整为七郡(越巂郡、永昌郡、朱提郡、牂牁郡、建宁郡、云南郡、兴古郡)这种划分十分有利于蜀汉政权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

(2)、加强对南中的统治力量。将南中大姓的主要人物调离本土到蜀汉中央政权任职(如:调孟获到成都任御中央丞、爨习任领军将军、孟琰yǚn为辅汉将军)并将其控制的“劲卒青羌”万余户迁徙至成都,编入军队,成为代魏军力。

(3)、在南中派驻汉兵和汉官(李恢为建宁太守、马忠为牂牁郡太守、吕凯为云南郡太守)(4)、扶持地方夷、汉大姓势力,以作蜀汉政权后方军需供应来源。

办法:帮助他们获得跟多部曲:①政治强制:“分其羸(lěi)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董、李为部曲”;②经济利诱:“以夷多刚狠不宾,刀劝大姓富豪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亦也其官……”

(5)、通过联姻:南中大姓为了能够在周围附近各民族群体的包围下发展,巩固自身的势力,于是便通过与其贵族互通姻亲来进行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影响:(1)、加强了蜀汉对南中的统治,保持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统一。

(2)、汉族和南中各民族的交往关系得到了加强,促进了南中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元朝经营和治理云南使,对云南的行政组织机构做了哪些设置

公元1271年,忽必烈选用回回人赛典赤主持云南行政,1276年赛典赤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置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并把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建立后,一切军政事务都由平章政事统一管理。1290年忽必烈派遣皇族当中的人担任梁王,在元代诸王中是一等王,管辖全省,代表皇帝在云南进行统治,权力大于行省,可以监督管理行省的一切。在行省之下的路、府、州、县范围内,为了具体的一层层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分设宣慰司,都元帅府,由当地少数民族上层担任此职位。同时利用土官、流官与元朝从内地派来的官吏相结合进行统治,发展了元朝封建中央在云南地方的统治权力,比较稳固的把云南统一起来。

5、明朝的土司制度与元朝土司制度的区别与差别

土司制度的实质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封建主义的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与元朝,完善于明代。明朝与元朝的土司制度相比有成都上的差别:

元朝虽然直接任命民族上层贵族充当各级证政权构中的土官,但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土官在地方的权利任然很大,云南行省的官员很难使土官“奔走唯命”。而明朝的土司制度,从形式上把民族地区的地方政权组织直接纳入国家政权组织系统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