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一群体的参与,但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特点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这一新生群体的高度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称第二代农民工,目前全国约1亿人。新生代民工有76%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及进城目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民工潮”有密切的关系。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三次“民工潮”,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第二次“民工潮”目的地虽是城市但由于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因而,前两次农民工大范围的移动并未将他们真正带入城市。伴随香港回
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第三次“民工潮”将更多的农民工带入了城市,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及态度。
这一批80、90后的年轻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从学校走出后直接走进城市参加工作,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鉴于此种因素,他们进城动机与目的也与父辈大有不同,以赚钱为目的的比重大大下降。在调查中42.3%的外出务工动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出来见世面的比重为6%;而传统农民工中55.1%的人是为了“赚钱养家”。
务工目的为出来赚钱的比例
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相比上一代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的特点。20岁出头的他们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虽然满怀理想,但在职业发展上还存在较大的变数,因而未来极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大多数人已经不仅仅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将进城务工看做提高生活水平、谋求发展的途径,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在社会制度还不够健全的今天,这一个极具特色的新生代群体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点。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接受了最基础的义务教育,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专门的技术学习。他们文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大多与现实脱轨,并且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其所受教育的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可以做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在实际竞争中并无太大优势。
(二)就业地域、行业出现新特点。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方向更加明确,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其理想的就业目的地,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前往东部就业,高于农民工整体水平。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新二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据调查,73.9%的新生代农民工集聚在制造业。二三产业的分布较为集中,其中81.7%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第二产业,近两成在第三产业就业。在所有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聚集度最高,为58.2%。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还在增强。
(三)工作稳定性不大,收入偏低。第二代农民工在工作上远不如第一代农民工稳定。他们把所从业的工厂看作是留在城市工作的一个跳板,对工厂没有归属感,跳槽率高。同时,个人技能和吃苦精神的欠缺以及竞争的激烈也导致了其
工作环境的底层化、改变环境的困难化。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不断寻求的机会,却因其不稳定的现状白白流失。另外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低收入成为其显著特点。
(四)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观。在一个1000家企业参与调查的报告中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67.7%,比城镇职工低23.7个百分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77.4%,比城镇职工低14.6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率为55.9%,比城镇职工低29.1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0.3%,比城镇职工低9.1个百分点,生育保险参保率为30.7%,比城镇职工低30.8个百分点。总体看,他们的社会保险接续情况较差,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知情度不高。
然而事实上,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
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
(五)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心里健康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群体中“80后”“90后”人员比例扩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温饱即可的现状,更希望得到一种身份的平等,被社会尊重和认可。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和企业能够紧紧相融。96.1%的人表示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但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他们的达16.9%。农民工离家在外,难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而生活在企业最底层的一批年轻人,在麻木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后,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休闲方式。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以及心理问题。在新一代农民工看来,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而传统农民工认为是“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过大”。由此可见,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关怀和关注。而这恰恰是企业制度中还未完善的一面。
四、改善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针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还未出台相应具体的政策来保障他们的利益。虽然完全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艰巨的漫长的过程,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们可从薪酬、户籍、就业、心理、社会保障这几方面来加强管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归属问题的解决,保障其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薪酬问题是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一代人也不例外。保障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