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帝制,迈出了中国现 代化至 关 重 要 的 一 步。 在 社 会 变 革 的 饱 和 点 上,辛亥革命完成了其时代使命,且对此后近百 年的现代化实践影响至深,当今现代化的多方 面均与辛亥革命有渊源,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 贡献。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的认识, 我们应从中得出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变迁过程, 从深度上讲,它涉及到物器的、制度的、心理的 和行为的多个层面; 从广度上讲,它包括知识、 经济、社会、心理和政治五个层面。
所谓政治现代化,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由 传统的以畜力为主要动力的农、工、耕社会,向 以机器力为主要动力的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时, 社会政治制度等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转换,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在政治上的表 现和结果,它意味着传统体制的变革、解体,其 目标是实现从传统政体到现代政体的转变。中 国政治现代化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当时中国面 临着内忧外患,推翻旧的专制政权,建立新的民 主政权就成为中国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 最重要的任务。辛亥革命的爆发,顺应了中国 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要求,成功地完成了上述 任务。
微弱。改变落后生产力,推进政治现代化,成为 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现代化是一个多重概念,一方面,学者的理 解尚为纷纭;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使这一概念 不断丰富延伸。而中国作为迟到者,还有一个 对西方现 代 化 的 理 解 问 题。比 如《现 代 化 新 论》即关于当今现代化的若干观点是: ( 1) “西 化”或“欧化”; ( 2) 工业化; ( 3) 富强化; ( 4) 创 新与效率 化。[5] 各 种 观 点 之 间 的 共 同 点 在 于, 现代化应有别于传统社会而形成现代社会的结 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伦理以及文 化等一系列现代文明所具备的社会存在。近代 以来中国现代化目标的不断更新也在于此。
再次,政治变革需要一种政治理论并把这 种理论转化为政治心理,从而在政治行为中体 现该理论。但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革 命党人对政治理论的选择缺少理智并带有急功 近利性。他们虽提倡民主共和,却企图通过煽 动非理性的狭隘的反清民族情绪来迅速实现这 一目的,也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 义的内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认识
一、辛 亥 革 命 是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的 转折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 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西方
武器与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因素,现代化的特征 越来越明显。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前, 中国现代化的意识与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积 累。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李 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 戊戌变法,一批批仁人志士在自觉不自觉地向 现代化靠近,但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却屡遭惨 败。由于古代东方文明所产生的傲慢,没落王 朝的腐朽无能和庞大的政治体系的反应迟钝, 使清王朝进行的政治现代化的种种努力归于失 败,导致中国失去了类似日本式现代化的机会。 因此,在传统政治体系内进行变革的努力不能 成功时,革命的爆发则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 31 卷 第 9 期 2010 年 9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5856( 2010) 09—0083—04
Vol. 31 No. 9 Sep. 2010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解杨
(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其次,辛亥革命在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 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从而初步实现 了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 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及其政治制度、 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 急速的根 本 性 的 暴 烈 的 国 内 变 革 ”,[3] 辛 亥 革 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变革,它不再是以 往那种循环式的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而是在 世界的东方,推翻了帝制,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了 第一面民主共和国旗帜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 革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封建体制的权威 性、合法性造成了威胁,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从 此以后,谁 要 做 皇 帝,就 会 遭 到 全 国 人 民 的 唾 弃。中华民国虽然仅有 “民国之名,而无民国 之实”,但 是 它 却 广 泛 散 播 了 民 主 共 和 思 想 的 种子,成为中国政治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的起点。 辛亥革命不仅驱除鞑虏,还创建了民国,建立了 法理型政治权威。1912 年 3 月 11 日,临时参 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资产 阶级的第一部法典,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树立了民主共和的合法性,建立了单一的、世俗 的、全国的政治权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
其次,辛亥革命一方面对西方政治制度移 植较多,创 新 不 足。 只 具 其“外 在 形 式 ”,而 民 主政治的真正核心“自由、平等”原则尚未真正 成为国民的内心信念并通过完善的制度与法律 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革命废除了本国的旧制 度却未创建新制度,废除科举制却未立即建立 近代文官制度,使民国官场之滥有过于晚清。
首先,辛亥革命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的专 制统治,从 而 为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扫 清 了 道 路。 一个强势的政府,时刻站在时代前头,敏锐把握 世界发展方向,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带领全 体国民走向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成功实现现代 化的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权威日益丧 尽的晚清政府不仅无能解除国家的危难,甚至 还与外来侵略者勾结镇压本国人民的正义斗 争,不推翻这样的一个政权,中国就无法开启政 治现代化的大门。
二、辛 亥 革 命 对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的 意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
主要包括民族国家的整合化、政治体制的民主 化、政治关系的平衡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 治选举的大众化、政治行为的法治化以及政治 结构的分化等方面的要素。辛亥革命中的政治 现代化并不一一具备这些要素。而仅仅是一次 初步的探索,况且这次探索还不是十分成功的。 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从这时开始,政 治现代化的理想已成为国人的理想和追求。因 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 义。
三、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历史思考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跨出了传统社会迈向 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两个不同性质社会的转 化,特别是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 演化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后,新的社会因素在 不断成长和发展,但是,它不可能迅速、完全取 代旧有的社会因素。旧社会的遗留仍然存在, 而自然经济作为传统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仍普 遍存在。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资本主义又很
[摘 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作了初步的探索。
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政治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
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深入考察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
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关键词]辛亥革命; 社会; 政治现代化
第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解 杨: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85
荒的壮举,是对封建主义最有力的批判。 最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意识现代
化的闸门,摧毁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模式, 确立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新 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 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主 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另 一方面,国民第一次听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的声音,感受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 新的社会意识支配下,“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 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 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 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 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 高了”。[4]社 会 意 识 现 代 化 最 显 著 的 是 社 会 指 导思想。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开启了封 建主义之蒙,使社会意识的现代化大潮奔腾东 流。
晚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实施的“新政”,虽 然是为 了“抚 绥 国 内 反 对 者 和 抵 挡 外 国 的 侵 略,巩固帝国和王朝”,[1]但其深度和成效还是 超过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而正是通 过“新政”的实行,才真正出现从传统的小农社 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迹象。经济自由政策 的颁发,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制度基础,现代化的陆军体制、教育体制与现代
清王朝极端僵化的传统制度以及拒绝改革 的顽固态度,促使进步之士决心推翻帝制,建立 现代化国家。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得以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实现在中国结束帝 制、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愿望。
辛亥革命使中国封建传统文明延续两千年 的历史寿终正寝,中国在制度上进入现代化的 时期由此开始。因此,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现 代化实践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由传统 向现代演进的分界点,辛亥革命由此成为中国 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现代化 的基本实现一定应有相当程度的非政治领域的 现代化,尤 其 是 经 济 领 域 的 现 代 化 予 以 支 持。 而辛亥革命却基本未触动或不太触动非政治领 域的结构,因此其所建立的新政治结构便缺乏 相应的新社会结构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形下,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民主共和的目标就超出了中 国社会的承受力,甚至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开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有益探索。虽然此后 中国社会状况不太令人满意,没有完成政治现 代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在对 政治现代化的追求上,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终点, 而是一个起点。从此以后,中国革命与建设开 始沿着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而前进着。不论 是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对民主的呐喊,还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对联合政府的追求,抑或中国今 天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对辛亥革命先烈们开 创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辛亥革命在推动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辛亥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现 代化要求的日益强烈与腐朽的晚清政府无法挽 救中国这一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而并非各 种因素互相冲撞的机缘巧合。即使没有辛亥革 命,也会出现其他的革命。
对西方现代化的认知,始则从西方炽烈的 火炮认识 到 西 方“器 用 ”之 先 进,所 谓“夷 之 长 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2]于 是购火炮,造舰船,办洋务,都是由此而生的现 代化的实践。单 纯 追 求“器 用 ”的 认 识 在 甲 午 战争之后 受 到 挑 战,“船 坚 炮 利”只 是 一 种 表 象,而其背后有更深的层次理念,于是西方现代 化的 模 式 开 始 受 到 注 意。西 方 现 代 化 的 核 心———政治制度成为首要议题,康有为、梁启超 试图将西 方 政 治 制 度 嫁 接 过 来,建 立“君 主 立 宪”政体,但事实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
[收稿日期]2009 - 10 - 28 [作者简介]解 杨( 1983 - ) ,男,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社会史研究。
84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年
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出现,现代法律体系与司法 制度也开始成形。不过,“新政”毕竟是迟到的 改革,是统治者在错失几次难得的机遇后在危 机四伏、千疮百孔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匆忙开 始的改革。而“新 政 ”本 身 的 巨 额 要 求 与 不 平 等条约强加的巨额赔款之间形成的反差使“新 政”的种 种 措 施 难 以 真 正 施 行,再 加 上 清 朝 统 治者的政治权威与治理能力的日益衰微和缺乏 政治改良者应有的眼界与胸怀,这就使得当载 沣等人把席卷全国的保路运动与国会请愿镇压 下去,又愚不可及地将铁路修筑权转让给列强 和抛出“皇族内阁”时,辛亥革命的爆发就如弦 上之箭了。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变迁过程, 从深度上讲,它涉及到物器的、制度的、心理的 和行为的多个层面; 从广度上讲,它包括知识、 经济、社会、心理和政治五个层面。
所谓政治现代化,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由 传统的以畜力为主要动力的农、工、耕社会,向 以机器力为主要动力的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时, 社会政治制度等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转换,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在政治上的表 现和结果,它意味着传统体制的变革、解体,其 目标是实现从传统政体到现代政体的转变。中 国政治现代化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当时中国面 临着内忧外患,推翻旧的专制政权,建立新的民 主政权就成为中国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 最重要的任务。辛亥革命的爆发,顺应了中国 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要求,成功地完成了上述 任务。
微弱。改变落后生产力,推进政治现代化,成为 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现代化是一个多重概念,一方面,学者的理 解尚为纷纭;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使这一概念 不断丰富延伸。而中国作为迟到者,还有一个 对西方现 代 化 的 理 解 问 题。比 如《现 代 化 新 论》即关于当今现代化的若干观点是: ( 1) “西 化”或“欧化”; ( 2) 工业化; ( 3) 富强化; ( 4) 创 新与效率 化。[5] 各 种 观 点 之 间 的 共 同 点 在 于, 现代化应有别于传统社会而形成现代社会的结 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伦理以及文 化等一系列现代文明所具备的社会存在。近代 以来中国现代化目标的不断更新也在于此。
再次,政治变革需要一种政治理论并把这 种理论转化为政治心理,从而在政治行为中体 现该理论。但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革 命党人对政治理论的选择缺少理智并带有急功 近利性。他们虽提倡民主共和,却企图通过煽 动非理性的狭隘的反清民族情绪来迅速实现这 一目的,也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 义的内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认识
一、辛 亥 革 命 是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的 转折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 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西方
武器与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因素,现代化的特征 越来越明显。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前, 中国现代化的意识与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积 累。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李 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 戊戌变法,一批批仁人志士在自觉不自觉地向 现代化靠近,但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却屡遭惨 败。由于古代东方文明所产生的傲慢,没落王 朝的腐朽无能和庞大的政治体系的反应迟钝, 使清王朝进行的政治现代化的种种努力归于失 败,导致中国失去了类似日本式现代化的机会。 因此,在传统政治体系内进行变革的努力不能 成功时,革命的爆发则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 31 卷 第 9 期 2010 年 9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5856( 2010) 09—0083—04
Vol. 31 No. 9 Sep. 2010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解杨
(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其次,辛亥革命在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 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从而初步实现 了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 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及其政治制度、 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 急速的根 本 性 的 暴 烈 的 国 内 变 革 ”,[3] 辛 亥 革 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变革,它不再是以 往那种循环式的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而是在 世界的东方,推翻了帝制,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了 第一面民主共和国旗帜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 革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封建体制的权威 性、合法性造成了威胁,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从 此以后,谁 要 做 皇 帝,就 会 遭 到 全 国 人 民 的 唾 弃。中华民国虽然仅有 “民国之名,而无民国 之实”,但 是 它 却 广 泛 散 播 了 民 主 共 和 思 想 的 种子,成为中国政治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的起点。 辛亥革命不仅驱除鞑虏,还创建了民国,建立了 法理型政治权威。1912 年 3 月 11 日,临时参 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资产 阶级的第一部法典,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树立了民主共和的合法性,建立了单一的、世俗 的、全国的政治权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
其次,辛亥革命一方面对西方政治制度移 植较多,创 新 不 足。 只 具 其“外 在 形 式 ”,而 民 主政治的真正核心“自由、平等”原则尚未真正 成为国民的内心信念并通过完善的制度与法律 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革命废除了本国的旧制 度却未创建新制度,废除科举制却未立即建立 近代文官制度,使民国官场之滥有过于晚清。
首先,辛亥革命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的专 制统治,从 而 为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扫 清 了 道 路。 一个强势的政府,时刻站在时代前头,敏锐把握 世界发展方向,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带领全 体国民走向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成功实现现代 化的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权威日益丧 尽的晚清政府不仅无能解除国家的危难,甚至 还与外来侵略者勾结镇压本国人民的正义斗 争,不推翻这样的一个政权,中国就无法开启政 治现代化的大门。
二、辛 亥 革 命 对 中 国 政 治 现 代 化 的 意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
主要包括民族国家的整合化、政治体制的民主 化、政治关系的平衡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 治选举的大众化、政治行为的法治化以及政治 结构的分化等方面的要素。辛亥革命中的政治 现代化并不一一具备这些要素。而仅仅是一次 初步的探索,况且这次探索还不是十分成功的。 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从这时开始,政 治现代化的理想已成为国人的理想和追求。因 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 义。
三、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历史思考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跨出了传统社会迈向 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两个不同性质社会的转 化,特别是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 演化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后,新的社会因素在 不断成长和发展,但是,它不可能迅速、完全取 代旧有的社会因素。旧社会的遗留仍然存在, 而自然经济作为传统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仍普 遍存在。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资本主义又很
[摘 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作了初步的探索。
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政治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
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深入考察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
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关键词]辛亥革命; 社会; 政治现代化
第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解 杨: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85
荒的壮举,是对封建主义最有力的批判。 最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意识现代
化的闸门,摧毁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模式, 确立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新 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 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主 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另 一方面,国民第一次听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的声音,感受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 新的社会意识支配下,“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 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 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 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 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 高了”。[4]社 会 意 识 现 代 化 最 显 著 的 是 社 会 指 导思想。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开启了封 建主义之蒙,使社会意识的现代化大潮奔腾东 流。
晚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实施的“新政”,虽 然是为 了“抚 绥 国 内 反 对 者 和 抵 挡 外 国 的 侵 略,巩固帝国和王朝”,[1]但其深度和成效还是 超过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而正是通 过“新政”的实行,才真正出现从传统的小农社 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迹象。经济自由政策 的颁发,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制度基础,现代化的陆军体制、教育体制与现代
清王朝极端僵化的传统制度以及拒绝改革 的顽固态度,促使进步之士决心推翻帝制,建立 现代化国家。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得以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实现在中国结束帝 制、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愿望。
辛亥革命使中国封建传统文明延续两千年 的历史寿终正寝,中国在制度上进入现代化的 时期由此开始。因此,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现 代化实践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由传统 向现代演进的分界点,辛亥革命由此成为中国 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现代化 的基本实现一定应有相当程度的非政治领域的 现代化,尤 其 是 经 济 领 域 的 现 代 化 予 以 支 持。 而辛亥革命却基本未触动或不太触动非政治领 域的结构,因此其所建立的新政治结构便缺乏 相应的新社会结构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形下,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民主共和的目标就超出了中 国社会的承受力,甚至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开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有益探索。虽然此后 中国社会状况不太令人满意,没有完成政治现 代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在对 政治现代化的追求上,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终点, 而是一个起点。从此以后,中国革命与建设开 始沿着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而前进着。不论 是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对民主的呐喊,还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对联合政府的追求,抑或中国今 天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对辛亥革命先烈们开 创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辛亥革命在推动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辛亥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现 代化要求的日益强烈与腐朽的晚清政府无法挽 救中国这一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而并非各 种因素互相冲撞的机缘巧合。即使没有辛亥革 命,也会出现其他的革命。
对西方现代化的认知,始则从西方炽烈的 火炮认识 到 西 方“器 用 ”之 先 进,所 谓“夷 之 长 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2]于 是购火炮,造舰船,办洋务,都是由此而生的现 代化的实践。单 纯 追 求“器 用 ”的 认 识 在 甲 午 战争之后 受 到 挑 战,“船 坚 炮 利”只 是 一 种 表 象,而其背后有更深的层次理念,于是西方现代 化的 模 式 开 始 受 到 注 意。西 方 现 代 化 的 核 心———政治制度成为首要议题,康有为、梁启超 试图将西 方 政 治 制 度 嫁 接 过 来,建 立“君 主 立 宪”政体,但事实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
[收稿日期]2009 - 10 - 28 [作者简介]解 杨( 1983 - ) ,男,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社会史研究。
84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年
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出现,现代法律体系与司法 制度也开始成形。不过,“新政”毕竟是迟到的 改革,是统治者在错失几次难得的机遇后在危 机四伏、千疮百孔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匆忙开 始的改革。而“新 政 ”本 身 的 巨 额 要 求 与 不 平 等条约强加的巨额赔款之间形成的反差使“新 政”的种 种 措 施 难 以 真 正 施 行,再 加 上 清 朝 统 治者的政治权威与治理能力的日益衰微和缺乏 政治改良者应有的眼界与胸怀,这就使得当载 沣等人把席卷全国的保路运动与国会请愿镇压 下去,又愚不可及地将铁路修筑权转让给列强 和抛出“皇族内阁”时,辛亥革命的爆发就如弦 上之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