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1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的探究过程作为教学主线。

2教材分析(说教材)

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并且通过探究,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3教学重点和难点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高中生物必修1:5.1.2 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案

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习目标引导 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科学思维——建立模型:通过 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等数学模型,理解影响的规律和 实质。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 计:合理设计探究温度、pH对 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规范实 施实验,探究影响的规律。 高效性 专一性 酶的活性 影响因素|预知概念| 一、酶的特性(连线) 答案①—b②—c③—a 二、酶促反应 1.概念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酶活性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 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温度 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2.pH 酶表现出最高反应速率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3.酶失活的原因 (1)外因:高温、过酸、过碱; (2)内因:空间结构被破坏。 |过程评价| 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的影响( √ )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 ) 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4.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 ) 5.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 ) 6.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多组实验,相邻两组实验具有一定的温差( √ ) |联想·质疑| ★科学解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描述了酶具有专一性。 ★科学解释: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丧失催化功能。

酶 教学设计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生接受记忆教材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设计分析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说出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酶作用的本质。 ⑵进一步强化对酶的本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的认识、理解。 ⑶加强酶的应用及酶活性调节的模型的初步认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分析新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⑵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 重点突出方式:学生阅读、思考,概括酶的作用及本质;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点。 ⑵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难点突破方法:学生讨论由实验出发设计实验,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其他同学指正,进 一步强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 3.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程序(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师生探讨、提出假设→收集信息(或实验探索) 、得出结论→成果迁移、评价调控→作业布置、强化巩固的教学程序进行。)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米氏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95℃水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金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 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醌, 醌再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从而导致褐色素的生成。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一元酚羟基化, 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醌[ 1]。而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二酚、乙酸钠、冰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甲醇、乙醛、盐酸、维生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方法 1.3.1粗酶液的制备 酶液提取参照文献[ 2] 的方法, 有所改进。称150g 冷冻鲜样, 加入PH 值6.0 的0.05mol /L冷冻磷酸缓冲液150mL 和15gPVPP, 打浆, 过滤, 于3℃下12000r /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置于0~ 4℃保存备用。 1.3.2褐变度( BD) 的检测 称5g 样品加入15mL 蒸馏水中研磨, 离心( 14000r/min、15min)。沉淀溶于15mL 甲醇甲酸溶液(体积比1:1), 充分浸提15min 后离心。 将两次所得上清液混匀后用蒸水定容为25mL,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410nm 下的吸光值An ×10 表示。 1.3.3总酚( TP) 的提取和含量检测 称取5g 样品, 加入15mL 乙醛- 盐酸溶液( pH3.0) 研磨, 在恒温水浴中震荡1h, 取出离心15000r /min, 30min, 量取滤液体积, 吸取5mL, 用蒸水定容到50mL, 测定A 值, 用邻苯二酚做标准曲线。 1.3.4酶活性的测定 取2mL 0.2mol/L 邻苯二酚溶液和2mL一定pH值的磷酸缓冲溶液加入到试管中, 然后加入0.5ml的粗酶液, 水浴保温3min后立即倒人比色管中, 在41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混合液的吸光值变化(△A), 每30s读数1次, 共记录3min。空白用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说课教案(新)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 (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 课前探究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 3)设计实验探索问题 (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 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word教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答:不能。 问:那还应做怎样的实验? 答:对照实验。将酵母菌分成两等份,一半直接加入葡萄糖,另一半通过研磨、过滤等过程来进行,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问:有人说毕希那的研究成果与前人无关,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正是由于巴斯德、李比希的研究确定了争论的焦点,使得毕希纳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虽然已经确定了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但酶到底是什么物质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要研究酶是什么物质,首先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酶,然后才能作出鉴定。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在研究酶究竟是什么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姆纳的研究过程 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二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教案) 衡南二中:廖贵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四、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几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回顾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这个实验可以叫学生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课后探究)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探究三: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 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1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 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高中生物(新教材)《酶的特性》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含义。 2.归纳温度和pH变化对酶活性的影 响,并能分析有关曲线。 3.进一步尝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 测因变量,体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的 实验方法。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温度、pH等对酶 活性的影响的数学模型,理解温度、pH 等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和实质。 2.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环境因素影响 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思路,规范实验步 骤。 3.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酶的作用机理 及特性,能够解释发烧使人食欲减退以 及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等生产生活实 际例子。 1.酶的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107~1013倍。 (2)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1)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2广。例如,酸既能催化□3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4脂肪水解,还能催化□5淀粉水解。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①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6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7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8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②目的要求:探究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9特定的化学反应。 ③设计思路:

④实验步骤(思路一):a.取□12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列要求操作 b.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 到□1360_℃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 c.取出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14斐林试剂,振荡混匀。 d.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15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e.观察两支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变化。 ⑤实验结果: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16还原糖,淀粉□17 有水解;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18没有水解。 ⑥实验结论:淀粉酶只催化□19淀粉水解,不能催化□20蔗糖水解,酶具有□21专一性。 (3)酶专一性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22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例:过氧化

脂肪酶特性与应用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 .6,2011 5 脂肪酶特性与应用 陈倩婷广州博仕奥集团 饲料资源不足一直是我国养殖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耕地和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很难提高。我国动物生产中饲料转化率低,猪、鸡和奶牛等的饲料转化率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0.3 %~0.6 %,使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饲料用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大的缓解了饲料资源的不足,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有效应用使得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目前研究较多的饲用酶制剂有蛋白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及植酸酶等。脂肪酶也是一种重要的酶制剂,它能够水解脂肪(三脂酰甘油或三酰甘油)为一酰甘油、二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产物脂肪酸为动物体生长和繁殖提供能量,部分中链脂肪酸能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改善肠道菌落环境,从而促进消化,起到类似抗生素的作用,脂肪酶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不易产生副产物,避免因化学催化法而带来的有害物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食品、皮革、医药、饲料和洗涤剂等许多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1 脂肪酶的特性 1.1 脂肪酶的来源 脂肪酶按其来源主要分为3类:1)动物源性脂肪酶,如:猪和牛等胰脂肪酶提取物;2)植物源脂肪酶,如:蓖麻籽和油菜等;3)微生物源性脂肪酶。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且易发生遗传变异,具有比动植物更广的作用pH、作用温度范围及底物专一性,且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所以,微生物脂肪酶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产微生物脂肪酶菌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 菌包括,根霉、黑曲霉、镰孢霉、红曲霉、黄曲霉、毛霉、犁头霉、须霉、白地霉、核盘菌、青霉和木霉;其次是细菌,如:假单胞菌、枯草芽抱杆菌、大肠杆菌工程菌、无色杆菌、小球菌、发光杆菌、黏质赛氏杆菌、无色杆菌、非极端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另外还有解酯假丝酵母和放线菌。1.2 特性1.2.1 催化特性 脂肪酶不同活性的发挥依赖于反应体系的特点,在油水界面促进酯水解,而在有机相中可以酶促合成和酯交换。其催化特性在于:在油水界面上其催化活力最大,溶于水的酶作用于不溶于水的底物,对均匀分散的或水溶性底物不作用,反应在2个彼此分离的完全不同的相的界面上进行。Macrae 等研究表明:在油水界面上油脂量决定脂肪酶活性,增加乳化剂量,可提高油水界面饱和度,从而提高脂肪酶活性,增加油水界面面积,可承载更多脂肪酶分子,也可增加催化反应速率。而在水体系中,大多数脂肪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 由于脂肪酶在非均相体系中表现出的高催化活性,且在酶催化反应中不需要辅酶,所以可利用非水相中的脂肪酶催化完成各种有机合成及油脂改性反应,如:酯化、酸解、醇解、转酯、羟基化、甲基化、环氧化、氨解、酰基化、开环反应和聚合等反应。 1.2.2 底物特异性 不同来源脂肪酶对底物不同碳链长度和饱和度脂肪酸表现出不同反应性,圆弧青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肪酶水解短链(低于C 8)脂肪酸所形成的三脂酰甘油,黑曲霉和根霉对中等长链(C 8~C 12)脂肪酸形成的三脂酰甘油有强烈特异性,猪葡萄球菌脂肪酶偏爱磷脂为底物,也可以水解脂肪酸链长短不一的各种油脂。解脂无色杆菌对饱和脂肪酸表现出 收稿日期:2011 - 05 - 09

《酶的特性》说课稿

《酶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酶的特性》。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内容: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此外,有关酶的知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多以图表、实验设计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它是整个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在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另外,本节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可行。 三、说教法 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 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此可以给学生具体的数字,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但是,酶的催化效率要比FeCl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在酶的专一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告诉同学们: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反应。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就像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说明酶的特性。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器具、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酶的作用与本质,还希望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水平产生了矛盾,从而产生了学习需要。由于受山区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生物实验,实验操作能力低下,制约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三、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pH试纸,火柴。 四、实验重点 1.合理利用实验器具和材料,针对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可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2.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课程论文的撰写。 3.小组汇报,教师评价。 五、实验难点

1.实验变量的控制; 2.影响酶的特性的因素的控制。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设计一共分为6个环节,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确定方案、实施实验、交流反思、知识应用。教学流程如下: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酶的特性探究实验方案: 组间讨论交流: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 实验实施:小组成员配合,进行实验。 小组汇报,组间交流: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报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实验收获等。其他小组提问,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向小组每位成员提问,考察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价:小组自己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各种表格、图表。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课前准备,筹备探究 (1)学生分组 我们山区学校条件有限,班上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探究能顺利地进行,并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课前分组非常关键。每三位学生为一小组,为了防止造就“消极被动、偷懒作假”的学生,每一小组的成员包括不同层次探究能力的学生,并分工承担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由学生推荐一位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 (2)资料的准备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酶的资料,带到课堂展示。 (3)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

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11:5.1.2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1.说出酶的特性。 2.说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重点难点】 掌握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的因素。 【预习案】 任务一、酶的特性 一、酶具有高效性 通过教材P78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加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放出的O2远多于加FeCl3溶液的3号试管。从而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二、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 a.淀粉麦芽糖 (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非还原性糖) b.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思考86页第3题 任务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探究案】 探究一、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你将选择哪些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讨论:1、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3,4步骤能省略吗?

酶的特性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阐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2.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基础感知】 一、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及验证实验 (1)酶的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 高很多,大约是 的107~1013倍。 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 分解。脲酶除了催化 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 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 。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 (1)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2)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本身不被消耗。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2.酶特性的验证实验 (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实验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 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③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①效率更高;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 ①率比未加酶时明显加快,A 入酶同,说明酶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的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 。 2.探究酶活性的适宜条件 思路: ? ????底物+t 1(或pH 1)+酶液底物+t 2(或pH 2)+酶液 ? ? ? 底物+t n (或pH n )+酶液――→检测 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实例: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人教版教学教案《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杨建忠(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14500) 1 课前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1.3 课时分配:1课时。 2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伊始,首先对学生所熟悉的实验进行更改探究,用以在复杂的自主设计与活动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设计的启示,以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问题及学生之间的即时自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这一处理策略至关重要,关系着探究过程的成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对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帮助学生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实施过程中,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保温时间,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穿插进行已建构知识的应用练习。 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合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进行课堂探究,但又不能扼制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此,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

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学案: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第2课时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一、探究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2)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______________后,再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________。2.实验步骤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实验中设置试管1、2的目的是什么? 2.试管3与4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 3.试管5与6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 4.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 知识整合本实验设计了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3、4号是一组实验;5、6号是一组实验;两组实验都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 1.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 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 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 2.如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 C.a催化d分解为e、f 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知识拓展酶具有专一性的理论假说 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强调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1.pH对酶作用的影响 (1)在一定条件下,酶作用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________。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的作用都会________。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_______,使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1)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最快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________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________。 (2)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温度升高后,酶________恢复活性。但高温会导致酶发生________,使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3.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加试) (1)实验原理 肝脏中的H2O2酶能将H2O2催化分解成H2O和O2。用不同的________处理H2O2酶和H2O2,收集O2的产生量,比较在不同pH下H2O2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