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摘要:莫扎特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国际舞台久演不衰,同时也是声乐学习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素材。本文从多方面总结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以期对于声乐学习和演唱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艺术风格

莫扎特(1756—1791年)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他非常钟情于歌剧的创作,

不仅数量多,而且涉猎到当时所有的歌剧体裁,并有所创新。他最著名的歌剧有《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这些经典的作品都产生在维也纳时期(1781—1791年),我们要研究他的歌剧的艺术风格,就必须从这些作品中挖掘。

◆莫扎特歌剧的戏剧性

莫扎特歌剧的戏剧性主要从重唱、咏叹调和合唱中体现。

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是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加强歌剧的戏剧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扎特所作重唱有二重唱、三重唱、甚至有七重唱,它们在歌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为例,作曲家共安排了9处重唱,占总曲目量的32%。由此可见,莫扎特已经将重唱作为表现歌剧戏剧性的重要手段。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有许多戏剧性极强的咏叹调,这些音乐个性鲜明,在支撑戏剧性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歌剧《魔笛》中,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咏叹调《在这神圣的庙堂里》,以男低音所特有的浑厚、宽广的音色、慢板的速度和沉稳的音调所呈现的内在力度,唱出了庄严肃穆的主题,显示出光明和神圣不可战胜的力量。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痛苦》,高难度炫技式的花腔音调,highf上的跌宕起伏,快速的流动音阶,突破了歌词所描写的单纯的恐怖感,充分丰富了咏叹调的情感内涵,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冲突和张力

莫扎特歌剧的终场音乐多以辉煌壮丽的合唱结束全剧,这也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例如歌剧《魔笛》,以终曲合唱来烘托出大团圆的结局。

◆莫扎特歌剧的民族性

莫扎特歌剧富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费加罗的谣唱曲的主旋律实际上就是德国民歌《违法的猎人》的起句。

在歌剧《魔笛》中捕鸟人帕帕吉诺的咏叹调“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实际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德国民谣风格的三段式的分节歌;萨拉斯特罗的咏叹调“在这神圣的殿堂里”明显吸取了德国新教圣咏的音调;帕米娜的咏叹调“我失去一切幸福”g小调的色彩影射出德国传统民歌的影子;光辉合唱曲则保持了德国男声合唱的传统。

歌剧《魔笛》中无论是具有民歌风味的咏叹调还是复杂辉煌的合唱、无论是单声旋律语言还是纵向和声语言、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人物刻画,莫扎特都采

用了富有浓厚的德国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这正如莫扎特所说,“我们德国人就应该有德国式的思想、德国式的演奏、德国式的歌唱。”

莫扎特歌剧的人文性

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体现。

1.人物的鲜活性

莫扎特歌剧中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们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原型。莫扎特用音乐将他们都推上舞台,赋予角色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剧中人物不论男声、女声, 高音、低音,各种类型的人物和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通过他们的咏唱来复活剧中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每个角色活灵活现、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单看女性这个角色,就有雍容型的伯爵夫人,她的谣唱曲“求爱神给我安慰”和咏叹调“何处寻觅美好时光”,通过抒情的旋律来表现伯爵夫人极富戏剧性的情感;聪颖型的苏珊娜,活泼、灵巧、悠扬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将来临》,表现了她聪明伶俐的个性特点;强权型的夜后,她那首极具戏剧性的花腔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将夜后那种高高在上、骄横跋扈的性格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柔美型的帕米娜,利用柔和暗淡的小调色彩和极富歌唱性、抒情性的咏叹调《我失去一切的幸福》,表现出她渴望爱情、万般无助的柔弱女子的特点。

即使在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的音乐特质也是鲜明独特的。例如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谣唱曲,音乐特点快速、坚定,显示出一种第三等级的反抗精神。而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配角凯鲁比诺,无论是“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还是“为何我心神不宁”处处精心设计了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迷茫,因此他的音乐特质是躁动且不稳定的。伯爵夫人无论是谣唱曲“求爱神给我安慰”还是咏叹调“何处寻觅美好时光”都体现出的是安详、柔和、悠扬的音乐特质,体现出贵族女性的超凡气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莫扎特利用音乐手段,使人物的个性特征在音乐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由于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音乐形象,所以曾有人赞颂说:“莫扎特是18世纪伟大的音乐肖像画家”。

2.莫扎特歌剧题材的时代性

莫扎特歌剧所选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轰动一时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所选的题材反映的就是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该剧揭露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矛盾,嘲弄并打击了上层社会的权贵势力,强烈地抨击了封建贵族所拥有的种种特权,直至矛头深入到封建专制制度,

同时赞颂了第三等级人民的机智、勇敢。剧中主人公费加罗代表着第三等级的平民,他以自己的足智多谋和精明强干维护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并通过费加罗的口痛骂了贵族:“因为你是个大贵族,您就自认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你这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您只是在走出娘胎的时候使过些力气,此外你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3.莫扎特歌剧音乐的通俗性

莫扎特的歌剧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这与他熟悉、爱好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创作上的民主倾向是分不开的。在创作中,莫扎特特别关注听众的反映, 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甚至是心灵。1780年12月16日,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不必担心你所说的通俗性,除了驴子耳朵以外, 各种人所需要的东西, 我的歌

剧中都应有尽有了。”

在歌剧《魔笛》中,他将具有神圣、庄严宗教色彩的音乐(如:咏叹调《在这神圣的殿堂上》)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的音乐(如:咏叹调《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和谐而奇妙地融合于整部歌剧中,使观众听起来舒服且没有距离感。二重唱《帕帕吉诺,帕帕吉娜》,节奏明快轻盈, 旋律跳跃爽朗, 加之生动、活泼、甚至是有些滑稽的舞台表演, 充满了诙谐与幽默的气质。

正是因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通俗性,所以他的歌剧作品才会广受人民大众

的欢迎而久演不衰。

4.莫扎特歌剧内容的思想性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改编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三部曲》,此剧在法国曾被视为是革命的先驱,莫扎特即使对博马舍本人的革命观念没有

很深刻的理解,但他自身的经历也会使他领悟到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而且受到了狂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选择这样的题材反映了他渴望消除社会传统

惯例的思想,所以可以说这部歌剧内容具有尖锐的思想性。

歌剧《唐•璜》是为了引起人们关于个性自由、努力争取自身幸福权利的辩论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女人心》所探讨的是女性的贞洁问题;具有神话色彩的歌剧《魔笛》表面上看只是通俗喜剧或是一出童话剧,但其中所隐含的是代表共济会精神的道德说教和博爱观念。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是他所有声乐作品中最恢宏的,也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可以这样说,了解了莫扎特歌

对莫扎特颇有研究的指挥家G〃舒瓦尔茨曾说过:“谁能唱好莫扎特,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我希望能物色到的莫扎特歌唱家,不是看是否有高音d 或e,也不是看是否能掌握花腔,我愿意听到的是声音真实的音色。你也不能只看中一个伟大的声音,因为莫扎特要求更多的,是一种非常精细的音乐创造,从而我要找到的是尽善尽美的歌唱家。”

从没有哪个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为了声音而关心声音,他一生都追求属于声音的纯粹的美,所以,我们演唱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一定要力求尽善尽美。

演唱他的声乐作品要注意体现他作品中的基本风格即古典风格。

一、莫扎特的音乐十分讲究形式的完美,他的音乐是形式与内容最完美的结合。因而,演唱他的声乐作品,必须严格遵从作品中的速度、力度的要求,音的时值也要绝对按谱所记,不能任意延长或缩短,也不能任意渐快或渐慢。对音符上标有延长记号的要适可而止,没有延长记号的结尾高音,也应按照曲谱,不要随意发挥。

二、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对声音技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他对声音技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气息的控制,既不能缺乏必要的紧张度,又不能无节制地松泄,要做到柔中有力,力度中流畅,恰到好处而富有弹性。二、在声音共鸣的处理上,力求腔体共鸣的适当强度,尤其对头腔共鸣,要求轻灵而充沛,保持具有苍穹感,力求声音的高位臵。三,吐音要求纯净柔和,跳动的音程演唱,要连贯、圆滑,不要留下上滑和下滑的痕迹,并且要保持绝对准确的音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