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纳粹德国》有感
纳粹德国可以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是最令人谈虎色变的词汇之一。

它将个人崇拜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将种族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

纳粹德国的诞生主要源于德国的极权主义。

德国转向极权主义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没能将传统的体制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要求整合起来。

首先便是德国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

英法等国在工业革命前已完成统一,政治较稳定,但德国则维持了长久的分裂状态,直到普鲁士军事征服并强硬合并其他邦国才结束了那种分裂状态,但普鲁士的“铁血统治”也导致了德国尚武之风兴盛,右倾思想严重,军队占据了统治地位,尤其在德皇威廉二世继位以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军国主义不仅培养了当代许多知识分子对家长式权威的偏爱和依赖,还影响了许多一般民众——一战战败后他们都选择相信希特勒的言论,即德国战败是后方的共产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犹太人导致的;比起共和国,他们更喜欢君主立宪制。

一战失败后尽管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海外,但没有任何一个团体能弥补政治上的真空,他们为了维持所建立的共和国的稳定,仍不得不与军方合作,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军国主义的存活与魏玛共和国时期右翼势力的数次反扑。

其次便是当时德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中。

一战的战败使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原有的许多领土被瓜分,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德国民众的生活越来越窘迫。

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的极权主义得以形成。

正如斐迪南·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协议,它不过是二十年的停战协议罢了。

再次便是种族优越论。

在威廉二世即位后,他为了掩盖新帝国政治上的不稳定,积极在外争夺世界霸权,对内则宣扬德国人是未来起主宰作用的民族,使德国民众的自信心极端膨胀,轻易地赞同了举全国之力来加入一战。

在一战战败后,德国的经济快速崩溃,执政者为了转移这些国内矛盾,使德国民众变得同仇敌忾,将仇恨引到其他民族上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正是种族优越论将原本因战败而七零八落的德国民众又重新聚拢了起来,但同时也为之后的犹太人大屠杀悲剧埋下了导火索。

“我眼看着这个世界渐渐的蜕化成一片荒野,我听到永无止境的雷鸣般的谴责声,那也会将我们毁灭,我能感受到千万人正经历着的苦难。

然而,假如我仰望苍穹,我相信一切还会变好的,相信这样的残酷终究会结束,相信和平和安宁一定会复返。

”《安妮日记》中安妮的真切期望反映了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那么在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仅是因为作为元首的希特勒对他们十分厌恶吗?答案是否定的。

希特勒选择犹太人成为其种族灭绝的对象并非是毫无道理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几点:
1.宗教对德国人的影响。

在《圣经》中,耶稣死于犹大的背叛,而犹大便是犹太人。

德国人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民族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

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

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2.德国战败后的经济崩溃加剧了德国民众对犹太人的怨恨。

在大多数德国人相继破产无法维持生计之时,犹太人却凭着他们丰富的商业经验(这些商业经验也是来源于欧洲人民对犹太人的“惩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一跃成为最富裕的阶层,这自然引起了大多数德国人的愤慨。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去指责犹太人“恶毒”地扰乱了德国的经济、抢走了基层人民的工作,使他们变得困窘,因此当有一个人站出来高喊灭绝犹太人时,他们无疑会去拥戴他。

3.建立起一个希特勒心目中的第三帝国必然需要庞大资产的支撑,而已支付了巨额赔款且仍陷于大萧条之中的德国政府与民间必然无力承担,相对之下富裕的犹太人则是一个很好的下手目标,即便压迫甚至屠杀他们,也不会引起德国民众的民愤。

极权主义导致了无数类似希特勒的极端分子出现,但为何只有希特勒成为了元首?因此希特勒这个人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希特勒的童年应是算不幸的。

希特勒的父母属于近亲结婚,从遗传学来说,希特勒患有狂躁症是十分有可能的。

希特勒的父亲是一个骄傲、期望获得他人敬畏的“独裁者”,他希望他的儿子们能走上由他选择的人生之路。

在希特勒的哥哥无法忍受而离家出走后,希特勒不得不成为父亲善意的、但经常也是无正当理由的道德判断的接受者,而这也一定成度上扭曲了希特勒的心理。

希特勒的母亲则对他过度地保护、纵容和庇护,从而使他形成对自我欣赏着迷一般的需要。

因此,在父亲过世以后,他轻易便说服了没有主见的母亲,退学去其他地方追求他所谓的“艺术梦”,并展现出了他未来的某种特性——强烈但缺乏条理的热情、偏爱幻想胜于现实、缺乏与人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他的幻想使他坚信他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之后其母亲的死亡使他感到彻底的孤独、无助,使他形成了一种否定的生存技巧——操纵、无情、剥削,而他认为是犹太医生导致了其母死亡的观点更是助长了其植根于意识形态的反犹太主义。

德国的军国主义使他成为了激进的右翼分子。

双亲过世以后生活的窘迫使他欣赏残酷的力量与成功。

在军队的“帮助”下——派其负责“公民思想”训练课程,希特勒的演讲口才得到了锻炼,为其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起初,希特勒寄希望于冲锋队来武装夺取政权,但啤酒馆暴动的失败使得他明白比起武装征服,堂堂正正地参加竞选、与军方打好关系从而获得右翼的支持能更便捷且有效地夺取政权。

从此他深知他权力的真正来源存在于大众之中,因此他的目标是组织大众的感情、大众的不满、大众的偏见或仇恨。

他用他那极富攻击性的演讲(他的一个绝对优势)去诱发了大众心中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对犹太人的仇恨,让德国民众宣泄出来,顺便再捎上他与犹太人的私怨。

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党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而这正符合一战后德国民众想要一洗所受屈辱的精神诉求,于是德国民众自然向纳粹党靠拢。

他还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强行将共产主义与犹太人扯上关系,诱导民众厌恶共产主义,同时吸引与共产主义者敌对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并向纳粹党注资来提供他们的竞选经费。

最后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一跃成为德国总理,并在兴登堡总统去世后,他通过修改宪法成为了元首——一个独裁者。

在希特勒元首的领导下,第三帝国取代了魏玛共和国,纳粹党一党独政,在四处侵略的同时更是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

那么纳粹党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在我看来,对于德国而言,希特勒还是有一定作为的。

经济大萧条为许多德国家庭带来了灾难,他们经常吃不饱,失业人数高达800万,但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逐渐实现他之前许诺的诺言,通过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几乎与罗斯福新政相同的思路)使德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就业率上涨,人民变得富裕。

希特勒不只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有时他的政治思想也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

随着二战的结束,纳粹党灰飞烟灭,战犯们一一受到了审判,然而这就够了么?对犹太人的屠杀真的仅是纳粹党的一己之过吗?不然。

德国群众——“沉默的共犯”,他们也需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正是因为他们放弃了道德准则而支持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或者因为惧怕纳粹的恐怖统治而放弃反抗立场,以沉默对待纳粹罪行,甚至默默地为他们点“赞”,才使得屠杀犹太人愈演愈烈。

联系当今中国,当地方出现城管作恶、暴力拆迁这些恶性事件时,我们往往抱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沉默对待眼前之事,但试想,这样是否会让那些作恶者自我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受到支持的,从而变本加厉呢?“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应该站出身来,明确表明自身的态度,如此才可避免那种沉默的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