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高分子药用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高分子材料在医用载体方面的应用
刘海峰常津!姚康德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刘海峰
男,$%岁,
博士生,现从事医用纳米控释载体的研究。
!联系人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修回
摘要医用纳米高分子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
它与微米粒
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
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重点论述了纳米高分子控
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关键词纳米粒子药物控释靶向控释基因载体生物利用度
!"#$%&’$,-./012345./250/020678039:.33703,;027:.6<=69;03/./=<.3>7:60-.<<0.3>=?08039<3=;7-7/5
./2@.80?00/172069->42702A B./=<.3>7:60-<=--0---0803.6.28./>.50-.-.20678039-9->0;=803>@0;7:3=<.3>7:60-A
C@0-0.28./>.50-7/:6420>@073-4?:46646.3-7D0,>.350>02-43E.:0-,4<>.F0?9>@0:066->@3=45@>@0>7--40;.>37G ,0.-9
<0/0>3.>7=/7/>=>@0.3>037.61.6617>@=4>:.4-7/5>3.4;.,./2>@0.?767>9>=:3=-->@0?6==2*?3.7/?.33703A C@7-<.<030;*
<@.-7D0->=7/>3=24:0>@0<30-0/>F/=160250=E <=69;03/./=<.3>7:60-.-.F7/2=E :.33703=E 2345./250/020678039,./2
>@0E4>430<3=-<0:>-=E >@073.<<67:.>7=/A
()*+,%-# B./=<.3>7:60-,H3452067803>9,H345>.350>7/5:=/>3=66023060.-0,I0/020678039,J7=8.7.6.?767>9
纳米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
制备纳米控释系统的高分子载体材料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体系和天然的大分子体系为主,前者如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丙烯酰胺、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等,它们在体内通过主链酯键的水解而降解,降解产物对人体基本无毒性;后者如天然的蛋白、明胶、多糖等。
活性组分(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纳米粒子内部,或者通过吸附、附着作用位于粒子表面。
制备纳米控释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不同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纳米微粒的乳液聚合和界面聚合技术以及利用高分子聚
合物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微粒的技术。
[)K !]纳米控释系统中药物的释放机理可以是
药物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出来;也可以是基质本身的溶蚀而使其中的药物释放出来。
对于不同聚合物的选择主要依据系统的治疗用途,被释放药物的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等因素。
根据药物亲水性和亲油性大小,可以选择最佳的制备方法及最好的聚合物材料以达到良好的包封效果,包封率的高低对于工业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纳米粒子具有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通过血脑屏障。
这些特有的性质,使其在药物和基因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可缓释药物,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可在保证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从而减轻或避免毒副反应;(+)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储存;(%)可保护核苷酸,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可帮助核苷酸转染细胞,并起到定位作用;(#)可以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
这都是其它输送体系无法比拟的。
所以,纳米控释系统是一非常有前途的控释系统,其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用途也会越来越广泛。
[+,%]・$!!・化学通报$"")年第’期@>><:LL111A :@0;7->39;.5A =35
!药物载体
由载体材料和负载药物组成的纳米载药控释系统要满足以下的标准:(!)必须保持或聚集在指定的位置;(")必须在指定的位置以适当的速度释放药物;(#)用药的稳定和方便必须是药学上可接受的;($)如果用于肠道外必须是无菌的;(%)组成载药系统的载体材料必须是无毒、可降解的。
!"!癌症治疗
纳米控释系统最有发展的应用之一是用作抗肿瘤药物的输送系统。
细胞活性的加强和肿瘤内
脉管系统的衰弱导致静脉内纳米粒子的聚集。
一些研究已经报道[&’(],纳米粒子缓释抗肿瘤药物
延长了药物在肿瘤内的存留时间,减慢了肿瘤的生长,与游离药物相比延长了患肿瘤动物的存活时间。
由于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肿瘤组织血管的通透性也较大,所以,静脉途径给予的纳米
粒子可在肿瘤内输送,从而可提高疗效,减少给药剂量和毒性反应。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把
亲脂性免疫调节剂胞壁酰二肽(*+,-*.!/012130/2)或胞壁酰二肽胆固醇(*+,-*.!/012130/245672832,967)
包裹到纳米胶囊中,其抗转移瘤作用比游离态药物更有效。
阿霉素:的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子的体内外抗肝细胞瘤效果均明显优于游离的阿霉素:。
另外,吸附于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纳米粒子上的寡核苷酸已经被证实提高了其对核酸酶的稳定性,并形成了更理想的细胞定位。
[!!];5-<-=.等
[!"]已经证明,当受到蛇毒液中的磷酸乙酯酶作用时,被纳米粒子包裹的寡核苷酸的寿命从"*0=提高到了!"))*0=多。
通过对纳米粒子的修饰,可以增强其对肿瘤组织的靶向特异性。
如:772*-==[!#]把抗肿瘤药
>=?4@!&包裹到聚乳酸
(?A:)纳米粒子和聚乙二醇(?BC )修饰的?A:纳米粒子中,给小鼠静脉注射后,发现前者的血药浓度较低(:D;69!&E F ""G !
H ・5IH ),这是因为?BC 修饰的纳米粒子能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同时增加肿瘤组织的摄取。
也有人把较新的抗癌药———紫杉醇包裹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粒子中,体内实验以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缩小和存活时间的程度来评价药效。
结果表明,
含紫杉醇的纳米粒子比同浓度游离的紫杉醇的疗效明显增加。
[!$]笔者在对聚原酸酯(?JB )抗癌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中,采用KIJIK 型复乳制备了聚原酸酯载甲氨喋呤(LMN )纳米粒子。
结果表明,?JB 载药纳米粒子与传统药剂相比,可大大减少服药次数,延长药物的活性,提高药物的疗效,纳米粒子对特定器官还具有靶向作用。
除此之外,?JB 本身能够在生物体内降解成为易代谢的小分子化合物,
对机体安全可靠,药物的释放速度可通过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予以控制。
[!%]笔者还曾制备出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并进行了体外释药试验,同时,还设计出在给药部位近端和远端进行((L M4$O 标记的阿霉素免疫磁性纳米粒子(:PLQ )的体内磁靶向定位试验,该试验从兔耳缘静脉给予((L M4$O 标记的:PLQ 后,采用国际先进的B;M 显像技术,动态观察了:PLQ 在体内的磁靶向定位情况。
结果表明,:PLQ 具有超顺磁性特性,
在给药部位近端和远端磁区均能产生放射性富集,富集强度为给药量的&)R ’&%R ,同时其在脏器的分布显著减少,从而证实了:PLQ 具有
较强的磁靶向定位功能,为靶向治疗肿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胞内靶向输送
由于纳米粒子聚集在网状内皮系统里,因此,早已用作药物的载体治疗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寄生物。
纳米粒子包裹的药物沿着静脉迅速聚集在肝和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器官,降低了由
于治疗药物的非特定聚集而引起的毒性。
一项利用抗生素治疗细胞内感染的研究表明
[!G ],被纳米粒子包裹的氨必西林比游离的氨必西林的疗效要高")倍。
这种方法对大鼠的沙门氏菌病也是同
样有效的。
[!E ]・###・5331:II450=-S 452*083,.*-HS 6,H 化学通报"))!年第&期
纳米粒子被细胞的吞噬作用已经被研究纳米粒子表面特征和细胞吞噬吸收作用的学者发现。
[!",#$]因巨噬细胞在爱滋病的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把抗病毒药定向地输送到巨噬细胞,
就能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可减少剂量,减轻毒副反应。
%&’()’(*+等[#!]报道,载有,-./&0123.4
/.)(
(567)的纳米粒子静脉注射后,在大鼠网状内皮系统中的浓度比注射567水溶液后的浓度要高!8倍。
口服给药,纳米粒子可更有效地把567输送到网状内皮系统。
不难发现,对受爱滋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进行靶向输送抗病毒药物也将成为纳米粒子的一个新用途。
!"#对药效的延长作用
纳米粒子的医疗用途要求尽量延长其对靶向器官的作用时间。
纳米粒子的用途包括延长药物载体的作用时间、用作显影剂或对肝和脾以外的器官靶向输送。
对载有不同嵌段共聚物和聚乙二醇的预成形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纳米粒子与沿静脉用药的未修饰的纳米粒子相比,系
统的作用时间延长了好几倍。
[##]另外一种修饰方法是将纳米粒子由高分子衍生聚合物配制,当纳
米粒子形成时,亲水分子如聚乙二醇等在纳米粒子的表面,而球核则是疏水的聚合物链。
%,)+(*的研究小组最近证实,以上方法制得的纳米粒子在被注入91后仅有:$;被肝吸附,而未修饰的纳米
粒子在被注入93.)后就有<<;被吸附。
[#:]近年来,也有关于包裹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纳米粒
子的报道,其主要优点是可改善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并把药物定向输送到网状内皮系统,从而增强药物疗效。
如给小鼠静脉注射载有蛋白酶抑制剂=>?9@8!:的聚乳酸纳米粒子,与对照组相比,
5A=增加了#倍,!!B#从!:3.)增加到了<!3.),
表观分布容积也从!C@%BD+增加到了:C<%BD+。
[#E ]F.3等[#9]制备了载有硝苯地平的聚己内酯、聚乳酸4聚乙醇酸(!G !)共聚物、HI/*,+.0(J%BJK )
等三种纳米粒子,粒子直径在$C!#L $C#!!
3范围内,与硝苯地平的对照溶液相比,纳米粒子剂型药物的高峰浓度("3,M )都下降,#3,M 和NJ7都延长,HI/*,+.0纳米粒子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
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口服用药,结果表明,硝苯地平纳米粒子早期降压幅度减小,降压作用的维持时间延长。
所以,硝苯地平的纳米粒子对其可起到缓释、长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平稳降压的作用。
!"$对疫苗的辅助作用
包裹或表面结合疫苗的纳米粒子的辅助作用已经在对皮下和口服用药的研究中被证实。
纳米粒子的辅助作用在于持久地释放被包裹的抗原,或加强吸收作用和身体免疫系统对被纳米粒子结
合抗原的免疫反应。
K0.()(D(*等[#<]发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粒子对大鼠体内的爱滋病毒疫苗起
辅助作用,与氢氧化铝或水溶解的辅助作用相比,抗体滴度要高!$L !$$倍。
与抗原有关的口服用药纳米粒子避免了被胃酶和胃酸分解,而后被肠淋巴组织吸收。
研究表明,在大鼠定位肠曲模型中,乳酸4乙醇酸共聚物制成的纳米粒子(直径约!$$)3)被?(2(*修复组织的吸收要比大的粒子高好几倍。
F&OO&POD2等[#@]证明,
表面修饰的纳米粒子能够使蛋白抗原的表面充分暴露,同时能使抗原结构更趋稳定,在兔体内能引起强烈的、特异的免疫反应,而常规佐剂仅能勉强引起免疫反应。
由于纳米控释系统能保护抗原并能促进?(2(*结的摄取,因此用于口服免疫制剂应该相当有效,而颗粒大小和所用聚合物材料会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口服用药
Q,3,+(等[#8]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的含胰岛素的聚氰基丙烯酸异己酯纳米胶囊,
给禁食的糖尿病大鼠单次灌胃,#/后起效,
使血糖水平降低9$;L <$;。
按每千克体重9$单位胰岛素,以纳米胶囊形成给药,降血糖作用可维持#$/;而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口服游离的胰岛素却不能降低血糖水平。
纳米胶囊的包裹能够避免胰岛素受分解蛋白酶的作用,而且由于纳米胶囊是通过细胞间质穿过肠道并进入血液循环的,从而显示其系统药效。
这种方法是在对利用糖蛋白和糖肽结合纳・E ::・化学通报#$$!年第<期100R :BBSSST U1(3.O0*23,+T &*+
米胶囊向肠壁传递的受体研究中提出的。
在对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纳米胶囊的研究中发现,被注入的纳米胶囊中有超过"#$是被肠相关组织吸收的。
实验证明,回肠是吸收胰岛素纳米胶囊的最有
效部位,主要通过与淋巴系统相连的%&’&(小结而快速大量吸收。
)*+,等[-.]的研究证明,纳米粒子
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有粒径大小的依赖性,#/+0和1//+0粒径的效果最佳,
灌胃后分别有"/$和-2$被吸收。
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很多药物被制成纳米粒子,并对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效率进行了研究。
每克的纳米粒子大约包裹3-毫克的药物。
4*,+5&+6等[7/]的研究表明,与药物溶解相比,纳
米粒子包裹的长春蔓胺要高出2-$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与静脉注射相比,纳米粒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2$,而溶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
生物利用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纳米粒子避免了被包裹的药物受到胃酸和分解蛋白酶的作用;而且,纳米粒子能够促进那些被包裹的口服吸收特性很差的药物在肠道的传递。
这样,被纳米粒子包裹的药物就可以作为持久的口服药物载体,并且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结果表明,对药物的包裹能够明显地加强药物的口服吸收并提高疗效。
如果需要对体内的发炎部位进行靶向运载,那么口服路线也许是非常有用的。
!"#眼科用药
载药纳米粒子的胶体悬浮液滴眼后,能使药物经角膜的吸收增加,作用增强或延长,副作用减少。
载有8*(6&9:9:的聚己内酯的纳米粒子或纳米胶囊与市售8*(6&9:9:滴眼液剂相比,能显著地降低眼内压,而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却明显减少。
载有0&6,;(*+9:9:的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纳米胶囊
使全身副作用显著减少。
<,00&(等[71]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载有匹鲁卡品的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纳米粒子,在兔眼内压增高的动物模型中证明,与药物水溶液相比,载药纳米粒子悬浮液滴眼后,对眼无刺激性,并能使药物在房水中的=>8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药效学与药动学一致;在低药物含量时,载药纳米粒子能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8*:?9等也证明,载有环包素=和消炎痛的聚己内酯纳米粒子或纳米胶囊都能增加通过角膜的吸收。
$基因载体
基因输送是对研究药物输送的学者的一个不可抗拒的挑战。
成功的基因输送系统依靠对实际方法的选择,更依靠临床表现需要转染的细胞比例。
这些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的各种方法清楚地说明,免疫疗法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们不依靠肿瘤细胞的转染,而依靠糖蛋白毒素表达的分离方法和由肿瘤支持因子表达决定的生长抑制方法都需要分裂细胞的转染。
现阶段的无病毒系统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这要依靠对类病毒粒子研究的发展。
例如,需要转染以达到临床效果的细胞比例是囊性纤维性变(8@)基因治疗的关键因素,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是替换气管上皮组织中囊性纤维性变输送调节因子(8@AB )缺陷的蛋白质。
据推算,受损面积的1/$需要表达基因产物,这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是很难达到的。
而且,无病毒基因输送体内实验已经证明了对分化的无病毒细胞转染的难度。
对基因输送系统组合控制的更精确、更复杂的研究是很有希望取得成功的,这为研究药物传递的学
者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7-]用纳米控释系统输送核苷酸有许多优越性,如能保护核苷酸,防止降解;有助于核苷酸转染细
胞,并可起到定位作用;能够靶向输送核苷酸。
8C*?*+’等[77]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
吸附寡核苷酸的影响因素,证明了无论在缓冲液还是在细胞培养基中,结合在纳米粒子上的寡核苷酸都具有对抗核酸酶的作用,防止了核苷酸的降解,并通过细胞对纳米粒子的吞噬作用而增加了寡核苷酸进入细胞内的量,同时增强了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
基因治疗囊性纤维性变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腺病毒载体和脂质体!DE=复合物都已经被应用,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最近的临床实验表明,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F9+G
・#77・C66;:HH5C,+*I 5C&0,J6(’0*GI 9(G 化学通报-//1年第2期
等在明胶和!"#凝聚形成纳米粒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治疗囊性纤维性变的基因输送体系。
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细胞配体与纳米粒子结合激发了细胞内的受体%介导作用;(&)可以结合细胞溶解酶组分,从而避免了!"#受到核内体和溶酶体的作用;(’)通过基质保护避免了被血清核酸酶降解而使!"#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由于纳米粒子可以被冻干保存而不损失生物活性,从而使实验的重复性得到加强;())其它生物活性组分如蛋白质、多重细胞质粒或药物可以被再次包裹。
再包裹能力和用单个载体输送与*+,-质粒结合药物的能力使得囊性纤维性变的药物治疗与基因治疗相结合成为可能。
被制成基因载体的!"#和明胶纳米粒子凝聚体含有氯奎和钙,而明胶与细胞配体运铁蛋白共
价结合。
在,./012等[’(]的这项研究中,对导致这种独特的纳米粒子形成的凝聚条件作了限定。
纳
米粒子在很小的!"#浓度范围内形成,并在反应中与超过345的!"#相结合。
用明胶交联来稳定粒子并没有影响!"#的电泳流动性。
!"#在纳米粒子中部分避免了被脱氧核糖核酸酶!的分解,但还能被高浓度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完全降解。
被纳米粒子包裹的!"#,只有在钙和包裹运铁蛋白的纳米粒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最佳的细胞转染作用。
利用编码*+,-模拟系统可以证明被纳米粒子包裹的!"#的生物完整性。
用包含这种基质的纳米粒子对人工培养的人类气管上皮
细胞进行转染,结果超过)65的细胞有*+,-表达,
转染效率与*+,-!"#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而且,在氯化物中输送的*+,-缺陷的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被包含有*+,-输送基因的纳米粒子转染时可以提高有效的输送活性。
7089.8等[’)]
将胆固醇结合到十二聚体的寡脱氧核糖核酸上,
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通过胆固醇基团吸附到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上,然后转染人类膀胱癌细胞,&(,该复合物能与:9%.9;原癌基因<-"#变异区互补而形成双螺旋,从而起到反义效果,抑制了人类膀胱癌细胞,&(在培养基中的增生。
纳米控释系统在体内同样能保护寡核苷酸,防止降解。
"9=989将’’>%?8,$@特异地输送到肝脏,从而减少了其在肾和骨髓中的分布,静脉注射)<A1,纳米粒子能部分地保护?8,$@,防止其在血浆和肝脏中降解,而游离的?8,$@在此时间已经完全降解。
!纳米粒子的其它用途
纳米粒子除了用作药物和基因载体,在其它方面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纳米粒子包裹造影剂或"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的碘、铟、锝等)已经在对肿瘤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定位中用作显影剂。
用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蛋白、多糖等)与低沸点液体或难溶气体,采用先进的声振交联微球技术,可以制备出新型静注无创型、体内稳定和储存稳定性强、心肌显影效果良好的心肌造影材料。
该造影材料具有以下特点:($)无创性可静脉注射;(&)体内稳定性强,使左心腔及心肌均满意显影;(’)直径均一性好,浓度高,储存稳定性强;(()具有类似红细胞在人体的血液动力学特点;())无生物活性,对人体无毒副反应。
经静脉注射的心肌声学造影剂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估算冠状动脉阻塞后危险心肌面积和梗死面积,可以用于负荷超声心动图判断缺血心肌和存活心肌,还可以用于解剖病理结构的鉴别。
密执安大学儿科心血管系统的BCDE 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并创造性地提出:把纳米控释系统与导管介入技术相结合,心血管内局部用药,防止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他们的实验证明了该设想的可行性。
在狗的颈F 股动脉离体模型中,载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药G%
4@43’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B7#)纳米粒子能被动脉组织吸收,吸收程度与纳米粒子直径和载药量呈负相关。
他们还用荧光标记的>B7#纳米粒子和载有地塞米松的>B7#纳米粒子,在大鼠血管再狭窄模型中证明,局部血管内输注纳米粒子,可使药物在局部血管组织中长期驻留,并能减少新・@’’・化学通报&66$年第@期HII?:FFJJJK LHC<A;I.E<92K 0.2
生内膜的形成。
在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载有!"#$#%&的纳米粒子能成功地抑制再狭窄的形
成,载有肝素的纳米粒子能防止局部受损血管处的血栓形成,进而有助于防止再狭窄。
[&$]所以,血
管内局部应用纳米控释系统防止血管再狭窄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临床验证。
笔者在对聚苯乙烯"孕酮免疫纳米微球的研究中,采用改进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并对聚合反应温度和有机溶剂含量对聚合反应和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再将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球与孕酮抗体反应,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少量有机溶剂,提高了聚合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制备了粒径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免疫微球,粒径在’(()#((*+之间,纳米微球具有较高的抗体结合
容量,且结合后保持了较高的抗体活性。
[&,]纳米粒子还可用于固定化酶免疫测定以及向肌肉内持久地注入蛋白、肽和其它治疗剂。
-./0"1/.等
[&#]已经证明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山梨醇酯"#()包裹的聚丁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子可以使六肽穿过血脑屏障。
而且,纳米粒子经过适当的修饰,还可通过血脑屏障,把药物定向地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例如,给小鼠静脉注射亮啡肽类药2343.56*或载有2343.56*的聚丁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子,均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能产生镇痛作用;而载有2343.56*的纳米粒子表面用吐温#((7849:8.;31/#()修饰,静脉注射后,即能产生镇痛作用,说明此种形式的纳米粒子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49301=6*等也证明,用吐温#(包裹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子,能输送阿片受体激动剂48>/.3+6=/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用作药物载体以穿过表皮的形式加强对治疗剂的吸收。
!展望
总之,纳米控释系统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控释系统。
对一些疾病的动物模型已显出极好的疗效,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阶段,要想成为临床常用剂型,还需大量人体实验和深入研究予以证明。
纳米粒子以颗粒的形式被肠吸收,并分布在淋巴结、血液和肝、脾、骨髓等器官中。
它们被口服吸收后仍然保持着对身体某些部位的靶向性。
然而,对口服吸收纳米粒子的定量研究还很不充分,而且被吸收的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粒径依赖性,粒径较小的纳米粒子要比粒径较大的纳米粒子吸收多好几倍。
到目前为止,肠吸收纳米粒子的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存在着三种可能性:细胞内吸收;细胞间吸收;经?细胞和7/9/.淋巴集结吸收。
这
些机理好象同时存在,但在肠的不同位置作用的程度不同
[&%]。
这些都需要研究药物载体的学者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在基因工程迅速发展的今天,纳米控释系统作为基因载体将是今后很长时间的研究重点。
把人造类病毒体系用作基因载体将会促进合成载体的发展。
这种非病毒形式避免了使用再组合病毒的危险,并且可以进行充分有效的基因转染。
由于病毒粒子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体外自组合的局限性,每单位纳米粒子的转染效率也许会低于真正的病毒粒子。
未来的无病毒基因治疗需要对输送聚核苷酸的屏障有详细的了解,这包括限制输送装置的物理机械屏障、影响胶体粒子自组合的物理化学屏障和阻碍2@<输送的生物屏障。
通过对病毒穿过生物膜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加以应用,必定会使现有的基因载体转染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可以相信,使用合理数量的2@<复合物,就会达到和真正的病毒粒子相似的转染效率。
可以大胆地预测,随着人类对类病毒粒子研究的深入,从而提高纳米控释系统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实用性,必然会使人类对基因载体的研究取得
突破性进展。
[A(]参考文献
[B ]CDEF3.G H ,?/E*/.1IJ KJ ?6D.8/*D3>:043168*,B%%%,B$(’):’(L )’B&J
・,&&・E11>:MMDE6*3J DE/+6:1.9+35J 8.5化学通报’((B 年第$期。