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

因此,搞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一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the role and basic industries posi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more important; and the status of water conservancy determines the its importanc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nd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p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is explored.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抓好水利工程管
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

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

一、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性质和具体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

对水利工程管理应作应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运行机制不灵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意识不明确,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规范。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

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这就对水利管理存在极大的误解。

2、水利管理政策不全面
国家水利产业政策滞后,没有在政策上即时调整、引导水利产
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对水利工程管理如何进入市场研究不深、不透。

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无偿用水观念根深蒂固。

全社会无偿用水或低价用水观念的转变速度缓慢。

国家重视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稳定,在商品水的价格上严加限制,将农业产业的商品水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并且将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担。

这些政策上的不利因素给发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带来巨大
的压力[2]。

3、水利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三、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就会妨碍工程管理,束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最后要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2、加强管理、统一认识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领导,领导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

领导工作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要转移到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上来,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管水要求的传统习惯和;从过去只重工程建设转变到加强管理、建管并重;从过去主要对水利行业内总的管理转变到对全的水事活动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转变到用、行政、技术、经济手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

着力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格局,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3、多管齐下,广泛宣传要紧紧抓住“世界水日”“水周”宣传的有利时机,做到与长年性宣传相结合,与案例宣传相结合,与水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与宣传水利建设成果相结合。

宣传应着重向基层乡村干部转移,向山区、半山区群众转移,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深入开展宣传,如电视广播宣传、悬挂宣传标语、车辆宣传、水法规咨询、知识竞赛,散发宣传资料,
制作大型广告宣传牌等,通过各种形式,使水法律法规逐步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全区上下共同保护水利设施,依法保护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3、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

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二要强化安全管理。

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4、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工程管理措施
水利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良性循环。

四、水利工程管理建议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部门的难点、热点问题,上级水利部门和各级政府要为水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此,笔者建议:1.精心部署,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形成一个全面抓“管理、执
法”的工作机制省、市水利部门要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把管理督察放在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由省、市水利部门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到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要选准薄弱环节,全程跟踪监督,建立督察督办制度,对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一查到底。

每年在评选水利工作先进县(市、区)时,要把水利管理、执法工作好坏作为一个基本条件。

2.从政策上、经费上、人力上提供必要的保障,以保证管理、执法工作的正常有效地运作一是要从体制上明确水利工程归属。

由于原有的水利工程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不完全统一,建、管、用相互脱节,产权不明则管理责任不清,或人为破坏时有发生,加速了水利工程的坏损。

因此,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政府参谋,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比较完备的政策和法规,尽快明晰所有权及其管理权,为开展管理、执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在经济上要实行倾斜政策。

水利工程特别是防洪工程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只有发生严重的洪涝时,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充分体现,但对工程本身而言,并没有直接回报。

因此,省、市、县(区)政府和水利部门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机构管理经费,以保证管理机构正常运行。

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水利执法机构。

3.运用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水利部门的工作监督水利部门除必须建立常效管理监督机制外,还必须依靠社会的、新闻媒体的、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

各级人大、政协机关要加强对水利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经常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水利工
程,监督水利部门管理、执法工作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帮助水利部门解决执法管理中诸多矛盾和问题。

新闻单位要抓住水利管理这个主线,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跟踪报道,使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各种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和制止。

同时发动全社会对水利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举报、评议等手段,真正使水利部门走向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提高执法管理水平,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利事业可持续。

窗体底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